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
《环保局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局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即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更加突出源头预防;
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完善并举,更加注重机制创新;
中心城区与郊区并举,更加突出消除城乡环境差异。
坚持“三个整合”,更加突出综合推进环境保护。
即整合条块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整合管理手段,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和效率;
整合推进机制,实现全社会共同参与。
(三)总体目标
全面完成污染减排等“*”规划明确的各项环保目标任务,努力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使*的环保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以良好的环境质量为成功举办世博会创造条件,为“*”及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到2019年,实现如下目标与指标:
1.基本形成环境综合决策体系,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以环境容量指导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为方向、以战略环评和总量控制为手段的综合决策支撑体系。
2.基本建成环境基础设施体系,保障城市环境安全。
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3%(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污水收集系统覆盖所有城镇和工业区,建成区实现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厂污泥得到安全处置;
完成所有燃煤电厂脱硫和小机组关停;
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垃圾渗滤液达标处理,危险废物得到全面安全处置;
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实现规范化、专业化运行管理。
3.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循环经济在重点领域形成特色和示范;
环境经济政策发挥更大的激励作用;
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化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环保重点监管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
4.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9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38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25.9万吨以内。
启动氮氧化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
5.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85%以上,力争达到90%;
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全市河道基本消除黑臭;
区域和交通干线噪声基本达到标准要求;
重点地区和农村环境面貌有较明显的改善;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8.2%。
(四)任务概要
本轮计划实施七大领域任务,分别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和噪声污染控制、工业污染治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与建设。
同时,加强政策、法制、科技支撑和环保能力建设。
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能力和水平,着力缓解机动车、扬尘、河道、噪声污染及工业区、农村环境等市民最关心的问题,着手控制臭氧、灰霾、水体富营养化等潜在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污染源头预防和环境管理机制政策创新。
从区域上看,中心城区重点是控制机动车、扬尘、噪声等污染,郊区重点是污水收集管网完善和河道、工业区环境和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
整个计划共安排260个项目(项目清单详见附表1-8)。
二、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一)实施原则
以污染减排和改善水质为核心,以完善污水处理系统为重点,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以保障饮用水安全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水源地建设与保护;
按照“增加能力”和“提升标准”并举的原则,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厂与收集管网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建设,着力控制氮、磷污染,进一步提高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
按照“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要求,优化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的运行和管理,控制面源污染;
以淀山湖生态保护为重点,着力加强本市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进一步加大黑臭河道整治力度,加强水系沟通,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二)行动目标
全面完成“*”COD减排目标,到2019年,COD排放总量控制在25.9万吨以内。
到2019年,基本形成“两江并举、多源互补”的饮用水源格局;
污水收集系统覆盖所有城镇和工业区,建成区实现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3%(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
污水处理厂污泥得到安全处置;
巩固和提高河道整治成效,全市河道水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城镇化地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本市太湖流域治理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主要任务
1.保障饮用水安全
对全市饮用水源地实行分级管理,划定水源保护区,制定《*市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对一级水源区实行隔离保护。
到2019年底,基本建成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
