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甸小学危房改造新建教学综合楼工程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4704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甸小学危房改造新建教学综合楼工程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龙甸小学危房改造新建教学综合楼工程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龙甸小学危房改造新建教学综合楼工程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龙甸小学危房改造新建教学综合楼工程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龙甸小学危房改造新建教学综合楼工程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甸小学危房改造新建教学综合楼工程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

《龙甸小学危房改造新建教学综合楼工程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甸小学危房改造新建教学综合楼工程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龙甸小学危房改造新建教学综合楼工程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

四、项目承办单位:

中枢镇龙甸村委会

五、项目法人代表:

周六三

六、单位性质:

事业单位

龙甸村委会地处中枢镇东部,东与三塘乡接壤,北与白水镇相连,西与民主、新华为邻,南连阿勒、新寨,总面积19.2平方公里,海拔1710米,常年平均气温15℃。

村委会辖小龙甸、大龙甸、江头村、坝心五个村民小组,全村总耕地面积4246.67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6亩,远远低于全县的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96亩),是中枢镇典型的人多耕地少的贫困村之一。

2007年末全村有农户1881户,总人口7010人。

中枢镇龙甸小学是龙甸村民委员会所辖中心完小,位于泸西城东南4公里处的大龙甸村。

龙甸小学包括:

大龙甸中心完小、寺门前村完小、江头村完小、坝心村小(单师要交点复式教学班)。

“所辖面积狭长,校点分散”是该校显著特点,从北(坝心村)到南(小龙甸村)跨度近8公里。

该校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

管理人员1人,专任教师44人,工勤人员1人;

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25人,中师学历10人,学历合格率达100%,现有学生777人。

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求真务实”是该校教师的显著特点。

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我校全体教职工正朝着积极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农村基础教育目标迈进。

但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造成该校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严重分散,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龙甸小学在历届中枢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村委会班子的努力和带领下取得令人瞩目的教育成绩,但该校部分教学楼已被县城管部门鉴定为危房,却仍然用作教室、教师宿舍、食堂等,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现有教学设备设施陈旧,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迫在眉睫,危房改造新建综合教学楼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章实施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依据

一、实施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布署,该校依据“农村学校力求达标,城市学校适当超前”学校发展规划精神,制定了《2006~2010年学校发展规划》。

《规划》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激发了教师的工作激情,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瓶颈”问题在于:

学校硬件设施严重欠缺。

该校为克服“所辖面积狭长、校点分散”的弊病,本着整合资源,全面实施规模办学的精神,坚持“宜并则并,需增则增”的原则,拟将寺门前校点四、五、六年级,小龙甸村小一、二、三年级全部并入大龙甸中心完小;

将坝心村小三年级并入江头村完小,该校有利于整合办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考虑到一部分学生年龄小、道路长等综合因素,合并后仍需留一部分年龄小的学生在旧校点上课,撤并后空出的教室用于弥补该村小音体美活动室、实验室、学前教育等空缺。

上述合并办学计划已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赞同,但迟迟未得到实施,原因之一是缺乏教室。

由于学校所属地方经济发展缓慢,该校办学硬件设施严重滞后,目前尚有20%左右学生还在危房中上课。

这些危房由于基础太浅,地势过低,墙体有近1.2米常年潮湿,部分墙体偏移,门窗变形,开启不灵。

经镇政府、中心校区、村民委员会和城管部门实地查看鉴定为危房,但目前仍然用作教室、教师宿舍、食堂等,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校点分散,师资力量也较为分散,全校至今无法开齐课程,教学设备严重匮乏,尚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要求,校园教育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一片空白,实验室、音体美活动室缺乏,计算机室、实验室完全没有,课桌椅陈旧,体育活动场地小,排水设施差,学校大门、围墙等不合规格等问题急待解决。

经该校校委会反复估算,精确统计、核实,学校共缺配教学及辅助用房1064m2。

当前,由于“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国情,无论是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还是教育研究学界的专业人士,均把危房改造、师资足额配备,降低学生辍学率;

巩固“普六”、“普九”成果等硬性指标看作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和管理的重点。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一味地“哭穷”,而是实事求是地反映真实情况,力争多方争取,为巩固“普九”成果营造一个坚实基础。

二、项目编制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435-2004)

4、《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7、《农村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8、《建筑外高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9、《建筑项目(工程)劳动安全监察规定》

10、施工监理质量规范

11、《云南省建筑工程预算规范》

12、建筑专业部门提供的平、立、剖面图

13、其他现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第三章需求预测及建设规模

一、需求预测

项目建设依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到2010年使大龙甸中心完小达到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完小初级标准,班级规模为12个教学班,学生人数400人。

