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地球表面形态知识导图考纲解读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Word格式.docx
《第7讲地球表面形态知识导图考纲解读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讲地球表面形态知识导图考纲解读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洋
板块
相对
运动
(挤压
碰撞)
大陆
相互
挤压
碰撞
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和巨大的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大洋
与大
陆板
块挤
压碰
撞
形成⑩____、海岸山脉、岛弧等
马里亚纳海沟、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
由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
(2)分类
a.褶皱:
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它有向斜和⑪________两种基本形态。
b.断层: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
其中两侧陷落、中间突起的部分叫⑫________,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⑬________构造。
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
火山喷发的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
(2)地震:
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⑭________等。
2.实例
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1.合理改造能够趋利避害。
2.不合理活动产生消极破坏作用。
探究点一 地质结构及其实践意义
核心突破
1.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
断
方
法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
的新老
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构造
地貌
未侵蚀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
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图72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 地质构造的判读
1.[2015·
山东卷]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
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
完成
(1)~
(2)题。
地层新老关系
地层代号
观测点坐标
新
老
C
(31°
38′13″N,117°
50′12″E)
37′54″N,117°
50′59″E)
D
38′10″N,117°
50′19″E)
37′57″N,117°
50′52″E)
S
38′05″N,117°
50′32″E)
38′01″N,117°
50′43″E)
(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A B
C D
图73
命题点二 地质构造对地形的影响
2.[2015·
浙江卷]图74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图74
(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砂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英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命题点三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3.读某地等温线分布及地质剖面图(图75),回答
(1)~
(2)题。
图75
(1)该地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山
(2)该地质构造( )
A.上层岩层较老
B.便于储油
C.便于储水
D.两侧岩层较新
探究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
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
蚀
作
用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如雅丹地貌)
流
水
冲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形成“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如长江三峡地区、黄土高原)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如桂林地区)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如挪威、中欧—东欧平原)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沉
积
冰川沉积
杂乱沉积,冰碛地貌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
扇(河流出山
口)、三角洲
(河口)、冲积
平原(河流中
下游)
颗粒大、质量大的先沉积,颗粒小、质量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河流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口地区(例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
移动沙丘)
和沙漠边缘
的黄土沉积
地貌
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
海浪沉积
形成沙滩
等海岸地貌
命题点一 流水地貌
4.2014·
北京卷图76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
(1)~
(2)题。
图76
(1)该河谷(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形,适宜修建水库
(2)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5.2014·
重庆卷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图77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77,完成
(1)~(3)题。
图77
(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B.凸岸
C.凹岸D.入海口
(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77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B.冰斗
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
(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
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厘米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77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图78
命题点二 流水与海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
6.[2015·
全国卷Ⅰ]图79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完成
(1)~
(2)题。
图79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典图判读5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典例精析
2014·
山东卷图P51(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图P51(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a) (b)
图P51
(1)根据图P51(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P51(a)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2)图P51(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A.Ⅰ、Ⅱ、ⅢB.Ⅱ、Ⅰ、Ⅲ
C.Ⅲ、Ⅰ、ⅡD.Ⅲ、Ⅱ、Ⅰ
[图形解码]
信息提取
思维过程
(1)结合卡片上记录的信息,通过读图(a)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
(2)在从图中获取岩层新老关系的前提下,结合向斜岩层新老关系特点判断图(b)中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
答案
(1)B
(2)B
■判读技巧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图P52)、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P53)、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图P54)等;
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图P52 地质地貌示意图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
正确判读地质剖面图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
沉积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其岩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如图P52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
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判断。
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P52中Ⅳ岩层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变质作用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的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
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
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
我们知道,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P54中的乙、丙所在地区是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受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如图P54中乙);
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受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
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
如图P52中河流附近、图P54中甲处均为断层。
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地区某个地质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地质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地质年代该地区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了。
■应用提升
读我国某地区局部地层剖面图(图P55),完成1~2题。
图P55
1.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a向b由老到新
B.自b向c由老到新
C.自b向a由老到新
D.自a向c由老到新
2.图中长腰山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读图P56,完成3~4题。
图P56
3.图示( )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B.乙山为断块山
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
D.地形主要为山地
4.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油页岩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它以资源丰富和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而被列为21世纪非常重要的接替能源。
图P57示意油气资源在地层中的分布。
据此完成5~6题。
图P57
5.油页岩属于( )
A.喷出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6.传统石油最有可能分布在图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基础自主梳理】
①太阳能 ②地壳运动 ③搬运 ④趋于平坦 ⑤岩石圈
⑥断裂带 ⑦非洲板块 ⑧印度洋板块 ⑨美洲板块 ⑩海沟
⑪背斜 ⑫地垒 ⑬地堑 ⑭固结成岩 ⑮流水侵蚀作用
⑯侵蚀切割 ⑰泥沙沉积
【考点互动探究】
1.
