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度河道长效管理项目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4522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熟度河道长效管理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常熟度河道长效管理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常熟度河道长效管理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常熟度河道长效管理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常熟度河道长效管理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熟度河道长效管理项目文档格式.docx

《常熟度河道长效管理项目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熟度河道长效管理项目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熟度河道长效管理项目文档格式.docx

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较好。

预算执行中财务管理规范,所有资金全部做到专款专用。

预算执行率完成为101.54%。

(2)产出目标:

通过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对照表可看出,长效管理工程量完成率、管理时间、绿化完好率等4项指标业绩完成率全达100%,按计划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3)效果目标:

从问卷调查情况及其他来看,群众满意度为94.73%,基本都在基本满意以上。

(4)影响力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和查看政府出台的河道长效管理和河道疏浚的政策,圆满完成了该项指标。

2、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概况

1.项目立项背景和目的。

河道长效管理是全社会受益的利国利民的工程,不仅实现水系畅通、防洪的作用,同时也达到整治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目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政府都把这项工作作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并列入政府实事工程来抓。

2.项目立项的依据。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工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多,造成河道总体环境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更与“人水和谐”的要求相去甚远。

常熟市市委、市政府顺民心、合民意,积极响应苏州市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把实行河道长效管理,改变河道面貌、改善城乡水环境,作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重要措施。

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构建“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新局面。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河道以河道保洁为主的河道养护管理工作,提升河道管护水平,2014年又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长效管理的意见》的常政办发〔2014〕4号文件,按照文件要求成立了有多个部门组成的河道长效管理领导小组,制订了新的《常熟市农村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建立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分层管理相结合的河道管理模式。

市农工办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共同开展对全市河道的监督和考核;

市水利局负责市级河道(望虞河除外)的长效管理,负责全市河道的监督和考核工作;

住建局负责市城区内的长效管理,负责城区内河道的监督和考核工作;

各镇(区)负责辖区内镇村河道的长效管理和沿线市级河道上岸垃圾的集中清运处理。

文件明确了市级市管、镇级镇管,镇村河道市级以奖代补的管理模式。

根据常河管办〔2014〕1号文件精神,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各乡镇(区)作为镇村河道的责任主体,镇村级河道长效管理经费由各镇负责,各镇设立河道长效管理资金专户,做到专款专用。

镇出台了相应的镇村河道长效管理办法,成立了农村河道养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镇村河道的监督考核工作,市河道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季组织考核小组对镇村河道管理进行考核,考核情况向市镇进行通报,考核成绩作为以奖代补的重要依据与经费挂钩。

按照市级市管的原则,市级河道的长效管理经费由市财政承担,通过政府采购服务方式发包,实现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

从2014年7月起通过公开招标引进4家有资质的物业公司进行长效保洁工作,由市河道管理处负责日常监管,每月按照市级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办法进行考核,考核与管理效果挂钩。

经过这几处努力,全市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形成了“保洁员自查、村级检查、镇级巡查、河道部门抽查、市级联合督查”的五查管理机制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机制。

3.项目预算、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1)项目预算。

对于长效管理资金,我市水利局与常熟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市河道长效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市级河道日常保洁经费按照平均15000元/公里的标准,由市河道管理处按季度拨付给保洁公司;

镇村河道按照平均3800元/公里的标准,采取各镇(区)自行负担、财政以奖代补部分的方式,确保专款专用。

2016年计划投入2388.9万元,从2016年1月开始,至2016年12月前完成全部管理任务,即对全市5455条、4722公里河道进行长效管理。

完成预算确定的目标任务,能有效改善水环境,确保河道畅通,保障防洪除涝安全,充分发挥河道的综合效益。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2016年该河道长效管理项目共投入2425.7万元,其中常熟本级财政补助1136.8万元,镇村配套1288.9万元。

该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河道保洁员的工资、装备、垃圾清运费及突击打捞等费用,长效管理资金做到专款专用,资金在市财政下达各镇后,再由各镇按月将资金拨付至各水利站,由水利站根据日常考核结果支付管理费用。

(二)、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实施流程。

为了该项目科学、有序、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建立长效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由镇政府牵头,长效管理工作职责落实到各村及相关职能部门,各村有专职负责长效管理的副主任,直至每条河有相对应的保洁员,严格实行“定点、定人、定责任”的三定原则,形成了每条河道从镇职能部门到村到组到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网络。

