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技术手册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9658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钓技术手册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台钓技术手册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台钓技术手册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台钓技术手册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台钓技术手册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钓技术手册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台钓技术手册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钓技术手册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钓技术手册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94、为什么浮标有信号拉不上P138

95、近钓的秘密P139

96、走出观漂误区P140

97、对付小杂鱼的几种方法P141

98、创新钓法——包食法P142

99、武汉的“包食”钓钓大鳊鱼P143

100、“包食”钓鱼的用法P144

 

“台钓”的简易化探讨

目前使用的“台钓”线组似有累赘之嫌,既然累赘,自然会影响垂钓效果。

“台钓”的高灵敏度,是其独到之处。

但垂钓中如何真正体现这个“灵”字,则大有探讨之价值。

“灵”与“钝”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灵”是普遍应用的方面,“钝”是灵字的延伸和补充。

从微观上看,灵应该表现在钩灵、线灵及漂灵,与之相关的还有饵灵、眼灵、抬竿灵等。

钝在特殊情况下同样可以发挥其独到功能,如风浪大、水太深、小杂鱼多及动态水域等,则钓钝更显其效。

一副钓组不是越灵越好,也不是越钝越好。

而应需灵则灵,需钝则钝,即能灵能钝。

  

常规“台钓”线组上的组件有:

双钩连接器、过桥连接环(八字环)、铅皮座(有金属、塑料两种)、太空豆、浮漂座与两粒定位太空豆及与竿尖快速别针相连的连接器。

组件过多,势必影响其灵敏度和垂钓效果。

不难看出,一副钓组上负载过多过重,一是惊扰过大,扬竿的阻力和声响极易吓跑一些正在觅食和胆小的“滑”鱼;

二是显得笨拙不灵巧。

如果线组上使用的是双钩连接器、八字环、金属铅皮座,再加两粒钓饵,其总重力往往大于轻型立漂的浮力,此时金属铅皮座上尚未裹上铅皮或保险丝,而钓组可能已处于“迟钝”状态,此种线组结构,“灵敏”从何谈起。

为了改变这种不和谐局面,不得不更换30厘米以上的大号浮漂,对于经验欠缺者,其钓组更难以实现灵的效应。

笔者认为,为了使“武装”齐全的“台钓”,不失其固有的高灵敏特性,对其进行适当地简化改造,则很有必要。

在这个方面台湾钓法不妨参照传统钓组的简易化结构,让钓组真正地灵起来。

本人学习和应用台钓法,时间虽然不长,但感触颇多。

在垂钓实践中反复琢磨和探讨,如何让“台钓”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以便能够充分地展示自身高灵敏度的特性。

简化后的钓组,舍去了双钩连接器、八字环和铅皮座等。

它的形式是:

短脑线取代长脑线;

脑线两端各绑一无坠钩,两钩间距约21厘米,错开对折,在上端1.5毫米处打一套扣;

套扣上方主线上缠绕直径15毫米保险丝3圈半;

此时长脑线12厘米,短脑线8.5厘米,两钩高低错落3.5厘米;

在底钩上方2厘米处密绕直径1毫米保险丝8圈,形成上下两个坠;

插漂座用两粒太空豆固定;

钓线末端打一套扣,用时将套扣折回形成双股环圈;

挂于竿尖快速别针即可。

以上选用的是33厘米长尾风漂,漂体最大直径5.5毫米,10道色环,漂尖直径0.6毫米,以上数据按钓灵敏调试,供参考。

临场垂钓时再用“增减法”进行修正,若坠力不够,可在上坠上添加些许保险丝,若过重剪去一点即可。

现将简化后的“台钓”线组与传统钓组作一比较,除了浮漂上的显著差异和增加一个上坠外,其它结构基本相同。

在垂钓实践中可以看出,简化后的“台钓”,无论从灵敏度和可操作性看,都比原钓组要轻便灵活得多。

笔者多年来一直使用传统钓法,学习“台钓”的时间并不长,对其理解和应用还处在摸索探讨阶段。

觉得两种钓法各有长短、互不排斥,应该相互取长补短,不断进行探索、改进和完善。

按照各自的特性和所钓水域状况,对两种钓法科学择用,则能驾驭自然,得心应手,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垂钓效果。

