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4 实验动物解剖文档格式.docx
《讲义4 实验动物解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义4 实验动物解剖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内部解剖
将蚯蚓置于蜡盘上,用解剖剪在其身体背面略偏背中线处,从肛门剪到口。
1.隔膜隔膜是体腔中位于节间沟处的一层膜。
它将体腔分隔成许多小室。
2.消化系统分以下几部分。
(1)口腔位于第I节~Ⅲ节内;
(2)咽位于第Ⅳ节~Ⅴ节内,肌肉发达,隔膜较厚,旁边有咽头腺;
(3)食道位于第Ⅵ节~Ⅷ节内,细长形;
(4)嗉囊位于第Ⅳ之前,比食道略为膨大;
(5)砂囊位于第Ⅳ节~X节,桶状或球状,肌肉质,较发达;
(6)胃位于第Ⅵ节~ⅩⅣ节内,呈细长管状;
(7)肠自第ⅩⅤ节后均为肠,在第XXⅦ节向前伸出1对盲肠,锥状或掌状(形状因种而异)。
3.循环系统闭管式,有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背血管在肠的背面正中央,是1条由后向前行的血管。
自第ⅩⅣ节起向后,每节内有两对背肠血管和1对壁血管通人背血管。
(2)心脏连接于背、腹血管之间,可搏动,呈弧形,一般为4对,分别位于第X~
Ⅷ节内,紧贴于隔膜之前。
(3)腹血管是肠腹面的1条略细的血管,由前向后行,从第IX节起就有分支到体壁上的微血管。
4.生殖系统雌雄同体
(1)雄性生殖器官
①精巢囊两对,位于第X、Ⅺ节内。
每囊包含1个精巢和1个精漏斗,用解剖针戳破精巢囊后置水中,可见精巢囊上方壁上有小白点状物为精巢;
下方皱纹状的结构为精漏斗,由此向后通向输精管。
②贮精囊两对,各在第Ⅺ、Ⅻ节内,紧接在精巢囊之后。
③输精管两对,细线状,在两侧的前后输精管各会合成1条,向后通到第XⅧ节处,和前列腺管会合后,由雄性生殖孔通出体外。
④前列腺发达,呈大的分叶状,位于第XⅧ节及其前后的几节内。
(2)雌性生殖器官
①卵巢一对,穗状,紧贴于第XIII节前缘隔膜后面之下方。
②卵漏斗一对,皱纹状,位于第XIII节后缘隔膜前方腹面。
③输卵管短,在第XⅣ节内,由雌孑L通出。
④受精囊通常三对,在6/7~8/9隔膜之后,由主体和盲管组成,主体又分坛及坛管,盲管末端为纳精囊。
5.神经系统
(1)脑在第Ⅲ节内,咽的背面,由双叶神经节组成。
(2)围咽神经由脑分向两侧,围绕咽的神经。
(3)咽下神经节两侧围咽神经在咽下方会合处的神经节。
(4)腹神经索由咽下神经节向后通出,索上有神经节,并在每一节内分出三对神经。
(三)环毛蚓横切面玻片的观察
1.体层可分为五层。
(1)角质膜体表的一层薄膜,上面有很多小孔,直通表皮层的单腺细胞。
(2)表皮层主要由单层柱状细胞组成,其中还有少数腺细胞和感觉细胞。
(3)肌肉层两层外层环列,为环肌;
内层纵列,为纵肌。
(4)体腔膜位于体壁的最内层,由扁平状细胞组成。
2.肠为单层上皮细胞所组成,内被角质膜,外具环肌、纵肌、黄色细胞及体腔膜。
肠背面下凹成一纵槽,称盲道,可增加消化及吸收的面积。
背血管位于盲道的上方,四周也有黄色细胞。
3.其他如腹血管、神经索及神经下血管均位于肠的腹面体腔内。
肾管位于两侧体腔内。
有时可见到刚毛自体壁穿出表皮层。
第二节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的解剖与观察
目的意义
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南美洲,后引种到美国,本世纪初(大约1918)被引入日本,30年代由日本传人我国南京地区,由于其耐受性强,繁殖快,现已分布于我国很多省份。
