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评估做贡献迎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宣传手册Word下载.docx
《我为评估做贡献迎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宣传手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为评估做贡献迎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宣传手册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职高专院校。
2.评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为了加强对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质量监控工作,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在高等学校中建立五年一轮的高校教学工作评估制度。
2003年,教育部在全国26所高职院校开展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从2004年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工作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评估为主,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
3.评估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文件精神,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院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强调评与被评双方平等交流,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注重实际成效,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5.评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简称“二十字方针”。
6.评估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围绕影响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的分析,辅以现场有重点的考察,全面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价,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校加大对工学结合改革的投入,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学校的自觉行动。
7.评估的依据是什么?
(1)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据:
主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时期教育方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
(2)教育科学依据:
遵循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规律和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规律,突出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
(3)管理科学依据:
遵循高等教育管理、评估理论特别是高职教育管理、评估理论,重视全面质量管理和系统方法在高职高专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5)工作依据:
教育部制定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等指导性文件。
8.评估的作用是什么?
(1)认证作用,即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考察,衡量其办学条件、教育管理及教育质量是否达到了基本要求,给予办学资格上的认定,以此提升现有资源的品质,并限制劣质教育资源的涌入。
(2)引导作用,即以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引导高职高专院校正确定位,促使其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强各项教学改革与建设,保证高职高专教育在国家整个教育体系中健康发展。
(3)改进作用,即通过评估,帮助高职高专院校找出自身定位及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针对不足,提出建设性改进方案,及时走上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9.评估的本质是什么?
评估的本质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运用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即对学校教育目标和标准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和人才培养工作达到教育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
10.评估的原则是什么?
(1)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
以学校自评为基础,专家评估相配合,建立和完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既要考察人才培养效果,又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过程,还要关注学校发展潜力。
(3)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
既要把握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又要抓住关键要素进行重点考察。
(4)评价与引导相结合。
既要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做出判断,更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路与办法。
(5)客观、科学、民主、公正,提高工作效率,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6)不向评估学校收取评估费用。
11.评估的核心是什么?
评估的核心是建立标准(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评估指标体系是标准的分解,指标是标准某一方面要求的具体化或行为化的体现,需要通过评估实践不断加以完善。
12.评估主要分为哪三个阶段?
(1)自评自建阶段——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
学校通过自评,促进教学改革、管理和建设,为评估工作和学校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阶段——主要对学校的自评工作及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考察评估。
(3)整改提高阶段——专家组评估后,学校针对专家组的意见进行认真研究,制定整改工作计划,逐步解决教学改革、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13.学校自评工作包括哪些要点?
(1)学校要组织干部、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准确理解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基本精神,掌握实质内涵;
认真回顾总结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成果、经验和特色,依据采集的数据信息,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基本判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形成自评报告和分析报告,提交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2)提交材料。
学校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书面自评报告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并将自评报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最新的原始数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学校发展规划、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于专家组进校前30天在校园网上对社会公布。
14.考察专家组到校现场评估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1)听取学校自评汇报;
(2)参观考察教学环境、基础设施、实验和实训条件等;
(3)查阅资料;
(4)实地观察;
(5)问卷调查;
(6)现场重点考察;
(7)座谈会;
(8)专题研讨会;
(9)个别访谈;
(10)技能测试;
(11)专业剖析。
15.评估工作关注的基本要点有哪些?
评估工作关注的基本要点是三个“符合度”:
一是学校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符合社会、学生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
二是学校实际工作状态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
三是学校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
抓住三个“符合度”,有助于实现学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防止千校一面的趋同倾向。
16.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共有7项一级指标,22项二级指标。
7项一级指标,包括:
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
22项二级指标,包括: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办学目标与定位、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校园稳定,专任教师、兼职教师,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主讲教师、教学资料,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条件、双证书获取,特色,管理规范、学生管理、质量监控,生源、就业、社会服务。
17.评估的结论是什么?
评估结论分为“通过”和“暂缓通过”。
对暂缓通过的院校,在一年内必须进行再次评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同时适当减少其招生计划;
若第二次评估仍未通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暂缓安排招生计划等有效措施,促进其尽快达到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教育部将从2008年起,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布一次评估结论。
二、高职教育基本知识
1.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工作的“一个宗旨”、“三项任务”是什么?
“一个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项任务”,就是构建体系、培养人才和做出知识贡献。
即: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为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加强教育同科技与经济、同文化与社会的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
3.关于人才培养工作,党中央提出要培养哪三个层次的人才?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其中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要靠本科院校来培养,二要靠高职院校来培养。
4.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
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实用性或职业性)人才。
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5.为什么说教学工作始终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
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而高职院校更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中心任务,因此说教学工作始终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
6.怎样保证“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确立”?
