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59317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史 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学史 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学史 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学史 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学史 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史 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文学史 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史 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史 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三曹七子、

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其诗歌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

古诗十九首、

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均无名字留世,作为整体收录在《昭明文选》,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

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

主题多写游子、思妇、爱情、生命。

正始之音、

正始是齐王曹芳年号,其时司马氏掌权,大杀异己,诗人普遍出现危机感与幻灭感,以抒发个人忧愤为主,且与玄风结合,寄托遥深,虽与建安诗风有异,但就诗歌精神而言,仍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代表人物有阮籍与嵇康。

永明体、

又称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间,故称“永明体。

”新体诗产生的关键是声律论的提出。

宫体诗、

产生于梁陈时代的宫廷,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

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

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

内容平泛,题材狭窄,把形式主义诗风推向极致。

代表人物是萧纲、萧绎等。

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

所谓“沉郁”,是感情的深沉、郁结;

所谓“顿挫”,是感情表达的起伏低回、欲放即收。

元白诗派、

中唐诗坛崛起的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上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

鲍照《拟行路难》、

元嘉三大家(鲍照、谢灵运、颜延之)

主题是愁与怨。

《拟行路难》其四,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泄愁,不敢言者更添愁。

又如《拟行路难》其六,首四句情绪慷慨,激愤难抑。

中六句以轻松的口吻表现罢官后的天伦之乐,在轻松的背后,隐含着失志后无可奈何的悲哀。

末两句故作旷达之语,既有孤寒之士的人生隐痛,也有讽刺权贵的意味。

艺术风格:

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1、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调来看,鲍照以寒士的身份抒发了贫寒之士的强烈呼声,表现为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

2、从诗歌的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特征等方面来看,鲍照在俗体调的诗中,以酣畅淋漓的笔力,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尽情发泄孤寒之士慷慨不平的激愤之情。

他的诗以凌厉之势和发唱惊挺的独特魅力征服了后代的许多诗人。

左思《咏史》、

左思《咏史》主要内容、

左思以《咏史》诗八首奠定其文学地位,诗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左思自视甚高,抱负非凡,诗的内容多是寒士之不平及对豪门权贵的抨击与蔑视。

例如:

《郁郁涧底松》中“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揭示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与抨击。

2、慷慨高歌,睥睨四海,对功成身退的英雄豪士的敬佩。

《荆轲饮燕市》中“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赞扬了荆轲、高渐离等卑贱者慷慨高歌、睥睨四海的精神,表达了对豪门权贵的蔑视。

(+)

左思风力:

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

语出钟嵘《诗品》。

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

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

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试述左思《咏史》八首的艺术特点?

左思《咏史》八首是中古咏史诗的杰作。

其艺术特点,一、八首诗各自独立成章又互相承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诗的形式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

二、继承了建安诗人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的传统,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将咏史与咏怀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表现上更加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

以《氓》《蒹葭》等为例分析赋比兴手法、

⑴“赋”的表现手法:

“赋”即“铺”,是陈述铺叙的意思。

《卫风·

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直接地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

⑵“比”的表现手法:

比就是打比方。

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

(3)”兴”的表现手法:

兴就是是触物生词。

《蒹葭》由秋景起兴,“蒹葭”、“白露”、“秋水”的意象既点明了节令,表现出秋意的萧瑟,又渲染出全诗朦胧迷离的情感氛围

《左传》刻画人物特点、

1、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

晋文公是《左传》中着力歌颂的人物,他由一个贵公子成长为政治家,由四处流亡到成为一代霸主,人物性格有一个曲折的成熟过程。

2、通过富有特征的人物言谈、行动,用画龙点睛式的着笔生花之笔刻划人物。

例如齐晋鞌之战,郤克受伤,解张、郑丘缓鼓励他坚持战斗,“左并辔,右援桴而鼓,马逸不能止……”战场上紧张激烈的场面可想而知。

三人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气概,在对话和行动描写中,也得到充分表现。

3、在人物关系和矛盾中刻划人物,通过侧面描写刻划人物,注重细节描写,如宣公二年的宋郑大棘之战,其中狂狡倒戟出郑人,华元食士忘其御羊斟,华元逃归后与羊斟的对话,城者之讴等,正是这些细节描写,才增加了叙事的生动传神。

4、记言文字典雅美茂,叙事文字词约义丰。

“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简练的一句话,写尽晋师争先恐后、仓皇逃命的紧张混乱场面。

《战国策》情节曲折分析、

《战国策》以波澜起伏、丰富多彩的情节来描写人物,作者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

①写苏秦落魄而归后的刺股和喟叹,荣归故里时的感慨,其家人前倨后恭的言行等曲折多变的情节,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②冯谖弹铗而歌、焚卷市义、营造三窟的情节变化以及临行设问的伏笔,使得人物形象和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③《燕策三》记荆轲刺秦王,其中田光自刎以明不言,樊於期自刎献头以图报仇,易水送别,秦廷献图行刺等情节,出人意表,慷慨悲壮,于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性格得以生动展现。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表现在:

