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淮安市届高三上学期第1次调研测试生物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6052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淮安市届高三上学期第1次调研测试生物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生物淮安市届高三上学期第1次调研测试生物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生物淮安市届高三上学期第1次调研测试生物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生物淮安市届高三上学期第1次调研测试生物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生物淮安市届高三上学期第1次调研测试生物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淮安市届高三上学期第1次调研测试生物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生物淮安市届高三上学期第1次调研测试生物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淮安市届高三上学期第1次调研测试生物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淮安市届高三上学期第1次调研测试生物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C.原癌基因一旦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癌变

D.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生命活动稳定状态的维持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相关知识。

动物体内的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故A选项错误。

细胞衰老的,变化最终表现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具体表现为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皱折,染色质固缩,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等,故B选项错误。

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癌症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一系列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并且逐渐积累的结果。

故C选项错误。

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地由基因决定的生命历程,是细胞正常的生理过程,对生物个体正常的个体发育、生命活动稳定状态的维持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等方面,具有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答案]D

3.下列关于“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用红番茄、苹果等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蛋白质鉴定实验中,加入的NaOH溶液可为颜色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C.脂肪鉴定实验中,加入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

D.脂肪鉴定实验中,花生子叶细胞间不可能观察到橘黄色小颗粒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鉴定类的实验。

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结果会产生砖红色沉淀,故实验材料必须符合无色且富含还原糖的要求。

而红色番茄本身具有红色,干扰实验的结果。

故。

A选项错误。

蛋白质鉴定的原理是碱性溶液中,蛋白质的肽键与铜离子形成紫色的复杂化合物,故

B选项正确。

脂肪鉴定实验中,苏丹染液是脂溶性的,50%的酒精可洗去玻片标本上的染色液的浮色,故C选项错误。

本实验需要对花生子叶进行切片,染色,故某些细胞被破坏后,能够造成

叶细胞间存在脂肪微粒,可能观察到橘黄色小颗粒,所以D选项错误。

[答案]B

4.下表为不同温度条件下三种酶活性高低的相对值。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温度

酶种类

10℃

20℃

30℃

40℃

a酶

40

65

95

75

b酶

15

60

97

25

c酶

10

50

90

A.a酶比b酶的最适温度高

B.c酶的最适温度一定大于40℃

C.温度低于20℃时,酶都因结构被破坏活性降低

D.40℃时,a酶和b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规律,需要学生在理解酶作用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基本原理,能够利用已有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右图,无法判断a酶、b酶最适温度的具体值,故A、B都是错误的。

当环境温度远超过酶的最适温度时,大部分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发生不可逆变的改变。

当温度较低的时后,酶的活性会降低,但是温度升高时,活性会升高,表明酶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

故C错误而D正确。

5.下列关于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蝗虫精母细胞永久装片是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选择

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培养液内的溶氧量是无关变量

C.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D.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可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动态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与教材中实验相关的知识。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减数分裂有一个直观感性认识。

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同时蝗虫的染色体多为端部或近端部染色体,染色体较大。

正是因为染色体少而大,有利于观察染色体在各时期的行为。

选择蝗虫作为材料,在同一标本上可以方便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还都可以还原出精子形成过程。

虽然在装片中也能看到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但这个材料显然不是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选择,故A选项错误。

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培养液内的溶氧量的有无和多少应该是自变量而不是无关变量。

故B选项错误。

鲁宾和卡门用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

然后进行两组实验:

第一组向植物提供H2O和C18O2;

第二组向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他们分析了两组实验释放的氧气。

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O2;

第二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18O2。

这一实验有力地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故C正确。

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需要先对实验材料进行解离、染色、漂洗、制片等处理,细胞均已经死亡,无法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动态变化。

故D答案错误。

6.下图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1表示线粒体,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存在于内膜上和基质中

B.图2表示叶绿体,光合色素位于类囊体薄膜上

C.两种细胞器所含DNA不同,但酶的种类相同

D.两种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并可共存于同一个细胞内

[解析]根据题目所给图形,图1代表线粒体,图2代表叶绿体。

两种细胞器中都含有DNA,核糖体和双层膜结构。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存在于内膜上和基质中。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

故A和B选项都是正确的。

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既有叶绿体也有线粒体,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故D选项是正确的。

两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两种细胞器所含DNA不同,酶的种类不完全相同。

[答案]C

7.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B.人的心肌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相同

C.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D.有光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产生ATP

[解析]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但不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才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故A错误。

心肌细胞中线粒体是产生ATP的主要场所,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才是产生ATP的场所。

