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阶段综合检测三 中国近代史Word文档格式.docx
《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阶段综合检测三 中国近代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阶段综合检测三 中国近代史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2018·
浙江新高考联盟命题交流)学者陈旭麓认为: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它是一条分界线。
”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 )
A.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辛亥革命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选A项。
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C、D两项不是辛亥革命的主要影响,故排除。
6.(2018·
浙江学考交流)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
该观点的理由,最恰当的是( )
A.发动了武昌起义B.终结了清朝统治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D.颁布了《临时约法》
解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只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无法说明“从君主到民主”的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
“终结了清朝统治”未指明“君主”的内核,不够准确,故B项错误;
“推翻封建帝制”告别了君主,“建立中华民国”提倡了民主,此理由与材料观点相符,故C项正确;
D是在中国新政体建立基础上的法律化,不符合“开始”这一要求,故D项错误。
7.下列选项对下图判断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形势图
B.北伐战争形势图
C.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D.抗战相持阶段形势图
解析 材料中的“清国”是指清朝,“南军”是指南方革命军,故A项正确。
8.(2018·
浙江新高考联盟命题交流)据载:
“辛亥革命后,有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
《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共和观念风行B.帝制基础尽除
C.传统文化皆废D.民权高度发达
解析 材料中“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帝制基础并没有尽除,故B项错误;
儒家文化一直影响着近代社会,故C项错误;
民权在辛亥革命后只为上层所有,对普通民众影响较小,故D项错误。
9.(2018·
浙江新高考联盟命题交流)罗荣渠在论述中国现代化进程时认为:
“从表面上看,清室的退位似乎使以改革政治体制为主体的第三次现代化努力失败了,事实上民国初年的共和政治正是仿效西方方式以争取民主建制的斗争的继续。
”材料中“三次现代化努力”指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C.戊戌变法—预备立宪—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答案 B
解析 从“清室的退位似乎使以改革政治体制为主体的第三次现代化努力失败”可以看出三次现代化努力应是清末的三次新政,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
10.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下列历史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国成立 ②《临时约法》颁布 ③清帝退位 ④湖北军政府成立
A.①③②④B.④①③②
C.④③①②D.①④③②
解析 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11日,清帝退位于1912年2月12日,湖北军政府成立于1911年10月11日,故正确排序为④①③②,B项符合题意。
11.(2018·
浙江学考交流)下图是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形势图。
下列口号与该图内容相吻合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打土豪,分田地D.要想攘外,必先安内
解析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战争的出发点是广州,战争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与国民革命相符。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映了五四运动,故A项错误;
“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口号,故B项正确;
“打土豪,分田地”反映了土地革命战争,故C项错误;
“要想攘外,必先安内”反映了国民党对红军的“围剿”,故D项错误。
12.1924年孙中山指出:
“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这里的“办法”是指( )
A.“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发达资本,振兴实业
C.构建福利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解析 1924年孙中山重新阐发三民主义,材料符合“民生主义”基本内容,故D项正确。
13.(2018·
衢州选考测试)中共二大宣言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这一宣言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历史功绩是( )
A.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
B.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C.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奠定了探索中国革命基本规律的基础
解析 1922年中共二大宣言提出时,中共还未完全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故B项错误;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故C项错误;
此时还未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没有结合国情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故D项错误。
14.(2018·
金丽衢十二校学考交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土墙上残留着革命时代的标语:
“消灭新旧军阀战争!
