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和循环经济概念发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58454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和循环经济概念发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融和循环经济概念发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融和循环经济概念发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融和循环经济概念发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融和循环经济概念发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和循环经济概念发展Word格式.docx

《金融和循环经济概念发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和循环经济概念发展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和循环经济概念发展Word格式.docx

废旧物资的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既能够少产生废弃物,又能够减少垃圾填埋占地。

——他们已处于工业化后期,经过长时间积累,废弃物中有大量的废旧物资,如废钢铁、报废汽车、废家电、废纸张等能够回收利用;

通过循环再生利用,再投入少量的矿产资源生产新的产品,就能实现产品报废和更新的动态平衡。

——他们在工业化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本国矿产资源所剩不多,客观上要求对废弃物实行再生利用,否则就要花更多的钱从国际市场上去购买。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公众较高的环保意识,是这两个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基础。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我们原来所说的废旧物资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

一是出发点不同。

过去我们讲废旧物资回收,主要是因为物质匮乏,通过节约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来缓解供应短缺;

现在是强调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是范围不同。

过去我们强调的是生产资料,如废钢铁、废玻璃、废橡胶等的回收利用,而循环经济中要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三化”)的废弃物,已从生产领域扩展到生活领域,重点是城市的生活垃圾。

三是途径不同。

过去我们通过计划实现废旧物资回收再生,现在则是在法规和标准的严格执行前提下,通过市场运作来发展循环经济。

二、循环经济实践和理念的发展

在上世纪70年代OECD国家实施“污染者付费”的环保政策后,企业界也开始探索新的生产方式,通过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并形成了废弃物的不同利用途径和方式。

此类实践分两种形式:

一是在企业内部;

二是发生在企业之间。

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但得到了发达国家政府的推动,也得到了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积极响应。

例如,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杜邦化学公司将减少(Reduce)、再用(Reuse)和循环(Recycle)作为指导原则,组织企业内部的物料循环,创造性地形成了化学工业的“3R制造法”,大大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到1994年底,使生产中产生的废弃塑料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

公司也所以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理成本,节省了大量开支。

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Parks)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通过废弃物交换将企业联系起来。

加拿大、美国等国的实践表明,废弃的石油产品和有机物的综合利用,能够形成生态产业链,进而形成生态工业园。

丹麦凯隆堡是当前国际上运行最为成功的生态工业园。

电厂是该园区产业链的核心。

电厂给制药厂供应高温蒸汽,取代了其自备锅炉;

给居民供热,减少了3500个家庭取暖炉;

供应中低温的循环热水,使大棚生产绿色蔬菜;

余热放到水池中用于养鱼,实现了热能的多级使用。

同样,粉煤灰用于生产水泥和筑路,脱硫石膏用来造石膏板,使进口的石膏原矿减少一半。

该园产生的效益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节水。

炼油厂每年节水120万立方米,药厂废水处理后的90万立方米也可用来替代淡水。

二是节约矿产资源。

电厂用炼油厂排出的空气每年节煤30000吨(约占物料投入的2%),节油19000吨。

制药厂的残渣用来制造有机肥料节约氮800吨,磷400吨。

电厂和炼油厂的废弃物资源化,每年节约2800吨硫和80000吨石膏原料。

三是减少废弃物排放。

电厂20万吨的粉煤灰和80000吨除尘渣不再填埋;

炼油厂2800吨的硫不再排到空气中;

制药厂100万立方米的水处理废渣不用填埋或填海而制造成有机肥料,供附近的农场使用。

此外,还避免了约2000吨二氧化硫和13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根据企业的实践总结提出了工业生态学(原文是IndustrialEcology,国内有人翻译为生态工业,或产业生态),并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理念。

工业生态学的概念,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究部当时的副总裁RobertFrosch于1989年在《科学美国人》发表的“加工业的战略”一文中第一次提出。

1997年,斯坦福和耶鲁大学联合办了一份《工业生态学》杂志,探讨其理论与实践。

其基本做法是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用到工业生产体系的设计中,将工业生产过程类比成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封闭体系。