全市共建立了各级河道长效管理机构12个,组织领导人员258人,聘用河道保洁员1425人。

为保证河道保洁员的人身安全,统一购买团体人身意外险。

为每位河道保洁员配发救生衣一件、套鞋一双、打捞工具一套,为减轻河道保洁员的工作量,在高杆植物生长旺盛季节由水利站统一采购除草药水。

河道长效管理项目资金由于实行市级河道由市财政全额补助,镇村河道由市级财政定额补助、镇配套的方式进行。

目前各镇的具体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有的直接由镇统一实施,有的则委托镇水利站具体实施。

资金在市财政下达各镇后,委托镇水利站实施的由各镇按月将资金拨付至各水利站,由水利站根据每个月考核结果拨付当月保洁费用,在保洁周期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再根据年终考核及一整年的考核等级进行一次性拨付剩余保洁及考核费用。

2.项目内容及执行情况。

在落实管护资金的同时,为确保管护效果,各镇按照市河道管理领导小组要求成立了农村河道养护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应的镇村河道长效管理办法,制订了各自的河道管理考核制度,《村组河道长效管理巡查员、保洁员考核办法》《河道环境综合整除考核细则》及《市镇两级河道长效管理考核评分标准》等文件的落实对切实加强河道养护管理发挥了很好的监督作用,2016年全市各镇河道领导小组共开展考核考评120多次,考核得分和保洁员收入挂钩;

在各镇认真做好自查的前提下,每月下旬市河道处会同各镇、水利站相关负责人,严格按照《常熟市农村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对各乡镇的镇村级河道保洁进行督查,协调好镇、水利站及保洁公司的关系,对做的好的镇区保洁方法进行推广,及时反馈效果,同时每季度由河道长效管理领导小组组织水利、环境指导中心等部门共同对各镇进行阶段性考核,主要采取现场抽查、查看台账和听取汇报的方式。

每个镇抽取2~3个村和1~2条河道作为检查对象,所抽查的村、河道分布在不同的管理区域内,确保基本反映全镇情况,考核情况以通报的形式向多级领导进行通报。

考核成绩与市级奖补资金挂钩,2016年共进行考核三次。

按照市级市管的原则,市级河道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于2014年7月起通过公开招标引进4家有资质的物业公司进行长效保洁工作,由市河道管理处负责日常监管,每月按照市级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办法进行考核,考核与管理效果挂钩。

为弥补市级河道保洁船只作业分散的缺陷,2015年通过财政招标引入高科技设备进行协助监督,所有河道保洁船只均安装了GPS,可以实时监管保洁船只的运行情况,杜绝保洁船违规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加强了河道长效管理的监管力度。

市级河道从2016年开始实行管理与监督分离,河道处将四个标段划分为三个工作小组,日常管理由小组负责监督,三个小组每天均对所辖标段进行督查,对发现问题及时在养护微信群中公开,问题整改纳入月度考核。

每月考核由河道处组建考核小组进行集中考评,考核结果以书面材料形成进行通报,到目前为止共进行考核12次。

日常巡查方面,依托三个工作小组,每天对全市河道进行巡查,全年共出动人员2125人次,巡查234天。

市级河道累计巡查683车次,2125人次,保洁船16526船次,累计打捞垃圾29763吨。

全年三个工作小组巡查小组共发现问题100多起,各组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中标单位进行整改,各中标单位大都能及时整改,并按要求将整改情况向我处通报。

对上级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十分重视。

全年苏州市水利局共对我市1069条河道进行34次巡检,检查中共有整改点265处,在各镇(区)领导的重视下均进行了全面及时整改,整改效果比较理想,整改率达100%。

实施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健全管理机构和管养队伍是关键。

各镇(区)结合各镇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因地制宜完善管理模式,采取村属地管理、保洁公司承包等形式组建管养队伍。

(除虞山镇外)镇村河道保洁工作基本实行属地管理,但管理模式形式多样。

虞山镇将河道保洁工作完全纳入爱卫部门,实行社会化管理,通过招标引进专业的保洁公司,水上保洁和陆上保洁一体化管理,水利部门不再参与日常监管;

尚湖镇将河道保洁实行属地管理,5个村由属地村委托劳务合作社进行日常保洁,其它村聘用保洁公司,实行社会化管理,日常监管按照保洁行业特点纳入爱卫部门,由镇公用事业管理所负责,水利部门不参与日常监管;

高新区将河道保洁工作完全纳入爱卫部门,实行社会化管理,水利部门参与日常监管;

