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219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6课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6课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6课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6课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6课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Word文件下载.docx

《第6课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6课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三部分“什么是形式美?

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是从潘天寿的作品《雄视》开始讲解什么是形式美的,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

这里先简单解释了什么是“形式”,然后具体说明构成形式的三个主要方面:

1.美术的语言元素及其所形成的形态变化;

2.语言手段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3.语言规则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主要就来自于此。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学习和掌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是美术鉴赏进入专业层面的标志,也就是使学生脱离只能分辨“漂亮”与“不漂亮”的自然状态,进入更高的审美阶段,作为“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开始。

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说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

为了说明这一点,在这里就必须紧紧围绕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两个方面来讲解,因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过它们来实现的。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也就是说,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但在很大程度上又纯粹是一个个人的感觉问题。

同时,本课还将涉及到大量抽象的概念,这也将为本课的教学增加不少的难度。

在这部分应特别注意对概念的讲解,并在概念与作品之间建立联系,即注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这里的难点还包括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之间异同的讲解,课文中并没有特别给予说明,只是在课文的第三部分简要地指出了这个问题,但教师需要对此有较清晰的认识。

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独立。

一般来说,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由艺术家通过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创造出的艺术所特有的美,其中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

在这一点上,它与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具有同一的。

但二者所指不同,所谓“艺术美”主要强调的是艺术独立于现实的自身所特有的自在的美,这种美在现实中也许可以直接看到,但也许根本看不到,它是由美术作品集中提示出来的。

而形式美尽管也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从现实中提炼而出,但它则更强调实现内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语言的构成关系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质。

但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的渗透和包容关系又使得这个问题变得非常复杂,教师应注意不要在这个问题上作过多的纠缠,只要简单地指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独立性和与现实的区别即可。

因为在这个问题上需要不断学习和大量的积累,才能有更准确的把握与理解。

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

  二、教学内容资料

  作品分析

  欧米艾尔 罗丹

  罗丹出生于巴黎拉丁贫民区一个贫穷的基督徒家里,父亲是一名小职员,母亲是受雇于人的女佣。

罗丹自小就参加了各种手工艺劳动,做过首饰匠、珠宝匠、泥水匠、木匠、模塑工,由此他逐步爱上了美术。

父亲虽不同意,但姐姐却很支持他,以自己微薄的工钱供他学习,因此罗丹得以进入巴黎一所专门培养工艺美术技工的图画与数学学校学画,但不久便因买不起油画颜料而转入雕塑班,并成为当时著名动物雕塑家巴耶的学生。

三年的学习使他打下良好的传统雕塑基础,但他三年报考巴黎美院而不中,一个主考官给他的评价是:

“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

”这给他很大的打击,但更大的打击还是姐姐的过世。

从此他心灰意冷,便进入一家修道院出家了。

有幸的是,修道院院长埃马尔神父发现了他的才能,便鼓励他继续从事艺术创作,还在修道院内专门为他安排了一间画室。

为了表达对神父的感激之情,罗丹为神父做了一件胸像,从这件胸像中已可以看出罗丹的不同凡响之处了。

  《欧米艾尔》实际上是罗丹对从前的一个模特儿、一个老年的意大利女人所作的敏锐研究中得到的灵感,通过畸形、丑陋的形体,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悲哀和绝望。

罗丹以极写实的手法,记录了老年人身上一切不忍目睹的肉体形态。

但是罗丹绝不是仅仅为了再现老年人丑陋的肉体,而是用无与伦比的丑陋形态,象征人贪欲的结局,即对人因追求享乐而犯下的“罪恶”及其堕落的报应和惩罚。

这在资本主义金钱竞争、享乐造成灾难的年代,无疑是一种反思,是用丑陋的肉体形象对当代人类行为的反思,也是对人的悲剧命运的反思。

这种丑陋衰败的结局展示人类追求享乐的代价。

因此,《欧米艾尔》这个人体雕塑越是丑陋,越是表现出作者对人类深沉的同情,体现出人类追求享乐的巨大代价。

而越是丑得真实、丑得可信,越是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罗丹用其丑无比的肉体形象,表现了当代人的罪恶、堕落、痛苦、绝望,也表现了作者对当代人的批判、同情、歌颂。

  艾普色姆的赛马 热里柯

  热里柯生于卢昂一个律师的家里,幼年即随家迁往巴黎。

热里柯在19岁时进入格兰的画室,格兰认为他具有非凡的才华。

热里柯早期的作品即己表现出他的大度和热情。

由于自小喜爱骑马,以后他成为画马的能手。

他在1816—1817年去意大利时,迷恋上米开朗基罗和意大利巴洛克画家的作品。

热里柯到达罗马后,不是一头扎进美术馆里,而是在街头发现自己的生活:

人民广场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罗马狂欢节,一群无鞍马选手准备参赛,这是些青年农民。

鼎沸的人群勉强闪出一条极窄的通道,让狂奔的观者攀缘在房子和教堂上,为赛马手呐喊助兴。

这幕旋风般令人亢奋的群情与盛况,激起了画家的兴趣。

热里柯当场画了许多与马有关的速写。

这一幅《艾普色姆的赛马》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倾向,是热里柯去英国访问期间完成的。

他把从意大利获得的题材,经过出国游览考察所得,酝酿成了这一幅赛马题材作品。

从历史的角度看,热里柯的英国之行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以马为主题的一系列后期创作,是他从英国返回后确立的。

热里柯于1824年不幸在一次偶然的坠马中受伤去世,年仅33岁。

  作为浪漫主义的先驱,热里柯向浪漫主义和现代倾向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率先向文艺复兴的传统发起了总攻,这就是结束文艺复兴以来一直延续的对视觉真实的再现,这种再现一直使得艺术家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

而从浪漫主义开始,艺术的个性化、艺术家的能动地位和艺术自身的价值体现逐步具有了主导意义,现实只是成为艺术和艺术家独立发展的参考,艺术的意义超过了现实的意义,或者说艺术家的现实观发生了变化。

热里柯在这里不是再现他的所见,而是把他的所见情绪化地表现出来,代表了浪漫主义的特征。

  雄视 潘天寿

  潘天寿,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晚年常署颐者、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县冠庄人,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

1915年潘天寿考入浙江师范,是李叔同和经享颐的学生。

1923年任上海民国女子工校和上海美专国画系教师,开始研究中国画,并与吴昌硕交往密切,得到吴昌硕的称赞。

1928年受林风眠之聘任西湖国立艺术院国画系主任、教授。

1944年后任校长。

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兼作山水画、人物画,又擅长书法、篆刻,特别是“指画”。

他对中国绘画史和绘画理论也有很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他的花鸟画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不论构图、用笔都追求雄强豪壮的气势,这不仅是他正直、倔强性格的写照,也是近代中国集体人格的反映。

这幅《雄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潘天寿在构图和主题处理上追求奇崛、险峻和险中求稳的艺术特征。

正是由于潘天寿的杰出艺术成就,因而和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一起被誉为“现代四大家”。

  春雪 吴冠中

  《春雪》体现了吴冠中的一贯艺术追求,但在他的同类作品中此画又是较为抒情的一幅。

尽管此画尺寸较大,但仍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

画面上似乎只有几块大片的墨色,间以墨点和墨线,少数地方用了一些色彩,但奇怪的是,一个巍峨秀丽的雪山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点、线、面等语言要素被作者运用得机巧而灵动,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的语言特征,体现出中国画的形式美和艺术美,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老国王 卢奥

  乔治•卢奥出生于细木工家庭,原是法国象征派画家莫罗的学生。

莫罗死后,他曾被任命为陈列莫罗作品的美术馆馆长,与野兽派画家志同道合。

  卢奥的作品充满宗教情感,他憎恶法国社会道德的腐败,经常在出入巴黎地方法院时,看到一些“失去上帝恩宠的人们”,因而在他的画上增加了色衰的妓女、落网的歹徒和冷酷的法官等形象。

  这一幅《老国王》,体现出彩色玻璃窗画的特色。

颜色很厚重,黑色勾轮廓,体现出油画特有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特征。

老国王的侧面形象显得很忧伤,不像国王,倒像个苦难者的化身,与基督受难像差不多。

这幅画约创作于1916—1917年,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卢奥反复修改了这幅画,借以寄托画家对苦难人民的同情。

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

“我是荒原里受苦难人的沉默的朋友。

我是永恒苦难的常青藤,它攀缘在这被弃的墙上,墙内是反叛的人们藏着的罪恶与善行。

作为基督徒,我相信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向正方形致敬 阿尔伯斯

  约瑟夫•阿尔伯斯生于德国波特罗普,32岁时进入包豪斯学院做学生,以后留校任教。

1933年希特勒关闭包豪斯时,他是这个学院最早移居美国的教师之一。

在美国,他成为宣扬包豪斯设计革命和设计手段新观念的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在北卡罗琳那开设的著名的黑山学院成为传播他的思想的主要阵地,也成为美国先锋派艺术家荟萃和获取灵感的大本营。

  阿尔伯斯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色彩知觉结构进行的详尽研究由其教学和作品传播开来,并对美国的抽象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50—1960年他离开黑山学院来到耶鲁大学成为建筑和设计系主任。

