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兵种知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5449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军兵种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海军兵种知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海军兵种知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海军兵种知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海军兵种知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军兵种知识Word下载.docx

《海军兵种知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军兵种知识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军兵种知识Word下载.docx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军陆战队迅速发展,前苏联达50万人,美国达48.5万人,英国达8万人。

各国海军陆战队在登陆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后,英、美等国还多次把海军陆战队用于局部战争,如美国在侵朝战争、侵越战争中,英国在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都使用了海军陆战队。

90年代初,英、美、俄罗斯、法、韩国、阿根廷、巴西、荷兰、西班牙、泰国、越南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编有海军陆战队。

美国海军陆战队是独立兵种,编有陆战师、航空联队,主要装备主战坦克、轻型装甲车、水陆装甲车、自行火炮、反坦克导弹、地空导弹及作战飞机、武装直升机等。

俄罗斯海军陆战队称海军步兵,编有师、独立旅、舰队特种作战旅,主要装备中型轻型坦克、装甲输送车、火炮、火箭炮及反坦克导弹发射架、防空导弹发射架。

英国海军陆战队,主要装备反坦克导弹、地空导弹、登陆舰艇及直升机。

韩国海军陆战队编师、旅和若干支援分队,主要装备坦克、装甲输送车、牵引炮和地地导弹。

(2)中国海军陆战队发展史

在中国,海军陆战队是由古代随战船进行渡海作战的水师发展而成的。

古代水师也配有士兵,既担任船上战斗,也可登陆作战。

大规模登陆作战,主要由临时训练的步兵担任。

16世纪40~60年代,明将俞大猷、戚继光在东南沿海荡平倭寇,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在台南登陆收复被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所指挥的乘船水军和陆军,都是执行渡海登陆进攻任务的部队。

近代海军陆战队产生于清朝末年。

1910年,清朝在山东烟台组建了海军警卫队。

1911年辛亥革命时,广东革命军曾组建海军陆战队。

1914年,中华民国政府组建海军陆战队;

1923、1928年,又先后组建了2个陆战混成旅。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曾在东南沿海组建了执行渡海登陆作战任务的部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3年组建了华东军区海军陆战队第1团。

翌年,以该团为基础组建了海军第一个陆战师。

此后,海军陆战队的体制编制几经调整。

70年代末,组建了海军陆战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自成立以后,在参加解放一江山岛等沿海岛屿的登陆作战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海军岸防兵

海军中部署于沿海重要地段、岛屿,以火力遂行海岸防御任务的兵种,具有弹药、物资储备充足,战斗力稳定、投入战斗迅速,导弹命中率高、火力强,能依托坚固防御工事,坚持持久作战等特点,是海军海岸防御的陆上骨干力量。

基本任务是封锁海峡、航道,消灭敌方舰船,掩护近岸海区的己方交通线和舰船;

支援海岸、岛屿守备部队作战,保卫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地段的安全。

通常由海岸导弹部队和海岸炮兵部队组成。

具体编为独立团、营(连)等单位,分别隶属于海军基地或水警区。

有的国家设有岸防司令部,编有旅。

能独立作战,也可协同其他兵种遂行作战任务。

主要装备飞航式近程岸舰战术导弹和大、中口径火炮。

海军岸防兵的发展,受国家军事战略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甚大。

有些国家历来主张发展舰艇、岸基航空兵、水雷武器等来增强海岸防御能力。

有些国家认为,岸防兵是海岸防御的基本兵力,必须加强建设。

海军岸防兵的发展趋势是:

进一步改进武器装备性能,增大射程,实施精确制导,提高指挥自动化程度;

发展海岸导弹部队、海岸炮兵部队,完善海岸防御配系,增大海上防御纵深和打击威力。

(1)外国海军岸防兵发展史

早在公元前,一些濒海的国家为了国防的需要,就有了岸防设施和兵力。

14~15世纪,岸防兵随着配备岸防火炮的濒海要塞的出现而开始形成。

18世纪以后,许多国家先后将岸防兵列入海军序列。

19世纪,各军事强国的濒海岸段要地多筑有较为完善的防御火炮阵地,至20世纪初达到最盛时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卫国战争中,海军岸防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导弹武器的使用,许多国家建立了海岸导弹部队。

