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省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791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江省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浙江省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浙江省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浙江省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浙江省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江省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浙江省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省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浙江省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哈佛大学的校训:

“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以真理为友。

”正是鉴于这样的校训,哈佛大学培养了大量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和作家。

B.去年10月11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以他800万瑞典克朗的奖励。

C.为反击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新年伊始,朝鲜不但高调宣布试射远程导弹,而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

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

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局势间不容发。

D.鸟叔PSY的《江南Style》1个月内就红透全球,他在MV里的嘻哈风格,自创的马式舞步和深具感染力的音乐节奏,让欧美人士也为之拍手称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日本右翼人员再次进入我国钓鱼岛领海的非法行为,由中国海监50、15、26、27船组成的中国海监巡航编队10月3日继续进入我钓鱼岛领海内进行维权巡航。

B.我国的改革开放尽管已经实行了30多年,但作为一个经济转型大国,客观地看,中国还有相当多的政策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本居高不下。

C.穿行于浙江龙泉县城的大街小巷,我们看到的都是中国气派的青瓷文化元素,就连一家路边小吃店天花板上垂吊着串串吊灯灯筒,也是雅致剔透的青花薄胎瓷。

D.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越来越多的挑战。

,未来美国的霸主地位是否会下降,关键在于美国应该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

5.下列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空格处,排序最恰当、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③①②⑤④B.③④①②⑤C.③④②①⑤D.②③①⑤④

6.阅读以下材料,在

(1)

(2)处补写具有哲理意味的语句,要求简洁、通俗。

(4分)

晚饭后,妈妈正在厨房里给妍妍剥柚子,看着妈妈费力的样子,妍妍问道:

“妈妈,为什么柚子不能拿来就吃,先要剥皮呢?

“孩子,那是柚子在告诉你:

(1)。

“妈妈,为什么柚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瓣一瓣的,不是完整一个呢?

“孩子,那是柚子在告诉你:

(2)。

7.不同年度媒体流行语的变迁是一幅动态变化的历史画卷。

2012年公布的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分别是:

十八大、钓鱼岛、美丽中国、伦敦奥运、学雷锋、神九、实体经济、大选年、叙利亚危机、正能量。

请你任选其中三大流行语,扩展成一组语意连贯的句子,对2012年的中国或世界风貌从某些层面上进行作简要描述,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5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①任何一种文明或文化,都试图对“时间的有限性”这个问题作出相应的阐释。

中国人对时间有限性的处理,既不是通过建立一个“超时间”或“彼岸时间”来消除我们对时间终止的恐惧,也不是像佛教教义那样,通过否定生命意志和欲望情感,让时间停止下来,达于无生无死的涅槃之境,而是将时间的“矢量”转化为“能量”,将物理的线性时间改造为“道德时间”,来化解世俗时间的最终限制。

②那么,具体的个体生命为何要经历时间?

他的目的如何?

有什么意义?

如果将一个人的一生描述为享受生命,那么时间就是一个线性的过程:

每过一天时间就减少一天,等到死亡来临,及时行乐的生命就戛然而止。

依照儒家的概念,这样的生命无异于酒囊饭袋,虚生浪死。

死亡或时间终结确实是无法超越的,它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

所以儒家思想从来拒绝这样来描述时间过程。

儒家思想实际上将“死”这样一个概念,进行了悄悄的改造,让“死”变成了“终”。

对君子而言,人的一生并非是享乐的过程,而是一个成就“德”的过程。

“成德”是人生最重要的使命,能否“成德”是个体生命成败的关键。

至于实际生命时间的长短,自然可以不必考量。

这样一来,时间的长度量变成了道德的强度量。

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样的说法,既是对“闻道”的要求,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慰藉。

所谓的“终”既是生命过程的“了”,也暗示着生命圆融的“成”。

因此,中国人将人的生命过程视为价值实现过程,是发展、延伸、成就“德性”的过程。

③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古人为何重然诺、轻生死,为何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其中也非仅仅只有“愚忠”,因为既然君命臣死在当时被视为一种德,那么这种“愚忠”也含有强烈的“成德”意味和精神的超越意识。

伍子胥过韶关,程婴献子救孤,这些道德说教故事虽然有夸饰成分,于正史未必有据,然而在民间流传甚广,足以说明这样一种观念深入人心的程度。

中国人对时间限制性的思考,不是朝向物理线性时间的方向发展,而是朝向道德时间的方向发展。

④那么对于死后世界也就是说世俗时间之外的那个“超时间”,中国人又是怎么思考的呢?