第一,党政领导要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第二,学校要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跟其他工作的关系;
第三,学校对教学经费的投入要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第四,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都能体现对教学的重视;
第五,学校各个部门都能围绕着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服务;
第六,在对教师的考核中,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
第七,育人工作已经成为学校興论的中心等。
7.高职教育的要求是什么?
必须面向市场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能力为本位,实行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注重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造就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8.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9.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从社会需要和高等教育地位出发,确定其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形成有别于学科型、工程型的技术复合型人才。
10.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应在掌握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11.高职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分别是什么?
“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
“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12.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机制。
13.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以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2)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4)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5)“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6)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14.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出了哪些意见?
(1)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方向;
(2)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3)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
(4)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5)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6)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7)积极进行高职教育两年制改革,加快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
(8)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制度;
(9)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高职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
15.高职教育的要点是什么?
在高职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教学建设与改革必须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
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
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
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先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
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
在制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处理好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工作的关系,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并尽可能请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工作;
要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培养方案;
要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6.高职教育为什么要强调“产学研结合”?
教育与生产、科技工作及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
要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紧密结合,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
同时,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道路,依靠行业、企业办学,学校与企业以产学研为纽带合作培养人才,努力使更多的社会用人单位成为学校的合作伙伴,成为订单教育的预定者,甚至发展成为和学校相辅相成的办学主体之一,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的必由之路。
“产学研结合”是师资素质提升的有效方式。
17.产学研结合的理念和途径是什么?
(1)理念与机制:
第一,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
第二,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第三,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2)产学研结合的主要途径:
共商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互聘技术人员;
在岗人员培训,技术服务合作,定向培养人才;
安排实习实训,落实就业岗位,教师实践进修。
18.高职院校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一所高职院校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毕业生是否受到社会欢迎,是否有较高的就业率。
国家政策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应以此为出发点,学校的其他工作也应为此服务。
19.今后一段时期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是要以制造业为重点加速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这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是要大力培养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是今后我国高职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
三是要高度重视为农业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是高职教育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20.什么是“双证书”制度?
“双证书”制度是指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劳动者从事某项职业的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是现代人就业的通行证。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技能人才的资格认证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指劳动部门的技术工人系列证书,也指人事部门的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包括其他部委及一些知名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21.学院如何推行“双证书”制度?
学院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
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大力提升我院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
凡我院2006年后(含2006年)入学的全日制各专业学生,必须取得至少一种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
毕业前未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学院缓发“就业推荐表”。
22.学院如何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作?
高职院校实施的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实行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也是实现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推行高职院校与就业岗位“零距离”运作模式的有效途径。
通过顶岗实习,高职院校能够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由院校、企业双方共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全面了解企业运作流程,通过参与生产、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自身能力;
通过顶岗实习,能够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工作能力,有效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
还能够增强学生岗位适应性,有效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
顶岗实习是学院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及环境等资源,通过与企业合作教育的形式,使学生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判断和解决现实工作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自我发展,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
学院为进一步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特制定《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和《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学生实习实施方案》。
三、学院概况
1.学院于何时正式组建?
我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省属全日制国民教育高等职业学院,是由享有“先进成人高校”之誉的广东省行政管理干部学院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所属的南方成人经贸学院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和社会对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合并改制,于2003年12月25日正式挂牌成立。
2.学院基本概况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地处广州市花都区,毗邻圆玄道观、洪秀全故居等著名旅游景点和广清高速路、新白云国际机场高速路,距广州市区仅需40分钟车程。
校园环境清新优美,建有现代化教学楼和崭新的学生宿舍,教学设备先进,生活设施齐全,教学管理规范,是学习深造、读书育人的好地方。
目前在校学生6000多人。
学院是由有20多年办学历史的广东省行政管理干部学院(原广东行政学院)和建校10多年的南方成人经贸学院合并改制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
目前,学院设有公共管理系、经济贸易系、经济管理系、法律系、电子信息系、外语系和中文系,共有教授80人,副教授94人,博士41人,硕士114人。
开设有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保险、投资与理财、商务管理、酒店管理、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法律事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行政管理(电子政务)、商务英语、文秘等18个专业。
学院是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点、广东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定点考场、广东省会计电算化考试培训点、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培训工作站、英国NVQ考试培训点,并设有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广东考区)考试、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以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
为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学院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创新具有管理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管理、财经、电子和语言等多学科为主体的专业体系,实施“1+1双证书”制度,推进校内实践教学改革,逐步完善校内实训硬件设施,并与珠三角多家大型企业公司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同时设立省级职业资格鉴定点,目前学生可考核的职业技能证书已达47种。
此外,我院还高薪聘请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外籍教师开展口语课程教学,为学生学习、培训、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条件。
为了使学生获得继续教育并提高学历层次的机会,我院还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