在临场垂钓中,两种钓法灵活应用。

在风浪中垂钓,“台钓”优于传统钓。

台钓只要换用浮力大的浮漂,适度降低调漂的灵敏度,尽管漂尖在风浪中有些跳动现象,但由于漂尖高出水面,看上去比较醒目,就是说判断鱼是否咬钩比较容易。

而传统散漂在风浪中随波浪起伏荡漾,动感幅度大,对判断鱼是否咬钩,则比较困难,时间长了易于眼花缭乱,而产生误判或错判,这是其一;

其二,在水域两岸绿树成荫的环境中,水面上呈现花里胡哨、树影缭绕的情况下,在迷彩水面上的散漂,几乎无法分辨,极易产生视觉疲劳、延误抬竿良机而影响垂钓。

而立漂由于突出水面,脱离了水面树影的干扰,钓者视漂轻松明快,自然有助于提高钓获。

但在一些特定的水域,如过浅的水域。

笔者曾在一水深不足40厘米的池塘垂钓,只得改用传统钓法,还碰上了大鱼。

而“台钓”大号立漂长度已达34厘米,加上脑线长,根本无法启钓,这是一;

二是有些水域(包括自然水域、滩涂、人工养鱼池),深浅悬殊,往往在三四个窝潭中,深者1米以上,浅者不足0.6米,此况若用“台钓”则难以招架。

而传统钓仍能应用自如。

因此,“台钓”和传统钓各有利弊,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互为补充的依存关系。

垂钓者出钓不妨双管齐下,两种钓具兼而备之,临场见机行事,根据情况科学择用钓法,这是对付正常水域和各种复杂钓况的重要手段。

台钓漂钩线配比老鱼翁垂钓网

无论是在野钓或塘钓当中,看到众多钓友包括很多老年钓友在使用线组上千奇百怪,线粗坠大,口线长短不一,花样之多,可就是钓获甚少。

相比之下,会使用线组的人相对总是比哪些不会配比线组的人钓获多。

而且,以上钓友不乏其人,占相当人数。

他们并不认为线组好的优势在哪?

当然,线组的作用不是绝对的,本人只想让入门者或其它的传统钓手以提高钓技。

大家知道,在常钓鱼种当中,除了罗非或者鱼密度大的水域外,其它的鱼种如:

草、鲤、鲫、鳊、鲂、包括白条都是胆小容易受惊动而逃跑的鱼,特别是在野钓当中,线的粗细,坠的大小,窝中脱鱼。

包括用钩的大小,人的走动,大声喧哗等,都会使鱼离窝,鱼回窝一慢,便浪费了大好时间。

所以,我们在选择线组配比时,就要与所钓之处鱼的平均大小和鱼种配合起来,找到最适合的钩线配比,方可少跑鱼,少惊鱼,多收获。

为了不让初学者在学习台钓中绕很多的弯路,虽本人算不上什么高手,但经过7年的台钓,总结出根椐鱼种的大小有针对性的配置线组使用经验,让初学者借鉴。

以野钓为主。

本人所用漂为“三峡”漂,从1至6号。

钩用新关东无刺2至8号(最为常用),竿用台钓长节3.6米和4.5米两种,口线(即大坠至钩的距离在15--20厘米)为宜。

 

具体如下:

一、假如所钓水域中的鱼以鲫为主,平均大小为0.5两以下,需采用以下组合;

主线用0.6号,口线用0.3--0.4号,钩用2--3号,漂用1号为宜。

二、鱼平均大小在0.5--3两间;

主线用0.6--0.8号,口线用0.4号左右,钩用3--4号,漂用2、3较宜。

三、鱼平均在2--5两之间的;

主线需用1--1.2号,口线用0.6--0.8号,钩用4--5号,漂用3号。

四、鱼平均在3两--1斤的;

主线需用1.5号,口线1号,钩5--6号,漂3--5号。

五、平均半斤以上的;

主线2号,口线1.5号,钩7--8号,漂5、6号。

台钓白条的配比如下:

线组;

主线:

0.6号、口线:

0.3--0.4号、漂用1--3号都可。

白条鱼在30克以下时,钩用2号较宜;

30--50克时,钩用3号较宜,50克以上时,用4号钩较宜。

识漂:

白条的动作大而快,所以竿不离手,漂不能调得太灵敏,不能使用调四调二的办法,即漂只露二目出来。

漂尾的目数要调出半水4目(加饵后)为宜,当漂全没入水或被斜拉下沉走漂时提竿,中鱼机率较高。

以上是本人真心奉献,学钓者或想学之钓友可按部就班,再结合当地情况试钓后,肯定会收益额丰,因全国各地的鱼种平均大小不同,钓法各异,以上参数仅供参考。

基础台钓十讲龙王恨钓鱼俱乐部 

刘定龙

本文作者自我介绍

十八年的青春献给工厂,患癌症两年后光荣下岗。

幸遇得周老板收于麾下,才得以常守在龙王恨网。

94年开始写钓鱼文章,到现在已发表三四百篇。

乐意与诸钓友网上交流,我助人人助我互学互帮。

一、您是调的四目吗?