对于中国人来说,那个世界既不是如世俗世界一般的实在,亦非绝对的“无”,而只是“幽明”。

也就是说,它是与我们这个世界重合的另一个世界。

所以说儒者不讲生死,讲的是幽明:

幽是死,明是生;

生和死是交错在一起的。

牟宗三在《周易哲学演讲录》中说:

“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都讲生死。

儒家不讲生死,讲终始问题,讲幽明问题。

……张载说生死是大来大往,根本无所谓死。

这是中国人的智慧,是《易经》的智慧。

”(格非《文学的邀约·

幽明》,有删改)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儒家巧妙地将物理的线性时间改造为“道德时间”。

B.儒家从自身的时间观出发,拒绝对个体生命的时间过程作出描述。

C.以“终”的概念变时间长度量为道德强度量,这是儒家的聪明之处。

D.在儒家看来,生命的价值在于在生命过程中成就“德性”。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符合儒家时间观的一项是()

A.君子曰终,小人曰死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生而为英,死而为灵

D.念念相续,循环往复,不生不灭

10.请根据本文内容简要概括中国人的生死观。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不一样的城文/李萦枝

(1)接触地面的瞬间,我有一种绵软的匍匐下去的感觉。

青藏高原的空阔闪电般迅速展开,耀眼的明亮强大得使我近似胆怯地半眯着眼睛。

这明亮像一面奇异的镜子,照见了我自身。

我看见自己在拉萨的天空下通体发亮。

(2)我以几近膜拜的心迎着高原之上的日光。

阳光是稠密、坚韧、油性而片状的。

它肆意倾覆,在道路、旷野、河流和群山之上流泻,以交响乐般的恢弘拍打着高原的寂静。

万物发疯了似的在质感的丰厚中高亢地敞开自己。

当它涂抹着我的身体,我感到一种饱满的幸福,类似果实看见了自己甜美、殷实的肉体的光泽。

(3)我的眼睛向上,眩目的光芒后面是蓝得不含一丝杂质的天空。

蓝,近似执著的澄净,使天空无比高远。

当我的目光拂过天空,像一滴水融进湛蓝的海,我忽然获得释放自己的快乐。

我在天空中看见了尘世之上的道路通往四面八方。

心飞奔而出,鸟儿一样展开翅膀,以自由的姿态抵达深处的蓝。

(4)天空有着宁静与热烈的两重世界。

蓝之于阳光如同冰之于火,火并不融化冰,而是彼此映照。

拉萨的天空是极端的阳光和极端的蓝的统一,它因而是强烈的。

(5)当我的目光从天空折回大地,我最先注意到的是藏民的身影。

略显笨重的藏袍,领子、袖口、袍的边缘用各种亮色镶边,在阳光下变得绚烂。

黑而非光滑的发辫,因为不经常梳理显得毛茸茸的,就像毛线被反复磨擦后的样子。

脸黑得发红,瘦削,粗糙而结实,留着日照和风的痕迹。

我看着他们的眼睛,看到了隐忍,平静,甚至淡淡的迷茫。

(6)他们在拉萨的大街移动脚步,身上散发出混合的气息。

这气息经过我,在我的视野里带出了旷野的苍茫,风的刀刃,帐篷的孤单和行走在高原上的坚韧。

能够想象那是怎样的骨骼、肌肤和内心的愿望支撑起世代的藏民在高原之上站立和生长。

(7)我在风中经幡的劈啪声中聆听他们的心跳。

他们把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抽象为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

然后是印上去的经文,像一把开启神秘之门的钥匙。

我相信他们一生都在祈愿的途中,祈愿成了他们生命的一种方式,甚至是生命本身。

在午后大昭寺门前的石板上,我看见他们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有着金属光芒的后背缓缓前倾,与伸出的双臂一起向前滑去。

掌心贴地,终于全身俯下。

我想到了“倾其所有”这四个字,朝拜者似乎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将一颗虔诚的心完完全全呈示在佛的面前。

