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5310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分类与分布:

角化:

皮肤表皮

未角化:

食管、口腔、肛门和阴道

机械性保护作用

(2)复层变移上皮

泌尿道(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

保护、有利于器官活动

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一)游离面:

1.细胞衣:

又称糖衣(名解)

部位:

上皮细胞游离面

结构: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酯外伸的糖链部分,为一层薄柔状结构。

功能:

粘着、保护、支持、物质交换、识别。

2.微绒毛(掌握)

细胞膜和细胞质形成的指状突起,内含纵行的微丝。

扩大表面积,利于细胞的吸收。

3.纤毛(掌握)

细胞膜和细胞质形成的指状突起,内含9+2的微管。

防御、运动。

比较微绒毛和纤毛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微绒毛:

由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其内含许多纵行微丝,光镜下为所见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功能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纤毛:

由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向外伸出且能摆动的细长突起,内含9+2的微管。

纤毛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可见。

功能是能快速摆动,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物等排除。

(二)侧面:

(123为基本连接)

1.紧密连接:

(名解)

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部。

为相邻细胞膜上脊状的蛋白彼此紧贴形成。

封闭,连接。

2.中间连接(名解)

部位:

紧密连接下方。

结构:

呈带状,细胞间隙内有丝状物连接两侧的细胞膜。

功能:

连接,维持细胞形状,传递细胞收缩力。

3.桥粒

部位:

中间连接深部。

斑块状,细胞间隙有丝状物,胞膜的胞质面有致密的附着板,张力丝伸入并反

折。

最牢固的细胞连接

4.缝隙连接(掌握)(名解)

呈斑状,细胞膜上6个亚单位围成小管,相邻细胞膜上的小管彼此连接,互相通连。

在钙离子作用下管道可开发或闭合。

物质交换;

信息传递。

(三)基底面

1.基膜(掌握)(名解)

介于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和与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

化学成分:

Ⅳ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硫酸乙酰肝素和纤连蛋白。

PAS反应呈阳性。

分为基板和网板。

基板由丝状物和细颗粒状物组成,由上皮细胞产生。

网板由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

支持,连接及半透膜性质。

2.质膜内褶:

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入胞质内形成。

3.半桥粒

四、腺上皮

腺上皮:

由腺细胞组成,主要行使分泌功能的上皮

外分泌腺:

由分泌部(腺泡)和导管组成

内分泌腺:

没有导管,分泌物渗入血液,如甲状腺、肾上腺

总结:

上皮组织具有共同的结构特点。

上皮组织可分成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类,被覆上皮又可分成单层、复层和假复层。

单层上皮有单扁、单立和单柱上皮,复层有复扁和变移上皮。

上皮细胞的表面可形成细胞衣、微绒毛和纤毛;

侧面形成四种细胞连接;

基底面形成基膜。

结缔组织

第一节固有结缔组织

一、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起源、功能与分类(掌握)

1.一般特征:

位于组织之间。

细胞少,细胞间质多。

无极性,散在分布,分布广泛。

血管丰富。

2.起源:

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3.功能:

连接、支持、营养、运输、保护、防御等。

4.分类:

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软骨和骨及血液。

二、疏松结缔组织(掌握)

组成:

细胞+细胞间质

1.细胞(掌握)(名解)

(1)成纤维细胞:

形态:

光镜:

细胞大、多尖锐突起;

核大,染色淡,核仁清楚;

胞质弱嗜碱性

电镜:

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合成三种纤维和基质蛋白。

(2)巨噬细胞

有圆钝突起;

核呈卵圆形或肾形,染色深;

胞质嗜酸性。

表面有许多微褶皱,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

来源: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趋化运动;

吞噬功能;

分泌功能;

参与免疫应答

(3)浆细胞

胞体圆形或卵圆形;

核小而圆,偏位,染色质呈车轮状;

胞质嗜碱性。

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丰富。

合成与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4)肥大细胞:

分布于小血管周围。

细胞圆形,核小,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颗粒有异染性。

胞质内含膜被颗粒。

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慢反应物质,释放后引起过敏反应。

细胞间质:

纤维+基质

2.纤维:

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掌握)

(1)胶原纤维:

组成:

胶原蛋白——胶原原纤维——胶原纤维

特点:

粗细不等,嗜酸性。

抗拉力强。

(2)弹性纤维:

弹性蛋白——弹性纤维

纤维较细,浅红色。

弹性回缩。

(3)网状纤维(嗜银纤维)

胶原蛋白——网状纤维

很细,交织成网。

支架作用。

3.基质(掌握)

蛋白多糖+糖蛋白+组织液

(1)蛋白多糖

(名解)分子筛:

基质中

蛋白质+多糖

屏障作用

(2)糖蛋白

(3)组织液:

毛细血管动脉端基质毛细血管静脉端、

毛细淋巴管

(三)致密结缔组织

(四)脂肪组织

(五)网状组织

第二节软骨/骨

(一)软骨

根据纤维的类型,软骨可分成三类:

透明软骨——胶原原纤维

纤维软骨——胶原纤维

弹性软骨——弹性纤维

(名解)软骨细胞:

位于软骨陷窝中

不同部位大小形态不一,边缘细胞小呈椭圆形,中央细胞变大呈圆形。

核圆着色浅,核仁清楚;

电镜:

丰富的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合成纤维和基质。

(名解)同源细胞群:

在软骨组织的中部,由同一个细胞分裂而来的一群软骨细胞。

每群含有2~8个软骨细胞,位于软骨囊内。

(二)骨

1.骨组织

(1)骨质

骨板:

胶原纤维+粘蛋白+钙盐

(2)细胞

骨原细胞:

位于骨内膜,属于干细胞

成骨细胞:

位于骨组织生长面,具蛋白分泌细胞特征。

骨细胞:

位于骨陷窝内,多突起,突起位于骨小管内,相邻细胞的突起间有缝隙连接。

破骨细胞:

骨组织吸收处形态:

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多核,胞质嗜酸性,胞质内含大量的溶酶体;

骨组织面有皱褶缘。

破骨作用

2.长骨的结构

(1)松质骨:

位于长骨末端、扁骨、不规则骨内部。

骨小梁:

由平行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组成

(2)密质骨:

主要位于长骨骨干。

环骨板+骨单位+间骨板

(名解)哈佛式系统:

又称骨单位,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骨密质中,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密质主要的支持性结构。

是由中央管和数十层骨单位骨板所构成的圆筒状结构。

中轴为中央管,内含穿行的血管和神经等,其周围有4~20层呈同心圆环绕排列的骨单位的骨板。

血液和血细胞

一、血液

血细胞+血浆

血细胞——45%

血浆——55%

血清: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的液体

(掌握)血细胞的分类和记住正常值:

红细胞:

男400-500万/ul;

女350-450万/ul

白细胞:

4000-10000个/ul有粒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50-70%

嗜酸性粒细胞0.5-3%

嗜碱性粒细胞0-1%

无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20-30%

单核细胞3-8%

血小板10-40万/ul

1、红细胞(掌握)

形态:

直径6.5-8um;

双凹圆盘状

无细胞核和细胞器;

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正常值:

男12-15g/100ml;

女10.5-13.5g/100ml

网织红细胞(掌握)(名解)

煌焦油染色时,胞质内有蓝色细网状或颗粒状结构,为尚未消失的核糖体。

正常值:

成人0.5-1%;

新生儿3-6%

意义:

为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

2、白细胞(掌握)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结构:

直径10-12um;

核分叶(2-5叶);

胞质内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内含碱性磷酸酶、吞噬素和溶菌酶)

吞噬功能,浓细胞

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直径10-15um;

核常分2叶;

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粒(内含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组胺酶等。

杀灭寄生虫;

减轻过敏反应。

白细胞——单核细胞

直径12-18um;

核呈卵圆形、肾形或马蹄形,着色淡;

胞质多,灰兰色,含嗜天青颗粒。

转化为巨噬细胞。

白细胞——淋巴细胞

主要为小淋巴细胞,直径6-8um;

核圆形,染色深,呈块状;

