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校本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
《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校本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校本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网站上定期发布其研究进展或用Email不定期的通报相关情况应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
3.2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
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显而易见,网络是其最好的交流和共享平台。
比如,开始时,每个同学的搜集的资料和自己取得结论或形成的观点可以在网上发布;
可以全班集中讨论,也可以通过Email或BBS异步讨论;
将初步的成果公布在网上,再继续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如此反复。
3.3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
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此时,小组的合作非常紧密,更需要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协调任务进度,因此更离不开网络的支持。
目前,我们是利用学校局域网上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建立资源库管理平台、学校Intranet应用平台,可以优化教学过程,网络平台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相关专业人事进行交流,互相从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辩论与探讨,可以使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探索事物的来龙去脉,更加全面的认识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计方案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具备信息技术及网络操作能力,作为设计者、管理者、促进者;
学生积极地投入于学习过程,作为研究者,在学习过程中计算机技能不断发展;
计算机作为工具,通过利用真实的问题和数据资料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是基于问题式的,真实的,技术是其中一个有机部分;
环境是多样化的,具有丰富的资源。
以下是研究性的学习过程设计: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围绕着希望学生获得的概念、原理精心地设计“问题”,以免偏离教学目标;
要考虑学生在发现过程中的各种需要,提供充分的资源和工具支持,以免白费太多的时间;
教师在发现过程中可以做策略性的启发和提示,但不应把关键部分“告诉”学生。
4.1教学案例一(设计者:
叶泉)
4.1.1课题名称:
《用计算机分析社会调查数据》(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第二册)
4.1.2教学旨意把基于主题研究式学习的单元学习活动,按照研究性学习要素逐一展开,以主题为中心,由问题入手,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然后导出学习内容,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规划安排,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资源,对学生所要提交的学成果作详细描述。
我选择了高中第二册《信息技术》中的“用计算机分析社会调查数据”这一单元,让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4.1.3课程目标自主选题,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写出一份调查报告。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要确实做到利用计算机或网络进行一次真实的学习和研究活动,从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如EXCEL的数据分析方法,社会调查报告的设计等),培养学生自己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1.4教学计划及教学对象本单元用4个课时在课堂指导学习,并用1~2周时间进行课外的调查研究,本课适合高中学生的研究学习。
高中学生对社会问题初步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比较熟习。
4.1.5教师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作出为“专家”指导,可以先把有关进行社会调查一些基本步骤、数据分析方法、调查总结报告的范例等,制作一个“教师站点”,提供给学生自主进行学习。
如:
怎样设计社会调查问卷?
如何把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
;
进行数据分析常用方法?
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的角度?
数据汇总后其结果的报表和数据表示方法?
如何写社会调查报告?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若有问题时,随时打开教师的站点,便可得到帮助。
4.1.6师生的研习过程
◇课时一提出问题,确立方案。
学生根据平时与同学的相处的情况,进行自由组合,成立学生实践活动小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如表所示,记录学生的实践情况:
学生实践活动情况记录
课题名称
参与组员
负责人
课题的选题背景:
选题论证:
可能遇到的困难:
完成课题的手段:
收集资料的途径:
小组分工
小组成员
分工情况
备注
步骤一:
问题的提出
学生活动:
学生以(3~5)人为小组合作,以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为主,挖掘各种题材进行选题、讨论,选出最切合实际的主题,明确此活动的目的。
教师的任务:
协助学生进行选题,往往学生选题之后,总是问老师“我选的这个问题进行调查可以吗?
”。
老师可以回答他:
“这一问题是目前你关心的问题?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最后,学生将主题确立,按小组讨论,进行这一主题调查将达到什么目的?