二、建设规模

1、项目名称:

2、项目性质:

危房改造

3、项目单位名称:

云南省泸西县中枢镇龙甸小学

4、项目建设地点:

云南省泸西县中枢镇龙甸小学校园内

5、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层数:

三层,层高3.9米。

6、建设规模:

占地面积294平方米,建筑面积882平方米。

容积率为0.528,绿化率为39.8%。

7、项目主要功能:

普通教室6个,教师办公室2个,多媒体教室1个,实验室2个,语音室1个。

8、项目建设估算总造价:

88.2万元。

第四章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拆除危房,在大龙甸危房旧址上重建综合教学楼一幢。

二、建设条件

重建综合教学楼位于校园规划教学区西面,地形开阔,阳光充足,整个校园布局合理,选址恰当。

教学楼场地已做好“三通”,可保证施工。

第五章设计方案

一、总图布置

重建综合教学楼位于校园规划教学区西面,海拔1710米,前方空旷,与学校大门相接,教学楼前规划有花区。

背面是操场,北侧与运动场隔走道和绿化带相连。

四周排水方便,阳光充足,空气流畅,与周围环境和谐相映,显现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构建出适宜学生学习的重要环境。

二、教室结构和使用功能

新建教学楼内普通教室设计为每间建筑面积70平方米,每班设计34名学生座位。

从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空气流通考虑,窗全部选用塑钢推拉窗,窗墙面积比南为0.22,北为0.27。

为了让学生能安全应急疏散,教室门均选用复合钢门,门口通道宽为2.7米,楼层上下楼梯设宽4.5米的两把。

每间教室外阳台设洗手池一个,配备电视、网络和校园语音系统端盒,教室内设置主、副黑板各一块,40w双管荧光灯9盏。

室内地板、走道、楼梯均为水磨石地板。

三、给水、排水设计

1、给水设计:

(1)水源:

自来水管网;

(2)用水量估计:

生活用水量每日10立方米;

2、排水设计:

生活废水及地表雨水经校园水沟排入自然水沟。

第六章环境保护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龙甸小学综合教学楼在校园内建设,做好教学楼建设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对保持学校的育人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1、施工期间产生建筑物扬尘,开挖土石方及堆放材料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2、施工期间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污染。

3、项目运行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

二、保护目标及措施

施工期间的环境噪声符合《环境噪声标准》,公共场所卫生达到《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防护措施如下:

1、对建筑材料要轻卸轻放,避免扬尘产生,并通过适时洒水或用塑料薄膜覆盖。

2、施工要按时作业,使用易产生噪声的机械要避开师生的休息时间。

3、建筑垃圾及废弃物按指定地点堆放和定期清运。

4、教学楼周围种植矮棵常绿植物和花木,营造空气清新、花草悦目的周围环境。

第七章能源、资源消耗

本项目的工程设计及设备选择方案均执行国家颁布的节能政策和节能设计标准。

从建筑设计,设备选择等方面满足工程和节能要求。

节能措施如下:

一、合理选择配电线路和线型,优化线路敷设方案。

二、建筑材料按安全节能设计规范要求进行选择。

三、电器设备选用低耗能、高效率的产品:

教室和办公室灯具选用节能型荧光灯,走道灯选用声光自动控制。

第八章劳动保护、安全运行

一、劳动及卫生保护

1、根据相关条例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各专业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避免发生事故。

2、项目建设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遵守安全施工规范,建立安全报告制度,制定安全施工工作措施,设立警示标志,任命安全监理和安全员。

3、所有设备涉及安全的裸露转动部,设有必要的安全网罩或隔离栏杆;

与地坪高差1米以上的平台、沟、坎等均设置梯子、围栏或盖板;

在存在危险因素的工作区域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或照明设施。

4、加强建筑区域的卫生死角的管理,建立卫生防疫制度,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二、消防安全

1、各建筑之间的防火闸及用房设计均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

2、教室及辅助用房均按规范要求配置灭火系统和应急照明系统。

3、教学楼道设置消防报警公用电话及消防安全标志和安全疏散标志。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强化防火意识,确保消防安全。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概算说明

本项目依据《云南省建筑工程预算文本》,结合“三材”、地产材料的现行价格、现行劳务、工资调整系数等为计算依据,参照同等目标类别造价标准进行投资估算。

1、概算的主要内容:

工程费用(按已设计施工图)、预备费和其他费用。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规划净用地面积294平方米;

(2)占地面积294平方米;

(3)建筑面积882平方米;

3、工程估算

项目建筑面积882平方米,单位面积造价1000元/平方米,合计88.2万元.

