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乡畜牧业发展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4955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0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峰乡畜牧业发展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西峰乡畜牧业发展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西峰乡畜牧业发展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西峰乡畜牧业发展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西峰乡畜牧业发展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峰乡畜牧业发展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西峰乡畜牧业发展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峰乡畜牧业发展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峰乡畜牧业发展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上的规模养大户品种改良意识不强,饲养方法落后,品种单一,没有形成立体养殖的现代管理模式,使养殖收益降低,见效缓慢,没有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投入不足,政策体系有待健全,贷款难,小区建设及规模养殖用地受限,粪污治理缺乏投入,流通贸易中设施不全与方式单一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畜牧业的发展;

小生产与大市场没有实现有效对接,政策体制和市场机制不健全,养殖合作组织发育缓慢,养殖户市场谈判地位低,养殖者在市场处于弱势地位,千家万户生产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滞后,因此,畜牧业波动大,部份品种产能过剩较突出;

支撑体系仍然薄弱,基层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手段滞后,服务技能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畜禽良种育种能力差,疫病预防环节薄弱,信息源不足和最后一公里门槛没能有效解决;

我市处于三峡库区,控制养殖污染尤其重要,加之因自然及人为因素,草地退化严重,造成草地石漠化加剧,直接影响三峡库区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 

畜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包括畜禽生产的比例结构,加工品的比重,优质畜产品的比重等。

生猪的市场是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趋势很难说的清楚,但是即使猪价下跌,只要我们发展的标准化的,适度规模化的养殖。

那我们的抗风险的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是很强的。

今年宜昌、襄樊生猪出栏要过500万头,荆门、黄冈、恩施、荆州4个市要过300万头,2008年过300万的要达到6个市。

今年乡市一级过100万头的要超过6个,明年过100万的要超过10个。

禽业是一个短、平、快的产业,出笼率快,占地小,加工和消费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

全省各地都有条件加快发展。

江汉平原和库区要充分利用水面优势,在环境承载能力内加快发展水禽及其加工业。

对草食畜牧业的发展。

2规模小,集约化、良种化程度低

商品率低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提高畜产品的商品率,应当而且必须作好三篇“文章”:

第一篇是经纪人培养文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云龙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条件明显改善,但总体上,交通仍不够畅达,信息仍不够灵通,这就客观地影响畜产品的上市交易。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手牵群众,一手拉市场的经纪人,充分利用经纪人的特长和优势,把群众生产的畜产品更多地推向市场,变成商品;

第二篇是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文章。

积极引进有资金、技术和管理实力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企业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方面的优势,把更多的畜产品销售出去;

第三篇是市场建设文章,针对云龙山区偏远的自然特点,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采取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方式在适宜地区兴建牲畜及畜产品交易市场,有效解决有产品无市场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

3发展模式滞后,抵御风险能力差

4职能部门服务能力薄弱,引导能力滞后

二、几点建议及措施

 

一是应切实加强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

当务之急是国家、市、乡等各级公共财政应持续增加对良种支撑体系建设的投入,引导业主资金投入良繁体系建设,建立与商品畜禽生产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

二是应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切实加强防疫、检疫基础工作,加强防疫、检疫体系建设,建立疫病净化区域,增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减少因疫情发生对畜牧业带来的冲击。

三是应引导建立畜牧合作组织和产业化经营。

加快畜禽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者市场谈判地位和应对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当前应制定政策、建立体制和机制积极引导建立各类畜禽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积极培育几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加工型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以支撑和带动全市畜牧产业化经营。

四是应建立健全畜牧科技研发推广体系。

重点制定各畜禽的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资料,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推进一系列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推广和应用。

大力推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场、关键技术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

积极开展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和成果与应用有效对接,充分发挥西南大学、畜科院等在渝的畜牧专业人才和科研成果聚集的优势,广泛与我市畜牧生产开发相对接。

五是加强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各级畜牧服务部门应加强信息研究,切实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门槛,将有用的信息组织迅速为畜牧业服务,使畜牧业经营和企业管理科学化。

六是应大力推进畜禽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和规模养殖发展。

畜禽养殖小区是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养殖方式转变的重要形式,应积极引导,大力推进。

我市应积极推行“九统一”的建设规范,即:

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圈舍建设规范、统一品种制种模式、统一饲养管理技术、统一防疫用药规程、统一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饲料允许添加剂药物使用规范、统一粪污处理技术,统一产品销售。