该淡水螯虾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是美国最有渔业价值的一种螯虾),但也可成为农业之敌害,在我国对其生物学研究已逐渐热起来。
作为甲壳动物代表,是目前许多地区取材方便而又经济的一种实验材料,通过观察其外形及内部结构,可了解甲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
获得与处理
获取标本方法有多种途径,通常可从市场直接购得,也可在乡村稻田埂、河塘沟旁的洞穴中挖掘或垂钓而得。
由于具备极强的耐受特性,可生活在超污染水体里,体表极有可能带有各种病原体,故用于活体观察或饲养的标本需用5ppm甲醛或86消毒王等消毒剂浸泡消毒,用于直接解剖的标本则可直接用5%甲醛浸制即可。
一.螯虾的外形
体粗壮,背腹略扁平,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
将标本放在有水的解剖盘内,按下列顺序观察。
1.头胸部头部与胸部愈合(头部5节、胸部8节),共同构成头胸部,外被头胸甲。
头胸甲覆盖于头胸部的坚硬几丁质外骨骼。
其前端背中央有一长而尖的额剑,注意额剑短棘的形状和数量;
其背部后缘有一浅的横沟,叫颈沟。
复眼位于额剑的两侧,各有一能活动的眼柄,复眼着生其上。
附肢头胸部附肢共有13对,腹部6对,均系由双肢型这一基本形式演化为各种不同的形状。
以镊子自身体后部向前依次把体一侧的附肢摘下,并把它们按原来顺序排列于玻璃板上。
再自前向后依次在解剖镜下进行观察。
注意在摘取附肢时,应镊紧附肢的基部垂直拔下。
若附肢粗大,也可用小型剪刀将其基部外骨骼和其他组织剪去一部分,以便于拔下而不致伤及其他器官。
(1)第一触角(小触角)原肢分三节,第一节有一大凹陷,背面基部丛毛中有平衡囊,其外缘有一柄刺,内缘中部有一叶片状内侧附肢,第三节末端具内外两触鞭,其间尚包有一短小附鞭。
(2)第二触角(大触角)长而粗大,原肢节分二节,第一节细小为一横条。
外肢宽大,长方形。
内肢分为三节,在大触角柄上有一极长的触鞭。
(3)大颚原肢成为咀嚼器,可分为扁的切齿部和较平的臼齿部,前者边缘有数个小齿,后者有小突起。
(4)第一小颚原肢二节,小片状,位于内侧,内缘有刚毛。
内肢分为二节,在外侧。
(5)第二小颚原肢由片状的二节组成,每节分为两小节。
外肢发达,呈叶片状,称颚舟片。
在原肢与外肢之间夹有一很小的内肢。
(6)第一颚足原肢二节,底节基部侧生一薄片状的顶肢,即肢鳃。
内肢分5节,须状。
外肢长片形,接近内肢。
(7)第二颚足原肢二节,底节侧生一肢鳃并向外突,成为足鳃。
内肢五节,屈指状。
外肢长,羽毛状。
附肢与身体相连的地方还有二片关节鳃。
(8)第三颚足原肢二节,其上着生有一侧鳃、一肢鳃和二关节鳃。
内肢5节,细长如棒。
(9)步足5对,原肢二节,内肢5节(分为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第一至第三对步足的指节生于掌节的对面,可动,两节构成钳状,叫螯足,均具基节刺,第一步足尚有座节刺。
2.腹部分7节,前6节具成对附肢,具原肢2节,内外肢多为叶片状,尾节无附肢,呈锥状。
各节被外骨骼,可分为背面的背片,腹面的腹片及侧面下垂的肋片。
第一、二对腹肢雌虾为正常的双肢型,但较后几对显著弱小。
雄虾特化为棍棒状的交接器。
第三至第五对腹肢均为双肢型游泳肢。
第六腹肢原肢一节,粗短。
内、外肢均大、鳍状,与尾节构成扇状的尾扇。
二.内部解剖
先将头胸甲左侧下半部小心地用剪刀除去,再轻轻地将头胸甲左侧全部剥去,最后自前
后沿背片中央剪开,除去腹部背面与侧面的甲壳,然后在解剖镜下边解剖边观察。
1.肌肉为横纹肌,成束状,往往成对。
试比较对虾的肌肉与其他无脊椎动物肌肉的差异。
2.循环系统
(1)心脏位于头胸部背方后缘,多角形肌肉质,心孔3对,背面2对,腹面1对,均与围心窦相通。
(2)动脉自心脏发出6支动脉,前端5支,1支眼动脉,2支触角动脉,·
