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鲁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4614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鲁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鲁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鲁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鲁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鲁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鲁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地理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鲁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鲁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鲁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2.教学难点

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总体上是南多北少。

而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该

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学生的区域知识欠缺,尤其是资源的分布现状模糊,因此,“我国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是学生攻克本节内容的难点所在。

第一课时南水北调工程

【课前准备】

1.复习初中学过的我国主要区域特征。

2.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去了解有关南水北调的背景资料。

3.了解目前南水北调工程状况以及该工程的影响调查等。

【读图训练】

[读图要求]:

认识我国华北地区。

认识我国长江黄河水系。

读图了解南水北调的三条线路所经过的地形区。

[读图解读]:

华北地区,政治上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

内蒙古西部属草原沙漠地区,气候严寒干旱,和地理意义的华北不是一个概念,自然区划属于西北地区,地理上的气候学的现代华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冬季寒冷干燥且较长,夏季高温降水相对较多,春秋季较短。

但华北平原的热量和雨水明显多于黄土高原。

华北的土壤皆为河流冲积黄色旱作类型,是中国小麦的主产区。

华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南水北调工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

是指把长江流域水资源自其上游、中游、下游,结合中国疆土地域特点,分东、中、西三线抽调部分送至华北与淮海平原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地区[1] 

2016年1月8日10时南水北调东线台儿庄泵站开机运行,标志着东线一期工程2015—2016年度供水开始

【课堂活动设计】

第一部分:

新课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今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将建成通水,届时长江水有望与黄河

在青岛牵手。

交流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主体验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要调水呢?

第二部分:

新授内容设计

探究活动1在我国资源分布现状中探究南水北调的原因?

南水北调的

原因

PPT呈现图文资料,提出问题:

1.总结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2.你知道我国最缺水的地区是哪里吗?

试分析其原因。

3.尝试分析我国南水北调的原因。

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地图自己获得并总结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结论。

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在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最有效的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南水北调。

[内容解析]1.要从时空角度探讨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成因:

造成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该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即需大于供,其主要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前者主要影响“供”,后者主要影响“需”,具体分析如下: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东多西少

我国东部为季风区,西部为非季风区,东部降水量多,西部降水量少,受海洋气流影响,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南多北少

我国东部地区,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量南多北少

夏秋多、

冬春少

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2.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

淡水短缺原因

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

储量有限

海水淡化

在空间上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在时间上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人为原因

用水量大大增加

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

水污染严重

防止和治理水污染

普遍浪费水

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3.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与南水北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探究活动2:

在调水方案中探讨我国为什么首先实施东线方案。

方案对比

PPT呈现:

三线方案图及东线工程图

1.看图说出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起始点,比较我国南水北调东、中、西3个方案的优缺点。

2.这三条线路是同时进行建设的吗?

为什么要先建设东线工程?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纠正答案,排除难疑;

同时教师在教室内巡视,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并参与学生交流。

方案并不是重点,主要是鼓励学生主动质疑,自主解决问题,从方案的对比中得出东线现行的原因。

[内容解析]

(1)跨流域调水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可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

(2)三大方案对比。

方案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西线方案

路线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水源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供水区

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

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西北干旱地区

优点

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

可自流供水、

水源稳定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

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很大占用农田多,迁移人口多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工程量大

可调水量

较大

较小

源地水质

较差

较好

最好

东线现行的原因:

①利用京杭运河,工程量小;

地势低平,工程难度小②下游干流水量大,取水有保证③京津唐、山东半岛用水紧张

探究活动3:

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探究南水北调的影响。

影响

1.从城市生活、工农业、生态等方面分析调来的水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2.规划南水北调工程时,国家提出“先节约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

水”的方针,为什么?

1.回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2.联系家乡扬州,从扬州的水质状况假想调水后的影响,然后归纳总结。

帮助学生

联系生活,复习旧知,解决难点。

[内容解析]南水北调工程近期的供水目标:

以解决城市缺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

南水北调后将会大大改善华北、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缺乏问题,促进工农业的发展,同时会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当然也会有消极的影响,不过我们应该看到南水北调的不利影响毕竟是局部的,而且为了避免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国家还确定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指导方针。

节水、治污

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配置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重要前提。

所以在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科技进步对节水的促进作用,采用了较先进的用水定额和用水效率,进一步加大节水力度,同时还应分析不同水平年污水资源化的数量、措施与投资。

第三部分:

课堂总结设计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有关问题分析: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

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①本地少;

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4)资源调配线路选择:

①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②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③安全系数高;

④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5)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从输出地、沿线、输入地三个方面分析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这一类案例的学习与探究方法:

1、为什么要调配?

(原因分析)

2、能不能调配?

怎么调?

(可行性方案分析)

3、调配后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后果分析)

第二课时我国其他资源与能源调配工程

自主体验感知

1.你能归纳出分析有关资源跨区域调配这一类问题的思路吗?

请写出你的学习成果并与大家分享

2.你还知道哪些资源或能源的调配工程?

1.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自主总结归纳,寻找学习方法。

2.学生利用网络,热点新闻,了解我国的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工程。

让学生能够主动反思、主动感知、主动迎接学习任务。

我国的能源与资源调配工程

播放视频:

我国的重大工程建设,提出问题:

哪些是区际之间的调配问题?

哪些是资源调配,哪些是能源调配?

观看视频,

自主解答

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充实自己的资料,在问题的引导下理性分类,了解区别。

探究活动1交流分析资源或能源调配工程的地理思维及方法。

设计

意图

资源调配案例中的地理思维

把你自主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与组内其他同学交流,取长补短,完善结论。

各小组选派

代表将结论呈现在黑板上

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在已有的思维基础上合作交流,找到自己不足,不断完善。

[内容解析]学生往往会总结如下:

为什么调——怎么调——调了怎样。

教室最好在此基础上再次点拨(如图),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理性,更加全面。

分析探究其他资源或能源调配工程。

资源调配案例分析

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自主选择案例,小组讨论,归纳成果,选派代表讲解。

学生在已有的思维基础上合作交流,通过案例分析巩固自己所学,锻炼自己的合作意识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内容解析]首先,再次强调我国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及跨区域调配工程,让学生牢记区域的差异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造成了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其次,教师总结时,最好对比分析这几种调配工程,让学生能够关注他们的区别与联系(如下表)

再次,对于难点、复杂的知识可重点解析(如图),对于部分兴趣较浓的同学可布置课后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老师同步给予指导。

在必修三中有一条主线,就是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目的就是为了协调区域发展,是我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离开其他区域而独立发展,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所以,课堂上就应该让学生联系国家国情与经济发展现状,学会分析我国重大的工程建设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当然,区际联系还包括产业转移的知识内容。

【典型例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图16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17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图16图17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8分)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分)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29.(14分)

(1)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

南部

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

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

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调整产业结构;

适当提高水价;

提高节水意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