根据目前畜禽养殖的基础条件,小区总规模和单元体规模应进行积极探索,各品种小区建设建议标准如下:

生猪小区达到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以上,小区内发展年出栏生猪200头以上的大户20户以上;

家禽小区达到年出栏商品肉禽10万只以上,小区内发展年出栏肉禽10000只以上的大户10户以上;

蛋禽小区达到年存栏产蛋禽10万只以上,小区内发展年存栏蛋禽10000只以上的大户10户以上;

山羊小区达到年出栏羊1000只以上,小区内发展年出栏羊50只以上的大户10户以上;

肉牛小区达到年(存)出栏牛100头以上,小区内发展年(存)出栏牛10头以上的养殖户10户以上,奶牛小区发展年存栏奶牛500头以上,小区内发展年存栏奶牛50头以上的养殖单元10个以上;

肉兔小区达到年出栏兔2万只以上,小区内发展年出栏兔2000只以上的大户10户以上。

同时,应积极扶持畜禽规模养殖发展。

为了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重点应在圈舍改造、品种改良、配合饲料、扩大规模等方面加强引导,切实推进千家万户的传统饲养向标准化养殖发展。

七是建立和完善畜牧业发展的扶持保护政策。

要按照《畜牧法》的规定,把发展畜牧业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解决。

各级政府应制定政策,积极引导农村金融市场建设,引导金融部门对已完成土建工程的规模化养殖场,用已建圈舍地面建筑物、种畜禽等资产作抵押放贷,实行封闭式贷款。

建立财政投入扶持机制,各级财政应形成持续增加的财政投入扶持机制,财政资金主要用于畜禽良繁体系建设、新技术的培训推广、流动资金贷款利息补贴、鼓励新产品开发、引导养殖小区建设等符合财政公益性投入支持的环节;

应增加中央、市级以上环保资金对畜禽规模养殖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投入。

由于规模养殖场的畜禽排泄物集中量大,加之养殖行业是低效益行业,政府公益性财政应对畜禽排泄物处理设施建设给予重点投入,引导建立有机肥料厂和堆积、过滤池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使畜禽粪便实现资源化利用。

八是建立生产投入品监管机制,确保畜产品安全。

畜产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社会各界的关注。

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建设是确保畜产品安全的基础环节。

应从养殖生产源头抓起,建立生产养殖档案,切实加大良种、商品畜禽生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继续深入开展瘦肉精等违禁饲料添加药物治理,以饲料行政许可、产品跟踪监督为重点,加强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多部门联合监测督查为重点,规范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措施的落实,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

九是制定和贯彻法律,创造畜牧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畜牧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推进依法治牧,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各级畜牧部门应认真学习,切实贯彻执行,将《畜牧法》所规定的相关政策执行到位。

同时,应以宣传学习《畜牧法》为契机,掀起学习畜牧相关法律的热潮,强化执法体系建设,规范监督管理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应积极配合做好畜牧、饲料、草原等配套法规、规章的制定工作,推进依法治牧。

牢固树立效益优先、科技支撑的畜牧业发展理念,从良种、饲草、饲养等基础环节入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切实加强科技培训,高度重视疫病防控,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一是充实加强技术力量。

成立乡乡畜牧站,隶属畜牧局管理,全面履行指导服务全乡畜牧业发展职责。

加强专业畜牧技术队伍建设,积极引进畜牧专业人才,保持全乡畜牧技术人员有序接替。

抓好乡村畜牧技术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科技服务队伍,为全乡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是推广普及先进技术。

加大畜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重点推广养殖小区规模生产、疫病综合防控、秸秆青贮等技术。

完善以乡乡为主的人工授精改良网络,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

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及时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传递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引导养殖户加大科技投入,应用先进技术,科学饲养管理。

三是高度重视疫病防控。

严格按照“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动物防疫方针,全面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实行春、秋集中防疫与平时防疫相结合,着力强化基础免疫,扎实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等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切实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报,加大畜产品专项整治力度,实行养殖、加工、流通全程监测,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3.1合理布局,强化基础建设

首先要加强品种改良的力度,淘汰土杂母猪,大量引进“长大”二元母猪,推广繁殖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引进杜洛克、大约克、长白等良种公猪,推广本地良种杭母猪,建立生猪人工授精网点,迅速提高良种覆盖率,提升猪肉品质,形成竞争优势。

