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各章小结及思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5486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各章小结及思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逻辑学各章小结及思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逻辑学各章小结及思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逻辑学各章小结及思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逻辑学各章小结及思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逻辑学各章小结及思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逻辑学各章小结及思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各章小结及思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逻辑学各章小结及思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

(3)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村的村民喂养的家禽发展很快,鸡、鸭、鹅、鱼、兔都比2年前增长1倍以上。

(4)“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和监护人。

(1)不正确,这是分解,不是划分。

划分子项与划分母项应具有种属关系。

(2)不正确,划分不全,还有“行政违法行为”。

(3)不正确,划分过宽,“鱼”、“兔”不属于“家禽”。

(4)不正确,划分子项相容,“监护人”包括“父母”和“养父母”等。

5、从逻辑规则上指出下列定义的错误:

(1)公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劳动或用其他方式取得的货币,叫合法收入。

(2)窝赃罪就是窝藏或代为销售犯罪所得赃物的行为。

(3)契约就是合同。

(4)贪污犯是侵蚀、破坏社会主义大厦的蛀虫。

(5)抢夺不是抢劫。

(1)定义过窄,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应该相等,“合法收入”不只是“货币”收入。

(2)定义过宽,“窝赃”不包括“代为销售”的行为。

(3)定义项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4)定义项必须是确切的科学概念,不能使用比喻等方式。

(5)定义一般不能使用否定的方式。

第三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若SIP假,S和P的外延关系可以是(

(2))

(1)全同关系

(2)全异关系

(3)交叉关系

(4)从属关系

2、当SAP和SEP都为假时,S和P的外延关系可以是((3))

(1)全同关系

(2)全异关系

(3)交叉关系

(4)从属关系

3、设A、B为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关系是B真包含于A,由此可作出是真的判断的有((3)、(5))

(1)所有A是B

(2)所有B不是A

(3)有的B是A

(4)所有A是B

(5)有的A不是B

4、根据性质判断间的对当关系,若SEP真,则(

(1)、

(2)(3))

(1)SAP假

(2)SIP假

(3)SOP真

(4)SAP真假不定

(5)SOP真假不定

5、已知概念A真包含于概念B,则下述判断必然为真的是(

(1)、(3)、(4)、(5))

(1)“所有A是B”

(2)“所有B是A”

(3)“有的A是B”

(4)“有的B是A”

(5)“有的B不是A”

6、已知A概念与B概念为全异关系,并且B概念真包含于C概念,则下述判断中必然为真的是((4))

(1)“所有C是A”

(2)“所有C不是A”

(3)“有的C是A”

(4)“有的C不是A”

(5)“有的A是C”

7、当“所有A是B”真,并且“所有A是C”也是真时,B与C的外延可以是(

(1)、(3)、(4)、(5))

(4)种属关系

(5)属种关系

二、从对称性的角度分析下面判断中标有横线的关系属于什么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某甲控告某乙”

3、“对某甲的量刑会比某乙的重”

4、“甲判断和乙判断是矛盾的”

1、反对称关系2、非对称关系3、反对称关系4、对称关系

三、从传递性的角度分析下面判断中标有横线的关系属于什么关系?

1、“某甲信任某乙,某乙信任某丙”

2、“甲判断与乙判断相矛盾,乙判断与丙判断相矛盾”

3、“甲比乙先到,乙比丙先到”

4、“甲比乙先到20分钟,乙比丙先到20分钟”

1、非传递关系2、反传递关系3、传递关系4、反传递关系

第四章思考题:

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5—10为多选):

1、若判断形式“(p∨q)→p”为假时,则p、q的真假组合情况必然是((3))。

(1)p真q真

(2)p真q假

(3)p假q真

(4)p假q假

2、若“刘某不是医生,那么他就是药剂师”这个判断是假的,那么(

(2))。

(1)“刘某是医生”这个判断必真

(2)“刘某是医生”这个判断必假

(3)“刘某不是医生”这个判断可真可假

(4)“刘某不是医生”这个判断必假

3、“并非甲和乙都是作案人”,这个判断的负判断等于断定了(

(2))。

(1)“甲和乙都不是作案人”

(2)“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个不是作案人”

(3)“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个是作案人”

(4)“甲是作案人而乙都是作案人”

4、与“所有的被告都是罪犯是不可能的”这个判断等值的判断只能是(

(1))

(1)“必然有些被告不是罪犯”

(2)“可能有些被告不是罪犯”