胞质少,天兰色。

免疫反应

3、血小板(熟悉)(名解)

呈双凸圆盘状,直径2~4微米,无细胞核。

细胞中央为颗粒区,周边染为透明区。

电镜下,中央区颗粒分特殊颗粒与致密颗粒,胞质内可见开放小管系统和致密小管系统。

血小板是巨核细胞质脱落的小片,有凝血,止血作用。

4、血细胞发生

造血器官:

红骨髓:

造血组织 + 血窦

造血组织:

网状组织为支架,网眼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

肌肉组织

肌细胞+细胞间质(C.T.,血管,神经)

命名:

肌纤维(musclefiber)=肌细胞(musclecell)

肌膜(sarcolemma)=细胞膜(cellmembrane)

肌浆(sarcoplasm)=细胞质(cellplasm)

肌质网(sarcoplasmicreticulum)=滑面内质网

分类:

骨骼肌

随意肌

横纹肌

心肌

平滑肌不随意肌

一、骨骼肌(skeletalmuscle)(掌握)

1.光镜:

长圆柱形;

多核,位于肌膜下;

胞质嗜酸性,有横纹。

横纹:

暗带(darkband):

中间有H带,中央有M线

明带(lightband):

中央有Z线

(名解)肌节(sarcomere):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肌原纤维,是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础结构。

每个肌节由1/2明带+暗带+1/2明带,

2.电镜:

横小管、肌质网、肌原纤维

(1)肌膜

(2)肌原纤维(myofibril):

粗肌丝+细肌丝

肌丝的蛋白组成:

粗肌丝(thickfilament)—肌球蛋白

细肌丝(thinfilament)—肌动蛋白;

原肌球蛋白;

肌原蛋白

(3)横小管(transversetubule,T小管):

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管状结构,其走向与肌纤维垂直,故称为T小管。

位置:

人与哺乳动物的横小管位于A带和I带交界处,分支吻合并环绕每一条肌原纤维。

传递电兴奋(将肌膜兴奋迅速传递到每个肌节)。

(4)肌质网(sarcoplasmicreticulum):

高度发达,形成纵小管(L小管),末端膨大形成终池(terminalcisterna),由于储存和释放Ca++。

(名解)三联体:

哺乳动物的三联体分布在骨骼肌的明带和暗带交界处,由横小管及两侧的终池组成。

横小管将兴奋从肌膜传至肌浆网膜,使肌浆网膜上钙通道开放,大量钙离子涌入肌浆,引起肌纤维收缩。

二、心肌(cardiacmuscle)(掌握)

分支短杆状,有闰盘;

核1-2个,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胞质嗜性,有横纹。

2.电镜:

与骨骼肌相比,有以下特点:

(1)肌原纤维少,常常仅形成肌丝束

(2)横小管粗,位于Z线水平

(3)纵小管不发达,终池小,常形成二联体

(4)有闰盘(intercalateddisc):

是心肌细胞的连接结构。

横向部分位于Z线水平,有中间连接和桥粒,使心肌纤维间连结牢固;

纵向部分有缝隙连接,能传导电信号,保证心肌收缩、舒张同步。

三、平滑肌(smoothmuscle)

光镜结构:

细胞梭形;

单核,位于细胞中央;

比较骨骼肌纤维和心肌纤维光镜、电镜下结构异同点。

骨骼肌:

LM细胞呈长柱形,多核,核扁椭圆形,位于细胞周边肌膜下,肌浆中有许多与肌纤维长轴平行的肌原纤维,胞质嗜酸性,有横纹。

EM肌原纤维由大量粗肌丝和细肌丝排列而成,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横小管,肌浆网发达,横小管及两侧的终池组成共同构成三联体。

心肌:

LM心肌纤维呈分支短杆状,连接处有闰盘;

核1-2个,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胞质丰富;

胞质嗜性,有横纹但不如骨骼肌明显。

EM肌原纤维少,常常仅形成肌丝束;

横小管粗,位于Z线水平;

纵小管不发达,终池小,常形成二联体;

有闰盘,位于Z线水平,横向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起连接作用;