在良种推广上除做好宣传外,政府部门还要大力扶持,划拨专项财政资金,对引进良种实行补贴,提供畜牧兽医技术服务。

3.2多元化发展,走特色化道路

3.3突破传统,积极探索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

建立畜禽生态养殖小区,综合开发养殖项目,借鉴外乡(市)的成功经验,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形式,推广“牧——沼——果”、“牧——沼——渔”、“牧——沼——菜”等生态养殖模式,实行“山上育林、山腰种果、山下养畜(禽)”。

根据养殖品种、规模,采取统一规划用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畜禽品种、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规划生产的标准化要求,建立生态养殖小区。

可请专家对养殖项目、规模、选址、市场行情等系列问题进行充分论证,做到“五统一”:

即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管理。

3.4扩大规模,保障农民增收

3.5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引导

重庆市“十一五”畜牧业发展思考

一、盘点“十五”,全市畜牧业经济持续增长

“十五”时期,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为“十一五”畜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畜禽散养、混养比例仍然较大,人畜同院的现象还较普遍,质量安全隐患较多,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对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投入不足,政策体系有待健全,贷款难,小区建设及规模养殖用地受限,粪污治理缺乏投入,流通贸易中设施不全与方式单一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畜牧业的发展;

我市处于三峡库区,控制养殖污染尤其重要,加之因自然及人为因素,草地退化严重,造成草地石漠化加剧,直接影响三峡库区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

三、展望“十一五”,畜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一)认清重庆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畜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产业规划与布局将进一步优化调整,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淡出养殖行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为我市“十一五”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阶段市委、市政府对畜牧业发展寄予了厚望,在确立的“三百促三化”发展战略和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中,畜牧业占有重要位置。

为此,“十一五”时期应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努力推进全市畜牧业经济大发展。

(二)确立重庆畜牧业发展的新思路。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强调控,整合资源,抓住关键,促进畜牧业养、加、销、供协调发展,畜牧业与农业和农村经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畜牧业与城乡经济、社会生活协调发展,畜牧业与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协调发展,优化结构布局,转变生产方式,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畜牧业支撑服务体系,加快构筑动物公共卫生安全屏障,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提高畜牧行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畜牧业,重点抓好“四个关键”,建立和完善“十大体系”。

  

(一)抓好“四个关键”,夯实发展基础

  1、调整畜牧业结构。

畜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在畜禽结构方面,生猪必须要发展。

生猪是湖北省的优势,必须坚定不移的发展,要抢占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制高点。

对草食畜牧业的发展

修水畜牧业发展思考

时间:

2007年1月17日16:

59

詹文格

(修水乡畜牧兽医局 江西修水 332400)

内容摘要:

畜牧业是一个基础产业,修水乡作为一个山区贫困乡,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正值新农村建设的黄金机遇期,如何从畜牧业上寻找突破口,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关键词:

畜牧业 现状 发展 对策

修水乡地处赣西北边防陲,位于九岭山脉与幕阜山脉之间,与湘、鄂两省毗邻。

全乡7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占90%,乡城面积为450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0%,可用于发展畜牧业的草山草坡达200万亩,耕地面积为64万亩,对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

据统计,2005年全乡生猪饲养量达52万头,出栏27.2万头,存栏24.8万头,分别比2004年增长19.3%、21.9%和16.4%;

山羊饲养量达56.5万头,出栏24.5万头,存栏32万头,分别比2004年增长2%、3.4%和0.7%;

家禽饲养量达250万羽,出笼120万羽。

近年来修水乡畜牧业尽管在逐步发展壮大,但是发展速度还较慢,市场意识还较淡薄,观念也还较保守。

乡内有大量的资源没有利用,猪蛋以及仔猪不仅外销为零,而且连乡内的市场供应都严重不足,多年来一直依赖外省的供应,所以修水乡的肉食价格不仅大大高于周边各乡(市),而且还远远高于北京、上海、深圳,仅这一点就值得深思。

