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词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词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词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燃”字状物写景,妙在何处?
(2)“又”字有何意味?
(3)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
试简要分析
(1)“燃”字以火的燃烧写花的鲜艳无比,表现春光之美好(重在加点词)。
(2)暗指其滞留异乡时间长(或身在异乡已不是一年两年了)。
年年因春而生离乡之愁(或思乡而不得归的愁苦)。
(3)衬托或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先写春光美好,以突出后两句所表达的思归之情。
3.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
海边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2)三、四句意在写人却说“不见人”,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人的?
(3)第四句中“直上”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l)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的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2)作者用“横笛”、“红旗”来指代人,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在壮美的背景上凸现行军将士的昂扬斗志。
(3)“直上”两字,是动态描写,使画面显得生机勃然,显示了将士们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
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1)作者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
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
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
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写“银山拍天”浪之大,以“开窗放入”写江之汹涌。
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作者豪迈、进取的情怀。
(2)虚实结合。
前两句弥漫山巅云气直入枕中是实写,然而这却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这是虚写。
在这里,千峰万壑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魂的艺术境界。
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
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1)描绘了流水绕田,青竹绕篱的宁静的田园风光和榆钱落尽,槿花残存的冷寂的清秋景象。
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2)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
为什么?
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⑴“清”。
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⑵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
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引出第四句来。
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②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③“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言之成理亦可)
(2)①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②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意思对即可)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
“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赏析。
(1)有道理。
因为诗歌的意境不仅指诗所描绘的寄寓着诗人情思的生活图景,而且含有言外之意,画外之情。
理解意境,读者必须展开想像,联想,于头脑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借景抒情。
表达了诗人内心孤苦无依,对不能完成使命的一丝忧郁之情。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
(1)
(2)题。
长安秋望
杜牧①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②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注】①杜牧:
晚唐诗人。
②南山:
终南山。
③外:
上
(1)虚实结合是本诗的在大特点,请你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写出诗人怎样的精神性格?
(1)答:
高远寥廓的秋空和南山是实写,秋色是虚写。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一句,作者通过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
(将有形之山与无形秋色两相比高)以虚是实,虚实相生。
不但写出了南山的峻拔,具体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也写出了它的气势精神。
(2)答:
诗人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
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
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现秋色一种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峻拔向上的性格气质。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
(2)两小题。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1)第一问:
淡淡的忧愁。
第二问:
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或物象)表现出来的;
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
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
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
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②《太平御览.时序部》:
“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
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3)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1)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
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
(2)展开想像,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拟人手法表现梅的姿容。
(3)没有,从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阕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②。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③学不成。
【注释】①乐游苑:
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
②断肠天:
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
既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
③“饿损纤腰”:
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
(1)古典诗歌讲究炼字。
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
(1)本是东风吹得柳枝飘拂,用“逐”字则说是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
唐诗“绊惹”用法同李诗“逐”字,本是春风吹柳,却说柳枝有意撩逗春风,表现出垂柳的调皮与风情万种。
(2)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用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反衬秋日之柳的衰落憔悴,寄托了作者的迟暮之伤与沉沦之痛。
后一首,一、二句先极写垂柳之美,三、四句笔锋一转,联想到“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意,巧妙地讽刺了世人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①
杜审言
迟日②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绝句漫兴九首
(一)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③,便教莺语太丁宁。
【注】①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写在这次流放途中。
②迟日:
春日。
③造次:
匆忙。
(1)请具体解说诗中“边愁”与“客愁”。
“边愁”:
“客愁”:
(2)《渡湘江》中“今春花鸟作边愁”句和《绝句漫兴九首
(一)》中的“即遣花开
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在情与景的表现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赏析。
(1)“边愁”是因个人的不幸遭遇而产生的悲思愁绪,今昔对比,思念京国。
“客愁”则为诗人客居他乡的游子之愁。
(2)两诗都将“花鸟”人格化,并运用了“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
春日花鸟本为娱人之物,《渡湘江》中鸟语花香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
《绝句漫兴九首
(一)》中,诗人见花开,则深感其造次;
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西
孟浩然
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李白诗的最后两句,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请谈谈你的理解。
(2)请结合诗歌分析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1)画面:
碧空,孤帆渐行渐远,直到天尽头再也看不见;
只看见长江水流向天边。
情感:
友人离去之后怅惘与失落这两句诗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2)这两首诗均表达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李诗以远眺碧空,长江孤帆之景间接抒情或借情抒情,孟诗除了借想象日暮征帆泊于何处间接抒情外,还有“天涯一望断人肠”的直接抒情。
15.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
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1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①年最少,窣地春袍②,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
②窣地,拂地;
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
(1)“嫩色宜相照”一句在词中有多方面的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2)综观全词,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1)①以青青春草衬托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
②以草色和服色的相映生辉,巧妙地把写景和写人贯通起来,使全篇内容和谐自然。
③突出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下阕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
(2)①写春草易衰、春光易逝,表达了惜春之情。
②写少年得志,草怨归迟,表达了对仕途的失望之情和思归之意。
17.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
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
苏州西门,词人旧居。
②晞:
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
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1)《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
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入,“比”的手法的运用,能结合词意阐述清楚即可)
(2)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
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之情。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期,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三月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
⑴词的上阕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回答。
⑵词的下阕以景取喻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简要分析。
⑴写出了清泉寺优雅清新的风光和环境,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愉悦心情。
⑵作者以“门前流水尚能西”体现出作者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精神以及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两题。
菩萨蛮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空,出墙红杏花。
绿扬堤下路,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1)简要分析“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2)“出墙红杏花”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
读这句诗你联想到了哪个有名的诗句?
(1)首句写斜阳映照着溪山,属远景、静景;
次句写微风吹来青山楼台的倒影飘荡起来,对对鸳鸯在溪中嬉戏,属近景、动景。
整个画面有远有近,动静结合,富有立体感,富有活力。
(2)“出”字用得好,以“出”字形容红杏花,使杏花富有勃勃生机,意味隽永。
联想到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者“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举出一句即可。
20.阅读下面晏几道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
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3)简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
《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
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
(3)反衬。
在微雨落花清美的景色中,以燕子双飞来反衬愁人独立,无情之燕犹得双飞,有情之人反而独立,令人惆怅不已,从而构成了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问答问题。
别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作者于庆历五年(1045)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做了两年多地方官。
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作者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有人说这首离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全诗作具体赏析。
答:
认同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
诗一开头就写明媚的景物,渲染饯行时的热烈气氛,为全诗定下了乐观开朗的基调。
后来又直接抒情,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不愿管弦演奏离别的曲调,表现了乐观豁达的情怀。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