(1)长于说辞。

其文多为策士游说之辞,善于权衡利弊,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身份地位,揣摩其不同个性心理,说谏有异,风格多变。

(2分)

(2)是善于写人。

它所写人物涉及面超过先秦任何史籍。

其表现的人物以谋臣策士为主,人物刻划大都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符合人物的生活经历(3分)。

(3)是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

文中熟练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比喻、铺陈、夸张等修辞手法,从而使其文辞彩绚烂,感情充沛,富于气势。

(3分)

(4)《战国策》中的寓言,亦丰富多彩,或为动物寓言,或为社会寓言,或为历史寓言,生动形象,言短意长,文学性极强。

孟子欲擒故纵特色、

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层层设问,步步紧逼,善设机巧,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齐桓晋文之事章》中先以“以羊易牛”之举赞扬齐宣王也有“仁术”,“是心足以王矣”,一席话说得宣王如坐春风,得意不止;

紧接着指出此仅恩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不是真正的“仁政”,灭了宣王的“威风”;

又以“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候,然后快于心与”的设问,激起宣王说出有“大欲”的秘密;

再通过层层设问证明以武力征服四夷实现“大欲”犹“缘木求鱼”,唯有反本行仁政才是唯一出路,使宣王举手就擒。

《庄子》想象力诡奇特色、

《庄子》一书中不仅寓言数量多,且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①大鹏形象的刻划,“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等语句表现了意出尘外的特点。

②任公子垂钓,以五十头牛为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东海,期年钓得大鱼,白浪如山,海水震荡,千里震惊,浙江以东,苍梧以北之人,都饱食此鱼。

宏伟壮观,惊心动魄,写尽大之玄妙。

③而“蜗角蛮触”,曲尽小之情状。

④庄周梦蝶,人物之间,物物之间,梦幻与现实之间,万物齐同,毫无界限,想象奇特恣纵,伟大丰富。

《史记》叙事艺术、

1、宏大的结构:

《史记》为纪传体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

本纪是纲,表、书是其补充;

世家围绕本纪而展开,列传则是北斗以外的群星。

这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结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

2、独特的脉络:

既尊重历史又独具慧眼,做到历史与逻辑统一:

A、基本按传主的政治地位但又照顾到实际历史功绩(如项羽入本纪,陈胜入世家)B、基本以时间为序,但兼顾内在联系,遵循以类相从原则(如西汉人物传记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又如合传以类相从达到天衣无缝)C、叙事详略一般详写原因而略写结果(与因果律的展示有密切关系,虽有陷入宿命论之岐途,但总体是目光敏锐、判断准确,使传记血脉贯通,有统摄全篇的灵魂)

3、驾驭文字的能力:

顺叙、倒叙、正叙、侧叙等手法,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以写大事为主兼顾琐事。

乐府叙事艺术、

1、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成熟。

《诗经》、《楚辞》基本都是抒情诗,抒情过程中也时而穿插叙事,但叙事附属于抒情。

2、善于捕捉最佳视点,发现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

例如酒店、市井等场所经常是诗句描写的场所;

3、善于捕捉偶然性与突发性事件,例如:

《上山采蘼芜》中,写的就是弃妇与故夫的邂逅。

4、两汉乐府诗作者在选择叙事题材时,表现出明显的尚奇倾向。

李广利从大宛获汗血马,于是郊庙歌辞有《天马》诗叙述此事。

5、具有比较完整情节,例如《妇病行》、《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作品都是讲述一个有头有尾、有连续情节的故事。

6、乐府诗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形象,例如罗敷、胡姬、刘兰芝、焦仲卿等人,他们各具特点,绝无雷同。

7、乐府叙事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

1、《古诗十九首》中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直而不野的笔法,达到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情景交融指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直而不野指质朴而不粗俗。

《迢迢牵牛星》,全诗通篇描写牵牛织女隔河相望而无法相聚的痛苦,诗中无一句言及自身苦衷,但又五一语不渗透作者的离情别绪。

2、浅浅寄言,深深道款,用意曲尽而造语新警,形成深衷浅貌语言风格。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又是浓缩的、积淀已久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

表现在:

用日常用语,却有韵味;

化用典故,却无晦涩生硬;

叠字巧妙连用;

双关自然融入。

《青青河畔草》中“青青”、“郁郁”等一连六句,皆用叠字。

《客从远方来》诗中“思”与“丝”,“长”与“绵绵”等双关语的自然融入,颇得乐府民歌的神韵。

曹操诗歌沉雄风格、

曹操诗歌具有慷慨悲凉、气韵沉雄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短歌行》慷慨悲凉举例:

(一)开头岁月易逝、借酒浇愁之叹更突出幽燕老将的悲壮形象。

前者正是曹操珍惜时日、及时建功立业雄心展现,后者正是曹操悯时悼乱、求贤若渴心情流露。

(二)化用《诗经》成句及周公典故,更显庄严、大气。

充分表达了诗人统一天下的壮志。

(三)象征性写景句子更增悲凉气氛。

2、《步出夏门行》气韵沉雄举例: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以雄健的笔力,生动饱满地描绘了沧海的形象。

大海吞吐日月,孕育群星的气魄,也正是诗人博大襟怀的写照。

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特色、

1、曹植的诗确如钟嵘所说: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他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2、曹植诗歌的这一特色主要体现在《白马篇》中对游侠形象的塑造上,为国捐躯正体现其骨气,诗中描写其出身、英名、装束、射技等正显示其辞采华茂。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有着刚劲有力的文风,体现了游侠儿的爱国精神;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这一句描写了游侠儿的高超武艺,“破”、“接”、“散”等字充分体现了诗歌辞采华茂的特色。

王维诗歌静境、

1、王维的山水诗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他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像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日落昏暗,更显江湖之白。

潮来铺天,故使天地也弥漫潮水之青色。

前句是色色相衬或相比,后句是色色相生。

又如: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清松”,条件色的作用。

日色本为暖色调,因松林青浓绿重的冷色调而产生寒冷感觉。

再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以浓色调的白云与淡色调的青霭构成烟云变灭,深淡倐忽,如水墨晕染的画面。

2、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以月光写静;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日光写静;

而《酬张少府》中写无心于世事而归隐山林,不仅没有孤独的感觉,反而流露出自得与闲适。

3、从禅宗角度欣赏“宁静”之境,王维很早就归心于佛法,精研佛理。

《终南别业》

中有两个词值得注意:

一个是“空”字,是对禅宗“无生”“寂灭”的顿悟,是对“胜事”中领略到的无穷禅意。

还有一个是“偶然”,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更显出悠闲,不拘形迹,天性淡逸,超然物外。

*

陶渊明田园诗主要内容、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它的主要内容有:

1、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与野趣。

例如《归园田居》其一,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等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

读者也可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

2、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

如《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

”在作者的笔下,劳动是艺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行为。

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带月荷锄、夕露沾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

3、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二首。

还写了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

另有一部分的饮酒诗,饮酒是表达隐居的一种借口,它通过饮酒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陶渊明诗歌情、景、事、理交融特色、

陶渊明描写景物无意于模山范水,叙事也不在乎细致曲折,说理更与哲学说教绝缘,抒情当然也不会故作多情,只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悟之理。

1、“采菊见南山”是“境与意会”,表达了诗人归田后精神世界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悠然自适的境界。

从而不露痕迹地表现了返朴归真、物我两忘的理趣。

“见”字之所以胜似“望”字,“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所谓境与意会,即不期而遇。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

2、“飞鸟”见理趣:

事与理合。

《归去来兮辞》: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饮酒》: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归鸟意象与退隐意趣多么相谐。

3、分不清是写景、叙事,还是抒情、说理,“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写出了房前景色;

与隐居者交通之道已废,但松菊却长得茂盛;

抒发了人在官场,心存高远之情;

表即使与志同道合者身疏,然高尚品质始终不弃之理。

(+)艺术特色2寄至味于淡然(68)事物平常,用词朴素却耐人寻味。

举例一“带月荷锄归”豪华落尽是天然《归园田居》其三月夜归耕图:

“带”字不露痕迹地表现躬耕者劳动喜悦,且富童真。

后来李白有“山月随人归”,与之对比,陶诗似更见主体色彩。

举例二《拟古》(68)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

谢灵运“极貌以写物”“尚巧似”特色、

谢灵运诗中,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极貌以写物”“尚巧似”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

1、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余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

《入彭蠡湖口》中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刻画也相当精妙,描摹动态的“回合”、“崩奔”、“绿野秀”与“白云屯”鲜丽的色彩搭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谢灵运的名句,无不显示着高超的描摹技巧,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等句,语言工整精炼,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

3、谢诗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如: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中“芰荷迭映薇,蒲稗相因依”,写太阳下山投射到菱叶上的光,细致的描写充分的体现了谢诗的风格。

(+)谢灵运山水诗特色:

1、善于经營安排、琢磨锻炼却能达于自然。

例如《过始宁墅》中山、水、岩石、小洲等犹如摄像机一般写下,给人一种清晰的画面感,实际上均经过精心的安排。

2、从写意到摹象(上答案)、从启示性到写实(谢灵运的诗歌语言,注重写实性,他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

但由于过分追求新奇,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李白雄奇飘逸风格、(P)