(3)“必然有些被告是罪犯”

(4)“可能有些被告是罪犯”

5、与“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等值的判断是(

(1)、

(2))。

(1)“在法律面前必须没有任何特权”

(2)“在法律面前禁止有任何特权”

(3)“在法律面前允许没有任何特权”

(4)“在法律面前不必须有任何特权”

6、当“p”为假时,则下述判断形式中为真的有(

(2)、(3))

(1)﹁p∧﹁q

(2)p→q

(3)q←p

(4)﹁p∨﹁q

(5)p←﹁q

7、“如果甲队是第1名,则乙队就是第2名”,这个判断可以转换为(

(1)、

(2)、(3)、(4)、(5))这样的判断。

(1)“不可能甲队是第1名而乙队不是第2名”

(2)“或者甲队不是第1名,或者乙队是第2名”

(3)“只有乙队是第2名,甲队才会是第1名”

(4)“如果乙队不是第2名,则甲队就不是第1名”

(5)“只有甲队不是第1名,乙队才不是第2名”

8、若“本案凶犯是老年人”这一判断被证明为真,则下面判断必然为真的有(

(1)、

(2)、(3)、(5))

(1)“如果本案凶犯不是老年人,那么就是妇女”

(2)“本案凶犯或者是老年人,或者是妇女”

(3)“只有本案凶犯是老年人,本案凶犯才不是妇女”

(4)“本案凶犯既是老年人又是妇女”

(5)“如果本案凶犯是妇女,那么本案凶犯就不是老年人”

9、下面说法正确的有((3)、(5))

(1)“明天小张可能会来,所以,明天小张可能不会来”

(2)“甲队不必然战胜乙队,所以甲队必然不会战胜乙队”

(3)“本案死者不一定不是自杀,所以,本案死者可能是自杀”

(4)“并不是王某必然有作案动机,所以,王某必然没有作案动机”

(5)“子女应该赡养父母,所以,允许子女赡养父母”

10、由“不必然p”真,便可推知(

(2)、(3)、(4)、(5))。

(1)“必然非p”真

(2)“可能非p”真

(3)“可能p”真假不定

(4)“必然p”假

(5)“必然非p”真假不定

二、甲、乙、丙三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甲:

“如果小王没上班,那么他生病了。

乙:

“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他上班了,那么他没有生病。

“我不是说这个意思”

“你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丙:

“甲的意思是说,只有小王上班,那么他才不生病。

从逻辑的角度讲,乙和丙二人中,谁对甲的话的理解是正确的?

为什么?

丙对甲的话的理解是正确的。

甲、乙、丙三人的话其逻辑形式分别是:

“如果非p,那么q”、“如果p,那么非q”、“只有p,才非q”,其中甲和丙的话是等值的,而乙和甲的话不等值。

第五章练习题

一、根据直接推理的知识回答:

1、从“不劳者不得食”,可以知道“得食的”是怎样的?

“劳动的”又是怎样的?

2、从“凡犯罪都有社会危害性”,可以知道“没有危害性的”怎样?

“有危害性”怎样?

3、从“一切生物都是发展变化着的”,能否知道“非生物”怎样?

答:

1、如果用表示S“不劳者”,用表示P“不得食”,则原判断可表示为SAP。

“劳动的”即为“非S”,“得食的”即为“非P”SAP→SE﹁P→﹁PES即“所有得食的(人)都不是不劳动的(人)”;

﹁PES→﹁PA﹁S→﹁SI﹁P→﹁SOP即“有的劳动的是得食”或“有的劳动的(人)不是不得食的(人)”。

2、如果用表示S“犯罪”,用表示P“具有社会危害性的”,则原判断可表示为SAP。

SAP→PIS即“有些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SAP→SE﹁P→﹁PES即“凡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不是犯罪(行为)”。

3、如果用表示S“生物”,用表示P“发展变化着的”,则原判断可表示为SAP,“非生物”可用“﹁S”表示:

SAP→SE﹁P→﹁PES→﹁PA﹁S→﹁SI﹁P仅从形式上可以推知“﹁S”怎样,但由于“﹁P”,即“不发展变化的(事物)”,本身是不存在的,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所以,从原判断不能推出“非生物”的情况。

二、根据三段论的知识回答:

1、为什么结论是全称肯定判断的正确三段论只能是第一格的AAA式?

2、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其大项在前提中周延,而在结论中不周延,这个三段论是第几格?

什么式?

