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全部古诗词及解释以及日积月累全汇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6467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7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全部古诗词及解释以及日积月累全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人教版小学全部古诗词及解释以及日积月累全汇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人教版小学全部古诗词及解释以及日积月累全汇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人教版小学全部古诗词及解释以及日积月累全汇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人教版小学全部古诗词及解释以及日积月累全汇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全部古诗词及解释以及日积月累全汇总Word格式.docx

《人教版小学全部古诗词及解释以及日积月累全汇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全部古诗词及解释以及日积月累全汇总Word格式.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全部古诗词及解释以及日积月累全汇总Word格式.docx

3.挂前川:

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5.遥看:

从远处看。

挂:

悬挂。

前川:

一作“长川”。

川:

河流,这里指瀑布。

6.直:

笔直。

三千尺:

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7.疑:

怀疑。

银河:

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

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

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5.《独坐敬亭山》⑴【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⑵,孤云独去闲⑶。

相看两不厌⑷,只有敬亭山。

[1]

词语注释

⑴敬亭山:

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⑵尽:

没有了。

  ⑶孤云:

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

“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

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⑷厌:

满足。

[3]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②,烟花/三月/下扬州③。

孤帆/远影/碧空尽④,唯见/长江/天际流⑤。

注释

  1、黄鹤楼:

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孟浩然:

李白的好朋友。

之:

到达。

广陵:

即扬州。

  2、故人:

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

辞别。

  3、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下:

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

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

尽头,消失了。

  5、唯见:

只看见天际流:

流向天边天际:

天边的尽头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7.《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

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

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

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

开掘;

开通。

至此:

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

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

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

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出:

突出,出现

译文

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

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

我(仿佛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8.《夜宿山寺》⑴【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

  ⑴宿:

住,过夜。

  ⑵危楼:

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

高。

  ⑶百尺:

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⑷星辰:

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

说话。

恐:

恐怕。

惊:

惊吓。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9.《秋浦歌》(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秋浦:

在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西南。

唐时是著名产铜、银的地方。

2、缘:

因为。

3、秋霜:

秋天的白霜,这里用来形容白发。

似个:

这个。

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

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

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

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10.《山中问答》    唐·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1)余:

我。

  栖:

居住。

  碧山:

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

  

(2)闲:

安然,泰然。

  (3)窅(yǎo)然:

深远的样子。

  (4)别:

另外。

  非人间:

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闲适自乐。

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里就像别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

 

杜甫的诗:

  绝闻两江赠春

1.《绝句》唐·

杜甫

  两个黄鹂①鸣翠柳,一行白鹭②上青天。

窗含西岭③千秋雪,门泊东吴④万里船。

【注释】

1.黄鹂:

黄莺。

2.白鹭:

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3.西岭:

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

这是想象之词。

4.东吴:

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

两个黄鹂鸟在翠柳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入云霄。

窗前正对着西岭上未融的积雪,门前的江边停泊着绵延万里的船只.

2.《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词语注释

1.好雨:

指春雨,及时的雨。

   2.乃:

就。

3.发生:

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4.潜:

暗暗地,静悄悄地。

5.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

田野间的小路。

     7.径:

小路。

8.俱:

全,都。

     9.江船:

江面上的渔船。

10.独:

独自,只有。

     11.晓:

清晨。

12.红湿处:

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13.红:

红花。

14.花重(zhò

ng):

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15.知:

知晓。

16.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17.及:

于是。

全文翻译

好雨似乎领会人意知道季节变化,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即降临。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田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彩都是那样漆黑,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

等到明天拂晓看看被淋湿的花朵,整个成都都显得沉甸甸的,那红花一定更加迷人。

3.《江畔独步寻花》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独步寻花:

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2)黄四娘:

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

(4)娇:

可爱的。

(5)恰恰:

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6)留连:

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7)江畔:

江边。

(8)时时:

时常。

(9)啼:

(某些鸟兽)叫。

(10)自在:

自由,无拘无束地。

[翻译]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4.《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

(1)花卿:

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锦城:

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3)丝管:

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4)纷纷:

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

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6)几回闻:

本意是听到几回。

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1]

作品译文: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5.《江南逢李龟年》⑴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⑵,崔九堂前几度闻⑶。

  正是江南好风景⑷,落花时节又逢君⑸。

【注释】  ⑴李龟年:

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⑵岐王:

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

经常。

⑶崔九:

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  ⑷江南:

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⑸落花时节:

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

指李龟年。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⑴闻:

听见。

官军:

指唐王朝的军队。

收:

收复。

河南河北:

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指当时黄河以南和及黄河以北地区。

  ⑵“剑外”:

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

剑外:

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也做剑南。

蓟北:

河北北部地区。

  ⑶“初闻”:

刚刚听到。

⑷“却看”:

却看:

再看。

却:

还,再。

妻子:

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

哪还有一点的忧伤?

