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羽新
设计日期:
年月19日至年月23日
第章编码器的仿真概述
(以上是一级标题,黑体,二号,居中。
页面设置:
,上厘M,下厘M,左厘M,右厘M。
正文:
采用小四,宋体,行间磅。
章与节之间要有过度段落。
章与章之间要换页)
1.1引言
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是数字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字通信中,有些场合可不经过载波调制和解调过程,而对基带信号进行直接传输。
采用码的信号交替反转,有可能出现四连零现象,这不利于接收端的定时信号提取。
而码因其无直流成份、低频成份少和连个数最多不超过三个等特点,而对定时信号的恢复十分有利,并已成为协会推荐使用的基带传输码型之一。
为此,本文利用语言对数据传输系统中的编码器进行了设计。
(以上为二级标题,黑体,三号,居中。
)
1.2码的编码规则
码是码的改进型,称为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它克服了码的长连串现象。
码的编码规则为先检查消息代码(二进制)的连串,若没有个或个以上连串,则按照码的编码规则对消息代码进行编码;
若出现个或个以上连串,则将每个连小段的第个变换成与前一非符号(或)同极性的符号,同时保证相邻符号的极性交替(即记为,记为);
接着检查相邻符号间非符号的个数是否为偶数,若为偶,则将当前的符号的前一非符号后的第个变为或符号,且的极性与前一非符号的极性相反,并使后面的非符号从符号开始再交替变化。
编码器的仿真
2.1.1编码原理
以四连“”的可能性通过如表所列的多“”消息代码进行分析,并利用工具对源程序进行编译、适配、优化、逻辑综合与仿真。
仿真结果显示其完全可以达到编码要求。
而将编码硬件描述下载到或目标芯片中,然后连接好进行实际应用测试。
(以上为三级标题,黑体,四号,左对齐。
2.1.2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形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设计原则
所谓数字基带信号,就是消息代码的电脉冲表示――电波形。
在实际基带传输系统中,并非所有的原始数字基带信号都能在信道中传输,例如,含有丰富直流和低频成分的基带信号就不适宜在信道中传输,因为它有可能造成信号严重畸变;
再例如,一般基带传输系统都是从接收到的基带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而位同步信号却又依赖于代码的码型,如果代码出现长时间的连“0”符号,则基带信号可能会长时间出现电位,从而使位同步恢复系统难以保证位同步信号的准确性。
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还可能提出其它要求,从而导致对基带信号也存在各种可能的要求。
归纳起来,对传输用的基带信号的要求主要有两点:
()对各种代码的要求,期望将原始信息符号编制成适合于传输用的码型;
()对所选的码型的电波形的要求,期望电波形适宜于在信道中传输。
前一问题称为传输码型的选择,后一问题称为基带脉冲的选择。
这是两个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问题,也是基带传输原理中十分重要的两个问题。
本节讨论前一问题,后一问题将在下面几节中讨论。
传输码(常称为线路码)的结构将取决于实际信道的特性和系统工作的条件。
概括起来,在设计数字基带信号码型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码型中应不含直流分量,低频分量尽量少。
()码型中高频分量尽量少。
这样既可以节省传输频带,提高信道的频带利用率,还可以减少串扰。
串扰是指同一电缆内不同线对之间的相互干扰,基带信号的高频分量越大,则对邻近线对产生的干扰就越严重。
()码型中应包含定时信息。
()码型具有一定检错能力。
若传输码型有一定的规律性,则就可根据这一规律性来检测传输质量,以便做到自动监测。
()编码方案对发送消息类型不应有任何限制,即能适用于信源变化。
这种与信源的统计特性无关的性质称为对信源具有透明性。
()低误码增殖。
对于某些基带传输码型,信道中产生的单个误码会扰乱一段译码过程,从而导致译码输出信息中出现多个错误,这种现象称为误码增殖。
()高的编码效率。
()编译码设备应尽量简单。
上述各项原则并不是任何基带传输码型均能完全满足,往往是依照实际要求满足其中若干项。
编码器的建模与程序设计
码的建模思想是在消息代码的基础上,依据编码规则进行插人“”符号和“”符号的操作,且用位二进制代码分别表示。
最后完成单极性信号变成双极性信号的转换。
其编码模型如图所示。
插“”模块的实现
插“”模块主要是对消息代码里的四连串的检测,即当出现四个连串的时候,把第四个“”变换成符号“”,用“”标识。
“”用“”标识,“”用“”标识。
其模型如图所示,实现的结构代码如:
插“”模块的建模思路是当相邻“”符号之间有偶数个非符号时,把后一小段的第个“”变换成一个“”符号。
可用一个位的移位寄存器来实现延迟,这样经插“”处理过的码元,可在同步时钟的作用下同时进行是否插“”的判决,等到码元从移位寄存器里出来的时候,就可以决定是应该变换成“”符号,还是照原码输出。
输出端用“”表示符号“”,“”表示“”码,“”表示“”码,“”表示符号“”。
其模型如图所示,的结构代码如:
第章调试分析
章与章之间要换页
《V的插入程序》
《B的插入程序》
第章结果分析与体会
方案讨论的编译码方案具有硬件设计简单实用,成本低等特点,同时由于器件可以通过端口的在线编程,因而可以改变内部的控制程序以达到设计目的。
实践表明,运用来实现编译码器与采用专用集成电路相比,不仅给调试带来方便,而且可以把该电路及其他电路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中,减少了外接元件,提高了系统集成度.
本文给出的编译码电路实现方法经实际硬件电路测试,信号波形、频谱符合理论分析,同时给出的两种产生码的方法,既可满足教案实验的现象观察,便于加深对信道编译码原理的理解,也可满足实际的通信系统传输要求,可进一步用于系统语音编码后的信道编码中,具有很实际的应用价值。
附录:
(程序附在此处,要求对程序进行适当的标注)
参考文献
[]通信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段吉海,黄智伟.基于的数字通信系统建模与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
[]肖明波译.通信系统仿真原理与无线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