这一时期开始了他著名的油画和正方形系列画,并都起名《向正方形致敬》。

这组作品使他在抽象减少和视错觉的探索上达到一系列的高峰。

其实,早在瓦萨雷利和巴黎的视觉艺术探索小组之前,阿尔伯斯就已经创造出了一种动力知觉绘画,他的这种创造使包豪斯构成派变成一种更有活力的抽象艺术。

他于1959年开始的《向正方形致敬》系列,使他近乎绘制性地重复着他早先就已经开始的尽管不是很明确的主题,这就是用不同色调和比例以及不同变体的相叠的正方形色块,它使得埋藏在复杂视觉体验中的个人心理和丰富的情感内容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夜巡 伦勃朗

  伦勃朗是荷兰大画家,不仅是杰出的油画家,而且是著名的铜版画家。

他在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从而使他在美术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伦勃朗出生在莱顿一个磨坊主家庭,受过较好的教育,并进过大学,但不久离校学画。

21岁时已掌握了油画和铜版画的基本功,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

他在家乡开画室并接受定货。

1631年离开家乡定居在荷兰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很快就成为当地著名的肖像画家。

1634年他的爱妻病逝,后又因伦勃朗和女仆结合,引起亲属们的强烈不满,以致诋毁他的声誉,霸占他的财产,最后终使伦勃朗陷于困境不得不搬到贫民区居住。

但伦勃朗在艺术上并没有停步,相反,由于生活的坎坷使他更深刻地去观察和理解社会,艺术视野更为广阔,使他的艺术达到了顶峰。

在他完成晚年著名的代表作《呢布业同业工会理事》后,他的继妻和他惟一的儿子相继离开人间。

1669年10月4日,这位最杰出的荷兰画家也终于在极端贫困中与世长辞。

虽然他的遗物只有画具和破旧的衣衫,但是他却给人类留下了一大批极其珍贵的艺术遗产。

  在伦勃朗的大量作品中,肖像画占了很大的比重,仅他的自画像,目前保存的估计总数在60~100幅之间。

他的绘画风格,突出地表现在主要利用光线来塑造形体、表现空间和突出重点,画面明暗对比强烈,虚实结合,层次丰富,气韵生动,后人称之为伦勃朗式的明暗画法。

  《夜巡》是伦勃朗创作盛期的重要代表作。

它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民兵总部定制的一幅群像肖像画。

关于这一作品,过去流传的说法是:

当此画的定制者看到完成了的作品时很不满意,因为画中只突出了几个主要人物,不少人被画在不够显眼的位置,他们要求画家修改此画,结果遭到伦勃朗的拒绝。

定画者为此向法院提出控告,伦勃朗败诉,他从此成为不受欢迎的画家。

他后半生的贫困生活也与《夜巡》一画有关。

近几十年来,经过许多国家专家的考证,证明上述说法并不可靠,乃是伦勃朗死后一些传记作家,为了渲染所谓天才人物生前往往不能为人所理解而制造出来的。

事实上,《夜巡》一画最后仍为定制者所接受,伦勃朗也得到了事先议定的报酬。

  不管怎么说,从这一作品本身来讲,这一群像肖像画是富有创造性的。

画家采用了接近戏剧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安排了一群民兵正接到命令准备集合出发去执行任务的情节,并有节奏地处理这些民兵们。

民兵的负责人宁•科克正在集合队伍,所以在画面上处于突出的地位,并好像正与他的部下边谈着话边向观众走来。

其他民兵,有的在击鼓,有的挑着旗,有的擦枪筒,有的举长枪,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举止神态,但都统一到准备集合出发这一情节上来。

整个画面明暗对比强烈,但又极富层次感,构成一幅富有战斗性的构图,充分体现了伦勃朗独特的艺术风格。

应当说明的是,此画原来画的时间是白天,由于此画被后人涂上了过厚的光油层,加上长时间的岁月侵蚀和空气污染,以致画面变暗,好像是画的夜景。

大约从1800年开始,此画的名称一直被误传为《夜巡》。

  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 波丘尼

  翁贝托•波丘尼是一位博览群书、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也是未来派的重要理论家和灵魂,未来主义的两次宣言——“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和“雕塑宣言”均出自他之手。

他倡导艺术家应积极投身于现代科技文明,在艺术中努力表现这些成就,鼓动艺术家去捕捉现代生活中的运动、生命和速度。

在波丘尼的心目中,运动感的表现是艺术中的首要问题,因此他的作品总是充满着动感。

波丘尼是未来派最有才华的艺术家,可惜他在艺术上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当一战爆发时他自愿入伍,1916年他正值年富力强之时战死于意大利前线,年仅34岁。

  波丘尼努力将运动的过程在《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这件雕塑上表现出来,即把时间这一因素引入到造型艺术中,为此他创作了这件作品。