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想法,最后要把讨论的调查目的记录下来。
步骤二:
分析问题,分工合作,收集资料
学生通过讨论,定出从哪些方面收集资料,如用网络、人群中采样、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等。
对于一些操作技能较熟练的同学可通过上Internet网,发布问卷。
学生操作:
用WORD设计社会调查问卷,并打印出来;
小组的每个成员,各自负责采集一批数据样本。
学生进行问卷采样,用1~2周的时间在课外进行,收集原始数据。
可以提示学生,调查问卷设计的几个要素,并注意提醒学生问卷的问题必须反映你所要进行调查的目的。
要求学生记录下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
附:
学生自选主题:
(1)消费者权益的调查分析
(2)桂林市民消费调查报告
(3)中学生喜欢的娱乐活动类型
(4)使用正版软件的情况调查
(5)全民音乐素质的调查分析
…………
◇课时二处理分析数据。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设计表格,汇总数据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调查表,设计用EXCEL一张表数据表格,小组中的各成员在局域网环境录入自己的采样数据,若是在Internet是发布问卷的同学可以直接上网回收数据。
然后,将自己的数据提交到各小组长处,进行数据汇总。
提示各小组长在局域内建立共享文件夹,小组成员将数据传输到小组长处。
教师对学生已经取得的成绩要给予鼓励。
对原始数据的整理,汇总、排序、筛选等,初步完成数据的分析。
这一过程的活动,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不知道这些采集的原始数据杂乱,分析从何入手。
教师可以用一、二个范例给学生做一些示范,建议学生可以访问教师站点,也可以阅读课本,学习EXCEL数据分析的操作技术。
学生按照自己采样的数据,学习EXCEL数据的汇总、排序、筛选等分析技术。
◇课时三写总结报告。
小组各成员根据进行分工,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的目的,各人承担一至二调查问题,写出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写出总结报告。
填写如下表格。
社会调查分析报告
社会调查分析课题:
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分析项目
数据图表或数据表
分析结果:
◇课时四学习交流。
各组可以将自己的社会调查报告用E-mail发给自己的同学,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演讲交流。
将各小组的分析报告汇总,上传教师站点,方便学生交流,并对学生的分析报告进行实时点评。
4.1.7学生研习作品之一
《应用EXEL分析社会调查的数据——当今中学生的消费状况调查》
(本文发立表于《网络科技时代》2003年第2期,以下是摘录)
调查对象:
桂林市高中生
调查方式:
随即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
2004年4月至5月
调查人数:
200人
调查原因:
原因之一:
我们《思想政治》课程中“消费者与消费者权益”一课之后,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非常地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现在很多家庭收入高了,口袋里的钱多了,人民的消费观念也就变了,那么当代的中学生他们虽然也是消费群体,但是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中学生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原因之二:
我们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了《应用EXCEL分析社会调查的数据》,老师组织我们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的调查活动。
所以我们选择此课题开展了调查工作。
调查方法:
首先我们根据选题,列举需要调查的问题,如:
家庭收入、家庭节余、零花钱和过生日等方面,自己动手设计了调查问卷。
其二,将调查问卷进行复印(共200份)发放到周围的中学生手中,让他们填写,再收回问卷。
其三,在EXCEL软件下进行数据录入,并对每一个问题相关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制作数据分析图表。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问题及数据分析的结果。
[结果分析]经济在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从以上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来。
相比以前,人们的收入有着明显的上升。
但是还有12%的同学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元,这也表明了我国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贫困,存在着部分困难家庭。
[结果分析]我们还对现在中学生主要的消费方面进行了调查。
我们可以看见,现在中学生主要消费的方面,大部分都不再是学费。
而是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其他方面。
可见,这一点似乎也从某一方面反映了现在中学生没有以前的中学生那么注重学习,和勤俭节约。
[结果分析]从上表中,明显看出,现在中学生的零花钱偏高。
有22%的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2有200元以上。
这么多的零花钱,是造成许多学生铺张浪费的直接原因。
现在中学生中,拥有手机的同学人数明显增多,这是一种很明显的相互攀比的现象。
这种攀比无意会加重在家辛辛苦苦工作的父母的负担。
[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有45%的学生将零花钱钱用到了零食上。
我们进出学校特别是在放学时,不免看到学校旁边的小吃店围满了学生。