前苏联海军把海岸导弹(火箭)炮兵作为一个兵种。

80年代末,世界各国海军岸防部队称谓不一,规模装备差异较大。

前苏联称海岸导弹炮兵,共编8000余人,营为最大的编制单位,主要装备“沙道克”(SS-C-1)或“幼鲑”岸舰导弹和203、152、130毫米火炮。

越南海军编1个岸舰导弹旅。

瑞典海军编5个海岸炮兵团(含若干导弹中队)。

中东等地区的国家也编有海岸导弹部队。

美、英、法等国家不设海军岸防兵,其海岸防御任务由海岸警备部队等担负。

(2)中国海军岸防兵发展史

中国的岸防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早在宋元时期,就在沿海建城设防,防御海盗。

明朝,开始在沿海设有卫、所,并在海防要地修城筑堡,屯兵戍守。

如戚继光、俞大猷统率步师和水师,抗击倭寇。

嘉靖年间(1522~1566),装备铜炮,“大弹发及七百步”。

清朝初期,建水师、造炮台、防守海口。

道光年间(1821~1850),海禁大开,海防益重。

鸦片战争中,清军利用在虎门设立的炮台和设置的水中障碍阵地,抗击了英军战舰的进攻。

此后,清朝在沿海要地构筑新式炮台130多座。

中华民国时期,炮台几经整修,后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如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役,吴淞要塞阻隔日舰于黄浦江口达月余之久。

(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岸防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0年8月,将东北军区炮兵第6师和西南军区特种炮兵第10团,改编为海军海岸炮兵学校(后改称海军炮兵学校),突击培训技术骨干。

同年10月,组建了第一个海岸炮兵营。

1951年,组建了十几个海岸炮兵团。

1952年,成立海军炮兵部(后改称海岸防御兵部)。

1955年,组建了列车(机动)岸炮团和独立岸炮营,海军、舰队、基地均设有岸防兵领导机构。

60年代初期,岸舰导弹开始装备部队。

70年代中期,海军岸舰导弹部队迅速发展,成为初具规模、较为现代化的海防力量。

海军岸防兵自建立以后,曾单独和协同其他兵种参加作战400余次,击沉、击伤敌舰船70余艘,击落、击伤敌机40余架,在巩固海防、保卫近岸交通和渔业生产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海军航空兵

海军中主要在海洋上空遂行作战任务的兵种,具有远程作战、高速机动和猛烈突击的能力,是海洋战区夺取和保持制空权的重要力量,海军的主要突击兵力之一,能对海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

主要任务是歼灭敌方海上力量,掩护和支援己方舰艇的作战行动;

保护己方海上交通线,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

摧毁敌方沿海机场、基地、港口等重要军事目标,保护己方海军基地、港口的安全;

进行海上侦察、巡逻、反潜、预警、布雷、扫雷、通信、引导、救护和运输等。

90年代初,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海军航空兵,其中有9个国家拥有航空母舰。

随着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海军航空兵的作用和作战能力发生了巨大变化。

轰炸航空兵战略轰炸机普遍装备远程空舰导弹和巡航导弹;

歼击轰炸航空兵开始取代强击航空兵;

歼击航空兵武器由火炮为主转为空空导弹为主。

有些国家海军航空兵还注重发展新型垂直/短距起落飞机。

海军航空兵将向多机种、多用途方向发展,反潜直升机和偏转翼飞机将广泛搭载在水面舰船上。

岸基航空兵将增大飞机航程,进一步提高远离基地机动作战的能力。

(1)海军航空兵的分类

海军航空兵通常由轰炸航空兵、歼击轰炸航空兵、歼击航空兵、强击航空兵、侦察航空兵、反潜航空兵部队和执行预警、电子对抗、空中加油、运输、救护等保障任务的部队组成,分为岸基航空兵和舰载航空兵。