其中一个环节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个环节的“营养物”或原料。

这样,彼此相近的工业企业就能够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类似于自然生态中食物链的“工业生态系统”。

当然,从当前的实现水准看,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来说,工业生态系统中的类比概念还是比较简单而低级的。

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生态系统还难以

达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共生水准。

即使如此,按照工业生态学中“工业共生”、“工业代谢”的概念,来设计企业之间的“生态”联系,还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生态效率原则的精髓。

199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在向联合国环发大会提交的一份报告:

《改变航向:

一个关于发展与环境的世界商业观点》中,最先提出生态效率的概念,就是“既要提供价格上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升生活质量,又要逐步降低对生态的影响和资源消耗强度,使之与地球大概的承载水平相一致”。

用通俗的话说,生态效率有两层含义:

其一,在资源投入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

其二,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

从产出的角度看,工业生态学追求的环境目标是“零排放”。

它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利用价值的废物都被用起来了,因而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极少甚至为零;

这与我国过去提倡的“吃干榨净”的意思相近。

从现实看,无论是“零排放”还是“吃干榨净”,都很难真正实现。

举例来说,现在世界能源的平均综合利用效率是30%多,我国为20%多,其余的部分都被当成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了。

无论未来的技术多么发达,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也很难提升到100%。

所以,实现“零排放”的环境目标可能仅仅一个理想。

从投入角度看,生态工业学追求的目标是“减材料化”(Dematerialization,有人翻译成非物化),其含义是指在产出数量和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减少物料的投放强度,同时不影响产品的质量;

既要产品变轻、变小、变薄,又要经久耐用。

所以,这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德国沃佩韬(Wuppertal)气候、能源和环境研究所前副所长Bleek在1994年提出,在一代人时间内将资源效率提升10倍,在不降低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条件下,缩小贫富差别,使我们的子孙后代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翁端:

《环境材料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国际上已经实行了废弃物“零排放园区”、“零排放社区”和“零排放汽车”等的试验,而“减材料化”则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

世界上已成立了4倍因子和10倍因子俱乐部,研究相关理论。

从技术上看,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在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上。

清洁生产最初从少废、无废工艺和废物综合利用演化而来。

1975年,联合国环境署(UNEP)在巴黎成立工业和环境规划活动中心,该中心在工业和环境领域列了两个计划,其中之一就是清洁生产。

1989年,UNEP理事会会议决定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清洁生产。

从1993年起,我国开始利用世行项目实行清洁生产试点。

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之中,通过技术进步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清洁生产的核心是污染预防,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管理,通过节能降耗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制造业界为了响应可持续发展的倡议,在生产中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绿色制造的概念。

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机床敏捷制造研究所、加州大学能源研究所和空军科学研究办公室,联合成立了绿色设计与制造协会,研究制造业中的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问题。

1996年制造工程师学会出版了绿色制造蓝皮书,其中提出的绿色制造概念是,综合考虑优化的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的制造系统,使工业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不损害人体健康,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

工业废弃物的90%来自于制造业。

所以,改变生产方式、重塑制造业形象成为制造业努力的方向。

三、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法律与利益因素

通过立法促动废弃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

德国于1991年和1996年颁布《包装废弃物处理法》和《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规定了废物处理的次序首先是尽量减少其产生,然后才是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置。

德国法律规定,自1995年7月1日起,玻璃、马口铁、铝、纸板和塑料等包装材料的回收率要达到80%。

欧盟和北美国家也相继制定了鼓励废物或副产品回收、绿色包装等方面的法律,并提出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复用或再生利用的具体目标。

法国提出2003年包装材料的85%应被循环使用。

奥地利的法规要求必须对80%的回收包装材料实行循环处理或再利用。

欧盟规定到2003年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率达到重量的85%。

由此可见,法律是废弃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的重要依据。

为了建立循环社会,日本在2000年前后相继颁布了《促动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资源有效利用法(修订)》、《固体废弃物管理法(修订)》、《建筑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和《绿色消费法》等多项法律,与原来颁布的《容器包装与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等,构成了建立循环社会的法律框架。