”“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
”“红旗飘扬高举起,白匪土豪大恐慌。
”这种历史场景出现在( )
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 材料中“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
”“白匪土豪大恐慌”表明大革命失败后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故B项正确。
15.(2018·
浙江学考交流)下图所示的剧目题材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历史。
与该时期历史特点对应的标语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
C.“坚决拥护共产党八路军”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解析 依据该剧目单,推断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中共工农武装割据。
A项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故A项错误;
B项反映出南方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的影响,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B项正确;
C项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
D项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故D项错误。
16.(2018·
浙江学考交流)国民政府南昌行营公布了《民廿二(22)年封锁匪区办法》。
其中的“匪区”是指( )
A.陕甘宁边区B.东北解放区
C.南方革命根据地D.华北敌后根据地
解析 “民廿二(22)年”是1933年,1933年国共进行“围剿”与反“围剿”战争,与材料中“民廿二(22)年”“南昌行营”相符,故C项正确。
17.(2018·
台州学考质量评估)下图是抗战时期1940年爆发的某战役示意图。
该战役( )
A.宣告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B.参战的主力部队是新四军
C.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D.是敌后战场的大规模运动战
解析 通过解读战役示意图可知是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的大规模运动战,D项正确。
18.(2018·
金华学考满分加餐练)鸦片战争后不久,“洋布既美,其价又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以上材料表明( )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③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④手工业生产难以与大机器生产竞争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鸦片战争后,洋货充斥中国市场,使中国的传统棉纺织业受到冲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①不符合当时的实际,②当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还没有产生,③④符合本题题意。
19.(加试题)(2018·
金华学考满分加餐练)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
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D.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解析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采用机器生产),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故选B。
20.(加试题)(2018·
金华选考满分加餐练)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在创办下表所列企业时高举的旗号是( )
厂名
创办时间
所在地点
轮船招商局
1872年
上海
开平煤矿
1878年
唐山开平
上海机器织布局
A.自强B.求富
C.民主D.科学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企业都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求富。
21.下列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表述,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从政治、文化的觉悟走向社会的觉悟 ②把民主作为工具理性以使国家力量强大 ③追求器物层面的学习导致经济力量的出现 ④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个人主义启蒙
A.④①②③B.③④②①
C.③②④①D.③②①④
解析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这三个阶段,③放在最前面;
康梁仿效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都是在追求民主,②紧跟③后;
新文化运动对人进行了启蒙,④紧跟②后,故C项正确。
22.(2018·
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命题交流)“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的( )
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解析 本题易错原因是分不清几大派别的思想主张。
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但其学习西方只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并未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故A、B错误;
由材料“议院”“君民一体”可知,这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故选C项;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与材料“君民一体”不符,排除D项。
23.(2018·
嘉兴学考押题交流)中国近代有维新人士提出: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后人评论他“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
他是( )
A.郑观应B.康有为
C.谭嗣同D.梁启超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得出题中的政论家是梁启超,故D项正确。
24.(2018·
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命题交流)作为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的《新青年》,曾刊出众多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章,其中包括( )
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②《文学改良刍议》 ③《孔子改制考》 ④《变法通议》
A.①②B.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文章,《变法通议》是梁启超的文章,这两篇文章是维新变法时期的,排除③④,选择A项。
25.有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说:
“凡道理、智识、文学样样都该学外国人,才能生存于20世纪,做一个文明人。
”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
A.孕育了维新变法思想
B.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C.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D.存在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倾向
解析 根据材料中“凡道理、智识、文学样样都该学外国人,才能生存于20世纪,做一个文明人”可知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持全面肯定的态度,故D项正确。
26.(加试题)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
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
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
解析 二者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史观相同,同属于革命史观,不过前者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后者是从民族斗争的角度进行的分析,选择C项符合题意。
27.20世纪末,中国的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中国风”。
时装“中国风”的出现反映了( )
①归真返璞的文化现象 ②经济全球化的加强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④服饰深受政治生活的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解析 “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重新活跃体现出归真返璞的文化现象,故①正确;
中国服饰出现在国际时装舞台上,反映出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故②正确;
同时也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故③正确;
服饰“中国风”体现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提升,深受政治生活的影响,故④正确,故A项符合题意。