二、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概算总投资88.2万元,资金来源为:

财政全额拨款。

三、编制依据

1、设计人员提供的图纸及概算条件

2、《云南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3)

3、《云南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预算定额》(2003)

4、《云南省工程建设材料设备价格信息》

5、参考红河州地区材料市场价格

第十章项目建设周期及进度安排

一、前期

1、学校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管理工作,编制项目计划。

2、聘请建筑质量专家多次实地考查和论证,拟定项目改造初步方案,聘请地质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地质勘察,聘请建筑设计专家进行新建项目设计。

3、向县教育局和县委、县政府汇报项目工程情况,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有效指导。

4、按规定程序做好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确定施工单位,聘请建筑质量监理公司的深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工程质量监理。

5、建立工程项目账户,专款专用,公示拨、付款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二、建设期

l、2008~2009年:

力求把学校硬件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达到农村完小初级标准,争取在2010年底大龙甸中心完小综合教学楼完工并投入使用。

2、2010~2011年:

力求多方协调,筹集资金更换陈旧课桌椅,配备各种实验、教学器材,拟建数量50台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室1问,达到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完小初级标准。

三、竣工验收

施工完毕,在施工单位提交验收报告后,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地勘单位和上级部门领导等对新建教学楼项目进行初验、整改和终验。

四、后期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决算材料进行核实和认定工程量。

报送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和认定工程项目造价。

第十一章项目管理

本工程招标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完成招标代理及造价咨询业务招标工作。

一、项目招标

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招标代理方案,包括:

各项具体工作的安排时间,所派人员,工作的具体目标要求,各项目的具体内容。

二、项目监理

(一)选择合理的招标方式

目前我国现行的招标主要有三种形式:

1、公开招标;

2、邀请招标;

3、议标。

工程项目采用的招标方式应严格按照政府有关文件执行,使用财政性资金、其他国有资金建设的建筑工程,必须进入建设工程工程交易中心实行招标。

本工程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二)选择合理的资格预审方案

本项目涉及国家预算内资金投资,故对施工单位要求高,原则上应采用详细的资格预审评审方式,通过对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本本项目的人员架构、施工机械的配置、类似施工经验、企业信誉等详细的评审来合理地确定施工单位。

(三)选择合理的评标定标办法

技术标通过评审合格后才能进入经济标的评审,最后通过采用“合理低价法”评审经济标来确定施工单位。

三、竣工验收

第十二章社会效益评价

在我县,97%以上的农村造龄儿童要在村级完全小学接受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

从这个意义上说,村级完全小学是我县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我县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一级学校。

但与此重要地位不相吻合的是,从教育资源的人均占有率上看,村级完全小学学生不仅远远低于城市小学学生,也低于乡镇中心小学学生。

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己引起中外学者的长期关注,要强调指出的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础在村级完全小学而非中心小学,占压倒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在村级完全小学完成第一阶段的义务教育,提升村级完全小学在经费投入、师资配备、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的优先发展地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该项目的实施,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该校用房过度紧张的实际困难,以进一步降低城区学校由于家长择校而造成的学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压力。

让村民从孩子上学难,上各校更难的烦恼中解脱出来,安心搞好农业生产,再进一步讲,也是为振兴地方经济尽一点绵薄之力。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办学硬件设施严重滞后,目前尚有20%左右学生还在危房中上课。

这些危房由于基础太浅,地势过低,墙体有近1.2米常年潮湿,、部分墙体偏移,门窗变形,开启不灵,经镇政府、中心校区、村民委员会和城管部门实地查看鉴定为危房,但目前仍然用作教室、教师宿舍、食堂等,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拆除危房,消除隐患。

该项目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中心完小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与薄弱村完小整合、重组、教师资源共享的方式,扩大中心完小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高年级学生相对集中,便于学校管理,保证学生学习、生活安全有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要。

第十三章结论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中枢镇龙甸小学拆除危房新建综合教学楼及其配套设备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新综合楼的建设本着“安全第一”的宗旨,彻底消除危房对该校师生的安全隐患,使该校教学硬件设施达到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完小初级标准,同时将为该校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教师学生的统一管理,从而不断加强和完善校内管理机制,实行“优化组合、竞争上岗”的管理方法,有利于整合办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我们深信,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泸西县中枢镇龙甸小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中枢镇龙甸小学

二○○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