“调四目钓二目”的调漂法已流传了多年来,道理大家都懂。

如果有人问:

您是调的四目吗?

您可能会不屑一顾地说:

那还用说!

可是如果问话的是一位高手,说不定您还真会有心中发虚。

收竿时偷偷复调一下漂儿:

“可不是吗,调目早就变成三目、二目、甚至没有目了!

调目就像是枪枝的准星,准星变了还怎么钓?

二、浮漂吸水对调目有影响

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只和它的体积有关。

因热胀冷缩产生的体积变化,对浮漂而言,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浮漂本身吸水以后,它本身的重量就发生了变化。

尽管这个“量”很小,但是它相对浮漂来说,就不是一个微小的、可以忽略的量。

根据计算和测量,浮漂的一个“目”所以对应的重量,大约只有8~12毫克,这也是一个极其微小的量。

两个微小的量相比较,反映在浮漂上,可能就有了一目以上的变化。

高档浮漂和低档浮漂,也能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明确的差别。

要得到一个浮力完全不变的漂很不容易。

提前一个晚上把浮漂调成四目放在桶里,第二天再看,多半会减小几目。

但是再放一天,目的变化就很小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认为浮漂的浮力已经稳定了。

所以常常能够看到垂钓高手,他们如果用了不太高档的漂,多半会把漂儿泡好长一段时间。

放在漂盒里的漂,也会用湿棉花盖住。

三、钓线长度对调目的影响

钓线对调漂的影响,是因为这么三个方面:

一是长度、二是吸水、三是刚性。

今天说说第一点。

钓线长度有影响,是因为线的密度(比重)和水的密度不一样。

如果密度完全一样,就不会对调漂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

市场上的钓线,大约百分之八十是尼龙的。

尼龙的比重是1.14,比水大0.14。

影响就是因为这大出的一点点。

钓线的直径很小、体积也很小,按说影响不会多大。

可是要知道,我们的浮漂浮力大小,是以毫克计量的,也是一个很小的计量单位。

这就迫使我们不得考虑线的影响。

经过计算和实践证实,我们用比较细的线、钩子接近水底进行调漂时,漂的目数不会有多大变化。

线细的话,就是在半水调漂,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水比较深、线比较粗、而又是在水表调漂,如果浮漂的漂尾又比较细,那么在半水调的目数就和在水底调的目数就会有一目以上的差距。

这个计算过程不复杂,公式是:

3.14Ⅹ钓线半径的平方Ⅹ(水的深度一调漂时的水线长度) 

Ⅹ线的密度和水的密度之差÷

浮漂一目的浮力(一般是8~12毫克)=浮漂的误差目数

上述公式的单位是毫米,计算所得到的结果单位是毫克。

除以浮漂的目数后,得到的结果没有单位,是浮漂的误差量,是一个纯数值。

市场上,碳素线的密度(比重)更大,达1.8克/立方厘米,如果不在接近水底时进行调漂,那半水调漂的影响就更大了。

四、钓线吸水对调漂的影响

尼龙线的吸水率大约是4%,它吸水后也会增加线的重量。

如果线很细、水不深、浮漂的漂尾不是太细,这个影响不会有多大。

反之,就是不能忽略的。

计算公式是:

水线的体积乘以水的比重再乘以0.04,再把这个数除以每目漂尾的浮力(一般是8 ̄12毫克),就是线吸水对调目的影响。

按照计算和过去的经验,三米以内的水深、线径在0.2以内,很细的浮漂,影响不到一目。

因此实际使用时,这个因素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不予考虑。

别的材料的钓线,吸水能力不一样,用这个公式时,须先掌握它的吸水率。

五、钓线刚性对钓目的影响

钓线常常有一些相反的特性。

比如线的硬度大了,就会少一些耐磨性。

所以普通的尼龙线多少都有一些硬度。

这种硬度,造成线在扭曲后发生不易回复的塑性变形,线弯弯曲曲的,一只甚至两只钩的重量都不能拉直。

这当然会影响垂钓时的精确度,浮漂的信号传递的不及时,影响看漂和提竿的及时性。

钓线在收藏缠绕时,往往会发生弯曲,用过一段时间后会慢慢变直。

不注意的话,灵敏度肯定会变小而自己还没有察觉。

台钓选手的线组号数一般比较小,不大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也不是一概而论的:

在脑线的直径达到0.2左右时,由于线的硬度产生的“支撑作用”,调目和钓目就会有一个误差。

比如钩子完全落底了,浮漂是二目;

但是这时候浮漂的出水也可能是三目、四目甚至更多,而坠子并没有落到水底__这就是线的支撑作用。

垂钓时,如果对这一点没有加以注意,很可能就认为坠子已经到了水底。

六、先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年的七月十九日(记不清哪一年了,也懒得去查它),厂里放了假。

上午十点多锁好车间的大门,直接到渔具店里去。

头一天晚上,在汉江边用手竿夜钓,结果没钓上鱼不说,还丢了鱼护和钩子。

赶到江边时,已是十一点多了,钓友们都纷纷撤退__太阳太厉害。

我在一位收竿时钓的最多钓友留下的钓位下了竿(顺便提及:

去迟一点、看谁收获最大就在哪里下竿,这也是一个找钓位的好办法哦!

)。

我钓的钓点比先前的那位远点,是用的大活动坠子,不用浮漂,凭手感和看竿尖起鱼。

而先的那位,钓的很近,而且是钓的浮钩(怕挂石头),鱼多是多,就是比较小。

鱼上的很快,也比较大,多是二两上下的鲫鱼,也有四两半斤的。

但就是挂钩厉害。

我有点不舍得了,于是换上三块钱一包的钩子。

可是上几条鱼、轻轻地挂一下石头后,就不行了:

光有手感,有竿尖动作,就是不上鱼。

后来发现是因为钩尖子弯了__水货钩子就是这样了,只好换上新买的伽玛卡兹的丸せ五号,马上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连连上鱼,几乎竿竿不空。

但是挂石头太多。

即使这样,钩子挂个两三次,却仍然能用。

我担心这种比较好用的钩子用完,换上了伽玛卡兹的伊势尼六号。

钩的质量是可以,可是钓中鱼的机会却少了许多……

收竿时的故事:

满以为有个十斤八斤的,却只剩下三尾最大的__新鱼护底下有个出口,鲫鱼们都胜利大逃亡了,只剩下三条最大的鲫鱼。

七、启示和教训

启示一:

钩尖锋利钓鱼多。

把这个说法用在高手云集的网站上,简直是有点“小儿科”__钓鱼人谁不懂得这一点呢?

但是就是有钓友不注意这一点,要不然怎么会有“阴沟里翻船”的典故?

不少钓友一提到竞技、提到台钓,总是问“怎样调漂”?

调几目钓几目?

却不知道,选好鱼钩,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比调好漂更重要。

钩尖锋利钓鱼多,新老钓手都要随时注意才是!

启示二:

钩型也很重要

那次垂钓,后来我换上伊势尼的钩,上鱼量大大地打了折扣。

这是因为钩子的型号不符合流水钓法。

流水钓,鱼是逆水上行猛然抢食。

动作大、速度快,提竿不及时就跑了。

而那次,还有约四分之一的鱼是挂上来的!

钓尖内抠的伊势尼钩,就不具备这个能力。

记得还有一次,我用8号伊势尼钩,钓中一尾约斤把重的鲶鱼。

小心翼翼地提上来后,才发现钩子的尖还没有挂伤鱼嘴!

钩尖平嵌在鱼的牙缝里了。

那么垂钓时应该用什么钩?

竞技台钓,用白袖钩比较多,半斤的鲫鱼,三四号钩足以应付;

而钓小片子鲫,安徽李淮的千秋钩,型号很多,钩尖加长、歪嘴20度,上鱼率很高。

这种钩我虽然用的多,可是,写到这里时,连包装都没有找到!