2支肝动脉;
后端1支为腹上动脉,其基部分出1支胸直动脉通至腹面。
3.生殖系统
(1)雄性精巢1对,白色,位于围心窦腹面。
精巢通出1对细长的输精管,至第五步足基部膨大成贮精囊,再通至一细小生殖孔。
(2)雌性卵巢1对,愈合成叶状,纵贯全身背部两侧,在保存标本呈红褐色,性未成熟时呈白色,成熟时为暗绿色。
输卵管细小,1对,开口于第三步足基部。
雌性纳精器位于第四、第五步足间的腹甲上,为一椭圆形凹陷。
4.消化系统
(1)口位于两大颚之间。
(2)食道由口向背面上方伸出的一短而宽的管道。
自背侧拨开生殖腺即可看见。
(3)胃长囊状,大而壁薄,可分为前面贲门胃和后面较小的幽门胃。
胃壁打开后,可见胃内的角质齿(胃磨)和长刚毛(滤器)等构造。
(4)肠接于胃后,位于腹部背面,开口于肛门。
(5)肝脏发达、暗红色,1对,位于胃的两侧,有肝管通中肠。
5.排泄系统为位于大触角基部的触角腺,分腺体部与膀胱两部分。
腺体部绿色,故触角腺又名绿腺;
膀胱部呈薄膜状。
6.神经系统用解剖刀由背部稍偏离体中线向腹部切开,边解剖边观察下列构造:
脑位于食道上方,较大,有多条分支。
围食道神经1对,自脑发出绕过食道至腹面,同时与腹神经索相连。
腹神经索1条,沿体之腹中线向后行。
第三节鱼类解剖与观察
鱼类作为人类食用或药用的一种重要的动物蛋白资源已是众所周知;
在环境生物学研究中已用作检测人为和自然污染物的指示生物;
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中,鱼类还能为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其他脊椎动物的疾病防御机理提出观察方法。
本实验目的是通过对以鲫鱼为代表动物的内脏器官解剖与观察,了解鱼纲动物的一般结构与功能。
获得与运输
凡用于药理、生理学实验的活体标本应从已证明没有特定疾病的渔场购买健康活泼的鱼,井用冷水运输(因为鱼在冷水中需氧量低,而且冷水中含氧量较高),但水温温差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鱼类紧张。
若饲养环境水温过高,则运输前应逐渐过渡到冷水中,运输过程中还可采取轻微的麻醉(水中加15ppm~20Ppm的苯佐卡因);
若仅仅用于普通动物学实验的鱼类解剖,则可从市场直接购买。
一.操作与观察
取一条鲫鱼放在解剖盘中,用剪刀从肛门向腹部前方剪开,剪刀口尽可能向外贴住腹壁以避免剪破内脏,剪至下颌后,再在左侧面自肛门开口处向背方剪开,至鳃盖后缘,再剪至胸鳍之前,这样即可掀起左侧体壁便于观察了。
(一)消化系统
包括由口腔、咽、食道、肠和肛门组成的消化腺体。
1.口腔
口腔由上下颌组成,鲫鱼颌无齿,口腔背壁由后肌肉层及表面粘膜组成,墙体后半部友谊不能移动的三角形舌头。
2.咽
口腔后方,左右两侧时腮裂,咽齿位于最后一对咽弓上
3.食道
咽部后方,很短,背面通有鳔管
4.胃肠
胃在食道之后,外观难辨,比食道略膨大,被肝胰脏包埋,旁后于胆囊相同,在直接同于肠。
5.肝胰脏
呈粉红色弥散状分布,从心腹腔横隔后起,覆盖及包埋于肠各部之间。
(二)呼吸系统
主要由鳃弓、鳃片、腮耙及鳃盖膜等组成的鳃作为气体交换器官;
位于胸腹腔的背侧,分前后两室的胶质囊,即所谓的鳔,在某些种类中亦有呼吸功能。
(三)泄殖系统
由肾、输尿管、膀胱组成的排泄器官和由性腺及相应的生殖管道组成的生殖器官。
另外鳃能排泄含氮废物及CO2,故亦为具有排泄作用之器官。
1.排泄器官
肾脏(中肾)1对,位于体腔背侧正中线两侧,暗红色。
每一肾的前端为头肾。
向前侧面扩展,体积膨大,成为拟淋巴腺。
真正的肾脏位于鳔前后室交界部,输尿管从该处后方通出,相伴而行的为细小的余肾,其上往往可发现有卵圆形的斯氏小体(一种内分泌腺体)。
两条输尿管在将近末端处合为一,膨大成膀胱,其后端稍细开口与尿殖窦。
2.生殖器官