(8)藏袍的投影及其褶皱里细微的黑在我的感觉中弥漫开来,将我的思绪带往寺院佛殿里的幽暗。

走进幽暗的藏民,脸上的表情是宽慰的,眼睛里有一抹幸福的光亮。

他们挤挤挨挨连成一个长队,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待着向佛磕头。

铜盏的佛灯中一根细小的灯芯吮吸着奶白的酥油,开始伴随着六字真言在黑暗中吐出手指大小的火焰。

每跳动一下,都像心灵的一次歌唱。

当酥油灯聚拢,像一群尘世的孩子排列在佛的膝前,整齐地亮出歌喉。

这声音越来越响亮,越来越饱满,向着高处,直至喷溅出黄金的液滴。

从这里经过的人是快乐的,他们看见了自己的心火焰一样绽放。

站在一侧的我沐着火焰的光辉,心中充满莫名的感动。

红尘之上,为心灵点一盏灯该有多好。

(9)在布达拉宫的一个大房间里,看到了黄铜质地的转经筒,正方列队排列。

我听到了绕着木头轴心转动的经筒发出“骨碌碌”的声响,这声音在黑乎乎的屋子里有一种模糊的生动。

我知道,我所听到的是厚厚的经文被传诵的声音。

时间多久,它就能传诵多远。

紧挨在我身后的是一个头发灰白的藏族老太太,乱线似的皱纹丝毫没有减弱她眼睛里的明亮。

她一只手推着转经筒,目光安详地注视前方,仿佛她正随着转经筒的声响在一条路上兼程。

(10)众多的手不停地挨个推动着转经筒,像转动时光。

站在寺院的一角,我有一种边缘的感觉。

远远地看着,恍惚中的寺院就像一座灯火的城池。

酥油灯亮遍每一个角落,灯光显现了念经的喇嘛绛红色的藏袍,墙上以朱红、深红、金黄、橘黄等暖色调为底色的彩画,深红色的廊柱……这些温暖而瑰丽的色彩在黑暗中类似一种放大的喜悦。

藏民的身影穿梭期间,来来往往,生生不息,渴望灵魂永远不落。

(11)我忽然有一种落泪的感觉,因为幸福。

如果说拉萨是一座阳光的城,那么拉萨的寺院则是灵魂的城。

在那里,众多的心点燃,就是黑暗中的一盏盏灯。

11.试联系文意,说说文章以“不一样的城”为题的含义。

(2分)

12.简析第三段的写景手法。

13.第(7)段细写午后大昭寺门前藏民们的祈愿,用意是什么?

1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天空有着宁静与热烈的两重世界。

(2)众多的心点燃,就是黑暗中的一盏盏灯

15.赏析第(8)段画浪线的句子。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谏论宋·

苏洵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

其说盖出于仲尼。

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

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

吾故曰:

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

曰:

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

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

请备论其效。

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

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

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

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

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此理而谕之也。

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

此势而禁之也。

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

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

此利而诱之也。

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

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

此激而怒之也。

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

五者相倾险诐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

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

噫!

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

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

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

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焦解衣危论危:

危险

B.请备论其效备:

全面,详细

C.理谕之,势禁之谕:

使……明白

D.致君之道尽于此矣致:

向…表达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则奚术而可/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悟则明,惧则恭/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讽谏与直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要让国君纳谏,两者只是在使用的技巧方面有所不同。

B.作者认为进谏要讲究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具体说来有五种方法:

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

C.最后一段,作者以魏征的成功为例说明掌握正确的进谏方法的重要性,同时表示自己要向龙逢、比干、苏秦、张仪学习,效法他们的忠心和和游说方法。

D.文章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方法和作用,排比、对偶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酣畅;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五者相倾险诐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

(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1~22题。

【中吕】朱履曲(节选)◎张养浩

休只爱夸强说会①,少不得直做的贴骨粘皮②,一旦待相离怎相离。

爱他的着③他的,得便宜是落便宜,休着这眼皮儿谩④到底!

鹦鹉杯从来有味,凤凰池再也休提,忧与辱常常不曾离。

挂冠归山也喜,抬手舞月相随,却原来好光景都在这里。

[注]①夸强说会:

夸耀自己有才能与本事。

②贴骨粘皮:

奴颜媚骨,溜须拍马。

③着:

穿。

④谩:

蒙骗。

21.这首元曲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22.这首元曲的下片在表达上运用了哪些手法?

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

“有心哉,击磬乎!

”既而曰:

“鄙哉!

硁硁乎!

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则厉,浅则揭。

23.找出文中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一句内涵相同的句子。

24.荷蒉者对孔子的一番话用意是什么?

你如何评价他的话?

(四)古诗文默写。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

(1)凤兮!

凤兮!

何德之衰!

,。

(《论语》)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韩愈《师说》)

(3)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4)此去经年,。

,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5)人生代代无穷已,。

不知江月待何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这世上没有一朵不期待盛开的花,即便是尊贵如牡丹,抑或微小如野花,似乎在天地间粲然地开放,便是它们一生唯一的追求。

但是又有谁听到过花开的声音?

人们总是于突然间在嘴边或在心头惊诧:

花开了!

是的,人们很少看见花开的过程,更是听不到花开的声音,但是花确实在无声无息中盛开了,而且鲜妍芬芳。

这“花开无声”的境界会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感慨?