碧溪镇、沙家浜镇、支塘镇、海虞镇河道保洁实行属地管理,由属地村委托劳务合作社进行日常保洁(个别村实行社会化管理),按照行业特点将河道保洁纳入爱卫部门考核管理范围,日常监督考核由水利部门与爱卫部门联合进行;

辛庄镇、董浜镇、古里镇、梅李镇河道保洁实行属地管理,由属地村委托劳务合作社进行日常保洁(个别村聘用保洁公司),日常监督考核由水利部门直接负责。

经统计汇总:

全市组织领导机构数为12个,组织领导成员人数为258人,河道保洁员人数为1425人;

拥有各类保洁船只762条。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市公民的爱河护河意识,我市通过宣传栏、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对河道管理、保护河道意义的宣传,通过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3.22”世界水日、“3.22~3.28”中国水周等活动全市联动广泛开展河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

通过刊登、播放有关河道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帮助市民了解水法律法规,从而增强爱河护河意识。

镇、村还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牌等简单易行的载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

同时,水利系统工作人员、河道保洁员成为全市水环境卫生宣传员,他们边工作边宣传河道保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做好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宣传的同时,为监督和促进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在全市河道设立公示牌,对公示牌的内容格式全市作了统一,内容包括:

河道名称、长度、责任人、责任段、联系电话、举报电话等;

2016年10月份开始,我市共投入29.82万元对9镇(区)的镇级河道设立宣传管护牌,本次共设立公示牌226处,警示牌27处,警告牌226处。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设立公示牌1000多块,总投资达100万元左右。

全市河道全部实现网络管理,确保了河道管理的长效、常态。

另一方面依托志愿者等社团组织,通过建立“爱水护河”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爱水护河”行动。

2015年我局和常熟市志愿者总会牵头发起“爱水护河”志愿服务行动,环保、住建、城管、交运、海事等部门及各镇(区)志愿者分会共同参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爱水、护水、节水”宣传、河道巡查、义务清洁、饮用水源地保护志愿服务行动等活动,引导市民、用水单位养成不向河道乱排污水、乱扔垃圾和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增强爱护河道的主人翁环保意识和公民道德意识,并在活动中广泛宣传河道管护成效,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城乡河道治理工作的浓厚氛围,增强企业、群众维护河道整洁的自觉性。

目前我市已有500多名“爱水护河”志愿者。

建立台帐资料既能真实记录河道长效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又能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促进河道长效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也便于上级检查和观摩学习。

为此,我们对资料、台帐的主要内容作了统一,要求台帐资料做到专人负责、分类归档、真实可信。

3、项目绩效情况

(一)项目绩效目标

分目标

反映绩效目标实行程度的绩效指标及标准

数据采集

投入目标:

项目总投入2341.46万元,其中市级财政1052.56万元,镇配套1288.9万元

预算执行率101.54%

财务数据

专款专用率100%

配套资金到位率100%

财务制度健全性(健全)

财务资料

项目日常进度管理情况(完整)

相关资料

资金使用合规性(合规)

产出目标:

对全市5445条、共4722公里(包括市级河道22条、343公里)河道进行及时打捞和清除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漂浮物、垃圾和水生植物等,并负责责任范围内河道的日常管理和养护

完成数量(5455条全面覆盖)

考核验收资料

管理时间(每天一次)

河道护理长度(4722公里)

河道绿化完好率≥95%

效果目标:

减少河道内各种水面漂浮物、垃圾、杂生水生植物,美化城乡环境。

河面、岸坡整洁度≥85%

垃圾清运及时性100%

重大事故发生率—零

安监局

环境改善度—显著

问卷调查

群众满意度≥80%

影响力目标:

落实长效管理机制,解决农村就业人口

长效管理考核机制—健全

保障就业人口(解决就业人口1425人)

聘用人员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1.绩效评价目的

本次绩效评价目的终于通过对常熟市长效管理项目实施情况的调查,以及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的核实,从相关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项目投入产出成效方面、项目能力建设和项目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项目今后实施的改建意见和建议。

2.绩效评价实施过程

我局申报的河道长效管理绩效目标共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投入目标,主要是资金规范使用,规范财务管理过程,严格按照预算安排使用资金;

二是产出目标,主要是对长效管理的河道数量、长度、日常管理和养护完成目标任务;