⑸漫卷:

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⑹白日:

表现时光美好。

放歌:

放声高歌。

纵酒:

开怀痛饮。

⑺“青春”:

指明丽的春天。

作伴:

与妻儿一同。

⑻“即从”二句:

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

即,是即刻。

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

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

  ⑼便:

就的意思。

襄阳:

今属湖北。

洛阳:

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

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

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

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白居易/杜牧/王维/孟浩然/贺知章/刘禹锡/王昌龄/王之涣/李商隐/李绅/孟郊/李绅/胡令能/张志和/

张籍/李贺/吕岩/皮日休/骆宾王/林杰/的诗词:

嫦娥游山咏芙蓉,九天回忆赋凉秋.小鸟牧马过玉浪,画渔乞望悯清春.

《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色:

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

吃惊,害怕。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九月九日:

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

忆:

想念。

山东:

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异乡:

他乡。

(3)倍:

加倍,更加。

(4)遥知:

远远的想到。

登高:

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5)茱萸:

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不在。

《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yì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使:

到某地;

出使。

(2)安西:

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3)渭城:

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

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4)浥:

(yì

):

湿润,沾湿。

(5)客舍:

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

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6)柳色:

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7)君:

指元二。

(8)更:

再。

(9)阳关:

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0)故人:

老朋友,旧友。

(11)更尽:

再喝完。

【译文】:

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鸟儿在山中鸣叫。

山名。

涧:

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

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空:

空寂、空空荡荡。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

月亮出来。

时鸣:

时常,不时。

不时地啼叫。

时:

时常,偶尔。

桂花:

木犀的通称。

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

惊动,惊扰。

春山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竟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

山涧中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②,处处闻啼鸟③。

夜来风雨声④,花落知多少。

①春晓:

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

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

听到小鸟的鸣叫声;

闻,听到;

啼,鸣叫。

④夜来:

夜里。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

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⑴

故人具鸡黍⑵,邀我至田家⑶。

绿树村边合⑷,青山郭外斜⑸。

开轩面场圃⑹,把酒话桑麻⑺。

待到重阳日⑻,还来就菊花⑼。

【注解】:

1、过:

拜访。

2、具:

准备。

3、场圃:

农家的小院。

4、就:

赴。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绝。

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还在一起观赏菊花。

《回乡偶书》·

其一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②老大:

年纪大了。

 

③乡音:

家乡的口音。

④鬓毛:

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⑤衰(cuī):

减少,疏落。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

他们笑着互相问问:

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柳:

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此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

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

装饰,打扮。

 {4}一树:

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tāo):

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

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

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

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8}似:

好像,如同,似乎。

如同碧玉妆扮着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条万条绿色的丝带。

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

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

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

湖面的的光芒。

  (3)两:

指湖光和秋月。

  (4)和:

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5)潭面:

指湖面。

  (6)相:

相互。

  (7)镜未磨:

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8)白银盘:

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

  (9)青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0)遥望洞庭山水色:

此句也有“遥望洞庭山水翠”一说。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无风的时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迷蒙的铜镜。

那月光下洞庭湖苍翠欲滴的江山,从远处看,就像是在白银盘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浪淘沙:

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

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

波浪淘洗。

簸:

掀翻。

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古诗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

  ①赋得:

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②离离:

青草茂盛的样子。

  ③枯:

枯萎。

  ④荣:

繁荣茂盛。

  ⑤远芳:

草香远播。

  ⑥侵:

侵占,覆盖。

  ⑦晴翠:

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⑧荒城:

荒凉、破损的城镇。

  ⑨王孙:

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10.萋萋:

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译文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

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忆江南·

江南好》【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①谙:

熟悉

  ②红胜火:

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③蓝:

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

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简单的意思: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

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

能不想念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山行:

在山中行走。

  2.寒山:

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

  4.白云生处:

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

此字读xiá

,为伸向的意思。

6.坐:

 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小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清明: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

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

指向远处。

  4、杏花村:

杏花深处的村庄。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①乞巧:

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

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比喻) 

《芙蓉楼送辛渐》【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