在《促动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中,日本将“循环社会”定义为自然资源消耗最少、对环境压力最小的社会;

将那些能用但还没有利用起来的“垃圾”定义为“可再生资源”,并要求其回收;

提出垃圾管理顺序为:

减少产生量→再利用→回收→能量利用→安全处置;

明确了政府、地方主管、企业和公众的责任,鼓励每个人为建立循环社会做出努力;

增加了企业的“生产者责任”,对产品从生产到最终处理的全过程负责;

政府将制定“促动建立循环社会的基本规则”;

还提出了促动循环社会的措施,并对产生污染的企业征收环境补偿费等。

企业在废旧物资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中产生利润,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

没有企业的积极性,没有企业的行动,发展循环经济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而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

下面,我们仍以凯隆堡生态工业园为例,说明经济纽带是怎样将园中不同的企业联系起来的。

企业经营的最大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

制药厂之所以选择用电厂的蒸汽而不自己生产,是因为用后者的蒸汽更省钱。

1982年制药厂锅炉改造,经过可行性研究,选择了最经济的供热方法,即全部使用电厂的蒸汽。

从电厂获得蒸汽只要铺两英里长的供气管道,相当于药厂两年的内部改造投资。

同样,石膏板厂用电厂脱硫产生的石膏也是为了节省资金,原来该厂要从西班牙进口石膏原矿,现在用电厂脱硫产生的石膏,节省了运输费用,从而使产品的成本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促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条:

一是法律强制,即环境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环境标准的执行,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在因素。

用产业界人士的话说,废弃物不准随便排放了,企业就必须做出处理或综合利用的选择。

二是利益驱动。

利益驱动有两层含义:

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

用了其他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就能够省一部分原料费用,产品的成本就降下来了;

同时,在废旧物资利用过程中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因。

法律强制和经济利益是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不可或缺的前提。

没有环境保护法律和标准的强制执行,企业不会主动地去利用废弃物;

没有经济效益,即使政府强制去做,企业也会找出种种借口来拖延和规避。

四、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环保产业的发展

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考虑,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着想,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已经没有了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廉价资源和环境容量,也经不起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以最小的资源代价发展经济,以最小的经济成本保护环境,理应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出发点和目的。

首先,涉及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的产业发展能够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来设计。

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方面,我国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国际上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每年再生资源回收价值达2500亿美元左右,且以15~20%的速度增长。

世界钢产量的45%、铜的62%、铝的22%、铅的40%、锌的30%、纸制品的35%来自于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利用再生资源实行生产,不但能够节约自然资源,遏制废弃物的泛滥,而且比利用矿物原料少耗能,少排放污染物。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老旧汽车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将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例如,报废汽车中的很多物件,像旧发动机、旧轮胎等都能够实行循环利用。

以旧发动机为“毛坯”,按照严格的技术要求,采用专门的工艺和设备,对主要零部件实行清理、检测、加工、更换,能够生产出“再制造发动机”。

其功能、油耗、环保等指标完全能够达到新发动机的标准,其价格仅是新机的50~60%。

用这种办法,旧发动机85%的价值得到了利用;

而回炉只利用了原价值的3%。

废旧轮胎回收利用也是如此。

国际上每年旧胎翻新量一般占新胎量的10%。

我国每年生产新轮胎1.01亿条,产生废旧轮胎约3000万条左右,其中400万条得到了翻新,仅占新胎量的4%。

据测算,每翻新一条胎可节约橡胶4千克,碳黑2千克,尼龙帘布1.7千克,石油18千克,钢材1千克。

只要使我国的旧胎翻新量达到国际一般水平,节约的资源量就是很可观的。

其他的废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纸张的回收利用,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循环经济的又一个重点是大宗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这样既能够节约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又有利于避免因堆放工业废弃物而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一方面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耕地,2000年我国生产实心粘土砖5400亿块,破坏和用掉耕地约100万亩。