纵向部分有缝隙连接。

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nervecell)+胶质细胞(neuroglialcell)

神经系统:

①中枢神经系统灰质(白质):

神经元胞体和突起

     (脑、脊髓)白质:

神经纤维 + 神经胶质

    ②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神经节

一、神经元(neuron)

(一)神经元结构:

胞体+突起(掌握)

1.胞体: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细胞膜:

可接受、产生和传递神经冲动。

细胞核:

核大,染色淡,核仁清楚。

细胞质:

尼氏体:

核周细胞质及树突内

LM:

颗粒状或斑块状的嗜碱性物质

EM:

许多规则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散在于其间的游离核糖体

合成结构蛋白和分泌蛋白

尼氏体可作为神经元功能状态的标志。

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

神经丝组成,为细胞骨架。

2.突起=树突+轴突

(1)树突(dendrite)

粗,多,有分支,表面有树突棘,有尼氏体。

接受刺激,传导冲动。

(2)轴突

细、一根、光滑、无尼氏体、轴丘、轴突终末

传导冲动,运输轴突内的物质

(二)突触(synapse)(掌握)(名解)

突触:

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靶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结构,可以传递信息,进行细胞与细胞间的联系。

突触按结构和功能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电镜下突触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突触前成分(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小泡和线粒体)、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受体和离子通道)(名解)

1.化学突触(chemicalsynapse)

(1)突触前成分:

突触前膜+突触小泡

释放神经递质。

(2)突触间隙

(3)突触后成分:

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受体和离子通道

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电突触(electricalsynapse)——缝隙连接

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cell)(熟悉)

(一)中枢神经胶质细胞

1.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纤维形胶质细胞):

突起细长,分支多,末端附于毛细血管,形成血管足。

支持;

营养;

形成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

内皮细胞,基膜,血管足

2.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胞体椭圆形,突起细而少。

形成中枢神经系统髓鞘。

3.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胞体椭圆,突起细长有分支,表面有棘突。

吞噬,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神经膜细胞(Schwanncell):

形成周围神经系统的髓鞘,诱导再生。

卫星细胞

三、神经纤维(nervefiber)

轴突+胶质细胞

1.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nervefiber):

轴突+髓鞘+神经膜

相邻的神经膜细胞间形成神经纤维节(Ranviernode,郎飞结)

(名解)郎飞结:

髓鞘由神经膜细胞的细胞膜反复包卷轴突并相互融合而成。

包卷时神经膜细胞的胞质被挤至细胞的边缘,在相邻两个神经膜细胞的连接处由于未形成髓鞘,在切片中呈现一缩窄部,称郎飞结

2.无髓神经纤维(unmyelinatednervefiber)

轴突外无髓鞘,仅有神经膜细胞包裹

传导冲动慢而不准确

三、神经末梢(nerveending(熟悉))

1.感觉神经末梢(sensorynerveending)

(1)游离神经末梢(freenerveending):

感受痛、冷、热觉。

(2)有被囊神经末梢:

触觉小体(tactilecorpuscle):

感受触觉

环层小体(lamellarcorpuscle):

感受压觉和振动觉

肌梭(musclespindle):

感受肌纤维的收缩变化

2.运动神经末梢(motornerveending):

运动终板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淋巴管系统

淋巴系管统:

毛细淋巴管,淋巴管,胸导管和右淋巴管(单向)

心血管系统组成(体循环):

心脏

静脉动脉

毛细血管

物质运输;

物质交换。

一、毛细血管(掌握)

1.基本结构:

(1)内皮细胞:

单层扁平细胞,细胞膜带负电

(2)基膜

(3)周细胞:

被基膜包裹,起支持和修复功能

2.分类:

(1)连续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完整无孔;

胞质内有吞饮小泡;

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基膜完整。

肺、肌肉组织、结缔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外分泌腺等。

(2)有孔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有孔,有或无隔膜;

细胞间隙有细胞连接;

肾、胃肠黏膜、内分泌腺。

(3)血窦

腔大、囊薄、形状不规则;

内皮细胞间有孔;

细胞间隙大;

无隔膜;

基膜连续或不完整或缺。

肝、脾、骨髓等。

3.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的结构基础:

①内皮薄,有利于气体的直接扩散

②吞饮小泡

③内皮孔

④内皮细胞间隙

二、动脉:

大动脉;

中动脉;

小动脉,微动脉(掌握)

1.中动脉:

(1)内膜:

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下层:

L.C.T.