岸基航空兵以陆上机场和水上机场为基地,通常配备有航程远、续航时间长的轰炸机、侦察机和反潜巡逻机。

舰载航空兵以航空母舰和其他舰船为载体,通常配备有歼击机、攻击机、预警机和直升机等。

舰载航空兵具有远在母舰火炮和战术导弹射程以外作战的能力,亦能借助母舰的续航力,进入各海洋战区活动。

有的国家海军航空兵战略轰炸机部队是空中战略力量的组成部分,与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导弹核潜艇部队共同构成国家战略进攻力量。

海军航空兵通常设有领导指挥机关,编有战斗勤务保障部队、分队。

舰队航空兵一般按航空兵师、团、大队、中队的序列编制,有的国家海军航空兵下辖航空兵联队或航空集团。

不设海军舰队的国家,海军航空兵直辖航空兵大队或航空兵中队。

(2)海军航空兵发展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美、法、日、俄等国竞相发展水上飞机,并开始建立海军航空兵。

大战期间,海军航空兵主要执行海上侦察和为舰艇指示目标等保障任务。

为扩大飞机的活动范围,一些国家将大型舰船改建为水上飞机运载舰。

战后,英、美、日、俄等国有了第一批航空母舰和舰载航空兵,岸基航空兵进一步发展。

随着海军航空兵成为争夺海上制空权、制海权的突击力量,各国海军“巨舰大炮制胜”的传统观念逐步改变,海战的样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多数国家海军航空兵起初用于海上侦察、巡逻、反潜和保证己方舰船、海岸设施及部队免遭空中袭击。

随着战争的发展,海军航空兵更多地用于遂行争夺制空权、反舰、反潜、两栖支援等,在袭击塔兰托、袭击珍珠港、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等重要战役中,海军航空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战后,各国海军航空兵不断改进和更新装备,陆续装备预警、电子对抗和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并普遍将直升机搭载在舰船上。

60年代,出现核动力航空母舰,进一步提高了海军航空兵远洋机动作战能力。

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更加显示出海军航空兵在现代海战中的重要作用。

(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

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是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创建的。

1950年9、10月分别组建海军第2、第1航空学校,培养海军航空兵的技术骨干和飞行员。

1952年9月,成立海军航空兵领导机关——海军航空部(后改为海军航空兵部);

同年6月,组建第一个驱逐机、轰炸机混编的水鱼雷轰炸航空兵师。

1953年2月,组建第一个驱逐机航空师。

至50年代后期,陆续组建轰炸、歼击、强击、侦察、反潜、运输航空兵部队和新的院校及高射炮兵、雷达兵、电子对抗等地面防空部队、分队,成立了舰队航空兵领导机关。

航空兵部队按师、团、大队、中队的序列编制。

4>

潜艇部队

海军中在水下遂行作战任务的兵种,主要在水下使用鱼雷、水雷、导弹武器对敌方实施突击,既能独立作战,也可与海军航空兵或水面舰艇部队协同作战。

主要用于消灭敌方大、中型运输舰船和作战舰艇,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保护己方海上交通线,破坏、摧毁敌方基地、港口和岸上重要目标。

还可遂行侦察、布雷、反潜、巡逻和运送人员物资等任务。

80年代末,世界上拥有潜艇部队的国家已达40余个,潜艇总数达1000余艘,其中攻击型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有300余艘。

由于各国经济力量、军事战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差异,潜艇部队的规模和编组形式不尽相同。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海洋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将更加注重潜艇部队的建设和发展。

少数发达国家为保持和争夺战略优势,将完善和充实战略导弹潜艇部队,建立海上战略核武器系统、大型水下基地等。

发展中国家则根据其海防的需要,将主要发展常规动力潜艇部队,并建立精干的导弹潜艇部队。

(1)潜艇部队的分类和编组

潜艇部队按潜艇的动力,分为常规动力潜艇部队、核动力潜艇部队;