3、为什么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如果其结论是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不会是I判断?

1、根据三段论各个格的特点,第二格只能得出否定判断的结论,第三格只能得出特称判断的结论,而第四格由于小项处于小前提谓项的位子,也不可能得出全称肯定判断的结论(若前提都是肯定,则位于谓项位子的小项不周延,不能得出全称结论;

若小项周延,则小前提是否定判断,那么得出结论也必然是否定判断。

)故只有在第一格,但大、小前提都是全称肯定判断时,可得出全称肯定判断的结论,即AAA式。

2、因为该三段论的大项在结论中不周延,说明该三段论的结论是肯定判断;

根据三段论规则,前提中有一个否定判断,则其结论是否定判断,故可知其前提都是肯定判断。

而又因该三段论的大项在前提中是周延的,因此可知大项只有位于大前提主项的位子(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

同时因为第二格不能得出肯定判断的结论,因此根据题意,小项不可能位于小前提的主项的位子。

由此,可以确定,该三段论只有是第四格。

再根据题意,该三段论的大、小前提都是全称肯定判断,可得出特称肯定判断的结论,故为AAI式。

3、当一个正确的三段论结论为否定时,即其大项在结论中是周延的,这说明该大项在前提中也是周延的(根据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而特称肯定判断无论其主项,还是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所以,如果三段论的结论是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不能是I判断。

三、运用三段论的知识,分析说明下面的推理是否正确?

若为三段论的省略式请把它恢复为典型的三段论形式。

1、“华兴化肥厂的工人,许多都不是本地人,而王某是本地人,可见,王某绝不是华兴化肥厂的工人。

2、“犯罪后自首的,可以从轻处罚,而本案被告李某不是犯罪后自首的,因而不属于从轻处罚的范围。

3、“人都有刺痛感,死人也是人,当然也有刺痛感。

4、“借来的东西要还,所以,拾到的东西不要还。

5、“凡是有选举权的人都是年满18岁的人,审判员都是18岁以上的人,怎么会没有选举权呢?

6、“没有有机物不是含碳的,没有蛋白质不是有机物。

7、“这个药有剧毒,因为它含有砒。

8、“某甲一定凶手,因为有人看见他是从凶案现场跑出来的。

1、不正确。

由于大前提“许多兴华化肥厂的工人都不是本地人”不是全称判断,其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

而结论中大项作为否定判断的谓项却是周延的,故出现词项扩大的错误。

2、不正确。

其形式为第一格的三段论推理,根据规则,这一格的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否则就会出现词项扩大的错误。

3、不正确。

在两个前提中的出现的中项“人”,并不是同一概念,故出现“四概念的错误”。

2、不正确。

该推理省略了小前提“拾到的东西不是借来的东西”。

错误与第2题相同。

3、不正确。

省略了结论“审判员都是有选举权的”。

该推理形式属第二格三段论推理,根据规则,这一格的前提中必须有一个是否定判断,否则会出现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4、正确。

省略了结论“所有的蛋白质都是含碳的”。

它的两个前提可分别表达为“所有的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和“所有的蛋白质都是有机物”,可构成第一格的AAA式。

5、不正确。

省略了大前提“砒是有剧毒的”。

“砒”和“含有砒”是不同的概念,故出现了“四概念”。

6、不正确。

省略了大前提“凡凶手都是去过现场的”。

错误与第5题相同。

第六章练习题

选择题(1-5题为单选,6-9题为多选):

1、只有某人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并且危害不大,才不认为是犯罪”和“某人被认为是犯罪”为前提((4))

(1)能必然推出“某人行为情节不轻微”的结论;

(2)能必然推出“某人行为或者情节不轻微或者危害不大”的结论;

(3)能必然推出“某人行为危害不大”的结论;

(4)不能必然推出“某人行为或者情节不轻微或者危害不大”的结论。

2、以“并非王某或刘某有罪”和“如果王某有罪并且赵某有罪,则刘某有罪”为前提,能必然推出((4))这样的结论。

(1)“王某无罪而赵某有罪”

(2)“赵某有罪”

(3)“赵某无罪”

(4)“王某无罪或者赵某无罪”

3、以“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一人是作案人”和“甲不是作案人”这两个判断为前提,能必然推出结论((3))

(1)“乙是作案人”

(2)“丙是作案人”

(3)“乙、丙二人中至少有一人是作案人”

(4)“乙和丙三人都是作案人”

