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一).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6593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一).docx

《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一).docx

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

(一)

——艰难曲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同志们,中共产党自 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 93

年的光辉历程。

93年来风风雨雨,我党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中华民族魏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学习党史,回顾党在过往93年路途上的风风雨雨,熟悉和了解我党自创建以来所发生的一系列大事是必不可少的。

今天,我主要就1921年建党至

1949年建国这一段时期的历史进行授课,希望同志们能够认真听讲。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以及本国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深重苦难和各种屈辱,无数仁人义士都在不断探索民族复兴的方法道路,从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尝试君主立宪制;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带领中华民族走上革命的道路。

但这些尝试都没有取得成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成功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究其根本原因,是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很大的软弱性。

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同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下层劳动群众严重脱离,并害怕发动他们。

这样,就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力量更没有勇气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

最终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

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它又失败了。

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寻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它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不仅唤醒西方的无产阶级,而且也唤醒了东方的被压迫民族。

这场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所进行的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情况和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北方邻国,因而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

的吸引力。

一个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的诞生,使正处在苦闷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新的出路和光明前景,给中国先进分子正在苦思焦虑地探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合理的解答,更给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苦斗的仁人志士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李大钊是中国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

他在 1918

年著文指出:

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

“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他预言 :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上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胜的协约国一方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

会议不顾属于战胜国一方的中国的权益,规定战败的德国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地开始了。

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爱国风暴。

在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镇压下,这场风暴一度转入低潮。

从6月3日起,学生重新走上街头讲演,又有大批学生被捕。

在此重要关头,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参加人数达六七万。

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如燎原烈火蔓延全国,扩展到20多个省、市的

100多座城市。

五四运动突破青年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

国规模的群众性革命运动。

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

北洋政府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

6月28日,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一大批拥

护十月革命、接受共产主义并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逐步具备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四项条件。

1920年8月和10月,上海、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别成立,1921年7月下旬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统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式成立。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随后我党领导了一系列工人运动,但取得的成效并不明显,党在斗争中逐渐认识到,现阶段的中国,仅仅依靠罢工或其他合法斗争是无法赢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的。

1923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辅助工农的三大政策。

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7月广东国民政府成立。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挥师北伐,在人民群众的大

力支持下,北伐军势如破竹,到1926年底,已控制除江苏、浙江、安徽以外的南部各省。

虽然革命形势逐渐好转,但在伟大领袖孙中山逝世以后,蒋介石逐步控制军队和政权,实力迅速膨胀,1927年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规模捕杀共

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于4月18日在南京另行成立“国民

政府”。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二、在土地革命中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后,经过一系列新军阀混战,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

这个政权对外实行反苏、亲帝的政策,对内竭力维护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限制和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残酷地镇压、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因此,同北洋军阀一样,它仍然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独裁专制政权。

与此同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政治方面,为彻底清算并纠正党在过去工作中的严重错误,决定新的方针,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

会议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军事方面,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标志我党所领导的武装部队就此建立。

10月初,起义军在南下广东途中遭到失败。

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民武装汇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入湘南。

而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起义于9月9日发动。

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

随后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2月11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下我党发动了广州起义。

起义军一度占领广州绝大部分市区,成立了苏维埃政府。

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起义失败,张太雷和许多同志壮烈牺牲。

退出广州的起义军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参加革命斗争,一部分到广西左、右江一带同农民起义军汇合。

除了这几次规模较大的起义外,党还先后领导了海陆丰、琼崖、鄂豫边、赣西南、赣东北、湘南、湘鄂西、闽西、陕西等地区的武装起义。

到1928年初,党先后发动近百次武装起义。

这些起义,有一部分很快地失败了。

它们的失败证明:

在中国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是行不通的。

而一些坚持下来的起义军,大多活动在位于数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较远的偏僻农村地区,这就为后来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召开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教训,对中国革命一系列

根本问题做出基本正确的回答,尽管还存在一些认识不足,但大体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革命运动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随着斗争的发展,我党所建立的革命根据地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和其他红军部队相继组建,在红军中确立起“党指挥枪”的原则。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31年11月在瑞金举行,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从1930年秋到1933年上半年,国民党军队对各革命根据地发起多次大规模“围剿”,红军相继取得反“围剿”

斗争的胜利。

随后,由于“左”倾错误领导,红军反对国民党军队第五次“围剿”的斗争陷于失败。

于是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随着红军主力撤离后,留下来的红军游击队则坚持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展开了震惊中外世界的长征,一路上,我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跋涉大草地,与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坚决斗争,终于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流传下了珍贵的长征精神。

而在长征途中,还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就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

会议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红军在长征途中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长征后保存下来的红军虽然人数不多,但却都是党极为宝贵的精华,构成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骨干。

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

国的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就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而我党由杨靖宇所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便始终坚持在一线同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的游击战争,最后,杨靖宇同志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愤怒的日寇解剖了他的尸体,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残暴的侵略者也为之震惊和折服,当年杀害杨靖宇的岸谷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