按武器装备,分为鱼雷潜艇部队、导弹潜艇部队和战略导弹潜艇部队。

有些国家还包括勤务船和陆上保障部队。

攻击型潜艇部队是潜艇部队中防御和进攻的重要突击力量,能隐蔽、迅速地部署到一定的海域,随时遂行搜索、监视和攻击任务。

战略导弹核潜艇部队具有更好的隐蔽性、机动性和较强的生存力、战斗力,可在大洋深处长期活动而无需补给,遇有情况,能在指定的海域,根据最高统帅部的命令随时作出反应,并能给敌方陆上战略目标以有效的打击。

战略导弹潜艇部队已成为一些国家战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各国海军潜艇部队的编成通常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种是以装备性能相同的潜艇编组;

一种是根据任务或作战需要编组。

各国潜艇部队的隶属关系不尽相同。

美军的核潜艇部队隶属于舰队或舰队的潜艇司令部,以中队为基本单位,由7~10艘潜艇编成;

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还将潜艇部队编入特混舰队。

俄罗斯潜艇部队隶属于舰队的区舰队、分舰队,或编为潜艇区舰队、分舰队,直接隶属于舰队。

日本联合舰队中编有潜艇舰队,下辖潜艇队群,队群辖2~4个潜艇队,队辖2~3艘潜艇。

法国的战略核潜艇作为战略核力量之一,直接受三军参谋长指挥。

(2)潜艇部队发展史

潜艇出现于17世纪,初期的潜艇称潜水船,木质结构。

潜艇具有隐蔽性好、突击力强和续航力、自给力大等特点。

第一艘潜水船是荷兰C.德雷布尔于1620年设计制造的,潜水4~5米。

1775年,美国D.布什内尔发明的单人木壳潜艇开始用于海战。

1864年2月,美国南北战争中,南军的“亨利”号潜艇击沉北军的“豪萨托尼克”号战舰,这是潜艇击沉军舰的首次战例。

19世纪80年代,以蓄电池、蒸汽机为动力的潜艇陆续出现后,装备部队的潜艇逐渐增多。

20世纪初,随着柴油机-电动机双推进系统潜艇研制成功,潜艇具备了一定的实战能力,美、英、德、俄等国先后组建潜艇部队。

当时,潜艇因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主要用于近岸遂行保护港口和沿岸海区安全的任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部队由防御作战转为进攻作战,主要用于袭击水面舰艇和运输船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上交通运输日趋重要,敌对双方破坏和保护海上交通线的斗争日益激烈,潜艇部队广泛用于海洋交通线上巡洋游猎和在指定海区袭击运输船、军舰。

大战中,由潜艇击沉的运输舰船的吨位达2200余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舰船总吨数的69%。

这一时期,潜艇部队已能在各海洋战区遂行战役任务,成为海军的重要作战兵种。

战后,潜艇数量不断增多,潜艇的动力、武器装备、电子设备等发展迅速。

50年代起,美、苏、英、法等国海军相继开始装备核动力潜艇,组建战略导弹潜艇部队。

(3)中国人民解放军潜艇部队

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部队,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1951年4月,海军选派人员组成潜艇学习队,到前苏联太平洋舰队驻旅顺潜艇部队学习。

1953年8月,成立海军潜艇学校,为潜艇部队培养技术骨干。

1954年6月,组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潜艇部队——海军独立潜水艇大队,同时建立潜艇基地。

翌年,独立潜水艇大队扩建为潜水艇第1支队,支队设领导指挥机关,编2个大队,装备苏式“M”型和“C”型潜艇各4艘,共690余人。

60年代,开始装备国产潜艇,各舰队相继建立潜艇支队。

70年代中期,组建战略核潜艇部队。

1982年10月,潜艇首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部队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5>