由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组成,生殖腺外包有极薄的膜,该膜向后延伸的细管几输卵管或输精管。
精巢性成熟时为纯白色,呈扁的长囊状,左右各一,性未成熟时往往呈淡红色。
卵巢1对,未成熟的卵巢淡橙色,卵黄及卵粒明显。
3.循环系统
小心剪开围心腔,可见心脏及动脉结构。
1.心腹隔膜(横膈)
横膈为位于心脏和内脏器官之间的薄膜。
围心腔位于横膈的前方,心脏居于其内;
横膈的后方是体腔,为内脏器官所在。
2.心脏
由静脉窦、心房、心室组成。
静脉窦为心房和心室后侧的暗红色长囊,背侧为古维尔氏管;
静脉窦前方呈暗红色薄囊状结构为心房;
心房前方呈淡红色、倒圆锥形的肌肉囊即为心室;
沿心室向前可见到一膨大的圆锥形白色球状结构,此即动脉球,而动脉球并不属于心脏结构,是动脉管之一部分。
3.动脉管
自动脉球向前发出的一条粗大的血管,位于左右鳃的腹面中央,此即腹大动脉。
由腹大动脉两侧分4对分支,分别进入鳃弓,这4对动脉即为入鳃动脉;
与之相对应的,在副蝶骨、前耳骨及外枕骨的底叶可见到4对出鳃动脉。
4.脾脏
位于小肠前部背面,体积较大,细长形,颜色深红。
二、活体采血
血液样品可以从麻醉的鱼身上采集,不会造成长期不良影响,两个主要采血部位是心
脏和尾静脉,尾静脉更适合采血。
第四节两栖动物(蛙或蟾蜍)的解剖与观察
一、目的意义
两栖动物绝大多数都是对人类有益的,例如消灭害虫、作药用资源等等。
蟾蜍作为医学、生理学重要的实验动物则使用更为广泛。
通过观察两栖类外形、皮肤、消化、呼吸、泄殖和循环等系统,了解两栖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地生活,在摄食方式、营养、呼吸及血循环系统方面的特征。
二、获得与麻醉
获得途径主要是由野外捕获或从特种养殖场购买(如牛蛙养殖场)。
捕捉方法参见本书第四篇第一章。
对蛙和蟾蜍的抓取方法都是抓住其后腿,有经验者也可抓住其身体或借助一块布来抓,因蛙体表粘滑且蟾蜍体表有毒液分泌。
由于两栖类皮肤有渗透性,把它们放人含麻醉剂的溶液中就很容易麻醉。
0.1%的甲磺酸—三卡因(MS—222)水溶液在几分钟内即可麻醉动物,所需时间因身体大小而异。
也可用呼吸性麻醉剂,将蛙或蟾蜍放进玻璃罩或标本瓶内,同时放人浸有乙醚的棉花,几分钟后,即可发生作用。
关于蟾蜍的机械保定可参见本篇第二章有关部分。
三、操作与观察
将活蛙(或蟾蜍)静伏于解剖盘内,观察蛙(蟾蜍)的身体,可区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三部分。
1.头部蛙(或蟾蜍)的头呈扁千的等腰三角形。
两侧各有一稍向背部突出的眼睛。
眼有上、下眼睑,在下眼睑的内侧有,一半透明的薄膜,称瞬膜,该膜向上延展可覆盖眼球。
试用镊子轻触其眼睑,观察上、下眼睑是否全动,瞬膜怎样活动。
在两眼的前方,近于头的前端,有一对小孔,此为外鼻孔。
用鬃毛从外鼻孔插入,再拉开下颌,可见插入的鬃毛从口腔顶壁的前端一个小孔穿出,此孔为内鼻孔。
在外鼻孔外缘,有一对瓣状膜,称鼻膜。
如果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可用手指将外鼻孔掩盖片刻,放手后再看。
头端腹面有一很大的横裂型的口。
眼后有一明显的褐色而稍下凹的圆形膜,称鼓膜,是中耳腔与外界接触的地方。
蟾蜍的鼓膜较小,不明显,蟾蜍鼓膜后上方有一对椭圆形的隆起,称耳后腺,是由若干毒腺集合而成的,故又叫毒腺。
在受到压挤时,可分泌出一种乳白色的粘稠液,经加工之后即为中药“蟾酥”。
在雄青蛙两嘴角处可见有一对浅褐色的柔软的膜襞,呜叫时可鼓起成泡状,这是蛙的外声囊。
蟾蜍无此结构。
将蛙(或蟾蜍)的下颌用镊子拉下,可见在下颌前端内侧着生一柔软粘滑的舌,折向口腔内部,用镊子轻轻将舌拉出展平,可以看到蛙的舌尖有分叉(蟾蜍的舌尖不分叉呈钝圆状)。