三是效果目标,通过环境改善、群众满意度、事故率等来保证河道长效管理的效果,保证河道疏浚效果,确保。

四是影响力目标,主要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来确保环境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本次评价具体采取“各项目实施单位上报基础数据、水利局审核汇总并由局农水科和财务科组织组成评审组的工作方式,负责具体实施此次评价工作。

本次评价工作财政局发文开始启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项目启动准备:

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底,相继完成评价实施方案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绩效目标管理申报表上报和可行性分析报告上报等前期工作。

(2)组织评审:

2016年4月,评审组根据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16年度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对2016年度常熟市镇村河道长效管理情况进行了评审,着重对河道长效管理的实施依据、资金使用、绩效目标、评价指标及绩效管理措施进行了评议和审查,论证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并一致通过了评审。

(3)满意度”问卷调查:

本次评价的“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以河道长效管理的受益群体和服务人员为问卷对象,并采用抽样调查的原则进行,范围覆盖全市11个乡镇(街道),调查过程由我局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水利局及下属水利站配合完成。

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回收后统一交由我局财务科进行数据分析汇总。

(4)报告撰写及综合评价:

市水利局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绩效综合评价并撰写自评价报告。

(三)项目绩效情况主要结论

1.评分结果

目标

绩效指标

权重建议

目标值

业绩值

完成率

评分结果

评分标准

一、投入目标

小 计

30

 

预算执行率

5

100%

101.54%

绩评基表-2

配套资金到位率

专款专用率

财务制度健全性

健全

项目日常进度管理情况

完整

资金使用合规性

合规

二、产出目标

25

完成数量

10

5455

绩评表-3

管理时间

每天一次

河道护理长度

4722

河道绿化完好率

≥95%

三、效果目标

河面、岸坡整洁度

≥85%

90.09%

垃圾清运及时性

重大事故发生率

环境改善度

显著

群众满意度

≥80%

四、影响力目标

15

保障就业人口

1400

落实河道长效管理制度

落实

 绩评表-3

总计

100

主管部门(单位)评价等级

优(90分以上)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合格(60分-69分)差(60分以下)

2.主要结论

本次评价指标按照项目实施时确定的三项内容要求,分别是投入目标、产出目标,效果目标和影响力目标四类,又根据各类目标内容再划分各项具体评价指标,从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对照表可看出,本次评价各项指标完成总体情况良好。

4、项目管理成效

1.投入目标

该项目指标主要反映项目资金投入情况及财务管理情况,共设置了6类指标,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较好。

预算执行率完成为101.54%,项目日常进度管理完整。

2.产出目标

该项目指标主要反映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共设置了4项指标,通过从上述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对照表可看出,长效管理工程量完成率、管理时间、绿化完好率等4项指标业绩完成率全达100%,按计划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3.效果目标

该项目指标主要反映河道长效管理项目完成后,环境改善度、群众满意度、河面岸坡整洁度、垃圾清运及时性和重大事故发生率,共设置了5项指标。

这五项指标的评价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安监局记录的方式进行,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群众满意度为94.73%,属满意和基本满意之间。

通过以上指标分析可以看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有效的提高河道引排能力,提高区域防洪标准,增加河道蓄水量,改善灌溉条件,增加旱涝保收田,实现粮食增产。

同时,落实农村河道管护工作,建立健全管护制度,建立管护队伍,落实管护经费,推动河道管理工作正常化,保持农村河道畅通,河面、堤坡整洁,河道功能正常发挥,水环境面貌有较大改善。

4.影响力目标

该项目指标主要反映河道长效管理项目完成后,配套的长效管理机制,以及保障就业人口数。

全市5000多条河道全部建立了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组建了专业保洁队伍,落实了长效管理资金,保障就业人口1400多人。

群众对政府出台的河道长效管理和河道疏浚的政策家喻户晓,同时也是对我们长效管理工作的督促。

通过以上指标分析可以看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每条河道基本达到河面清洁,无影响水生态的植物、无漂浮物、无生产生活污水直排,河坡整洁无生产生活垃圾、无乱建乱堆、无乱种乱垦,美化城乡环境。

河道畅通无行洪、排涝、输水障碍物,无阻水高杆作物,无圈圩、筑坝等影响河道的障碍物,做到水系畅通,引得进、排得出,恢复提高引排水能力,初步实现了河道“面洁、水清、岸绿”的目标。

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照省、苏州市河道养护考核办法,各级河道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需构建更加合理的工作平台,探讨进一步提升我市镇村河道养护管理水平的方法,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