内弹性膜:

(2)中膜:

10-40层平滑肌

(3)外膜:

L.C.T.弹性膜

2.大动脉:

内皮下层厚,内弹性膜不明显,中膜以弹性膜为主,故又称弹性动脉。

3.小动脉:

直径0.3-1mm,中膜为4-10层平滑肌。

4.微动脉:

直径<

300um,内皮外仅1-2层平滑肌。

三、静脉

管腔大而不规则

管壁薄

管腔内常有红细胞

四、心脏

(一)心脏壁结构:

心内膜;

心肌膜;

心外膜(掌握)

1.心内膜

(1)内皮

(2)内皮下层:

LCT

(3)内膜下层:

LCT;

束细胞:

细胞呈杆状,胞体大,染色淡,常有双核。

(名解)蒲肯野纤维(束细胞):

位于心内膜下层

特殊的心肌纤维,比心肌纤维大,有1~2个核,细

胞质淡,含丰富线粒体和糖原,肌丝少。

传导冲动

2.心肌层:

内纵、中环、外斜三层平滑肌。

3.外膜:

浆膜,内含小动脉、小静脉、神经。

(二)心肌膜

(三)心传导系统

简述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有哪几层?

在电镜下的分类。

毛细血管一般由内皮,基膜以及紧贴管壁的周细胞极少量结缔组织组成。

电镜下可分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三类。

它们的结构特点如下: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组成:

一、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K细胞;

NK细胞

   T细胞效应T细胞——直接杀伤

   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间接杀伤

二、淋巴组织:

1.弥散淋巴组织2.淋巴小结

三、淋巴器官:

(1)中枢淋巴器官:

胸腺——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骨髓——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2)周围淋巴器官:

淋巴结;

脾;

扁桃体

Ⅰ、胸腺(熟悉)

皮质 +髓质

1.皮质:

T淋巴细胞(多)+网状细胞

2.髓质:

T淋巴细胞(少)+网状细胞+胸腺小体

3.功能:

T细胞成熟场所、分泌胸腺激素

血-胸腺屏障:

内皮细胞,基膜,网状细胞突起

阻挡血液大分子及抗原物质进入胸腺皮质,维持乃环境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

Ⅱ、淋巴结(掌握)

(一)组成:

被膜:

输入淋巴管;

小梁;

门部

实质:

周围深染的皮质、中央浅染的髓质

(1)皮质

浅层皮质+副皮质区+皮质淋巴窦

1.浅层皮质:

①淋巴小结(B细胞):

帽、明区

②小结区:

暗区

2.副皮质区:

位于皮质深层和淋巴小结之间,是大片弥散淋巴组,主要由T淋巴细胞聚集而成,故又称胸腺依赖区。

还有少量的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以及高内皮静脉。

参与细胞免疫。

3.皮质淋巴窦:

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

(2)髓质

髓窦+髓索

1.髓窦:

为淋巴窦,窦壁:

内皮细胞;

窦腔:

淋巴液,巨噬细胞

2.髓索:

网状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

(二)淋巴通路:

输入淋巴管被膜下窦小梁周窦髓窦输出淋巴管

(三)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结(淋巴液)血液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淋巴结

(四)淋巴结功能:

滤过淋巴液、免疫应答

Ⅲ、脾(掌握)

(一)结构:

被膜(厚),小梁(粗大,内有平滑肌)

实质:

白髓+红髓+边缘区

1.白髓:

动脉周围淋巴鞘+脾小结

(1)中央动脉:

小动脉

(2)动脉周围淋巴鞘:

T淋巴细胞

(3)脾小结:

B淋巴细胞

2.红髓:

脾窦+脾索

(1)脾窦:

血窦,内皮细胞呈杆状。

(2)脾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