高速铁路维修规则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020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铁路维修规则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速铁路维修规则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速铁路维修规则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速铁路维修规则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速铁路维修规则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铁路维修规则复习题.docx

《高速铁路维修规则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维修规则复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铁路维修规则复习题.docx

高速铁路维修规则复习题

高速铁路维修规则复习题

1.高速铁路线路维修应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检慎修”的原则。

2.高速铁路线路维修应根据线路状态的变化规律,合理安排养护与维修,做到精确检测、全面分析、精细修理,以有效预防和整治病害。

3.高速铁路线路维修应实行检、修分开的管理制度。

4.高速铁路应严格实行天窗修制度。

天窗时间应固定,一般不得少于240min。

5.高速铁路维修应加强曲线(含竖曲线)、道岔、焊缝、无砟轨道结构及过渡段的检查和养护维修。

6.高速铁路维修应加强轨道长波不平顺的检查和管理,保证线路质量均衡、稳定。

7.临时补修指对轨道几何尺寸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或轨道设备伤损状态影响其正常使用的处所进行的临时性修理。

8.经常保养指根据动静态检测结果及线路状态变化情况,对线路设备进行的经常性修理,以保持线路质量经常处于均衡状态。

9.高速铁路周期检修基本内容有哪些?

(1)线路设备质量动态检查。

(2)轨道几何尺寸和扣件扭矩静态检查。

(3)钢轨探伤。

(4)采用打磨列车对钢轨进行预打磨、预防性打磨和修理性打磨。

(5)联结零件成段涂油、复拧。

(6)根据刚度变化情况,成段更换弹性垫板。

(7)有计划地对无砟道床进行检查及修补。

(8)无缝线路钢轨位移、钢轨伸缩调节器(以下简称调节器)伸缩量的周期观测和分析。

(9)对沉降量较大地段的轨道状态进行周期观测和分析。

(10)精测网检查、复测。

10.经常保养基本内容有哪些?

(1)对轨道质量指数(TQI)超标区段或轨道几何尺寸超过经常保养容许偏差管理值的处所进行整修。

(2)根据钢轨表面伤损、光带及线路动态检测情况,对钢轨进行修理。

(3)整修焊缝。

(4)整修伤损扣件、道岔及调节器等轨道部件。

(5)无缝线路应力调整或放散。

(6)修补达到Ⅱ级及以上伤损的无砟道床。

(7)疏通排水。

(8)精测网维护。

(9)沉降地段轨道状态观测和分析。

(10)修理、补充和油刷标志。

(11)根据季节特点对线路进行重点检查。

(12)其他需要经常保养的工作。

11.铁路局应编制年度分月线路检查及周期检修计划。

工务段应根据铁路局安排和相关规定编制月度线路检查及维修计划。

线路车间应根据工务段安排和相关规定编制线路检查及日作业计划。

12.高速铁路曲线超高应满足旅客舒适度要求,按设计允许(预留)速度进行计算并设置。

一、超高最大值不得超过175mm。

二、未被平衡超高的一般要求:

1.欠超高一般应不大于40mm,困难条件下不大于60mm。

2.过超高应不大于70mm。

初期兼顾货运的客运专线,货物列车的过超高应不大于70mm。

按80km/h速度检算时,最大过超高不得大于90mm。

13.曲线超高顺坡率一般条件下不应大于1/(10vmax),困难条件下不得大于1/(9vmax)。

14.高速铁路正线与既有铁路或客货共线铁路并行地段线间距不应小于5.3m。

15.缓和曲线采用三次抛物线线形。

16.相邻两曲线间夹直线和两缓和曲线间圆曲线最小长度一般条件下不应小于0.8vmax,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0.6vmax。

17.正线曲线与道岔间夹直线长度一般条件下不应小于0.6vmax,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0.5vmax。

18.正线道岔对向设置,有列车同时通过两侧线时,道岔间直线段长度一般条件下不应小于50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33m;无列车同时通过两侧线或道岔顺向布置时,道岔间直线段长度一般条件下不应小于25m。