我们还可以看到只有21%的学生将零花钱用到了学习方面,像购买学习用品和参考书等。
其余大部分学生都把零花钱用到了其他没有多大意义的地方,像用于上网、买衣服等。
很少一部分的学生把钱用到了有意义的方面。
我们中学生应该反省一下,是否应该多注意一下勤俭节约。
调查报告小结本次社会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了解到了这样一个事实:
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养成了他们唯我独尊的性格,大多数学生的零用钱不是用于买书、读报等活动,而是用于买零食,买服装、过生日等高消费活动。
我们希望利用教科书、身边典型事例引导孩子懂得勤俭朴素是美德,使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观;
同时,我们的家长在日常消费中,言传身教,让孩子充分考虑家庭收入情况,合理支出,让全社会各行各业都来关心青少年成长。
此外,通过本次社会调查活动,我们学会了在实践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来完成信息的采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真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在我们身边。
4.1.8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活动,涵盖了网络技术、社会学科、语文学科问题,应用了信息技术与多学科问题的整合,使学生亲身体验完成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将枯燥的计算机数据分析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使学生理解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工作所带来的方便。
※※※※※※※※※※※※※※※※※※※※※※※※※※※※※※※※※※※※※※※※※※※※
4.2教学案例二(设计者:
蒋晶晶叶泉)
4.2.1课题名称:
《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第三册)
4.2.2教学旨意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点,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构建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知识。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并且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工具,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2.3课程目标
综合运用课本所学的网页制作知识,建立自己的站点,利用免费网络资源上传并展示作品。
通过本网页制作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网页制作方法;
学会在学习、工作中如何与他人交流;
从自己的作品中获得荣誉感、满足感与责任感,并行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的问题。
4.2.4教学计划及教学对象
本单元用4个课时完成。
其中1个课时内完成主题的制定、总体设计、以及素材收集工作。
2个课时完成网页制作。
1个课时学习交流、总结。
本课适合高中学生的研究学习。
4.2.5教师的准备工作
整个制作过程就是学生的自由发挥的过程,教师仅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制作一个“fontpage2000网页制作学习站点”,将网页制作的基本步骤、素材提供、作品范例、学生作品呈现等包含其中。
4.2.6师生的研习过程
◇课时一网站项目建设流程——需求分析、系统分析
学生自由组合,成立项目小组,在建立网站的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
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明确网站制作的整个流程
以课前准备的“fontpage2000网页制作学习站点”为平台,把站点作为一个项目工程,扼要地讲解网站项目建设的流程:
项目确立(需求分析)——网站总体设计(系统分析)——网站详细设计——网页制作(项目实施)——调试完善——作品展示(宣传推广)。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自己创作的积极性。
学生活动一:
成立3-5人的项目小组,其中包括:
网站负责人、网页设计人员、文案等。
主题确立、总体规划
“主题的确立决定了网站今后的发展方向,翻阅internet上各式各样的站点,哪些适合我们中学生浏览,哪些又不适合呢?
”“首先,我们要遵循一个原则:
网站健康向上”在此探讨:
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
讨论挖掘身边的事物,对网站进行定位,并对网站进行总体设计(包括网站的栏目和版块等)。
(1)魔术的奥秘
(2)环境与发展
(3)奇幻乐园
(4)康桥诗社
(5)O2的足球世界
步骤三:
搜集素材
利用多渠道多样化资源,并且对各资源进行整合,以得到资源的最优化配制,并将资源融合到网站中,使网站项目在建立后能够良好的进行开展。
这个是我们在网站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资源的原则。
在制作的具体过程中,素材的选择同样适用。
课堂上利用internet网搜索相关资源,并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获得素材的方式?
并小组分工,课后完成。
在作业机器上建立各小组的共享资源库。
主题名称
组长
创作思想
(解释作品创作的目的、意义)
作品设计结构框图
小组成员分工情况
作品原创部 分
学习体会
每人写一句话
评 价
组内评价每个成员自评分ABCDE五等
全班对小组学习的评价
分ABCDE五等
老师评价
姓名
网页制作作 品 设 计
◇ 课时二、课时三网站制作基本知识、基本技巧运用
提高学生网页制作知识、技巧在实践中的运用。
网站制作流程
引导学生归结前面所学知识,提出问题:
“网站的制作流程是怎样的呢?