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请你以此材料的内涵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不得脱离材料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

语文测试卷

(二)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1.C【A.喁(yú

);

B.哄(hò

ng);

D爪(zhǎo)】

2.C【A震(振),B阵(镇),D淹(湮)】

3.C【A应为“基于”;

B应为“给予”或“给…以”;

D应为“拍手叫好”。

4.A【B语序不当,“我国的改革开放尽管”应为“尽管我国的改革开放”;

C句式杂糅;

应在“串串”前加上一个“的”字;

D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应将“应该”改为“如何”。

5.B【③句“前两者”承接上句“贫二代”“拼二代”,④照应上句“富二代”;

①紧接“误解”“偏见”转入改变对“富二代”的看法之必要,②句中“也”照应第①句】

6.

(1)你想要享受甜美的果实,就要先付出辛苦的劳动呀。

【意到即可】

(2)示例1:

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

示例2:

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享用,而要懂得与人分享。

【意到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予分】

7.【示例答案】2012年,神九上天,中国人民再次扬眉吐气;

而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更为全体国人展示了美丽中国的共同愿景,越来越多的社会正能量正驱动着中国这艘巨轮驶向光明的未来。

8.B【原文是“儒家思想从来拒绝这样来描述时间过程”,少了“这样”就偷换了概念。

9.D【据一段第三行及以下文字可知D乃佛家之说。

10.①人“生”的时间确实有限,死亡确实无法超越;

②“生”的过程是实现价值(成就“德性”)的过程;

③“死”只是生命的“终了”,暗示着生命的“成”;

④生死是大来大往,交错在一起的,根本无所谓死。

【共3分,4点中有任三点即可,每点1分。

11.拉萨是一座阳光的城(1分),拉萨的寺院是灵魂的城(1分)。

12.①先正面直接写(1分)拉萨的天空蓝得不含一丝杂质,蓝得近似执著的澄净(1分);

②后用比喻手法(1分)写“我”在天空下的感受,侧面烘托拉萨的天空之蓝(1分)。

13.①为下文写拉萨的寺院是灵魂的城作铺垫(埋下伏笔)(2分);

②表现朝拜者对佛的虔心,祈愿成了他们生命的一种方式,甚至是生命本身(2分)。

14.

(1)宁静的世界是指拉萨的天空之蓝,热烈的世界是指拉萨的天空阳光之强烈(1分),两者彼此映照、统一(1分)。

(2)在苦难的人生之中,信徒们用信念为自己的灵魂点一盏灯(1分),生命就有了光明与希望,灵魂就能永远不落(1分)。

15.①色彩对比鲜明(1分),如:

“奶白的酥油”,“黄金的液滴”形成色彩反差(1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1分);

②运用比喻手法(1分),如:

手指大小的火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酥油灯火焰的形状(1分);

“像一群尘世的孩子排列在佛的膝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酥油灯聚拢一起时的情形(1分);

③运用通感手法(1分),如:

(酥油灯)“每跳动一下,都像心灵的一次歌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

“这声音越来越响亮…直至喷溅出黄金的液滴”,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1分),这样写极富神韵,引人联想,从而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信徒们礼佛时的虔诚心灵(1分)。

【共3点,任意2点即可,每点3分。

16.A【危:

正直,端正】

17.C【A用,凭/因为;

B才/却;

C比/比;

D就/却。

18.C【应是:

学习龙逢、比干他们的忠心,但是不学习他们的方法;

学习苏秦、张仪的方法,但是却不学习他们的机心。

19.五者/相倾险诐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对4处得1分】

20.

(1)讽谏当然不能全部赞成,但是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

(“与”译为“赞成”,1分;

“少”译为“贬低、轻视”,1分;

译对句子大意1分)

(2)我只是感到奇怪的是:

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十分之九,进谏君主而丧命的比比皆是,游说君主而丧命的却从未听说过。

(“怪”译为“对……感到奇怪”,1分;

译对“百一”、“十九”各得1分;

译对句子大意得1分)

【参考译文】

不论古时还是现代,人们议论进谏,往往赞成讽谏,贬低直谏,这种说法大概是由孔子首先提出来的。

我认为,讽谏、直谏,是一样的,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

伍举使用隐语进谏,楚王荒淫放纵更加厉害;

茅焦解开衣服,正言进谏,秦帝立即省悟过来。

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的。

所以我说:

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

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方法才可以呢?

答道:

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就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就可以了。

那些游说诸侯的策士,凭借机智、灵活、勇敢、善辩来成就他的诡诈;

而我要进谏君主,是要凭借机智、灵活、勇敢、善辩来成就我的忠诚。

让我详细论述一下它的实际效果吧!

周朝衰落,游说之风在诸侯各国间兴盛起来,从此以后,世世代代都有这样的人物。

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

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十分之九,进谏君主而丧命的比比皆是,游说君主而丧命的却没有听说过,然而触犯君主的禁忌,戳到君主的痛处,有时游说比进谏还严重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