开展*江上游水源保障规划研究,实施*江上游供水系统部分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加快推进郊区供水集约化工程建设,提高供水水质,消除饮用水安全风险,进一步提高饮用水安全水平。
2.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
(1)进一步提高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
中心城区完成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170万立方米/日),完成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扩建二期工程(80万立方米/日)。
郊区新建、扩建11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含太湖流域治理项目),包括扩建青浦第二(三期)、青浦徐泾(二期)、松江东北部、奉贤东部、奉贤西部、*新江(二期),升级改造周浦和建设*鹏鹞、崇明陈家镇等污水处理厂,增加处理能力37.6万立方米/日。
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除位于*江上游地区的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19)一级A标准外,其余均执行一级B标准。
(2)实现建成区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
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污水输送系统。
完成西干线改造工程,建设白龙港片区南线东段输送干管和*江过江管线工程。
继续推进郊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按照一、二、三级相配套的原则,建设与完善宝山北、闵行、浦东川南奉支线、嘉定、南汇、奉贤东部、松江、*朱泾、青浦第二、崇明等21个配套污水收集管网项目(含太湖流域治理项目),并加快实施一、二级管网到达地区的三级管网建设和改造工程。
(3)污水厂污泥基本得到安全处置。
按照处置要求,选用成熟的污泥处理工艺,实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使污水处理厂污泥能够得到安全处置。
完成白龙港、竹园以及青浦、嘉定安亭、嘉定北区、松江、南汇、奉贤东部、奉贤西部、*等8座郊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含太湖流域治理项目),基本完成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完善工程。
(4)优化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管理。
进一步实施分流制雨污混接改造工程。
做好中心城区部分污水处理厂调整、取消的准备工作。
开展初期雨水治理规划研究,优化中心城区初期雨水调蓄池运行管理。
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能力,合理调控泵站运行,减少泵站放江现象。
3.深化河道整治
沟通水系,优化泵闸调度和运行,规范调水工作,提高河道的水动力条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按照“创模”要求,以截污、疏浚和水系沟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河道整治力度。
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366公里黑臭河道整治。
同时,在完成蕰藻浜、淀浦河综合整治规划的基础上,启动相关项目前期工作;
继续开展郊区练祁河、潘泾、金汇港等6条(段)骨干河道的整治,进一步巩固提高水环境整治成效。
4.加强本市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本市纳入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区域范围的是青浦区朱家角、金泽、练塘三个镇(以下统称“青西三镇”)。
按照“远近结合,综合治理”的思路,以改善水质、控制淀山湖蓝藻暴发为重点,积极推进本市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1)保障饮用水安全。
完成青浦第二水厂三期扩建工程和青浦原水厂三期扩建工程,新建青浦三水厂一期工程,同步加快地区供水管网建设,尽早实现青西三镇集约化供水,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
(2)加强工业点源污染治理。
结合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对劣势企业和污染企业进行淘汰或治理。
关闭*青浦有色金属材料厂、*大迪洗涤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
治理*联手针纺织物有限公司、*标华拉丝厂、*青浦莲盛喷涂厂等3家企业。
(3)推进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
扩建练塘污水处理厂,新建商榻污水处理厂,青西三镇累计完成约135公里管网建设(其中一、二级管网约58公里,三级管网约77公里),逐步提高区域内污水收集处理率。
建设规模为200立方米/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规范化处理工程,实现污泥的有效处置。
(4)加强面源污染治理。
大力推广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在田间统一安装150个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部分化学农药。
建设5公里生态拦截工程。
积极推进乡村清洁工程,结合村庄改造,采用分散处理、集中处理或纳管等方式,累计完成68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5)加强生态修复。
完成淀山湖内源控制工程,开工建设*西郊淀山湖湿地修复工程和淀山湖及周边水系生态修复工程,逐步恢复和重建水生生态系统。
(6)推进河网综合整治。
完成淀浦河西段综合整治工程、斜沥港水系沟通工程、叶水路港调水泵站工程以及镇、村级河道水系沟通工程,改善河网地区的水动力条件,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7)完善监管体系建设项目。
加强淀山湖湖区的水质自动预警监测,在水体滞留区及蓝藻水华敏感区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用于蓝藻水华预警和预报。
加强生物监测能力建设,在*西郊淀山湖湿地修复工程区域范围内建设湿地生物监测点。
(8)强化科技支撑。
实施“淀山湖蓝藻水华控制与预警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重大攻关项目。
围绕本区域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开展生态系统调查、生态演化研究、水华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适用技术开发、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修复理论与技术等研究。
三、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
以污染减排为主线,以机动车污染控制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按照“上大压小”原则,继续实施燃煤电厂脱硫和小机组关停,并开展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控制试点工作;
“新”“老”兼顾,着力推进机动车污染控制;
以完善长效机制为重点,继续抓好扬尘污染控制;
以实施加油站油气回收为重点,加强VOCs排放控制,切实解决与市民健康有关的环境问题。
燃煤电厂脱硫全面完成“*”规划目标,到2019年底,全市所有燃煤电厂机组实施烟气脱硫,SO2排放总量控制在38万吨以内;