一、产销错位,缺乏引导和监管机制

造成猪肉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原因是对生猪屠宰与销售环节的管理监控不严。

屠宰商与生猪贩运户为了获取暴利,热衷于到外省贩运,而不愿意在本地购进生猪屠宰,因为外省的生猪价格要低于乡内的生猪价格。

如果因为外省的生猪价格低,贩运回来后可以将乡内的猪肉价格降低,这也无可厚非,可是市场上猪肉的销售价格依然是居高不下。

长此以往,不公猪肉价格不降,对老百姓无益,反面严重挫伤了养猪户的积极性。

不少养猪大户因为肥猪存栏大量积压,造成严重的亏本,政府部门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任其恶性循环,无疑将使生猪饲养量迅速下降,给畜牧业的发展造成重大的打击。

纵观修水乡的市场,不仅是猪肉价格,就连其它农副产品(包括其它商品)的价格也长期偏高,修水乡的衣、食、住、行价格都高于湘鄂赣3省9乡。

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商品房价格和猪肉。

修水乡的商品房价格较高,而且还有一种供不应求的趋势,但是其中是否含有泡沫?

这值得分析。

修水乡内有大量的土地,属于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可是形成规模的蔬菜基地却寥寥无几,给菜农造成伤害的也是一些贩运户,因为辛辛苦苦种菜的农户一年下来收入往往不如贩运户,因此,没有形成规模产业,有的甚至被贩运户挤垮。

贩运可以调剂市场,但绝不能垄断市场,垄断市场就会抑制本地产业的发展,只能永远吃外地的肉,吃外地的菜。

这样充其量只给少数的贩运户提供了生财之道,却让大多数的农户失去了增收的渠道,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巨大的障碍。

[1]

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外,修水乡的畜牧业生产还有一个投入不足的问题。

乡内缺少具有一定规模、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具有品牌效应的龙头企业,没能充分引导和利用外资、内资与民资对畜牧业的投入。

各地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粗放型散养方式为主,没有形成产业优势,缺少抗风险能力,只把畜牧业作为短线投资,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波动,没有长远的市场眼光和发展目标。

价格上涨时一哄而上,价格下跌时全部转向,所长畜牧业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

江西省东乡、宜丰等乡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东乡乡是全国“瘦肉型商品猪”基地乡,全国“百乡畜牧兽医科技示范工程”实施乡。

乡委、乡政府对畜牧业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生猪产业化协调领导小组,以畜牧局、财政局、乡信用联社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注重领导带头,抓点示范,每个乡党政领导抓一个万头规模的养猪大户,乡镇(场)主要领导抓一个千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并把发展生猪产业化作为乡镇一把手工程,列入目标管理和“三项创建”考评。

探索和完善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年出栏万头以上的新办商品猪场,由乡财政专项列支,一次性补助10万元。

对年出栏商品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按出栏规模,由受益财政分别给予增值税地方留成都分30%~50%的奖励。

2005年全乡生猪外销60余万头,成为广东等沿海大中城市商品猪的供应基地,同时积极引导养猪大户走出东乡办猪场,形成“本地繁仔猪,沿海育肥猪”的发展模式,目前在外办猪场的达300余户,仅广东就有200多户。

二、

三、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修水乡是个农业大乡,发展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山清水秀、无工业污染,这些都是发展生态养殖的良好基础,但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畜牧业发展。

1.首先要加强品种改良的力度,淘汰土杂母猪,大量引进“长大”二元母猪,推广繁殖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引进杜洛克、大约克、长白等良种公猪,推广本地良种杭母猪,建立生猪人工授精网点,迅速提高良种覆盖率,提升猪肉品质,形成竞争优势。

2.建立畜禽生态养殖小区,综合开发养殖项目,借鉴外乡(市)的成功经验,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形式,推广“牧——沼——果”、“牧——沼——渔”、“牧——沼——菜”等生态养殖模式,实行“山上育林、山腰种果、山下养畜(禽)”。

3.根据各乡镇的地理环境和条件,可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养殖项目:

猪、山羊、肉牛、肉鸡、蛋鸡、水鸭、番鸭、蜜蜂等。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使养殖业成为各乡镇的主导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后劲”。

4.建立牧草繁育基地,积极推广良种牧草。

可引进黑麦草、墨西哥玉米、王草、桂牧一号象草、矮象草、苜蓿草、三叶草、赣选一号黑麦草等优良草种,进行种植,减少对天然林地草场的依赖,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山林植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加强动物疾病防控队伍的建设,完善乡镇防疫体系和监控网络,加强养殖大户的技术培训,引进人才,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使从事畜牧产业的相关人员素质整体提高,使畜牧业走上科技化发展之路。

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