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电子教案 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4610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电子教案 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电子教案 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电子教案 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电子教案 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电子教案 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电子教案 1Word格式.docx

《第三单元电子教案 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电子教案 1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电子教案 1Word格式.docx

(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

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

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

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

“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

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

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

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

“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

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

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

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

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

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

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四、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

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

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

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

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练习与作业

一、读拼音,写汉字。

shātānzhēnchá

qǐtú

uguīqí

ngyuà

n

()()()()()

chǔnfǎnhuí

hǎiōubǔjiù

chǔnshì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幻( 

 

) 

滩( 

 

拦()彻()

幼( 

) 

难( 

栏( 

)切()

三、补充完整词语。

若()其()欲()又()踌躇()()鱼贯()()

()()吁吁响()云()见死()()愚不()()

四、照样子,写词语。

争先恐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遮无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将词语和它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1、抢着向前,唯恐落后a、冷淡

2、高耸的样子b、明媚

3、情绪低落,精神委靡靡c、争先恐后

4、(景物)鲜明可爱d、颓丧

5、不热情,不亲热,不关心e、突兀

六、句子变换室。

(按要求写句子)

1、大自然是有它自己的规律的。

(改为反问句)

3、他只好奋力驱走了那只嘲鹰。

(缩句)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遵循人违背

             保护↘↙伤害

               海龟

课后反思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16年3月23日星期三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

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

二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相对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这篇浅显易懂的课文自是容易。

只是在读写结合上需要老师的引导。

他们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不善于换位思考,学习本文对他们的为人处事方式会有所帮助,改变他们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1、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可以采用的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法。

2、树立环保的观念。

增强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1课时。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略读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

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5、展示所填表格。

三、品读:

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

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

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

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1、防止()停止()制止()

  2、深刻的()深重的()深远的()

  3、严重的()严厉的()严肃的()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蓝()近()苦()后()尤()段()

篮()进()若()候()由()断()

三、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n()xū()sǎn()

难吁散

练习与作习

n()yù

()sà

n()

shé

()juǎn()liá

nɡ()

折卷量

zhé

()juà

n()lià

四、照样子,缩写句子。

例:

深红的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

太阳发出亮光。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一条清澈的小河缓缓地流向远方。

3、绿色的植物遭到严重破坏。

4、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合理的方案。

五、句式改换。

1、像这样一条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改为陈述句:

2、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12吨黄沙到下游。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00年中  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数据

      数千年前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后来    含沙最大     是长江68倍   查资料

      原因    气候变寒     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

11.蝙蝠和雷达

2016年4月4日星期一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

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1、领会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领会蝙蝠的特异本领与雷达工作原因之间的奥秘。

讲读课文

本文的语言简洁,在叙述上,逻辑性强,思路很清晰。

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归纳段落大意,它是第五组教材里,学生初步学习归纳段意的较佳材料。

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一科学知识写得很清楚,有条不紊,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紧密,因此要继续重视词句训练和理解自然段的训练。

一、教师诱导式引入:

出示一种仿生学成果:

你知道直升飞机是人类怎样发明出来的吗?

人们经常从自然界的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出许多东西,为人类造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蝙蝠与雷达》就是运用仿生学为人类造福的很好的例子。

1.(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

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

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

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

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

雷达可以搜索敌机;

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

过渡:

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贴蝙蝠图片)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贴雷达图片)。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

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这些问题老师都明白,那么是老师告诉你们呢?

还是——(自己读书自己解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你们对蝙蝠有什么认识?

(了不起、本领大、飞行灵巧……)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夜间”“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等)。

3.指导朗读。

①从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领可真够大的!

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敬佩、佩服)

②提示:

重点词语朗读时要加重语气。

是呀,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也来当回科学家,做一做试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同学们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怎样得到的?

飞机飞行与蝙蝠之间的关系?

(3)第三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4、5自然段,小组讨论交流,填写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结果

试验证明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分别读4、5自然段,汇报填写情况。

教师相机进行“详略得当”的写作指导。

3、交流信息合作成功

(1)学生讨论、填写表格后交流,明确三次试验的过程与结果。

理解“配合”的意思。

从“反复试验”中体会到什么?

(2)请学生分别读6、7自然段。

看课件分别解说蝙蝠与雷达是怎样探路的。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蝙蝠与雷达探路的过程。

请学生填空,明确飞机安全飞行与蝙蝠之间的关系。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以上是留给学生自学的空白点。

蝙蝠飞行的秘密与飞机安全飞行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由学生来自读理解、汇报,共同订正,再通过看课件达到巩固的作用,同时突破了难点,突出了重点。

三、总结

其实,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

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飞机——鸟,潜水艇——鱼,降落伞——松鼠尾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物界的不断认识,还有更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明、去创造。

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

一、看拼音,字词语。

fēié

nɡdānɡsāizhù

jiēkāi

()()()()

nɡpí

nɡduǒbì

biānfú

zhà

nɡà

i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模仿——()启示——()敏锐——()

灵巧——()显示——()研究——()

三、用“反复”和“证明”造句。

反复:

证明:

四、在本节课中科学家从蝙蝠在夜间飞行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让飞机也可以在夜间飞行,科学家真是了不起,我将来要当一名,发明(分组展示)。

五、学完课文,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吗?

因为蝙蝠      ,所以科学家模仿,发明了,使得。

自由读4、5自然段,小组讨论交流,填写表格。

12*.大自然的启示

2016年4月6日星期三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

《“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1、为什么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会给森林带来灾难?

2、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创造性阅读、体验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注重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本教学设计,努力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意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崇尚个性化解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体验阅读之乐,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

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

《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美。

《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

利用本单元的前几篇学过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度到本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读中说品

  ㈠初读文章

  ⑴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

语言通顺,意思连贯。

  (学生初读课文,读出感情,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力度,为下一步打好基础。

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去读,在听读中感知文本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文本,自主诵读,自主吸纳文中的营养。

学生说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吸纳的效率,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体现了学生的的学习的主体地位。

  ㈡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

  ⑴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

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

  ⑵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

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词的读法。

  三、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⑴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⑵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

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点?

  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