故B错误。

无氧条件下,植物细胞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也能产生ATP,故C错。

有光条件下,叶绿体光反应能够产生ATP。

有氧条件下,细胞有氧呼吸,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产生ATP,故D选项正确。

8.下图表示植物细胞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H]的转移过程。

A.过程①伴随有ATP的消耗B.过程②发生时的产物还有C3

C.过程③需要消耗水D.过程④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

[解析]图中①代表光合作用光反应,同时产生ATP而不是消耗ATP,故A选项错误。

②代表光合作用暗反应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消耗C3而不是产生C3,故B选项错误。

③代表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在丙酮酸彻底分解的过程中需要消耗水,故C正确。

④代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植物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故D选项错误。

9.下列各项与细胞呼吸原理无关的是

A.低温可以延长水果的保存期  B.水涝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C.利用葡萄、高粱和酵母菌酿酒  D.温室大棚适当补充光照可提高产量

[解析]保存水果的要求是能尽可能保留水果的糖分和水分,不改变品质。

故可以采用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减缓呼吸作用。

A正确。

水涝使土壤中缺少氧气,农作物根系供氧不足,只能进行有限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会造成烂根,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危害。

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可以利用葡萄、高粱等作为原料产生酒精。

所以C正确。

温室大棚中适当补充光照,能够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此技术没有利用呼吸作用的原理。

故D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0.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分泌功能的活细胞才能产生酶

B.酶可被水解为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C.一种酶只能催化一定的反应物发生反应

D.酶通过为化学反应供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解析]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具有分泌功能的活细胞可能产生胞外酶,故A错误。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者RNA,可被水解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故B错误。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定的反应物发生反应,故C正确。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本身不能提供能量。

故D错误。

1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其假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假说的主要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正交和反交实验的结果相同,验证了假说是成立的

C.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D.根据假说推断,F1能产生数量比例为1∶1的雌雄配子

【解析】题考查对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的理解以及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每个配子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是随机的。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是假说的主要内容,故A正确。

对假说进行验证的实验是测交,当用假说预测的实验结果与实际实验的结果相同,验证了假说是成立的,故B、C错误。

根据假说内容,F1产生配子时,雌配子中含显性遗传因子和含隐性遗传因子两者类型数目相同,雄配子中含显性遗传因子和含隐性遗传因子两者类型数目相同,但雌雄配子的数量往往不等,一般同种生物的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数量,故D错误。

【答案】A

12.萝卜的花有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选用紫花植株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植株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红花植株

B.白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白花植株

C.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只有紫花植株

D.决定萝卜花色的等位基因遗传时不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由“萝卜的花有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可知萝卜花色的遗传是不完全显性遗传。

假设萝卜花色由A--a控制,由图

可知紫色的基因型为Aa,结合图

可推知红花、白花都是纯合子。

故A、B、C均正确。

决定萝卜花色的等位基因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故D错误。

【答案】D

13.蜗牛壳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

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l,则F1中A基因的频率和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30%、14%B.30%、21%C.70%、2l%D.70%、42%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因频率的理解。

在一个种群中控制同一性状所有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又知AA占55%,无条纹个体(aa)占15%,Aa个体占1-55%-15%=30%。

当个体之间进行自由交配且没有选择作用,子、亲代中相同基因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55%+1/2×

30%=70%。

在一个种群中所有等位基因频率之和为1,a基因频率=1-70%=30%。

当个体之间进行自由交配且没有选择作用时,杂合子基因型频率=显性基因频率与隐性基因频率乘积的2倍,Aa的基因型频率=2×

30%×

70%=42%,故D正确。

14.下列关于果蝇体内X、Y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次级精母细胞都含有Y染色体B.X、Y染色体上不存在等位基因

C.X、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D.X、Y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相联系

【解析】本题考查对减数分裂及性别决定相关知识的理解。

同源染色体是指在联会时期能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X、Y染色体在联会时期能配对,因此X、Y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故C正确。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细胞中,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含XY)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X、Y分离)形成二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含有X染色体,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含有Y染色体,故A错误。

X、Y染色体虽然大小形状不完全相同,但是有同源区段,在同源区段可能存在等位基因,故B错误。

在X、Y染色体上某些基因与性别决定没有联系,如X、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的基因B、b,XBXB与XbYb交配,子代雌(XBXb)、雄(XBYb)个体均为显性性状,故D错误。

【答案】C

15.将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所得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让其自交,第二组让其自由传粉。

则一、二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A.1/9、1/6B.3/8、1/9C.1/6、5/12D.1/6、1/9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因分离定律的运用。

将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子代有3种基因型AA、Aa、aa,比例为1:

2:

1;

,去掉隐性个体后剩下AA、Aa,分别占1/3,、2/3。

第一组:

当让其自交时有两种情况即AA自交,Aa自交,只有Aa自交才会产生aa个体,aa基因型所占比例为2/3(Aa的比例)×

1/4(Aa自交后代中aa的比例)=1/6;

第二组:

当让其自由传粉时,有3种情况即AA×

AA、AA×

Aa、Aa×

Aa,只有Aa×

Aa才会产生aa个体,aa基因型所占比例为2/3(Aa的比例)×

2/3(Aa的比例)×

1/4(Aa自交后代中aa的比例)=1/9,故D正确。

16.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较强放射性可能是由于保温时间过长

C.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若用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离心后可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因此应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特有的元素32P和35S,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因此只能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得到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细菌,然后让噬菌体分别侵染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细菌得到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噬菌体,故A错误。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和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很重要,如果时间过短,部分被32P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如果时间过长,32P标记的噬菌体进入细菌后,细菌裂解释放出含32P噬菌体,上述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离心上清液存在较强放射性,故B正确。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只有噬菌体DNA进入细菌体内,因此无法确定蛋白质的功能,故C错误。

因为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均有H元素,若用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于沉淀物中,故D错误。

【答案】B

17.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DNA分子的特异性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关

B.复制过程需要2.4×

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数目之比为1∶7

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3

【解析】本题考查对DNA分子结构特点及DNA复制的理解。

DNA分子的特异性与碱基对(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关,故A正确。

在双链DNA分子中,两种不互补碱基之和占50%,因A占20%,故C占30%,当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有23=8个DNA分子,原来有1个DNA分子,利用原料合成了7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中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0%×

5000×

2=3000个,复制3次需要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为3000×

7=21000=2.1×

104,故B错误。

该DNA复制3次共有23=8个DNA分子,2×

8=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32P的单链只有亲代的2条与含31P的单链有16-2=14条,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数目之比为1∶7,故C正确。

该DNA复制3次共有23=8个DNA分子,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含32P的DNA有2个,只含31P的DNA分子有8-2=6个,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3,故D正确

18.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基因a、b仅有图③所示片段的差异。

A.图中4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①③

B.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④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可遗传变异等内容的理解。

图①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故D错误②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图③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属于基因突变,故B错误。

④是染色体中多了或少了一个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增添(重复)或缺失,故C正确。

如果图中4种变异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则都能够遗传,故A错误。

19.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条件下,二倍体多数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单倍体的体细胞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个体都是单倍体

D.三倍体无籽西瓜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解析】本题考查对染色体组数目及育种的理解。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故A正确。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

如果本物种体细胞中有多个染色体组时,则相应的单倍体中染色体组数目大于1个,如果本物种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则相应的单倍体中有1个染色体组,故B正确,C错误。

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三倍体,故D正确。

20.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遗传病。

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的正确方法是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理解。

研究其发病率时应在足够大的群体中随机调查,发病率=患病人数/被调查人数×

100%,在研究其遗传方式时应选择患者家系中进行。

二、多项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不得分。

2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内存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B.核孔使核质之间的物质可以自由进出

C.核膜为双层膜,外膜上附着有核糖体D.克隆羊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解析】本题考查对真核细胞细胞核结构和功能及克隆原理的理解。

真核细胞细胞核结构包括核膜、核孔、核仁、染色质等,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故A正确。

镶嵌在核孔上的一种复杂的隧道结构,由多种核孔蛋白构成,称为核孔复合体,对进出细胞核的物质有控制作用,故B错误。

核膜为双层膜,核外膜面向胞质,附着有核糖体,核内膜面向核内,表面上无核糖体,故C正确。

克隆羊是用已经分化的成熟的体细胞(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和未受精的去核的卵细胞形成的融合细胞发育而来的。

克隆羊的诞生证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故D正确。

【答案】ACD

22.右图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④在生物体内约有20种

B.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于②和③

C.结构④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一般不参与脱水缩合

D.生物体内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多肽链需要n种密码子

【解析】本题考查对氨基酸结构、脱水缩合、翻译等内容的理解。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多种。

每种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故A正确。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氨基、氢原子、羧基和R基,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失去-OH)和另一个氨基酸中的氨基(失去-H)相连接,同时脱去一个水分子,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即①和③,故B错误。

在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时一般不会用侧链缩合,这是由酶的专一性决定的,负责氨基酸活化的氨酰tRNA合成酶不会与侧链反应形成肽键,故C正确。

mRNA上3个相连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这3个碱基叫做1个密码子,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多种,而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因此n个氨基酸形成的一条多肽链需要n个密码子,小于等于n种密码子。

【答案】AC

23.在某哺乳动物(2n=24)的睾丸中,细胞甲和细胞乙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依次是24、48、48和12、24、2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甲一定在进行有丝分裂B.细胞甲中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C.细胞乙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D.细胞乙一定在进行减数分裂

【解析】本题考查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则一个染色体组中有12条染色体,故C正确。

当细胞甲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依次是24、48、48时,细胞甲可能处于有丝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