(1)D
(2)C [解析]第
(1)题,根据表中经纬度可知,观测点线路为西北—东南方向,而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与观测点线路垂直,因此该考察区域的总体构造线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
第
(2)题,根据表中地层新老关系可知,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因此应为背斜,背斜岩层多为向上弯曲。
2.
(1)C
(2)A [解析]第
(1)题,甲地岩层向下弯曲,且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可判断为向斜,从地貌特征看为山岭,即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乙地岩层向上拱起,且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可判断为背斜,从地貌特征看为谷地,即背斜顶部受张力,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即背斜谷。
第
(2)题,结合图中岩体运动方向,可以判断⑤岩层属于原来背斜(现已被侵蚀成谷地)顶部的岩层,即丙处应为沉积岩,A项中石灰岩、砂岩都属于沉积岩;
B项中花岗岩、流纹岩都属于岩浆岩;
C项中大理岩、石英岩都属于变质岩;
D项中安山岩、玄武岩都属于岩浆岩。
3.
(1)D
(2)C [解析]第
(1)题,该地等温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说明其地形为山地,结合该地岩层弯曲方向知其为向斜,从而确定该地的地形及地质构造。
第
(2)题,向斜上层岩层较新,两侧岩层较老;
向斜便于储水。
4.
(1)A
(2)D [解析]第
(1)题,从图中岩层的错位及移动方向可以看出,该河流是在断层基础上形成的,另外各岩层并未发生弯曲变形,应是正常沉积的结果,越往下沉积岩形成越早,图中石灰岩和页岩均为沉积岩,页岩①在下,石灰岩②在上,故①岩层形成年代早于②岩层,A项正确;
在河床断面上,①岩层易受侵蚀而发生了凹陷,②岩层出露河谷处,岸线较平直,不易被侵蚀,B项错误;
岩层未发生弯曲,故不可能是向斜,C项错误;
有断层存在的地区,地质条件不稳定且容易发生渗漏,故不适宜修建水库,D项错误。
第
(2)题,图中信息显示,水位上升的中期,河谷中沉积物较少,说明河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较强,河流含沙量较大;
水位下降时,河谷中沉积物较多,河流含沙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堆积作用增强;
因河水在洪水期侵蚀能力增强,会使河床变宽、加深。
5.
(1)B
(2)C (3)D [解析]第
(1)题,砾石滩主要是流水堆积形成。
河源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
砾石滩属于河漫滩,河漫滩主要在河流的中游地区,且河道弯曲程度比较大的河漫滩地区会发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入海口地区主要形成三角洲,三角洲泥沙颗粒小,且堆积有一定的规律性。
第
(2)题,砾石变圆主要是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
石笋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冰斗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石笋和冰斗棱角分明;
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在风力长期侵蚀下,岩石变圆;
花岗岩风化球主要是风化作用形成的。
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大多是直径9厘米左右的砾石,结合选项可知图中D项9厘米左右砾石所占比重最大。
6.
(1)D
(2)B [解析]第
(1)题,若该区域以淤积作用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大;
反之,当海水的侵蚀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小。
图中距起始点距离在1975年至1978年间变大,此后距起始点距离总体上变小,因此当地主要是先淤积、后侵蚀。
第
(2)题,在1992年至1997年间水深2米的位置距起始点距离总体变小,说明该海域泥沙沉积作用总体减弱,应是黄河挟带入海的泥沙量减少所致。
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增加,黄河流域水量随之增加,河流输沙量增大,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强烈;
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会导致入海泥沙减少;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则注入黄河的径流量增加;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
典图判读5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1.B 2.D [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根据岩层的形成先后知自b向c由老到新。
第2题,根据图中岩层弯曲情况知长腰山位于向斜槽部,根据地势起伏可推知长腰山是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3.C 4.D [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知,花岗岩侵入到石灰岩内部,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晚于石灰岩。
乙山处岩层向上拱起,所以乙山为背斜山。
甲处岩层向下凹陷且甲处位于核心,甲处位于向斜槽部。
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海拔低于500米,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形。
第4题,丙断层处地势较平坦,主要依据岩石破碎程度和岩层错开情况判断丙断层发育。
5.D 6.A [解析]第5题,油气资源是古生物沉积作用的产物,据此判断油页岩属于沉积岩。
第6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石油密度较小,应分布在水的上面,据图分析a处最有可能是传统石油的分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