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乙卷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594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乙卷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乙卷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乙卷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乙卷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乙卷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乙卷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乙卷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乙卷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乙卷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因此浓度是c(Na+)=2mol·

L-1,故正确;

D、二氧化锰只跟浓盐酸反应,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浓度降低,反应停止,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故错误。

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知识。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NaOH溶液吸收汽车尾气中的NO2:

2NO2+2OH-=NO3-+NO↑+H20

B.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2AlO2- 

CO2 

2H2O 

=2Al(OH)3 

↓+ 

HCO3-

C.澄清石灰水和硝酸反应:

Ca(OH)2+2H+=Ca2++2H2O

D.向Na2SO3溶液中加人过量酸性KMnO4溶液:

5SO32-+6H++2MnO4-=5SO42-+2Mn2++3H2O

A、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应是2NO2+2OH-=NO3-+NO2-+H2O,故错误;

B、电荷不守恒,应是AlO2-+CO2+2H2O=Al(OH)3↓+HCO3-,故错误;

C、澄清石灰水应写成离子形式,应是OH-+H+=H2O,故错误;

D、利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把SO32-氧化成SO42-,本身被还原成Mn2+,故正确。

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等知识。

5.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CH3

A.除去甲烷中含有的少量乙烯

B.验证金属性:

Zn>

Cu

C.实验室制取氨气

D.检验NaHCO3的热稳定性

【答案】

【解析】B

A、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CO2,混有新杂质,故错误;

B、铜极上产生红色物质,锌作负极,铜作正极,锌的金属性强于铜,故正确;

C、NH4Cl不稳定受热分解成NH3和HCl,遇冷重新生成NH4Cl,阻塞导管,故错误;

D、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错误。

考查实验方案设计评价等知识。

6.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体必须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和麦芽糖均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

B.植物油可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

C.牛油、丝绸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D.用渗析的方法不能对鸡蛋白和淀粉的混合溶液进行分离

考查营养物质的基本性质等知识。

7.谷氨酸的结构简式为HOOC-CH(NH2)-CH2-CH2-COOH,则与其含有的官能团种类与数目都相同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6种B.7种C.8种D.9种

存在的形式有:

(氨基有三种位置,有3种)、

(氨基只有一种位置),共有8种结构,故选项C正确。

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效氢等知识。

8.我国宋代《开宝本草》记载了“铁华粉”的制法:

“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

以盐水洒之,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

”这里的“铁华粉”是指()

A.醋酸亚铁B.硫酸亚铁C.氧化铁D.氯化铁

【答案】A

根据信息,醋瓮中处理,钢的成分是铁,因此铁华粉是醋酸亚铁,故选项A正确。

考查信息的处理等知识。

9.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Cu片插入浓H2SO4中,无明显现象

铜和浓硫酸不反应

B

向滴入KSCN的FeCl2溶液中通入某有色气体,溶液变红

该有色气体一定是Cl2

C

向盛有钠盐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

该溶液一定是Na2CO3溶液

D

向鸡蛋白溶液中加入饱和NH4Cl溶液,蛋白质析出,过滤

后将蛋白质重新置入清水中,蛋白质重新溶解

“盐析”过程是可逆的

A、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环境下发生反应,故错误;

B、溶液变红,说明Fe2+被氧化成Fe3+,有色气体具有强氧化性,可能是氯气、臭氧。

NO2等,故错误;

C、HCO3-、SO32-、HSO3-对实验产生干扰,溶液中可能含有HCO3-、SO32-、HSO3-、CO32-,故错误;

D、盐析是可逆过程,具有蛋白质的活性,故正确。

考查实验方案设计的评价、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10.某无色溶液X中,可能含有Na+、Cu2+、Mg2+、Al3+、SiO32-、AlO2-、CO32-、Cl-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取该溶液适量,向其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X中一定不含Cu2+、Mg2+、Al3+,可能含有Cl-

B.OA段参加反应的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或1:

2

C.AB段一定生成了气体

D.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H)3+3H++=Al3++3H2O

【答案】B

溶液是无色溶液,Cu2+显蓝色,原溶液中一定没有Cu2+,根据所含离子,以及图像,AB段没有沉淀生成和消耗,说明AB段发生CO32-+2H+=CO2↑+2H2O,根据离子共存,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Mg2+、Al3+,BC段沉淀减少,发生Al(OH)3+3H+=Al3++3H2O,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lO2-,但沉淀不完全消失,说明含有SiO32-,可能含有Na+、Cl-,A、根据上述分析,故说法正确;

