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答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965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答案.doc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答案.doc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答案

第3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D  5.D  6.C  7.C  

8.A9.A 10.D 11.A 12.C13.D 14.D

15.C16.D 17.C18.A 19.B  20.D 21.B

22.D 23.D24.B 25.D

二、多选题

1.ABD2.ABD3.AC4.AC5.ABC

三、填空题

1.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2.不能从整体上考虑问题

3.整体性和逻辑性强

4.小,大中

5.结构化设计

6.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7.自下而下

8.面向对象的分析,面向对象的设计、面向对象的编程

9.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和评价

四、判断改错题

1.F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虽然开发周期较长,但目前还是一种比较普遍使用的方法。

2.T

3.F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中,系统规划和分析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4.F原型法和生命周期法虽然思想不一样,但可以结合使用,先用原型化的过程获取需求,然后按照生命周期法的步骤进行设计实施。

5.T

6.F系统分析阶段建立的是系统的逻辑模型。

7.T

五、名词解释

1.生命周期:

任何系统都会经历一个由发生、发展、成熟、消亡、更新换代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系统的生命周期。

2.原型法:

原型法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在初步了解用户的基础上,借助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开发一个原型(初始模型),从而使用户及早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应用系统。

在此基础上,利用原型不断提炼用户需求,不断改进原型设计,直至使原型变成最终系统。

3.对象:

对象就是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在计算机程序世界里的抽象表示,或者说,是现实世界中个体的数据抽象模型。

4.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的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具体来说就是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化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阶段,然后各阶段严格按步骤完成开发任务。

5.类,又称为对象类,是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操作和约束规则的对象组成的集合,是一组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特征的抽象描述。

或者说,是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操作方法(性质)的对象集合,包括标识、继承、数据结构、操作和接口。

6.封装:

又称信息隐藏,把对象及对象的方法、操作的实现封闭在一起,对象的封装性是面向对象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这实际上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使对象的使用者只能看到封装界面上的信息,对象的内部是隐蔽的。

7.多态:

不同对象收到同一消息后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多态。

8.继承:

是指一个类因承袭而具有另一个类的能力和特征的机制或关系。

父类具有通用性,而子类具有特殊性。

子类可以从其父类、甚至祖先那里继承方法和属性。

9.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是一种综合运用对象、类、继承、封装、聚合、消息传送、多态性等概念来构造系统的软件开发方法。

10.OOA:

面向对象的分析,在系统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问题域中抽象地识别出对象以及其行为、结构、属性、方法等,即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

11.OOD:

面向对象的设计,对分析的结果作进一步地抽象、归类、整理,并最终以范式的形式将它们确定下来,即整理问题。

12.OOP:

面向对象的编程,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将面向对象设计所确定的范式直接映射为应用程序软件。

这个过程分为可视化设计和代码设计两个阶段。

13.丢弃式原型:

通过原型的交流——修改——再交流来确定用户的真正需求和系统功能,原型最后被丢弃。

丢弃式原型法把原型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通信的媒介,不打算将它作为实际系统运行。

14.演化式原型:

演化式原型是为某实现方案而设计的原型,按照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系统,让用户先使用起来,有问题随时修改。

演化式原型法从初始描述之后就开始适用于任何开发阶段中。

这类原型的构造应该看成是最终系统描述的一种强化。

演化式原型法的过程一般由设计、实施、演化三个阶段组成。

15.递增式原型:

递增式原型法是按较准确的用户需求,产生完整的系统,然后不断的修改、完善,直到用户满意,最终完善的原型就是最终系统。

这种原型开始时系统有一个总体框架,各功能单元的结构和功能较清楚,但没有具体实现。

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一个一个的完善这些模块,用递增方式对各功能模块进行原型法开发,可用于解决需要集成的复杂系统的设计问题。

六、问答题

1.一般认为原型法所需要的软件支持环境主要有:

(1)要有一个方便灵活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如VisualFoxPro.、INFORMIX、ORACLE、SYBASE等。

(2)一个与数据库(DB)对应方便灵活的数据字典,具有存储所有实体的功能。

(3)一套高级的软件工具(如第四代自动生成语言4GL或开发生成环境等)用以支持结构化程序,并且允许程序采用交互的方式迅速的进行书写和维护,并产生任意程序语言模块。

(4)一套与数据库(DB)对应的快速查询语言,支持任意非过程化的组合条件查询。

(5)一个非过程化的报告/屏幕生成器,允许设计人员详细定义报告/屏幕样本以及生成内部联系。

原型法不是万能的,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主要是:

(1)对于一个大型的系统,如果不经系统分析而进行整体性划分,直接使用屏幕来一个一个的模拟,这是很困难的。

(2)对于大量运算的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原型法很难构造出模型以供评价。

(3)对于原基础管理不善、信息处理过程混乱的问题,使用原型法有一定的困难。

2.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突出优点就是它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化的前提下来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即自顶向下的观点。

它强调的另一个观点是严格区分开发阶段,强调一步一步的严格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每一步工作都及时的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的反馈和纠正,从而避免了开发过程的混乱状态。