小组讨论回答网站制作的具体流程。
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所学知识,养成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
学生活动二:
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通过查阅“fontpage2000网页制作学习站点”的网站的制作流程页面,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知识拓展——表格在网页布局中的运用
这一知识讲解过程,让学生明白:
理论知识通过处理加工,可以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
建立一张新页面为例,用表格来布局整张页面,对比前面的页面制作效果,说明表格在布局中的优势。
着手分工制作站点,素材处理、文案编写、网页制作。
制作过程中遇到技术性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多途径解决,可以通过查阅“fontpage2000网页制作学习站点”、上网求助、或是老师指导完成。
◇课时四作品展示、学习交流、总结
申请免费的空间,在空间里上传自己的作品,学生在网上互相浏览欣赏。
在老师准备的“fontpage2000网页制作学习站点”中的“最佳作品评选”进行投票,选出本班你认为最好的站点。
对作品进行点评,并进行总结,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4.2.7学生作品之一
主题名称:
走进猫儿山
学习体会:
1、我了解了许多书本上所见不到实物,也让我看到了漓江生态环境的危险。
让我感到我们应该注重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2、生物的多样性在猫儿山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同种植物、不同种植物由于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的特征。
这就是物种的多样性。
事实让我理解知识。
3、森林的作用是巨大的。
保护森林刻不容缓。
我记起猫儿山上一句话:
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
除了相片,什么都别带走。
4.2.8教学反思
学生制作站点本身就是一个富有成就感的过程,在网上免费申请自己的空间,自己充实内容、自己维护,既是展示自己的舞台,又是与他人交流的平台。
在网站制作、维护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
通过投票的方式,用数据来说明自己的作品的质量与自己受关注程度。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也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一直探究的问题之一,从态度上转变到习惯上转变,从被动影响到主动获取,也是本节课探的问题。
4.3案例三设计者:
魏民歌
4.3.1课题:
文字处理(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第一册)
4.3.2教学旨意:
利用本乡本土的抗日战争的文字素材,进行word文档的文字编排的教学,为后续课程电子板报的制作准备知识基础。
引起学生对抗战的关注和思考,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和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奋斗精神。
4.3.3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word文档的文字设置,学会段落编排。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的热爱和平、反抗侵略、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
4.3.4教学计划及教学对象
本课授课1课时,教学对象初中学生
4.3.5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交代注意事项。
二、交代本节的学习任务:
1.word文档中字体、字号等的设置。
2.段落格式的编排。
3.了解桂林市的抗战历史,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
三、进入新课,讲解word文档中字体、字号、颜色、形态等的设置。
1、以《桂林保卫战》为素材,按教材p47—p49的各步骤及要求,设置相应的字体、字号、颜色、形态。
2、利用LAN及lanstar系统,采用广播方式,由教师逐一操作示范、讲解:
全用小五号字;
各字号及磅号的规定;
第一段用宋体,第二、三、四段用楷体;
第四段中“1944年的桂林保卫战是他们在中国战场上遇到的最残酷的战役”设为红色、倾斜;
其余各段为幼圆、紫色。
3、学生按要求练习操作,教师巡堂辅导。
4、教师小结。
引入第二部分内容--段落格式的编排。
四、广播操作及讲解、示范《桂林保卫战》的段落格式编排。
1、按p50—p51的格式要求逐一操作示范、讲解。
2、介绍段落对话框;
把第一段“人们一般提起广西,就会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提起桂林,就会想到美丽的漓江、象鼻山、七星岩等等美景。
但是……”左右各缩进三个字符;
其余段为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第五段“先让我们来看看桂林保卫战前的情况,日军在1944年发动了被中国称为“豫湘桂战役”……”与第四段间距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