B、BC段发生Al(OH)3+3H+=Al3++3H2O,假设盐酸浓度为1mol·

L-1,体积单位是L,n(AlO2-)=1/3mol,OA段发生反应是2H++SiO32-=H2SiO3↓,AlO2-+H++H2O=Al(OH)3↓,,推出n(SiO32-)=(4-1/3)/2mol,因此n(SiO32-):

n(AlO2-)=11:

2,故说法错误;

C、根据上述推断,故说法正确;

D、根据上述推断,故说法正确。

考查离子检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等知识。

11.类推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思维方法,但所得结论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化学事实

类推结论

卤素单质的沸点:

F2<

Cl2<

Br2<

I2

氢化物沸点:

HF<

HCl<

HBr<

HI

用电解熔融MgCl2可制得金属镁

用电解熔融NaCl也可以制取金属钠

将CO2通入Ba(NO3)2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也无沉淀生成

Al与S加热时直接化合生成Al2S3

Fe与S加热时也能直接化合生成Fe2S3

A、HF含有分子间氢键,沸点高于HCl,故错误;

B、冶炼得到K、Ca、Na、Mg、A单质,电解其化合物,故正确;

C、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2氧化成SO42-,得到沉淀BaSO4,故错误;

D、S的氧化性弱,和变价金属反应生成较高价态的金属硫化物,即FeS,故错误。

考查分子间氢键、金属冶炼、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12.X、Y、Z、M、N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与Z为同族元素,Y和M为同族元素,且Y与M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X和Z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Z>

M>

N>

X>

YB.M与N形成化合物中N显正价

C.单质沸点:

Y>

XD.最高正价:

M=Y>

Z=X

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出:

X为H、Y为O、Z为Na、M为S、N为Cl,A、半径的比较:

以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二看原子序数,电子层数相等,半径随着原

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即半径大小顺序是:

Na>

S>

Cl>

O>

H,故错误;

B、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Cl的非金属性强于S,Cl显负价,故错误;

C、固态大于液态大于气态,金属钠和硫都是固态,Na的沸点高于S,分子晶体中,结构组成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即Cl2>

O2>

H2,故正确;

D、O中学阶段没有正价,故错误。

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

13.已知A、B、C、D是中学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A为水,D为H2,则B可能为Fe

B.若A为水,B常温下呈气态,则D可能具有漂白性

C.若A和B常温下均呈气态且含有同一种元素,D为水,则C可能是淡黄色固体

D.若A、B、C、D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A、3Fe+4H2O(g)

Fe3O4+4H2↑,符合转化关系,故说法正确;

B、B、D具有漂白性,A为水,应是Cl2+H2O

HCl+HClO,符合转化关系,故说法正确;

C、应是2H2S+SO2=3S↓+2H2O,符合转化关系,故说法正确;

D、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3NO2+H2O=2HNO3+NO,不符合转化关系,故说法错误。

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14.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若2CH3OH

(1)+3O2(g)=2CO2(g)+2H2O(g)△H=-1478KJ/mol,则CH3OH

(1)的燃烧热为739KJ/mol

B.若P4(白磷,s)=4P(红磷,s)△H<

0,则红磷比白磷稳定

C.已知H+(aq)+OH-(aq)=H2O

(1)△H=-57.3KJ/mol,则20.0gNaOH固体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65KJ的热量

D.已知2C(s)+2O2(g)=2CO2(g)△H1;

2C(s)+O2(g)=2CO(g)△H2;

△H1>

△H2

A、燃烧热应是水的状态是液态,故错误;

B、物质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此反应是放热反应,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红磷比白磷稳定,故正确;

C、NaOH固体遇水放热,因此放出热量大于28.65kJ,故错误;

D、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即△H<

0,CO燃烧生成CO2,因此△H1<

△H2,故错误。

考查燃烧热、中和热、物质稳定和能量关系、反应热大小比较等知识。

1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反应:

mA(g)+nB(g)

pC(g)△H.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曲线图:

其中,ω表示C在反应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t表示反应时间。

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Ⅰ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2>P1,m+n<p

B.图Ⅱ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1>P2,m+n=p

C.图Ⅲ可能是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T1>T2,△H<0

D.若m+n<p,△H>

0,则该反应在低温下溶液自发进行

A、先拐先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快,即P1>

P2,压强越大,C的质量分数越大,说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根据勒夏特列原理,m+n>

p,故错误;