它是一种目前广泛被采用的系统开发方法,适合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

缺点是所使用的工具落后,致使系统开发周期过长,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另外,这种方法要求系统开发者在调查中就充分的掌握用户需求、管理状况以及预见可能发生的变化,这不大符合人们循序渐进的认识事物的规律,不能较大范围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用生命周期法开发的系统只有到系统实施阶段后才能让用户看到实实在在的系统,而在这之前的很长时间内开发人员只能通过技术文档与用户交流,造成与用户的交流较为困难。

3.原型法的主要优点有:

(1)减少开发时间,提高系统开发效率。

(2)改进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的信息交流方式。

(3)用户满意程度高。

(4)应变能力强。

原型法的缺点:

对于大系统,复杂系统,不适合直接使用,开发过程管理困难,对系统过多的修改完善会使用户缺乏耐心。

4.对象就是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在计算机程序世界里的抽象表示,或者说,是现实世界中个体的数据抽象模型。

对象是一个封闭体,它是由一组数据和施加于这些数据上的一组操作构成的,对象的本质就是数据与操作的封装。

对象由标识、数据、操作和接口四部分组成。

通过封装,对象内部的实现代码可以受到封装壳的保护,其他对象不能直接修改本对象拥有的数据和代码。

5.常用的开发方法包括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CASE的开发方法。

6.针对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每个工作阶段,都有相应的工作文件存档:

(1)系统规划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

(2)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报告;

(3)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报告,系统开发报告,计算机硬件与软件配置方案;

(4)系统实施阶段——系统使用说明书,规章制度,源程序清单;

(5)系统运行维护和评价阶段——系统开发文档资料整理,系统评价报告。

7.自上而下策略完全按照系统工程方法的原则进行,具有结构整体性好,逻辑性强、优化功能强、不受原有的职能机构限制等优点,缺点:

开发周期长,风险大,整体性太强,无法局部试运行,不能有失误,切换时冲击太大,费用大,评价标准难以确定。

自下而上的策略优点:

投资少,周期短,技术力量要求不高,切换时冲击小,可立刻在局部见效,缺点:

缺乏整体性,缺乏有机联系,数据的一致性差。

8.文档是系统的生命线,一个没有文档或文档混乱的系统就是一个走到头的系统。

工作文档的标准化可以使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有共同语言,避免不同理解造成混乱,便于工作的交流与将来的修改,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同时便于查阅(文献资料一般都会编号存档)。

9.一般来说,系统的功能或要求预先难以确定,在开发过程中可能有重大变化,规模较小、结构不太复杂的系统适宜于用快速原型法或面向对象法。

因为它们在设计系统的模型时,只需提出系统的基本要求,系统要求的扩充和完善可以在开发过程中逐步提出并实现,因而比较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缩短系统开发的时间。

在大型系统的开发中,常常不是采用一种开发方法,而是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

10.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主要有用户自行开发方式、委托开发方式、合作开发方式、购买现成软件方式。

用户自行开发方式。

用户具有开发系统的基本必要条件,而且技术力量比较雄厚,可以采用自行开发的方式。

这种方式需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及应在专家咨询下进行。

委托开发方式。

用户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目标等方面的要求明确突出,可以采用招标等方式委托开发单位,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来完成开发任务。

合作开发方式。

由用户和开发单位共同完成系统建设任务。

这种方式能够建成较准确反映企业需求的系统,其优点是双方取长补短。

购买商品化软件能避免重复开发,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缩短系统建设周期。

11.原型法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在初步了解用户的基础上,借助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开发一个原型(初始模型),从而使用户及早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应用系统。

在此基础上,利用原型不断提炼用户需求,不断改进原型设计,直至使原型变成最终系统。

原型法的使用要有一定的软件环境支持,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1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并不仅仅是信息部门的人员的工作,更是设计全企业的管理问题,它牵涉到企业所有部门及部门之间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的改变和重组,它不仅仅是计算机应用问题,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公司领导高层在管理信息系统工作中重大,不仅要真正参与,而且要动员并带动其他人员参与,提出自己的建议,推动企业的信息化。

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也称为“一把手工程”。

13.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开发过程中,可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合理综合使用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即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设计思想,在系统分析与系统初步设计时采用原型法做出原始模型,与用户反复交流达成共识后,继续按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进行系统详细设计及系统实施与转换、系统维护与评价阶段的工作。

综合使用的优点是兼顾了生命周期法开发过程控制性强的特点以及原型法开发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

14.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一个能够全面支持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结构化的设计思想,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技术对系统进行划分。

简单易懂,使用方便,获得了广泛应用。

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大、结构化程度较高、用户需求非常清晰明确、用户业务流程相对稳定不变的系统的开发。

大型复杂系统一般需求稳定,正好符合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要求,所以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比较适用于大型复杂系统的开发。

15.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要求员工的积极参与,只有员工积极的参与和配合,系统分析人员才能更好更快的获取系统需求,而系统需求是系统开发中最难获取的,也是决定系统开发成败的关键因素。

所以,员工积极参与系统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16.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主要有用户自行开发方式、委托开发方式、合作开发方式、购买现成软件方式。

如果企业从事的行业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