28.歌曲《文明结婚歌》唱道:
“吾祖国,改良婚礼,社会进文明;
莫再说,男尊女卑,同是新国民。
”歌词描绘的社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B.中华民国初期
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 根据材料中“改良婚礼”男女同为新国民等信息,抓住题目中的要求“最早”可以分析是民国时期倡导文明婚礼,男女平等思想的体现,B项符合题意。
29.中西合璧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之一。
下列图中所示的服饰或建筑,能体现中西合璧风格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B.①②④
解析 中山装、旗袍和上海里弄体现了中西合璧,而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故选择B项。
30.(加试题)(2018·
浙江名校协作体选考命题交流)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
”这里所说的使人们“开眼界”的应该是( )
A.电视B.广播
C.电话D.电影
解析 从材料内容“真如同身历其境”可知应为影视技术特点,从时间“1909”排除电视(20世纪20年代末发明)。
二、非选择题
31.(2018·
浙江新高考联盟学考交流)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江苏海门人。
5岁入私塾读书,接受“读书-出仕-报效国家”思想。
同治七年(1868年)进入科场考试,第二年中秀才,受开封知府孙云锦和淮军将领吴长庆赏识,先后被招致入幕。
后又得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青睐,中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状元。
早年的幕客生涯,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1895年他毅然投身实业,创办南通大生纱厂,开始“实业救国”。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材料二 在张謇的思想体系中,将棉和铁并重,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棉铁业,称这种思想为“棉铁主义”。
棉铁业,就概念而言,棉主要是指棉花、棉田、棉种,也指棉纺业;
铁业主要是指轮轨机械枪炮之制造。
他曾说过:
“现时吾人所用之棉铁,皆来自外洋……棉铁为国家基本工商业,十年前,以国人留心者鲜,謇与前农商次长刘垣讨论有年,曾著《棉铁世界》一书,冀唤起国民之注意。
”——《广东社会科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产生的主要因素。
(5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张謇“棉铁主义”思想的特点。
答案
(1)因素:
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工业文明的冲击;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特点:
具有民族性;
农工商并重;
与洋人争利权;
救亡图存。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之所贵者,仁也。
臣之所贵者,忠也。
父之所贵者,慈也。
子之所贵者,孝也。
兄之所贵者,友也。
弟之所贵者,恭也。
夫之所贵者,和也。
妇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
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
……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
——摘自朱熹《朱子家训》
材料二 康有为坚决反对封建礼教中的一些陋习,他不但阻止女儿裹足并成立了不裹足会,希望通过破除这种愚昧的残忍行径减轻更多妇女的痛苦。
他把教育作为开展维新运动的一个主要手段,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们关心时事、独立思考、通经致用、挽救世变有着很好的启蒙作用。
他著书立说,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大同书》中描绘了理想的政治蓝图,希望通过社会变革,寻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
他一生有很多探寻中国道路的实践,其中“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运动是影响比较大的政治实践。
虽然变法最终被封建顽固势力所扼杀,但这些变法的具体方案无疑是中国向近代化方向迈进的先进性举措。
——摘编自《论康有为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子家训》中所倡导的治家理念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家国情怀”的表现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6分)
答案
(1)理念:
家国情怀,重德修身,家庭和谐,读书明理。
意义:
继承和弘扬了儒家伦理思想,将个人、家庭和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表现:
去除封建陋习;
用教育启迪民智;
从理论上寻找治国出路;
以变法改变社会现状。
背景:
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清朝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西方思想的传入;
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影响深刻。
33.(加试题)(2018·
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联考)孙中山和华盛顿两个人都被国民尊称为“国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们这样辽阔的国度里,要想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利益,一个活力充沛的、并且能充分保障自由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样一个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政府里,自由本身将会从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护者……——华盛顿《告别辞》(1796年9月)
材料二 “乃孙黄放弃责任,一让总统,一让留守,博功成身退之虚名,致令政变频乘,扰攘至今,而不能底定,不得谓非一大恨事也。
”(但孙中山)“欲挽官僚窃权怙势之积习,准身作则,专为公家谋幸福,不为一己谋私图……手段虽劣,其胸襟气概,固自高出寻常万万也。
”——谭人凤《石叟牌词》(写于“二次革命”失败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做到华盛顿所说的“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
(3分)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和孙中山的辞职对本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或结果。
(7分)
答案
(1)分配和调节:
实行三权分立制;
实行联邦制。
(2)华盛顿:
保障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健康发展。
孙中山:
改变了打天下就要坐天下(或窃权怙势)的传统恶习,导致军阀割据。
34.(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农民的大同梦:
有一小块土地,靠天过日子;
建一个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年复一年;
自私自利,不讲公德;
讲义气,不讲法制;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不患寡而患不均;
期盼明君、清官、侠客。
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我过小日子,我自得”。
——摘自《中国梦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孙中山的大国梦:
在基本上是以同族之人民互相吸引,建为一国,同时将国境内之语文、律法、风俗予以融合,使成大国之象。
——孙中山《万国公报》(1905)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造成中国古代农民梦想“我过小日子,我自得”的历史原因。
(2)材料二蕴含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归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探寻中国“大国梦”的理论与实践。
分析孙中山“强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宗法制观念的影响;
封建专制主义下的政治压迫、剥削;
小农经济的保守性、落后性;
封建思想文化专制;
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平均主义等。
(2)主要思想:
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中国强国梦。
理论与实践:
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发动辛亥革命;
推翻清政府,结束君主专制统治,成立中华民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法令,发展实业;
进行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革等。
原因: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帝国主义破坏和干涉中国革命;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立宪派和旧官僚破坏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辛亥革命的不彻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