加大机动车污染控制力度,新车在2019年提前实施“国IV”排放标准,到2019年,全市出租车和中心城区公交车基本达到“国III”以上排放标准,全面实施在用车简易工况法I/M制度,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0%以上;
扬尘污染控制基本实现长效、常态管理;
启动VOCs排放控制,全市所有加油站实施油气回收。
1.继续推进并深化燃煤设施脱硫和脱硝
按照*市“*”期间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实施方案,完成所有燃煤机组脱硫工程和小火电机组关停,并加强脱硫设施的运行与监管。
到2019年底,完成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台350MW机组脱硫工程。
2019年底前,关停杨树浦电厂、吴泾热电厂、闵行发电厂等共1249MW小火电机组。
进一步深化燃煤电厂污染减排,制定全市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方案,并启动一批示范工程。
到2019年底,实施市电力公司2台机组空气分段燃烧器改造工程和申能公司1台机组SCR脱硝工程建设。
加强标准规范和政策引导,进一步推进中小锅炉的污染治理。
到2019年底,完成全市112台10蒸吨/小时(含)以上工业锅炉二氧化硫治理达标工程。
2.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
按照“公共交通优先,新老车辆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机动车污染控制,有效遏制石油型大气污染。
重点是:
(1)进一步提高新车排放标准和车用燃油质量。
2019年,*市全面实施“国IV”排放标准。
同时,落实*市场汽、柴油的配套供应,高桥石化新建120吨/年催化汽油脱硫装置,*石化新建35万吨/年的催化重汽油加氢脱硫SMDS装置。
2019年10月前,全市实现“国IV”标准汽油210万吨/年和柴油6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2)加大公交车和出租车更新力度。
到2019年底,全市公交车辆全面达到“国II”以上排放标准,中心城区公交车基本达到“国III”以上排放标准,出租车达到“国III”以上排放标准。
(3)支持新能源汽车试验运行。
推广新能源环卫车;
扩大“双电”公交客车试点,在世博会场途经区域等配备若干“双电”公交线路。
(4)加大高污染车辆整治力度。
达不到“国II”排放标准的货运、渣土运输车辆,参照本市已经实行的对高污染车辆限制通行的时间、范围等有关规定实施;
淘汰大卖场免费班车中的高污染车辆。
(5)完善在用车检测维护制度。
全面推行在用车简易工况法I/M检测,通过完善年检制度,淘汰污染排放不合格的车辆。
(6)全面实施加油站油气回收。
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进油气回收,有效控制加油站和储油设施的VOCs排放。
到2019年,完成22座储油库、224辆汽油油罐车的油气回收工程和全市823座加油站油气回收处理装置改造工作。
3.强化扬尘污染全过程控制
根据《*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文明工地创建,着力强化扬尘污染的全过程监管,重点加强建筑工地、堆场、道路等各类扬尘污染控制,全面达到扬尘控制规范要求。
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和噪声污染控制
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城郊并举,进一步完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体系。
按照“创模”要求,继续加快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设施的建设,完善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系统。
软硬结合,全面推进噪声污染控制工作。
以整治交通干线敏感点为重点,缓解居民投诉集中、扰民现象严重的噪声污染问题。
以规范夜间施工噪声管理为重点,进一步理顺噪声污染防治机制。
继续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到2019年底,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85%;
继续完善工业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体系。
到2019年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危险废物得到全面安全处置。
进一步完善噪声污染防治体系。
到2019年,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和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到2019年,机动车、非机动车鸣号率控制在3%以下。
1.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继续推进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置设施建设。
到2019年,完成内河集装化垃圾转运系统建设;
基本建成老港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完成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800吨/年渗滤液处理设施扩能和老港生活垃圾污水永久排水通道工程,确保渗滤液处理效果达标、处理能力匹配和设施运营正常。
到2019年,完成闸北环卫基地工程。
到2019年底,完成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技改扩能、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1、2、3期封场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
启动老港污泥填埋场工程和生活垃圾综合焚烧厂工程。
2.进一步完善城市危险废物利用与处置系统
按照“优化布局,提升能力,集中处置,强化监管”的原则,继续完善本市危险废物收集和处置系统。
2019年,完成医疗废物安全处置设施的完善和扩能;
到2019年底,完善医疗废物集中收运、安全处置系统和加强管理能力建设。
建成嘉定危险废物集约化综合处理基地建设,对焚烧类、废乳化液、废矿物油、电子废物、含铜废物、废荧光灯管、含重金属废液和废渣(含废酸废碱)、有机废液等八大类危险废物进行集约化处置。
3.加强交通噪声污染治理
继续推进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道沿线噪声综合治理工程。
到2019年底,完成高架道路沿线461个噪声敏感点、中环路沿线33个噪声敏感点、越江桥隧周边3个噪声敏感点和高速公路沿线392个噪声敏感点的治理。
同时,开展部分铁路沿线噪声敏感点治理。
4.理顺噪声污染防治机制
整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噪声污染防治机制。
到2019年底,完成《*市固定源噪声管理办法》修订;
加强夜间施工噪声管理,2019年起,把工地噪声控制全面纳入工地文明施工管理中,在各类工地施工中推广降噪新型施工法;
加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禁鸣执法与宣传,将机动车、非机动车鸣号率控制在3%以下。
五、工业污染防治
以调整产业结构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为重点,加快淘汰环保劣势企业,深化工业污染防治,积极探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吴泾工业区和石化集中区域为重点,继续推进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