水面舰艇部队

海军中在水面遂行作战任务的兵种,是海军的基本作战兵力,凡有海军的国家,都有水面舰艇部队,也有的国家称为水面部队或水面兵力。

战时,水面舰艇部队能单独或在其他军种、兵种部队协同下,完成海上战斗、战役以及战略性战役任务。

主要用于攻击敌方海上兵力和岸上目标,支援登陆、抗登陆作战,保护或破坏海上交通线,进行海上封锁、反封锁作战,运送作战兵力与物资,参加夺取制海权和海洋制空权的斗争等。

平时,水面舰艇部队除保卫海疆外,还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保护大陆架、专属经济区,保卫和参加海上科学试验与调查作业、开发海洋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有的国家还将水面舰艇部队派到特定海域,炫耀武力,甚至直接进行军事干涉。

由于导弹、核武器的出现,潜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水面舰艇部队的作用和地位有了不同的估价,但水面舰艇部队武器装备的更新和使用方法的改进仍十分迅速,其发展势头有增无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一度被冷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又受到关注。

美国在60年代初建成世界第一艘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引起各国对发展新型巡洋舰的重视;

80年代又开始将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重新编入现役,用于编组战列舰战斗群。

海湾战争后,战列舰已封存。

(1)水面舰艇部队的构成

现代水面舰艇部队,各国舰艇种类、编制规模差异很大。

有的国家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拥有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大中型舰艇,总数达数百艘;

有的国家海军仅有几艘小型巡逻舰艇。

水面舰艇部队主要包括水面战斗舰艇部队和勤务舰船部队,具有在广阔海域进行反舰、反潜、防空、水雷战和对岸攻击等作战能力。

战斗舰艇部队,按舰种区分为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艇、布雷舰艇、扫雷舰艇、登陆舰艇、猎潜舰艇、导弹艇、鱼雷艇等部队,主要遂行海上作战任务。

勤务舰船部队,包括侦察船、通信船、海道测量船、海洋调查船、拖船、工程船、防险救生船、破冰船、医院船、训练舰船、修理舰船、补给舰船、运输舰船及其他专用舰船等部队、分队,负责海上战斗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等勤务。

战斗舰艇编制员额一般是:

大型航空母舰为5000~6000人,小型航空母舰为1000~1500人;

战列舰为1500余人,巡洋舰为400~600人,重巡洋舰超过1000人;

驱逐舰为200~400人;

护卫舰为100~250人;

小型巡逻艇为10~60人。

(2)水面舰艇部队的编组

水面舰艇部队编组通常分为舰种编组和任务编组。

舰种编组,也称行政编组。

是平时为便于对舰艇部队进行管理、训练、补给和对舰艇进行维修而采用的编组形式,一般由技术战术性能相同或相近的舰艇编成,编成的部队、分队属建制单位。

美国海军舰种编组分为大队或中队,所辖兵力大体固定。

通常1个航空母舰大队,由1~2艘航空母舰和其他作战、补给舰只编成;

1个巡洋舰、驱逐舰大队由2~4艘巡洋舰和2~4个驱逐舰中队及数艘后勤船只编成;

驱逐舰、护卫舰中队为基本战术单位,由4~6艘舰艇编成。

俄罗斯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分为总队、支队和大队等。

总队、支队分别隶属于区舰队、分舰队和海军基地。

通常1个巡洋舰总队由3~6艘轻巡洋舰编成;

1个驱逐舰支队由2~3个大队编成;

1个驱逐舰大队编4艘驱逐舰;

1个护卫舰支队由2~3个大队编成;

1个护卫舰大队编6~12艘护卫舰。

任务编组,也称作战编组。

是遂行海上驻巡、作战或其他任务时而采取的编组形式。

由不同舰种编组的舰艇部队分别派出单舰或成建制派出若干艘舰艇编成混合编队,一般无常设领导指挥机关和固定编制,任务结束后归建。

美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任务编组区分为特混大队、特混小队、特混支队。

俄罗斯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任务编组,通常以航空母舰、导弹巡洋舰或导弹驱逐舰为核心,并配有其他水面舰艇为护卫兵力组成。