4、以“并非赵某既犯抢劫罪又犯妨碍公务罪”和“赵某犯妨碍公务罪”为前提进行推理能必然推出结论(

(1))

(1)“赵某没有犯抢劫罪,但犯妨碍公务罪”

(2)“赵某既犯抢劫罪又犯妨碍公务罪”

(3)“赵某犯抢劫罪”﹁(p∨q)←→﹁p∧﹁q

(4)“赵某既没有犯抢劫罪也没有犯妨碍公务罪”

5、以“或者张三是本案主犯,或李四是本案主犯”这两个判断为前提进行推理,则(

(2))。

(1)若加上前提“张三是本案主犯”,则能必然推出“李四是本案主犯”的结论;

(2)若加上前提“张三不是本案主犯”,则能必然推出“李四是本案主犯”的结论;

(3)能必然推出“如果张三是本案主犯,则李四是本案主犯”的结论;

(4)虽加上前提“李四不是本案主犯”,也不能必然推出“张三是本案主犯”的结论;

6、以p→q为大前提,(

(1)、

(2)、(3)、(5))。

(1)若加上小前提p,则能必然推出q;

(2)若加上小前提q,则不能必然推出p;

(3)若加上小前提﹁p,则不能必然推出﹁q

(4)若加上小前提﹁q,则能必然推出q;

(5)若加上小前提(q→r),则能必然推出(p→r)

7、以“﹁p∨﹁q∨r”为大前提,(

(2)、(3)、(4)、(5))。

(1)若加上小前提p,则能必然推出﹁q∧r;

(2)若加上小前提q,则能必然推出﹁p∨r;

(3)若加上小前提﹁r∧q,则能必然推出﹁p;

(4)若加上小前提p∧﹁r,则能必然推出﹁q;

(5)若加上小前提p∧q,则能必然推出r;

8、以“如果张某的证词正确或者李某没有作伪证,那么王某就不是作案人”和“王某是作案人”为前提,则(

(2)、(3)、(4))。

(1)、能必然推出“张某的证词不正确或者李某没有作伪证”的结论;

(2)能必然推出“张某的证词不正确”的结论;

(3)能必然推出“李某作了伪证”的结论;

(4)能必然推出“张某的证词不正确并且李某作了伪证”的结论;

(5)不能必然推出任何结论。

9、以“只有某甲主观上是过失,他才不被处于重刑”为前提,(

(1)、

(2)、(5))。

(1)若加上小前提“某甲主观上不是过失”,则能必然推出“他被处于重刑”的结论;

(2)虽加上小前提“某甲主观上是过失”,也不能必然推出“他不被处于重刑”的结论;

(3)若加上小前提“某甲主观上是过失”,则能必然推出“他被处于重刑”的结论;

(4)若加上小前提“某甲被处于重刑”,则能必然推出“他主观上是过失”的结论;

(5)虽加上小前提“某甲被处了重刑”,也不能必然推出“他主观上不是过失”的结论。

二、运用推理的规则和逻辑要求,说明下面推理是否正确。

1、“一个人的血型要么属于A型,要么属于B型。

要么属于O型。

本案犯罪人的血型不属于A型,也不属于B型,所以。

本案犯罪人的血型属于O型。

2、“如果死者是煤气中毒致死的,那么尸体上的尸斑就呈鲜红色。

这个死者尸体上的尸斑呈鲜红色,所以,这个死者是煤气中毒致死的。

3、“只有提高产品质量,产品才能占领市场,这家企业的产品没能占领市场,所以,这家企业没有提高产品质量。

4、“在稻田中养鱼,若水深了则对水稻生长不利,若水浅了则对鱼的生长不利。

而水只能或者是深,或者是浅,所以,在稻田养鱼或者对水稻生长不利,或者对鱼的生长不利。

选言判断推理是根据前提已断定了几种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故而可以因为否定其中的一个选言肢而肯定其他选言肢;

这就要求作为前提的选言判断选言肢必须穷尽,否则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血型不只是题目中的三种,选言肢不穷尽,故不能因为不是A型、B型,就肯定是O型。

1、正确。

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不能从肯定后件推出肯定前件的结论。

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不能从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的结论。

构成二难推理的选言判断也必须是选言肢穷尽。

水或者深,或者浅,或者不深也不浅。

三、古雅典有一老翁,规劝其那到处游说欲参政的儿子:

“如果你说真话,那么富人显贵会憎恨你;

如果你说假话,则黎民百姓会憎恨你;

你不是说真话就得说假话,所以你总是会招人憎恨的,不如放弃!