全部被大家“共产”了,连袋子都没有留下一个。

野钓,五号丸せ足以钓上半斤的。

而伊势尼钩是万能钩的说法,我是很不赞成的,我以为它只有用于钓炸弹钩才是适得其所。

八、坠子的作用不能忽视

自古以来,坠子就是垂钓的六大件(竿、线、漂、钩、饵、坠)之一,重要性当然不能忽视。

台钓刚刚传入大陆时,人们把台钓简单地理解为“悬坠钓”,人们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坠子上。

后来台钓发展到了竞技钓,钓具更精密、速度更快、功能更多,坠子反而不那么受重视了。

坠子对竞技钓的影响,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如果卷的不圆,会在提竿时产生旋转,双脑线更多地搅缠;

如果铅皮座上下  用太空豆堵得严严实实的,就会在里面滞留一些空气,经常影响浮力;

如果卷的不紧,它会松开、或储存一些气泡,或者卷在里面的小铅皮脱落;

多次拆开、卷紧,铅皮就没有了机械性能,容易造成小铅皮的脱落;

多次卷绕后,表面不平整,也会造成内部贮藏空气。

九、饵料大小影响不小

饵料大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体积的大小,一方面决定着鱼能不能顺利吃得进去,另一方面,决定着垂钓时的调目和钓目。

不考虑这一点,虽然也有可能钓的很好,取得好的成绩,但是这里面的运气成份就大了很多——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获得关于饵料大小的经验。

拉饵重量不稳定,只能大概地判断目数;

搓饵大小稍稍稳定一些;

休闲钓,饵的大小更稳定,灵敏度可以把握得更好。

拉饵和调、钓目的关系,以后再说。

垂钓时,要善于根据饵料的大小,把握住提竿的时机。

有一点是共同的:

饵大提竿时机宜稍迟;

否则宜稍早提竿。

对于信号比较小、比较狡猾的鱼情,减小饵的体积,有利于提高提竿的中鱼率。

竞技钓鱼有这么一个术语:

以小对小,对休闲钓而言,这也是可行的办法。

十、告诉您一组真数字

曾经有一位钓友带着不乏嘲讽的口吻对我说:

“听说你们研究台钓的,连钩子的重量都用秤称了!

”我说,“我就经常用天平称鱼钩的重量!

我没有说假话。

过去我在棉纺厂工作,隔壁就是棉花检验室,里面有精确到0.1毫克的天平。

0.1毫克,也就是一克的一万分之一。

据我先后几次称量,结果如下:

安徽李淮的0.5号千秋钩,重量为3.6毫克;

伽玛卡兹丸袖7号上黑,30毫克;

隼丸せ7号上黑,31毫克;

伽玛卡兹千又0.8号上黑,35毫克;

伽玛卡兹丸せ12号钩,80毫克;

还有一些,我一时查不到过去的记录,大家可以参照一下。

竞技钓的基本常识

一、钓具类

1.手竿种类:

指不带收放线装置的钓竿,是我国目前最为流行的钓竿之一。

手竿分为拔节竿、插节竿两大类。

拔节竿有长节竿、短节竿之分。

按使用类别来分,有鲫竿、鲤竿、溪钓竿三种。

手竿大多数是使用平纹玻璃纤维布同不饱和聚酯复合加工而成,被俗称为玻璃钢鱼竿。

还有一种是用碳素纤维同不饱和聚酯复合加工而成,被称为碳素鱼竿。

因碳纤维布的售价要远远高于玻璃纤维布的售价,所以碳素鱼竿比玻璃钢鱼竿要贵许多。

碳素纤维强度比玻璃纤维强度高,自重却很轻,制成的手竿同玻璃钢手竿在同强度条件下自重要轻一些,所以很受竞技钓爱好者的青睐。

有些厂家出于价格、性能比的考虑,生产一些混合材料的钓竿,在内层和外层用不同纤维制成;

也有前三节是碳素纤维制作的,尾节是玻璃钢的。

这种钓竿在价格和性能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容易让人误解为是假碳素竿而不被钓鱼人接受。

2.竿长:

指手竿组装或展开后的实际长度。

实用范围的长度(指采用齐竿线钓法)分别为:

2.7米、3.6米、4.5米、5.4米、6.3米。

目前国内竞技钓鲫比赛规则多规定3.6米长的手竿为比赛用竿。

平时用于休闲钓,5.4米长的手竿也足够用了。

使用6.3米以上的手竿钓鲫鱼,在齐竿线钓法中应该说是很难了。

因为钓竿过长,*作起来十分麻烦,鲫鱼吃饵的动作本来就小,浮漂抛得太远,很多轻微的信号无法识别。

鲫鱼为了觅食必然从深水游向有食物存积的边岸。

无论是河流、湖泊,还是水库、离岸边3~4米、水深在1.5米上下,水流平缓、水底平整的区域,都会成为鱼的觅食通道,4.5米的手竿完全能够得着这个范围。

有时钓竿用得过长反而使位钓点越过了鱼的觅食通道,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

3.手竿硬度:

指手竿所能承受的拉力。

承受拉力大的,为硬度高,反之则低。

我国的鲫鱼,无论是野生的还是饲养的,体重超过0.8千克的不多见。

所以使用硬调的手竿钓鲫鱼就完全可以了。

硬调芋,既能利用适中的弹性所产生的曳力,对钓线起到缓冲保护作用,又可以尽量地避免因钓竿过硬撕破鱼唇。

适中的调性又能产生良好的手感,可以为钓鱼人增添不少遛鱼的乐趣。

而柔中带硬的硬调竿所具有的良好弹性,也可以将0.2千克左右重的鲫鱼直接飞上岸来,省去用抄网的麻烦,比较适合比赛中使用,对钓鲫初学者来说也比较好掌握。

4.手竿调性:

调性实际说的就是手竿强度,指一支完全展开的手竿,在尾节保持水平状态下,通过竿梢能提起多大的配重,同时竿体出现多大的弯曲度。

承重越大弯曲度越小的钓竿,调性越硬。

手竿调性一般分为中调、中硬调、硬调、超硬调、极硬调五个等级。

5.调性均匀性:

钓竿在受力弯曲后的弧度的均匀性好的钓竿其弧度呈平缓过渡的状态;

均匀性差的钓竿其弧度中有死角出现。

目前商店出售的手竿,仅从外观上很难判断其品质,被标注的硬度与实际硬度不符的现象常有出现。

而调性的均匀性是否良好,在钓竿不实际负重的状态下,是很难检测的。

建议钓友在购买手竿时最好自己动手测试硬度和调性的均匀度,以免被某些钓竿夸大其词的标注及华丽的外表所欺骗。

6.称重检验:

挑选手竿时,不看竿上的调性标注,而是根据一个实用标准来检验竿体硬度的方法。

比如说,要挑选一支钓鲫用的插节竿,我们就让它称0.3千克的重物,拔节竿称0.4千克的重物。

用事先准备好的配重或临时用塑料袋装入标有重量的鱼饵当配重,把它系在竿悄上,然后慢慢扬起钓竿,当配重离地后让竿梢尖与竿柄底部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时如果钓竿的弯曲度在竿长的二分之一上下,其硬度就适合于钓鲫用。

如果第三节也明显弯曲就软了点,要是只弯到第二节,第三节几乎没变形,那么又硬了点。

7.插节竿:

插节竿是手竿中的一种分体式钓竿,按日文汉字的中文发音,被人们称为"

并继式"

钓竿。

插节竿在使用时要一节一节地从上(竿梢)至下插接后,才能成为一支完整的钓竿。

插节竿因分体面减小了伸缩式(拔节)钓竿的空间,因此竿体可以做得较细,又不减低强度,是竞技钓发烧友追求的品种。

硬调插节竿用于休闲钓,钓0.5千克上下的鲫鱼较为合适。

硬中带柔的调性,既能为钓鱼人增添遛鱼的乐趣和快感,又不太容易切线,在比赛中又可以用于钓50克以内的小鲫鱼;

因自重轻,可以节省体力,便于钓手在长时间的比赛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插节出竿以3.6米长的为主,其调性大多数是硬调和超硬调的,极硬调的插节竿已不多见。

8.拔节竿:

拔节竿是伸缩一体的手竿。

按日文汉字的中文发音,被称为"

振出式"

手竿。

拔节竿又分为短节(溪钓竿)、长节(池钓竿)两种。

短节竿虽携带方便但强度较低,竞技钓爱好者基本上都不使用短节竿。

拔节竿因各自的强度不同,所以单节的长短也略有区别,但钓竿拔出后的总长度相差不大。

长节拔节竿的尾节长度一般在100~115厘米上下。

为了使竿体能依次收缩进尾节,所以拔节竿同插节竿相比要粗一些。

9.插口:

拔节竿连接上节的接口。

插口壁厚薄是否一致,插口的横断面是否平整,是反映插节竿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检查插口的方法,是将上节缓慢地插入下节,此过程中不能有忽松忽紧的现象,应该是越插越紧。

插紧后接口处不能出现晃动,抖动钓竿有浑然一体的感觉,节与节之间没有因松动造成摩擦而产生的杂音。

拔出各节时真空嘬力越大,说明上下插接得越紧密。

10.插接量:

插节竿上节插入下节的长度。

各节应该由上至下逐渐增加插接量,一般首节(竿梢)的插接量不小于6厘米。

平时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