由于舌底有淋巴间隙,所分泌的淋巴液可使舌经常保持粘滑。
2.躯干部蛙(或蟾蜍)尚无明显的颈部分化,后端腹中央处有一小孔称泄殖腔孔。
3.四肢分为前、后肢。
观察时要注意四肢着生的位置、结构及功能,并比较前、后肢在结构功能上的异同点。
前肢从近体侧起,依次区分为上臂、前臂、腕、掌和指五部分。
前肢有4指,注意观察指端形状,是否有爪,是否等长,指间是否有蹼。
雄蛙(或蟾蜍)的第一指(拇指),内侧有一膨大的突起,称婚垫,是由粘液腺集合形成的,便于交配时拥抱雌体,故生殖季节发达。
后肢由近体侧起,依次分为大腿(或股部)、小腿(或胫部)、跗、蹠和趾五部分。
后肢具五趾。
注意各趾的长度是否相同,趾端的形状,在第一趾(拇趾)内侧有一较硬的角质化突起,称髁状距。
4.皮肤青蛙背面的皮肤多为黄绿色,背中央有一条很窄的浅黄色的纵纹,两侧各存一条浅黄色的纵行皮肤褶,称侧褶。
背面有不规则的黑斑;
四肢背面有黑色斑纹,腹面白色,以手摸之有粘滑感。
蟾蜍背面皮肤呈暗黑色,粗糙,有若干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但头的背部平滑无瘰疣,腹部及体侧呈浅黄色,间有黑色花纹,分布有较小的疣,故腹面较粗糙。
蛙(蟾蜍)的皮肤一般保持不同程度的湿润状态,这对其呼吸和维持体内渗透压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皮肤腺分泌物的性质不同,分为粘液腺和毒腺。
青蛙皮肤上的皮肤腺多为粘液腺,蟾蜍的皮肤腺有较多的毒腺。
粘液腺的内腔中空,毒腺的内腔呈颗粒状。
试考虑青蛙和蟾蜍的皮肤,哪种更适应陆地环境,为什么真皮的致密层上续海绵层,下接淋巴间隙,是由致密排列的结缔组织所组成的。
由于有淋巴间隙存在.故它们的皮肤除个别地方外,和肌肉联接的不紧密,很容易剥离下来。
(二)消化系统
蛙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及其附属的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肠和泄殖腔等,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脏。
1.口腔剪开蛙的口角,使口张大,令口腔全部露出,可观察到以下结构。
齿沿上颌边缘有一行尖锐的牙齿,称为颌齿;
在口盖的前方有两列细齿,为犁齿(蟾蜍无齿)。
内鼻孔为口腔顶壁前方外侧的一对椭圆形的孔,通过鼻腔与外鼻孔相通。
耳咽管孔位于咽腔的后端,颌角附近有1对大孔,与中耳相通。
喉门位于下颌的后部,为口腔后方的1条纵裂缝。
食道开口咽的最后部位是食管的开口,与咽腔之间无明显界限。
声囊孔在多数各类雄蛙的口腔底部、耳咽管稍前方,有1对小孔即声囊孔。
舌舌较厚而多肉,扁阔且富有粘液,位于口腔底部,前端固生于下颌上,后端游离而呈叉状,能翻出口外捕食物。
2.食道很短,开口于喉的背面,下端与胃相连。
3.胃位于体的左侧,形状稍有弯曲,前端略粗,后端较细,并有一明显的紧缩分,此即幽门,为胃与小肠的交界处。
4.肠蛙的肠分小肠与大肠。
小肠又由十二指肠和回肠组成,起于胃后,弯向前方的一小段为十二指肠,自十二指肠向后折,经过几次回旋而达大肠的部分为回肠。
大肠膨大而陡直,开口于泄殖腔。
5.泄殖腔较大肠短小,为汇集肛门,输尿管和输卵管(雌蛙)的管道。
6.肝脏位于胸腹腔的前端呈红褐色,由较大的左右二叶和较小的中叶组成。
肝脏背面、左右二二叶之间有一绿色球形的胆囊,内贮胆汁。
有两根胆囊管与胆囊相通,一根与肝管连接,接收肝脏分泌的胆汁,一根与总胆管相连,末端通寸十二指肠。
胆汁经总胆管进入消化道。
7.胰脏为一不规则的淡红色或黄白色的管状腺,在胃与肠之间。
把肝、胃和十二指肠翻折过来指向前方,即可看到胰脏的背面。
(三)呼吸系统
成蛙为肺皮呼吸。
肺呼吸的器官有鼻腔、口腔、喉气管室和肺。