19.欠超高和超高顺坡率不得同时采用困难条件下的限值。

欠超高或超高顺坡率需采用困难条件时,应优先采用欠超高困难条件。

20.区间正线最大坡度不宜大于20‰,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0‰。

21.正线最小坡段长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一般条件的最小坡段长度不宜连续采用,困难条件下的最小坡段长度不得连续采用。

最小坡段长度

设计行车速度(km/h)

350

300

250

200

一般条件(m)

2000

1200

1200

800

困难条件(m)

900

900

900

600

22.坡段间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线相邻坡段坡度差大于或等于1‰时,应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最小竖曲线半径按下表选用,最大竖曲线半径不应大于30000m,最小竖曲线长度不得小于25m。

最小竖曲线半径

设计行车速度(km/h)

350

300

250

200

最小竖曲线半径(m)

25000

25000

20000

15000

(2)竖曲线(或变坡点)与缓和曲线、道岔及调节器均不得重叠设置。

(3)竖曲线与平面圆曲线不宜重叠设置,困难条件下,应符合下表规定。

竖曲线与平面圆曲线重叠设置的曲线半径最小值

设计行车速度(km/h)

350

300

250

200

平面最小圆曲线半径(m)

6000

4500

3000

――

最小竖曲线半径(m)

25000

25000

20000

――

(4)正线两线并行时,两线轨面高程宜按等高(曲线地段为内轨面等高)设置。

23.CRTSⅠ型板式无砟道床结构及主要技术要求

(1)道床结构由轨道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混凝土底座、凸形挡台及其周围填充树脂等部分组成。

曲线超高在底座上设置。

(2)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厚度为50mm,不应小于40mm。

减振型板式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厚度为40mm,不应小于35mm。

(3)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应灌注饱满,与轨道板底部密贴,轨道板边角悬空深度应小于30mm。

(4)凸形挡台分为圆形和半圆形,半径为260mm,其周围填充树脂厚度为40mm,不应小于30mm。

(5)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不允许开裂,普通混凝土框架板混凝土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

(6)底座混凝土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路基和隧道地段混凝土底座间伸缩缝宽度为20mm,状态应良好。

(7)排水通道,特别是框架式轨道板内排水、底座内预埋横向排水管道,应保持通畅。

24.CRTSⅡ型板式无砟道床结构及主要技术要求

(1)路基地段道床结构由轨道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支承层等部分组成。

曲线超高在路基基床表层上设置。

(2)桥梁地段道床结构由轨道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底座板、滑动层、高强度挤塑板、侧向挡块及弹性限位板等部分组成。

桥台后路基设置锚固结构(包括摩擦板、土工布、端刺)及过渡板。

曲线超高在底座板上设置。

长大桥区段底座板设有钢板连接器后浇带。

(3)隧道地段道床结构由轨道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支承层等部分组成。

曲线超高一般在仰拱回填层(有仰拱隧道)或底板(无仰拱隧道)上设置。

(4)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应与轨道板底部和支承层或底座板密贴,厚度为30mm,不应小于20mm,不宜大于40mm。

(5)轨道板除预裂缝处以外,其他部位不得有裂缝。

(6)轨道板间接缝处混凝土裂缝不得大于0.2mm,接缝现浇混凝土与轨道板间离缝不得大于0.3mm。

(7)桥梁地段连续底座板(含后浇带部位)混凝土裂缝不得大于0.3mm,侧向挡块与底座板不得粘连。

(8)路基和隧道地段支承层不得有竖向贯通裂缝。

25.双块式无砟道床结构及主要技术要求

(1)路基地段道床结构由双块式轨枕、道床板、支承层等部分组成,道床板一般为纵向连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曲线超高在基床表层上设置。

(2)桥梁地段道床结构由双块式轨枕、道床板、隔离层、底座(或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凹槽(或凸台)周围弹性垫层等部分组成。

道床板或底座沿线路纵向分块设置,间隔缝为100mm。

道床板与底座(或保护层)间设置隔离层,底座凹槽(凸台)侧立面粘贴弹性垫层。

曲线超高在底座或道床板上设置。

(3)隧道地段道床结构由双块式轨枕、道床板等部分组成,道床板为纵向连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曲线超高在道床板上设置。

