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比例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六年级下册比例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比例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时间=速度(一定).
3、能用刚才的方法研究下一个问题吗?
(1)表中买布的数量和买布的总价是相关联的两种量,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2)数量扩大,总价随着扩大;
数量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
(3)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是一定的,每米布的单价都是8.2元.
(板书)总价:
数量=单价(一定)。
4、发现归纳:
这两个问题中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x:
y=k(一定)。
5、教师:
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
6、教师:
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判断一下,如果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
(关系:
面粉的总重量:
袋数=每袋面粉的重量,由于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所以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成正比例。
)
7、指导学生完成第13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2题。
四、反思体验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吗?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相互说:
这节课我到了哪些知识?
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43页例3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七第6~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和CAI课件。
教学过程:
1、判断表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提问:
(1)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怎样变化的?
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第
(2)题中的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你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4.
让学生设计几个长方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24平方厘米(长和宽可以交换).
(1)学生设计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列出下面表格.
(2)从表中选取6个长方形
(3)长和宽是怎样变化的?
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
相对应的长和宽的乘积都是24.长×
宽=长方形面积(一定)
2、学习例5
(1)屏幕显示例5:
600张纸装订成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张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
引导发观:
察分析表中两种量变化的规律,思考:
①表中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每本的张数×
装订的本数=总张数(一定)
3、用字母表示上面两个例题的关系式。
x×
y=k(一定)
4、引导观察,归纳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5、尝试根据意义,正确判断。
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
出示例6:
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与每天播种的总公顷数有什么关系?
你能用式子表示吗?
(3)列出关系式后,请你判断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天数成不成反比例。
每天播种的公顷数×
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
6、做教科书第43页的做一做。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七的第4题。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
(1)看一看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算一算几组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
(3)比一比算出的积的大小,看看是不是相等。
(4)根据积是否相等就可以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七的第5题。
同桌同学互相举例,再集体交流.
四、归纳小结
怎样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吗?
五、反思体验
板书设计
第8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课
练习册26页至29页
巩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一、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1、正(反)比例的意义、性质。
2、成正(反)正比例的量。
(当什么量一定时,什么量与什么量成正(反)比例)
如:
路程与速度(或时间)总价与数量(或单价)
3、两个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
(两种方法)
二、本节课的要求:
1、应用所学的知识判断。
2、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
1、引导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
例:
白糖的单价一定,白糖的数量与总价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指名学生说。
(1)师:
(板书解答过程)
因为白糖的数量和总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而且总价:
数量=单价(一定)
所以购买的白糖数量与总价成正比例。
(2)让学生按这样的思路再说一说这个解题过程。
(3)学生完成P26页成正比例的量的2、3题。
2、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说明理由。
(1)谷的出米率一定,碾成大米重量和稻谷重量。
(2)个人的身长和体重。
(3)价一定,订《小学生世界》报的份数和总价。
(4)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5)被除数和商。
(6)比的前项与后项。
(7)施肥量一定,施肥总量与公顷数。
逐题进行,对不成正比例的题展开讨论,明确原因。
3、完成26页第一题和28页第一题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9课时:
比例尺
教科书第48~51页的例1、2、3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八的第1~6题.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谈话引入(板书:
比例尺)
二、通过制图,认识比例尺。
1、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
请你们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白纸上。
2、(电脑出示)学习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长
宽
(3)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4)完成后4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
(5)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好的贴到黑板上。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
师:
请这幅图的设计师说一说你是怎们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
图上的长和实际长的比是多少?
图上的宽和实际宽的比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5、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
比例尺1:
300是什么意思?
6、教学[1].
现在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看看你们会不会求比例尺?
一张地图上2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1000米的距离。
求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练习:
一块黑板的长3米,画在图纸上的长是3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
7、认识比例尺特征。
(讨论)当你看到比例尺1:
6000000时,你想到了什么?
地图上的比例尺一般都写成前项是1的比。
三、研究精密比例尺。
1、认识精密比例尺。
用比例尺1:
300画出来的图和1:
50画出来的图谁大?
为什么?
如果用1:
10呢?
1:
1呢?
2:
用2:
1的比例尺化的平面图和原来的学校操场相比,结果怎么样?
(放大了)
我们会用这样的比例尺画操场的平面图吗?
(不会)
在实际的生活中有没有要用到这种放大比例尺的情况呢?
(识图)机械图纸、微生物图纸......
2、教学例1
我们再来做一道题。
在一张精密零件图纸上,用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毫米。
求这张精密图纸的比例尺。
3、区分数字比例尺。
我们刚才学习的比例尺1:
300,1:
50,20:
1......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字比例尺。
那么,1:
300和20:
1有什么区别呢?
四、认识线段比例尺。
1、你看到过比例尺吗?
在哪看到过?
2、在实际生活中除了数字比例尺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形式的比例尺呢?
打开地图册找一找。
3、反馈:
4、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字比例尺。
(1厘米:
40千米=1厘米:
4000000厘米=1:
4000000)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2、算一算照片上人物的比例尺。
(学生计算照片中的爸爸妈妈的比例尺)
六、课堂小结
教师: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七、布置作业
第10课时:
比例尺的练习课
数学教材P53-P55页练习八除第3题以外的题目
1、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投影仪、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比例尺?
比例尺是1:
1000表示什么意思?
2、说说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实施
1、利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快速填表(见练习八第4题)。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
500001.8km
2000000450km
6000000015cm
2、指导完成教材第53-54页练习八第1,2题,5-6题。
(1)、观察练习八第1题中的比例尺是多少,请你根据地图中的数值比例尺标出线段比例尺。
说出这个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2题
(3)、指导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5题:
学生读题并说出题目已知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小组讨论: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汇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根据不同的方法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练习。
请出用算术方法和用比例式两种不同做法的同学上台板演过程。
进行集体订正。
(4)同上的方法指导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6题,说说5、6两题的异同之处,在解决方法上的异同之处。
3、指导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8-10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①学生读第8题并说出从题目已知什么条件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要求画出平面图,必须知道什么才能画出平面图呢?
(长的图上距离和宽的图上距离)
③根据哪些条件可求出长的图上距离和宽的图上距呢?
④说说你准备用哪种方法进行解决?
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计算出结果。
⑥汇报求出结果的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54页练习八第9-10题(师重点强调提醒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比例尺
①学生读第9题并说出从题目已知什么条件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与第8题相比,有什么异同之处?
③说说你家的房屋实际长和宽各是多少呢?
(长10米,宽12米;
长8米,宽10米。
。
④你觉得用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几米的距离比较合适呢?
⑤写成数值比例尺是什么?
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出你房屋长的图上距离和宽的图上距离
⑦在你书的第9题上画出你房屋的平面图。
(3)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完成第10题。
三、思维训练:
在一幅比例尺为1:
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距离为5厘米,在比例尺为1:
2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四、课堂小结:
比例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应用很广泛。
对于这些内容,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