1.鼻腔与口腔蛙呼吸时,空气自外鼻孔进入鼻腔,经内鼻孔而达口腔,鼻瓣关闭,口底上升而将空气压人喉门。
2.喉气管室由喉门向内的一条短粗的管子。
3.肺为1对近似椭圆形的薄壁囊状物,内壁为蜂窝状,密布血管并具有弹性。
(四)泄殖系统
1.雄性泄殖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精巢、脂肪体各一对。
(1)肾脏为1对暗红色扁平的器官,位于体腔的后部,贴近脊柱的两侧。
肾的腹面镶嵌着一排橙黄色的肾上腺,为内分泌腺体。
(2)输尿管由肾的外缘近后端发出,开口于泄殖腔的背侧。
此管兼充输精管之用。
(3)膀胱连附于泄殖腔的腹面,生于体腔后端腹面中央,为一薄壁的两叶状囊。
(4)精巢1对,位于肾脏的腹面内侧,近淡黄色,卵圆形,其大小常因个体与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
白精巢发出的输精小管与输尿管相通。
(5)脂肪体在生殖腺的前端,黄色,指状,其体积大小随季节不同变化很大。
2.雌性泄殖系统雌蛙的排泄系统与雄蛙相似,但其输尿管只作输送尿液之用。
生殖系统包括1对卵巢,1对输卵管和子宫。
(1)卵巢位于肾脏前端背面,大小形状因季节而变化,生殖季节极度膨大,内有许多黑色球形卵。
卵巢外壁有许多皱褶。
(2)输卵管为粗大而迂回的管子,位于卵巢的外侧。
前端开口紧靠着肺底的旁边,状似漏斗;
后端膨大成囊状,称为“子宫”,“子宫”开口于泄殖腔的背面。
(五)循环系统
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及淋巴系统等结构。
1.心脏成体的心脏居锁骨稍前方,由两个心房和一个圆锥形心室组成,外被围心囊,由心室腹面右上角通出的淡色的管为动脉圆锥;
心脏背面有一个三角形的腔,称静脉窦,其两前角各接受一支前大静脉,后角接受1支后大静脉,静脉窦开口于右心房。
2.动脉由动脉圆锥发出的血管为动脉干,其前端分为左右两枝,穿过围心囊后,每枝又分为3枝,两两对称,分别组成颈动脉弓、体动脉弓和肺皮动脉弓。
3.静脉由肺静脉、腔静脉和门静脉三部分组成。
肺静脉是从左右肺囊回心脏的一对静脉,每侧的肺静脉由肺囊壁发出后,在近心房处合并为一总膊静脉,直接通人左心房。
腔静脉分为左右前大静脉和后大静脉;
每条前大静脉又分为外颈静脉,无名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门静脉部分又由腹静脉、肝门静脉和肾门静脉组成。
腹静脉位于腹壁中央,介于腹肌白线与腹腔膜之间,是由左右后肢股静脉分出的骨盆静脉会合成的,最终进入肝脏;
将肝翻折向前,在肝的后面可以看到一条粗的血管,即肝门静脉,它是由来自胃、胰、肠及系膜上的静脉组成,腹静脉也通过肝门静脉入肝;
肾门静脉是后肢与肾相连接的血管,后肢各有2条血管运回血液,一条是位于大腿外侧由髂骨下面通人体腔的股静脉;
另一条是位于大腿内侧的臀静脉,这两条静脉前行至近髋关节的部位有髂横静脉连接。
股静脉进达大腿基部与臀静脉会合而成肾门静脉,肾门静脉分成许多小枝进入肾脏,
4.淋巴系统淋巴系统中无色的淋巴液将养料运至组织细胞间,又将组织中产生的废物运回静脉。
淋巴系统是血管系统的一种辅助结构,由以下各部分组成:
遍布身体各处的淋巴腔,以皮下淋巴腔最为发达;
在肩胛骨下,第三脊椎骨的横突后方有一对前淋巴心,在尾杆骨尖端两侧,还有一对后淋巴心,这两对淋巴心可搏动,将淋巴液推回心脏;
另外,脾脏虽位于肠系膜上,但按其功能属于淋巴系统范围,为球形暗红色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破坏衰老的红血细胞,吸收和驱除混入血液中的异物,并产生白细胞。
第五节实验用哺乳类(兔或鼠)的解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