另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模式每年产生数以亿吨计的煤矸石。

所以,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建筑材料,替代实心粘土砖,是大宗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重点。

不但能够保护土地“这道生命线”,还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

此外,利用钢铁厂的废渣生产矿渣水泥,利用电厂除硫产生的脱硫石膏生产建筑用石膏板,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家经贸委已经出台限制生产实心粘土砖的文件,积极推动墙体材料革新,将会对上述大宗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市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题中之义。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特别重视“垃圾围城”问题。

从当前着眼,发展循环经济应将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回收和处理放在重要位置。

近20年来,我国城市垃圾以7%以上的速度增加。

2000年全国668个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1.5亿吨,总积存量达60亿吨以上。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调查发现,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的东西越来越多。

如有机质占50%左右,废纸含量在3~12%,废塑料制品约5~14%。

这些都是能够回收再生利用的。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中小城镇优先利用垃圾堆肥,很多的地方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

大城市利用垃圾实行焚烧发电,并对由此产生的能源实行多级利用,广州、上海等城市也已经取得了成效。

五、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众多理论和实践探索表明,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内已有一些地方按循环经济的理念来设计生态工业园,其中的一些已投入运营。

有无符合设计要求的企业入园,法制框架是否实事求是,企业能否获得经济效益,是生态工业园能否成功的关键。

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科学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法规制度、形成经济激励机制、开发相关技术等措施来推动。

为了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促动循环经济的法规制度

国家虽然制定了一些鼓励展开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但至今还没有一部这方面的法律,在一定水准上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展开。

实行我国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受发展阶段所限,国家的很多宏观努力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个个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微观行为抵消了。

所以,根据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必须加快制定必要的循环经济法规,通过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坚决杜绝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现象出现。

当前,全国人大已经通过了《清洁生产促动法》,将于明年实施。

这是从法律上促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开端。

但还不够,还应有更多的法律法规。

虽然《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总则中提到“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但仅为原则表述,并无可操作性的内容。

近年来,国家经贸委组织研究资源综合利用的法规体系,向全国人大提出将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废旧物资综合利用等内容,列入立法规划,这是非常必要的。

应加快立法步伐,形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体系。

(二)通过政策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投资和消费是拉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产业政策应强调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环境保护,提升经济的竞争力;

促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有利于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在投资政策和项目选择上,对投资方向的鼓励和限制上,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方向倾斜。

例如,投资于天然气工程建设能够改变城市能源的供应结构,减少因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

投资于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发展地铁、轻轨等以电气为主要动力的交通设施,能够减少小轿车的尾气排放。

通过对环境友好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消费绿色产品,以需求拉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各级政府起表率作用,通过采购计划拉动循环经济的需求,并影响社会公众。

如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优先采购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1认证企业的产品;

办公用品采购有节能标志的产品,在使用中注意节约、重复使用及废弃后主动回收等。

(三)利用经济手段,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用经济手段促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是OECD国家采用激励机制保护环境的有机延伸。

因为OECD国家实施了严格的“污染者付费”政策,废旧物资回收和综合利用企业能够得到废物产生者的资金补助。

我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

主要差别在于:

一是虽然我国的“谁污染谁治理”政策,类似于

“污染者付费”政策,但实施的效果并不好;

二是我国企业一旦使用其他企业的废弃物,如工业废渣、粉煤灰等,原来的废物产生者不但不付费,而且还要向使用者收费,使综合利用企业无利可图,严重挫伤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积极性;

三是我国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有时落实不到企业头上,不是地方不兑现,就是被“婆婆”拿走了。

所以,需要实行认真地调查研究,彻底纠正上述错误做法,落实价格、税收、财政等方面的激励政策,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开发形成技术支撑体系

应使用循环经济的思路,通过对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分析,设计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路径,建设高新技术园区,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要靠技术进步。

研究开发那些循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技术,诸如信息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等。

积极推动清洁生产,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积极推动清洁生产,并且把着眼点从单个企业扩大到生态工业园,通过试验示范,建立一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