印度海军的任务编组为特混舰队、特混大队和特混小队,特混舰队辖航空母舰、海上火力支援、海上攻击和扫雷等4个特混大队,每个大队辖2个特混小队。

现代海战日益成为大空间、立体化、全方位、高速度的作战行动,海上情况和战斗样式转换迅速,舰艇自身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单一兵种的海上攻防能力十分脆弱。

一些国家的海军,吸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舰艇编组的经验,更强调水面舰艇部队采取合成战斗群的作战编组形式,即将一些能够有效完成某种特定任务的各种舰艇编在一起,除水面舰艇外,还有潜艇、舰载航空兵参加,组成相对固定的特遣编队,并有由临时编组向固定编组演变的趋势。

(3)水面舰艇部队发展史

世界上自有舰队、海军以后,在很长历史时期内,海上基本兵力就是水面舰船。

中国自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开始建立近代海军,至中华民国时期,舰队主要由水面舰艇部队组成。

20世纪初,潜艇部队和航空兵逐渐成为海军兵种以后,水面舰艇部队仍然是海军的主要兵种。

随着海军装备的改进,海战规模的扩展和样式的变化,加快了水面舰艇部队的发展速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俄、意、德、奥等国家海军就拥有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巡洋舰、驱逐舰等部队,大战期间这些战斗舰艇部队在海战中起主导作用。

海战时,通常由单一舰种的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或2~3个舰种组成编队,成单纵队或复列纵队,进行列阵对抗,直至1916年日德兰海战后,才宣告了这种简单的舰队列阵对抗的海战样式的终结。

战后,一些国家海军继续发展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等水面舰艇部队。

20~30年代,英、美、日、法等国建成第一批航空母舰,编入水面舰艇部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日等国海军竞相发展航空母舰并在海战中广泛使用。

战列舰攻防能力逐渐丧失优势,失去原有主力舰地位,从1942年珊瑚海海战起,战列舰被航空母舰取代。

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水面舰艇部队仍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反潜战、水雷战和登陆作战的需要,反潜舰艇、扫布雷舰艇和登陆舰艇等在一些国家的水面舰艇部队中也发展很快。

战后,许多国家将战列舰先后封存,不再新建。

有些国家对巡洋舰的发展也持慎重态度,一度很少建造。

有些国家不再专门建造布雷舰艇,多数国家的反潜舰艇、扫布雷舰艇、登陆舰艇等部队,都有新的发展。

50年代末,苏联海军首先建立导弹快艇部队。

其后,许多国家海军相继组建导弹艇部队,与此同时水翼快艇、气垫快艇、气垫登陆艇等也陆续编入水面作战舰艇部队。

勤务舰船部队舰船的类型和数量也有相应的发展。

60、70年代,导弹舰艇在局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70年代末,许多国家海军的水面舰艇部队逐步实现武器导弹化。

(4)中国人民解放军水面舰艇部队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立时,水面舰艇部队是当时唯一的海上兵力。

同年11月,组建护卫舰大队。

此后,又陆续组建了登陆舰、扫雷舰、鱼雷艇、猎潜艇、驱逐舰等部队。

至1955年年底,水面舰艇部队的舰艇种类逐步齐全,编制体制基本成型,武器技术装备也有改善。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60年代始,自行设计研制导弹艇、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新型舰艇,舰艇部队有了迅速发展。

70年代起,组建一批导弹快艇部队和导弹驱逐舰部队。

80年代,重点发展护卫舰、驱逐舰等战斗舰艇部队,扫雷舰、布雷舰、猎潜舰等战斗舰艇部队也有较大发展。

综合补给船、远洋打捞救生船、远洋拖船等大型勤务保障舰船陆续装备部队后,水面舰艇部队的舰种构成进一步完善,增强了整体作战能力,为执行远洋任务提供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