这是一个快速行进中的人物全身像,但这个形象并没有五官和双臂,艺术家将这个人的每个运动步骤联系起来,创造出一个新的充满运动感的现代机械形象。

它带有写意的特点,尽管没有完整的五官,也没有双手,并非一个真实的人体,但我们仍然能从它的动态感觉到一种力量速度,它在人的视觉上造成的是一个快速行进中的人物印象。

  空间设计 里特维特

  在20世纪初的荷兰,风格派运动回应了阿姆斯特丹学派优雅的雕塑般的艺术风格,只关注艺术的客观性,他们拒绝使用物体的自然形态,而是尝试由直线、三原色以及黑、白、灰组成的抽象艺术语言。

蒙德里安是风格派的创始成员之一,他的绘画获得了普通的承认。

在建筑上,直线和平面互相穿插,提示我们建筑代表着空间的连续性而不是封闭的边界。

  最清楚地表现风格派特征的建筑,是由里特维特于1924年与他的客户——室内设计师斯劳德夫人共同设计,位于乌德勒布市的一座住宅。

该建筑坐落于城郊的一片开阔地中,就像是一幅三维的小型蒙德里安式绘画,似一件摆设多于一座可居住的建筑。

建筑形式表达清晰但却手法轻灵,各部分都是由面与线构成,表现得若隐若现、难以捉摸,使得这座建筑本身就是一种对空间的体验。

  荷矛者 伯留克莱托斯

  伯留克莱托斯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擅长表现青年运动员的形象,所用材料都是青铜。

据说他还写了一本论述人体比例的著作《法式》。

可惜他的原作均已不存。

这里的《荷矛者》被塑造成一个体格健壮、充满朝气的青年战士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人在希波战争胜利后对英勇保卫国家的战士们的崇敬心情。

同时,它也是作者长期研究人体比例的验证。

他认为最理想的人体比例,即头与全身的比例为1:

7,以肚脐附近为重心划分的上下身比例为黄金分割的近似值5:

8,身体重心的垂直线落于右脚之上。

整座雕像以均衡的动作形成统一的构成,显得极其完美和谐。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名词解释

  美的规律和法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规律与法则是一致的,因为法则体现了事物的规律性,而规律则是通过法则呈现出来的。

对美的规律和法则的认识和总结在古希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当时主要体现在建筑和雕塑之中,以后逐步扩展到绘画,形成造型艺术产生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规范。

在古希腊,艺术的法则有三个特点:

被认为是最完美的艺术形式规范,是达到完美艺术的保证;

它是以比例的形式体现的,并且可以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现,例如事物各部分之间的比值和黄金分割率;

它是灵活的,可以随着人的审美的变化和视觉的需要加以适当的调整,但只有一个相对的空间。

这样的研究对造型艺术创造自身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手段,艺术家可以根据这样的美的规律和法则创造出符合人的视觉感受的美的形象。

也就是说,美的规律和法则是按照自然并符合人的比例关系创造出来的,是对自然界的艺术的表达方式,这就是这种规律和法则的普适性。

在这其中人们又总结出了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规则。

  审美价值

  即审美对象中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从而引起审美感受的价值属性。

审美价值是建立在人和对象的实践关系上的,凭借美的规律,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对象化,即在对象中确证自己的存在和价值,由此获得自我享受。

但审美价值的观念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就受制于时代性、阶级性和民族性,即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审美价值观念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对美的认识、想象和期待上就不同。

  变化与统

  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又称多样统一,也叫和谐。

从整一律、对称均衡到多样统一,类似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变化统一体现了生活、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规律,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的整体。

“变化”或“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

多样统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事物本身的形具有大小、方圆、高低、长短、曲直、正斜;

质具有刚柔、粗细、强弱、润燥、轻重;

势具有疾徐、动静、聚散、抑扬、进退、升沉。

这些对立的因素统一在具体事物上面,形成了和谐。

多样统一的法则的形成是和人类自由创造一种复杂的产品时要求把多种的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一样,既不杂乱,又不单调。

多样统一使人感到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

这一基本法则包含了对称、均衡、对比、调和、节奏、比例等因素。

所以一般都把“变化统一”或“多样统一”作为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比例

  造型各部分之间的尺寸关系。

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整体的纵向与横向之间等相互之间尺寸数量间的变化对照,都存在着比例。

适度的尺寸数量间的变化对照,都存在着比例。

适度的尺寸数量的变化可以产生美感,例如“黄金比例”是比较典型的。

  黄金分割率

  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分割法则,简称黄金率。

它的分割方法为:

将某直线段分为两部分,使一部分的平方等于另一部分与全体之积,或使一部分对全体之比等于另一部分对这一部分之比。

用数字来表示,即它的比值约为1.618∶1或1∶0.618,被称为黄金比。

黄金比最早是由古希腊人发现的,直到19世纪被欧洲人认为是最美、最协调的比例。

黄金比广泛用于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尤其在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长和宽的比例(如书籍开

  [1][2]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