(4)双块式轨枕不得有裂缝,道床板混凝土不得有横向或竖向贯通裂缝。

(5)路基地段支承层不应有竖向贯通裂缝,支承层与道床板、路基基床表层间应密贴,不得有离缝。

(6)排水通道应保持通畅,道床板表面不得积水。

26.道岔区板式无砟道床结构及主要技术要求

(1)路基地段道床结构由道岔板、底座(自密实混凝土层)及找平层等部分组成。

(2)桥梁地段道床结构由道岔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底座板、滑动层、高强度挤塑板、侧向挡块及弹性限位板等部分组成。

(3)道岔板(或预设裂缝处)混凝土裂缝宽度应小于0.2mm,扣件周围不得有裂缝。

(4)路基地段底座、桥梁地段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应与道岔板底部密贴。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厚度为30mm,不应小于20mm,不宜大于40mm。

(5)桥梁地段连续底座板混凝土裂缝不得大于0.3mm,侧向挡块不得有裂缝。

(6)排水通道应保持通畅,道岔板表面不得积水。

27.无砟道床伤损等级分为Ⅰ、Ⅱ、Ⅲ级。

28.正线应采用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60kg/m、100m定尺轨。

29.钢轨平直度和扭曲允许偏差

部位

项目

允许偏差

轨端0~2m部位

垂直(向上)

0~1m:

≤0.3mm/1m

0~2m:

≤0.4mm/2m

垂直(向下)

≤0.2mm/2m

水平(左右)

0~1m:

≤0.4mm/1m

0~2m:

≤0.6mm/2m

距轨端1~3m部位

垂直

≤0.3mm/2m

水平

≤0.6mm/2m

轨身

垂直

≤0.3mm/3m和0.2mm/1m

水平

≤0.5mm/2m

钢轨全长

上弯曲和下弯曲

≤10mm

侧弯曲

弯曲半径R>1500m

扭曲

轨端1m内≤0.45mm

钢轨表面缺陷深度允许偏差

表面缺陷类别

允许偏差

热轧状态下刮伤、轧痕、纵向线纹、折叠、氧化皮压入轧痕深度(mm)

轨头踏面≤0.35mm;

其他部位≤0.50mm。

冷态下形成的纵、横向划痕、碰伤深度(mm)

轨头踏面和轨底下表面≤0.30mm;

其他部位≤0.50mm。

表面缺陷修磨(最大允许修磨深度和修磨处数)

踏面0.35mm,其他部位0.5mm。

每10m可修磨一处。

30.钢轨(含道岔、调节器和胶接绝缘接头用轨)伤损形式、分类与评判标准。

(1)钢轨伤损形式主要有轨头磨耗、轨头剥离裂纹及掉块、轨顶面擦伤、波形磨耗、表面裂纹、内部裂纹和锈蚀等。

(2)钢轨伤损按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折断三类。

1.钢轨轻伤和重伤评判标准见表3.4.4-1、表3.4.4-2和表3.4.4-3。

钢轨轻伤和重伤评判标准表3.4.4-1

伤损项目

伤损程度

备注

轻伤

重伤

钢轨头部磨耗

磨耗量超过表3.4.4-2所列限度之一者

磨耗量超过表3.4.4-3所列限度之一者

轨顶面擦伤

长度15mm~25mm,且深度大于0.35mm

长度超过25mm,且深度大于0.5mm

剥离掉块

波形磨耗

谷深≥0.2mm

焊接接头低塌

0.2mm<低塌<0.4mm

低塌≥0.4mm

1m直尺测量

钢轨表面裂纹

出现轨头下颚水平裂纹(透锈)、轨腰水平裂纹、轨头纵向裂纹、轨底裂纹等

不含轮轨接触疲劳引起轨顶面表面或近表面的鱼鳞裂纹

超声波探伤缺陷

焊接及材质缺陷

未达到焊缝或钢轨报废程度的焊接缺陷或钢轨内部材质缺陷

达到或超过焊缝或钢轨报废程度的焊接缺陷或钢轨内部材质缺陷

内部裂纹

横向、纵向、斜向及其他裂纹和内部裂纹造成的踏面凹陷(隐伤)

钢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