以规范和完善工业区环境管理为核心,继续推进郊区工业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集中区污水纳管,促进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
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按规划完成整治任务,区域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
到2019年,所有国家公告的工业区形成比较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解决一批工业“三废”污染问题。
1.按照规划完成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
继续按照《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计划纲要》提出的目标要求,以结构调整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
到2019年底,关停*焦化有限公司2、3号焦炉及煤焦油生产线;
到2019年底,完成*焦化有限公司5、6号焦炉的治理,使焦炉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在20*年基础上削减50%以上;
全面完成规划中配套的居民动迁安置及市政配套建设。
2.推进石化集中区域污染治理工作
积极探索石化集中区域长效监管机制,结合区域整治,开展石化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
(1)制定杭州湾北岸化工石化集中区域产业和城镇发展规划,并落实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市杭州湾沿岸化工石化集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
同时,开展*卫地区化工集中区域综合整治。
(2)加强石化企业VOCs排放控制。
到2019年底,完成*石化废水处理过程中废气的收集与处理,并增加火炬气回收能力;
到2019年底,完成高桥石化3号污水处理厂恶臭治理和液态烃、汽油氧化脱硫醇尾气治理等。
3.继续完善工业区和工业集中区环境基础设施
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政策和工业区环境规范化管理要求,结合工业区的性质和条件,积极推进宝山、闵行、浦东、嘉定、*、松江、奉贤、南汇、青浦等区共35个国家公告的工业区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工作,涉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集中供热、绿化隔离带建设和居民动迁等措施。
同时,推进宝山、浦东、嘉定、*、松江、奉贤、青浦等区共54个工业集中区污水收集管网完善工程。
4.推进污染产业结构调整
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标》,进一步调整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企业的产业、产品结构。
对不符合*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因环境问题厂群矛盾突出的区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加强对宝山大场地区市属企业、*石化地区、塘外工业区等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到2019年底,完成1000项污染企业、产业或产品结构调整和淘汰工作。
六、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以循环经济示范为重点,点面结合,开展企业、行业、园区、社区、区域等多层次和领域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促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脱硫废渣综合利用、构建电子废物综合利用交投网络体系等工作为突破,着力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并引导其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创建一批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点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到2019年,形成点面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态势,完成静脉产业园规划,基本形成电子废物三级交投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框架,清洁生产从试点逐步转向推广。
1.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试点项目
按照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要求,加强引导推广和政策支持,推进*化工区、莘庄工业区(园区),宝钢、伟翔(企业),宝山区、青浦区(区县),同济大学(社区)和崇明前卫村(农村)等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探索不同层次和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模式。
同时,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发展物质有序循环、能量多级利用的产业链,积极推进老港静脉产业园规划及实施,实现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资源综合利用。
2.开展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
重点推进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新技术园区、漕河泾开发区、外高桥保税区、闵行开发区、*化工区、青浦工业区等7个工业区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创建工作。
3.着力推进电子废物等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
围绕节能减排,着力推进电子废物等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完善社区废品回收网络,不断提升全社会的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水平。
完成电子废物交投回收利用规划方案,制订相关实施办法与政策,完善综合处理和利用设施,提升处置技术含量,建立政府和民间共同参与的投资和运行机制,并建立监管机制;
到2019年,基本完成电子废物三级交投网络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完成90个电子废物交投网点,力争达到1万吨交投收集量;
加快实施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示范线等项目,促进脱硫石膏和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进一步开展旧沥青综合利用,到2019年本市旧沥青混合料的利用达到15万吨;
通过资本合作方式,做强做大在线收废回收网络,扩大废品交投覆盖面。
4.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以火电、钢铁、有色、电镀、造纸、建材、石化、化工、制药、食品、酿造、印染等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