歌行体多属自创,成就高于乐府。

其特点是李白式的抒情特色,充分展示其个性魅力。

具体表现在A、文笔纵横恣肆、句式参差错落、韵律跌宕舒展,似暴风骤雨,骤起骤落;

似行云流水,一泻千里;

空无依傍,任情挥洒,充分体现盛唐蓬勃向上时代精神。

如《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开头两句:

起势不凡。

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一股不可名状之忧突兀而起。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

面对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长风送雁的壮美景色,不由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

为下文蓄势。

中间四句:

壮思勃起,从谷底升入了高空,抒写“上天揽月”的万丈豪情,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最后四句:

又从高峰掉入谷底,表面上是放荡不羁,实际上则是震憾心灵的伟人之忧。

强烈的愤懑并未减弱其不可一世、自命不凡的气概,悲感之极反以豪情出之,失意的哀愁竞能表现得如此气势凌厉,正是超乎常人的不可及之处。

真可谓李白式的抒情。

全诗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天马行空,不可羁勒。

在悲与欢,苦与乐的两极之间往复穿梭,完全是跳跃性的抒情节奏,典型的雄奇飘逸风格。

B、大胆运用神话、传说、夸张、比喻,成为浪漫艺术的典型代表(如《蜀道难》用神话传说写蜀道之险,如《行路难》用比喻写行路难及隐居与仕进的两难,夸张例如写白发: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杜甫古体“诗史”特色、

1、为何称诗史:

杜甫是最早最全面反映安史之乱所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形象展现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广阔画面。

2、古体便于叙事,故写时事的诗多用古体。

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纪录安史乱前玄宗沉湎声色,纵欲过度,全面抨击唐玄宗荒淫的生活导致了安史之乱。

写安史乱中百姓生活场景、内心世界。

有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般的历史价值。

《无家别》《羌村三首》《北征》等诗中也有所体现。

4、用五七言古体写时事,把叙事手法发展到新高峰,表现在既写经过,也注重细部描写,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真实,例如《北征》,诗中没有直接写战争灾难,而乱离与贫困一一显现,家中妻子、孩子的苦难生活等,正是这些细节描写,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使杜诗的叙事方式有别于前此的叙事诗,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4、第三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是感情的深沉、郁结;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起伏低回、欲放即收。

(+)杜甫的律诗

律诗成就最为辉煌,在杜诗中地位最为重要

A扩大律诗表现范围,以律诗写时事。

尤以律诗写组诗,极大扩大表现力,是杜甫在律诗发展史上的贡献。

《秋兴八首》被称为七律登峰造极之作。

237

B浑融流转,沉郁顿挫,既极尽变化之能事,又格律严谨;

但合律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突然性随意性强,有风驰电掣之势,连贯性整体感极强而又不受律体束缚。

又如被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既富于流动感与整体感,读来一气浑成,但又精密考究,八句皆对。

238

C炼字造句极精严,语不惊人死不休。

(略)杜甫《月》诗开头两句是: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深受历代论者的称赞,苏东坡推许为“古今绝唱”,主要得力于动词“吐”字。

山仿佛具有生命,可以把月亮随便吞进吐出。

把夜深人静时月亮从黑幽幽的山脊升起的瞬间景象写活了。

韩柳散文艺术成就、

1、韩柳在散体文创作上有着众多的开拓,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A文起八代之衰,扫尽糟粕,取其精华,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散文美学规范。

如对骈文,也吸收其优长,用不少整齐四字句夹杂于散句中;

如用词,既主张陈言之务去,又十分重视语言的准确与生动,做到文从字顺。

兼擅各体,成就全面,令人目不暇接。

B韩、柳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

韩的政论、杂文、序文、传记、碑志最为著名;

柳的杂文、寓言、游记尤具特色。

韩文如江河澎湃,柳文如山岭峭拔。

2、韩文:

A、议论文有为而发,不平之鸣,惊世骇俗,震慑人心,具有强烈的抒情特征。

(与诗联系)例:

《讳辩》,凌厉斩截,笔无藏锋,在蓄积已久勃然喷发的情感浪潮推动下,文章援引古事,证以今典,步步进逼,有力地抨击和嘲笑了“避讳”的不合理。

另如《论佛骨表》。

B、杂文形式活泼,不拘一格,冷嘲热讽,犀利泼辣。

例:

《杂说》四中通篇以马喻人,表现作者对人才受压抑的悲愤,构思精巧,寄慨遥深。

另如《伯夷颂》

C、序文形式多样,言简意赅,意深绪长,情调悲怆。

《送董邵南序》全文仅151字,但其中笼罩着的悲怆情调和深长意蕴慑人心魄,另如《送李愿归盘谷序》

D、传记、碑志将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与议论抒情的拿手本领巧妙结合,为传记文学树立丰碑。

《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南霁云向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