B、根据选项A的分析,P1>

P2,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m+n=p,故正确;

C、2先拐,说明T2>

T1,温度升高,C的质量分数降低,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故错误;

D、根据△G=△H-T△S,m+n<

p,属于熵增,即△S>

0,反应是吸热反应,在高温下自发进行,故错误。

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等知识。

第Ⅱ卷

二、选择题:

本题包括4小题,共55分。

16.(14分)氮化镁(Mg3N2)是工业上常用的脱硫剂。

为了测定agMg3N2样品中Mg3N2的纯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样品中的杂质不与水反应,夹持装置已略去)。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C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

(3)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应,再加入实验药品。

打开(填“K1”或“K2”,后同),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水,至不再产生气体。

打开所有止水夹后通入氮气一段时间,测量装置(填“B”或“C”或“D”)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为bg,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4)Mg3N2的纯度是(用含a、b的式子表示)

(5)若去掉装置D,则导致测定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Mg3N2+6H2O=2NH3↑+3Mg(OH)2;

(2)防止倒吸;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K2,K1,C,把装置中残留的氨气全部赶入C装置;

(4)50b/(17a)×

100%;

(5)偏高。

考查实验方案设计的评价等知识。

17.(11分)X、Y是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且X的原子序数比Y大4.

Ⅰ.若X的氧化物、氯化物都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

(1)含有X元素的一种盐溶液和Y的一种气态氧化物均是工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漂白剂,则等物质的量的二者在谁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酸性土壤改变会施用X的一种氧化物,但不能与氮肥同时施用,原因为

Ⅱ.若X是金属性最强的短周期元素

(3)单质X着火,可用来灭火。

(4)Y与

氢元素能形成一种摩尔质量为43g/mol的共价化合物,已知该物质受到撞击即可放出大量的气体,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Ⅲ.若X的离子半径是第三周期离子

半径最小的

(5)Y与钙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Y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之一是OY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SO2+H2O+Ca(ClO)2=CaSO4↓+HClO+HC

l;

(2)CaO遇水生成碱,铵态氮肥会与碱反应生成NH3,而降低肥效;

(3)沙子;

(4)2HN3

H2↑+3N2↑;

(5)

,2F2+2OH-=OF2↑+2F-+H2O。

(1)

(1)X的氧化物和氯化物为实验室常用干燥剂,因此X为Ca,X的原子序数比Y大4,即Y为S,两者反应是制取漂白剂,Y的气态氧化物是SO2,X的盐是Ca(ClO)2,SO2具有还原性,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2氧化成SO42-,本身被还原成Cl-,因此反应是Ca(ClO)2+SO2+H2O=CaSO4↓+HClO+HCl;

(2)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铵态氮肥和Ca(OH)2反应生成NH3,造成肥效降低;

(3)X是金属性最强的短周期元素,因此X为Na,Na着火用沙子灭火;

(4)Na的原子序数比Y大4,因此Y为N,该氢化物的摩尔质量为43g·

mol-1,则氢化物是HN3,碰撞产生大量的气体,气体应是N2和H2,因此反应方程式为:

2HN3

(5)X的离子半径是第三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即X为Al,则Y为F,生成CaF2,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根据信息,F2和NaOH反应生成OF2,因此离子反应

方程式为F2+2OH-=OF2+F-+H2O。

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化学用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

18.(15分)铜的+1价化合物如Cu2O、CuCl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研究它们的制备及其性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Ⅰ.Cu2O是一种具有独特光、磁特性的红棕色p型半导体材料。

(1)工业上可以用新制Cu(OH)2悬浊液与液态肼(N2H4)反应制备Cu2O,同时放出N2,下厨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已知常温下,溶液中的Cu+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

2Cu+=Cu2++Cu.写出稀硫酸与Cu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Ⅱ.氯化亚铁(CuCl)微溶欲水,不溶于酒精,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

某课外小组以某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硅,铜,碳等)为原料制备CuCl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2)“还原”过程中SO32-将Cu2+还原为CuCl,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亚硫酸钠需适当过量,目的有。

(3)操作Ⅰ和操作Ⅱ所用的玻璃仪器为。

操作Ⅲ包括对滤饼的醇洗,干燥,使用无水乙

醇代替水进行洗涤的优点是

(4)CuCl是共价化合物,经测定其蒸气对H2的相对密度为99.5,测它的准确的分子式为

【答案】Ⅰ.