”如果你是他儿子,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回敬这老翁呢?

反驳二难推理,可以通过指出其推理的错误,有条件也可以通过构造一个相同结构但结论却完全相反的二难推理来进行。

如根据本题目的内容,可构造如下二难推理:

“如果我说真话,那么黎民百姓会拥护我;

如果我说假话,那么富人显贵会拥护我;

我或者说真话,或者说假话;

我总是受人拥护。

四、某夜,有户村民家的前后院门未关严。

次日清晨,发现院中的小羊羔不见了一只。

经过查看现场和回忆,得到如下判断:

(1)一只狼来过;

(2)狼只能从前门或后门进来;

(3)若狼不是上半夜来的,就是下半夜来的;

(4)雪地里没有狼的足迹;

(5)若狼是下半夜来的,则雪地里会有它的足迹;

(6)若狼是上半夜来的,全家还在看电视;

(7)全家在看电视,狼是不敢从前门进来。

问:

狼是何时、从何处进来的?

写出推理过程。

推理过程如下:

(1)p前提

(2)q∨r前提

(3)s∨t前提

(4)﹁u前提

(5)t→u前提

(6)s→w前提

(7)w→﹁q前提

(8)﹁t由(4)、(5)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推出

(9)s由(3)、(8)不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推出

(10)w由(9)、(6)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推出

(11)﹁q由(10)、(7)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推出

(12)r由(11)、

(2)不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推出

由上(9)、(12)可知,狼是上半夜,从后门入的。

第七章思考题

一、一位社会学家在某戒毒所调查了伍某、曾某、于某、白某和张某等五名被强制戒毒的人员。

他了解到:

伍某是因多次吸食鸦片而染上毒瘾的,曾某是因为多次吸食大麻而染上毒瘾的,于某多次注射吗啡也染上了毒瘾,白某多次吸食海洛因亦染上毒瘾,章某染上毒瘾是因为多次注射可卡因。

戒毒所的所长介绍道:

“该所共收容了127名吸毒人员,他们都因多次吸毒而染上毒瘾。

”该所的医生说:

“鸦片、大麻、吗啡、海洛因、可卡因等毒品中均含有致幻性物质,这种物质能使人产生某种欣快的幻觉,但同时产生严重的依赖性,要求比间断地吸食或注射,并逐步加大剂量,从而形成毒瘾。

根据上述材料,若分别进行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应该分别选取什么材料来作为推理根据?

分别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进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时,可以伍某等五人的情况并未见反例作为根据,推出“所有多次吸毒的人都会染上毒瘾”的结论。

进行完全归纳推理时,应以所长介绍的情况和伍某等五人的情况并未见反例作为根据,推出“该所中的所有被强制戒毒人员都因多次吸毒而染上毒瘾”的结论。

在进行科学归纳推理时,应以伍某等五人的情况并未见反例,同时以该所医生介绍的材料作为根据,推出“所有多次吸毒的人都会染上毒瘾”的结论。

二、分析下列各题中使用了哪一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并写出其逻辑形式。

(1)、一位医生研究了其例忧郁症病例,他发现:

这七名患者的年龄、体质、生活习惯、家庭及工作环境都各不相同,只有某种激素分泌过少这一点是相同的,于是这位医生认为:

某种激素分泌过少与患忧郁症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2)、上世纪初,法国细菌学家尼科尔注意到:

城里正流行斑疹伤寒,使医院住满病人。

可是医院里并没有流行斑疹伤寒,医生和护士每天接触大量的病人,他们却没有一个人被感染。

尼科尔想:

医院和城里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是斑疹伤寒病人入院时都彻底洗了澡,换掉了带有体虱的衣服。

于是尼科尔断定:

体虱是传染斑疹伤寒的媒介,它与斑疹伤寒的流行存在因果联系。

(3)、一位医学家为了测试动物的免疫功能,他把6只狗、14只羊和28只鸡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然后把经过减弱的狂犬病毒、炭疽菌、霍乱菌分别注射在甲组中的狗、羊、鸡身上,结果这些单位在小病一场后便很快康复。

接着他把正常强度的狂犬病毒、炭疽菌、霍乱菌分别注射在甲、乙两组中的狗、羊、鸡身上,结果乙组的动物很快发病,并相继死亡没;

而甲组的动物却安然无恙。

这位医学家将两组动物的情况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

注射减弱的病源体与增强动物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