(1)N2H4+4Cu(OH)2=2Cu2O+N2↑+6H2O;

(2)Cu2O+2H+=═Cu2++Cu+H2O;

Ⅱ.

(1)SiO2;

(2)2Cu2++SO32-+2Cl-+H2O=2CuCl↓+SO42-+2H+,防止生成的CuCl被氧化;

(3)漏斗、烧杯、玻璃棒,减小洗涤CuCl时的溶解损失并防止其水解氧化;

(4)Cu2Cl2。

I.

(1)Cu的化合价由+2价→+1价,N的化合价由-2价→0价,最小公倍数为2,因此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4Cu(OH)2+N2H4=2Cu2O↓+N2↑+6H2O;

根据信息,+1价Cu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和Cu2+,因此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Cu2O+2H+=═Cu2++Cu+H2O;

Ⅱ.

(1)焙烧,铜转化成CuO,C转化成CO2,Si转化成SiO2,CO2是气体,SiO2是酸性氧化物,不与盐酸反应,CuO是碱性氧化物,和盐酸反应转变成CuCl2,因此滤渣为SiO2;

(2)SO32-化合价由+4价→+6价,Cu2+化合价由+2价1价,最小公倍数为2,因此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Cu2+

+SO32-+2Cl-=CuCl↓+SO42-+2H+,CuCl在潮湿的空气中易水解氧

化,因此过量Na2SO3作用是防止CuCl被氧化;

(3)操作I和操作II是过滤,因此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漏斗、烧杯、玻璃棒,CuCl微溶于水,难溶于酒精,用醇洗减少CuCl的溶解并防止其水解氧化;

(4)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因此此蒸气的摩尔质量为99.5×

2g·

mol-1=199g·

mol

-1,因此分子式为(CuCl)2。

考查化学工艺流程,设计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阿伏加德罗推论等知识。

19.(15分)水煤气是一种低热值煤气,主要成分为H2和CO,主要作为工业上合成氨和液体燃料的原料。

(1)反应CO(g)+H2O(g)

CO2(g)+H2(g)△H=-41KJ/mol的v-t图像如图1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在反应前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则其v-t图像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1>

a2②a1<

a2③b1>

b2④b1<

b2⑤t1>

t2⑥t1=t2⑦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⑧右图阴影部分面积更大

A.①④⑤⑦B.①③⑥⑦C.②④⑤⑧D.②④⑤⑦

(2)在一定温度下将C单质和CO2(g)各0.10mol充入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CO2(g)

2CO(g)△H=+172KJ/mol.

①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t1时刻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②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时的1.5倍,则此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若此时再分别加入0.05mol的CO2和0.1mol的CO,则此时平衡将(填“左移”、“右移”或“不移动”。

)若将该反应的起始条件改为恒温恒压,则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工业上用焦炭和水蒸气制备水煤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在一定条件下以CO和H2为原料可以合成乙醇,反应方程式为:

2CO(g)+4H2(g)

CH3CH2OH(g)+H2O(g)△H=aKJ/mol.

请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角度解释a一定小于0的原因:

,若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能使平衡体系中n(CH3COOH)/n(H2)增大的措施有(答出两点即可)

(1)D;

(2)①ac;

②0.2,左移,增大;

(3)C(s)+H2O(g)

CO(g)+H2(g)△H=+131KJ/mol.;

(4)该反应的△S<

0,只有当△H<

0时,吉布斯自由能△G=△H-T△S才有可能小于0,反应才能在一定条件下自发进行,所以a<

0,降温,加压或增加CO的浓度。

(1)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a1<

a2,b2>

b1,故②④正确,化学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变小,因此t1>

t2,故⑤正确;

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消耗的CO2的浓度相等,因此阴影面积相等,故选项D正确;

(2)①a、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当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

达到平衡,故正确;

b、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故错误;

c、CO2的摩尔质量为44g·

mol-1,CO的摩尔质量为28g·

mol-1,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平均摩尔质量减小,故正确;

d、反应开始有气体,压强不能为0,故错误;

②C(s)+CO2(g)

2CO(g)

起始:

0.10

变化:

x2x

平衡:

0.1-x2x根据相同条件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0.1/(0.1+x)=1/1.5,解得x=0.05,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c2(CO)/c(CO2)=0.2,再充入0.05molCO2和0.1molCO,此时体系中CO2的总量为0.1mol,CO的总量为0.2mol,浓度商为0.22/0.1=0.4>

0.2,说明反应向左移,恒温恒容状态下,气体物质的量增大,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