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厂项目实施方案代可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3661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9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来水厂项目实施方案代可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自来水厂项目实施方案代可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自来水厂项目实施方案代可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自来水厂项目实施方案代可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自来水厂项目实施方案代可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来水厂项目实施方案代可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

《自来水厂项目实施方案代可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来水厂项目实施方案代可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来水厂项目实施方案代可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

道路面积

370.21

8

绿地面积

749.04

9

围墙

m

176.5

10

填方量

m3

200.00

11

挖方量

700.00

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概算为485.28万元。

资金来源xx对口援建资金100%投入:

485.28万元。

1.7主要结论

本项目根据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结合xx市xx镇的实际情况,遵循“优化供水管网,保障供水安全;

考虑近期与远期建设相结合;

加强供水设施的抗震防灾能力,保证居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到100%”的原

则。

同时改善城镇基础设施状况、又解决供水难的问题、方便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等现实问题,有必要对该自来水厂进行建设。

项目的实施能进一步推动xx镇的灾后重建以及社会的综合发展、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对维护社会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工程建设条件具备,工程方案可行,投资合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建议建设单位按照总体规划,依据基本建设程序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建成。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区域状况

2.1.1区域概况

xx市位于xx盆地西北部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的连接地带。

东经103°

45′至104°

15′,北纬31°

1′至37′之间。

市域跨度东西宽9.5至22km,南北长69km。

幅员面积863.77km2,山区、丘陵、平原兼而有之。

距成都59km,距德阳24km。

全市辖1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53个村,总人口43万。

xx镇地处xx市中部,距xx市18公里,距德阳市41公里,距成都市77公里。

北与蓥华镇、八角镇相连,西与湔氐镇接壤,南与师古镇、马祖镇和双盛镇相接,东隔石亭江与绵竹市广济镇、玉泉镇、金花镇相望。

xx镇幅员面积52.48平方公里,由原xx镇与灵杰镇合并,下辖22个行政村,全镇13241户,总人口36079人,耕地面积22193亩。

居住人口为汉、回、藏、彝族混居,以汉族为主。

xx镇区面积1.82平方公里(不含区内工业用地),下辖12个村,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李家碾位于xx市城西北17公里。

按行政区划辖10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77个村民小组,24个居民小组。

2.1.2场镇自然状况

1、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xx镇位于川西平原西北,xx市中部,距成都77公里,1952年建置。

镇境北和蓥华、八角镇接壤,东北与绵竹市广济镇隔河相望,南和灵杰、龙居镇相依。

地势成东北西南走向,北高南低,平原与山地相连,南部是平原,北部为山脉。

广木铁路、广木公路、永湔公路纵贯南北。

石亭江从东侧流过,大寨渠、先锋渠绕境而过。

2、气候

境内气候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具有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热、水同季,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春季暖和而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炎热而多伏旱、洪涝,秋季温暖而多绵雨,冬季较暖和而雨、霜、雪较少。

全镇幅员耕地8783亩,其中水田6876亩。

最高海拔1288.7米,最低海拔654米。

属亚热带气候区,夏季最高气温38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4摄氏度,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

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主要经济作物以大蒜为大宗,蔬菜瓜果四季不绝。

2.1.3供水现状及规划

1、供水现状

现状镇区供水为地下水,有水源井两处,供水量分别为80立方米/小时和40立方米/小时,利用水塔进行供水。

本次地震造成镇区水塔损坏,供水管道无法使用,水源井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2、供水规划

规划镇区供水以地下水为水源,以现有两眼深井为基础,供水量3000立方米/日。

镇区设供水厂1座,占地1500平方米,与现状水源井合建,配套建设消毒设施和水塔。

2.1.4排水现状及规划

1、排水现状

镇区现状无污水收集与集中处理设施,部分居民采用生活污水自产沼气的处理方式。

2、排水规划

排水体制

根据城镇实际的地形地貌情况及发展规划,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

雨水规划

镇区现状雨水排放采用明渠与暗沟相结合的形式,雨水主要排入先锋渠,部分街道没有雨水排水管渠。

污水规划

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用地2000平方米,位于镇区和宏达厂区之间,设计规模2500立方米/日。

污水厂采用二级生物处理的方式,实现达标排放。

镇区工业废水也统一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镇区排水管网顺应镇区地形沿镇区规划道路敷设,以接纳各规划排水区域的排水。

排水系统采用重力流方式。

2.2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在“5.12汶川地震”中xx镇受灾极为严重;

水、电、气、油、路、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毁;

医疗、教育、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遭到重创。

为尽快搞好灾后重建工作,需要贯彻落实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关于灾后重建工作必须及早规划、抓紧实施的指示精神,有力有序有效地组织完成好灾后重建工作,以帮助受灾民众早日重建家园,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xx自来水厂的建设对于灾后重建的人民生活卫生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等有重要意义。

1、水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自来水厂的建设迫在眉睫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们生产、生活以及灾区重建、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本次地震造成镇区水塔损坏,供水管道无法使用,镇区只能采取临时供水方案。

随着重建工作的进行,供水量的需求逐渐增加,同时,供水的水质状况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xx自来水厂的建设势在必行。

2、自来水厂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

通过自来水厂的建设,能够让xx市xx镇城镇居民用上放心的符合国家水质标准生产生活用水,对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3、修建xx自来水厂是当地经济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的需要

健全完善的给水系统,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衡量现代化城镇的标志之一,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地位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也可增强吸引内资和吸引外资的动力。

综上所述,xx自来水厂的建设不仅十分重要,而且迫在眉睫。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供水现状

xx市落水镇区供水为地下水,有水源两处,供水量分别为80立方米/小时和40立方米/小时,利用水塔进行供水。

本次地震造成镇区水塔损坏,供水管道无法使用,但水源井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可见xx镇城镇居民的供水紧张的情况有待缓解,有必要对自来水厂进行重新建设。

3.2规划建设年限及服务范围

自来水厂规划建设年限应与城镇建设相协调,既满足近期的要求,又不致于一次性建设规模太大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此分期建设的办法符合城镇发展的要求,结合城镇总体规划确定自来水厂规划建设年限如下:

近期:

2012年

远期:

2020年

自来水厂近期的服务范围为xx镇区,总服务范围为0.93平方公里,服务人口为8000人。

3.3设计给水量

3.3.1给水量预测

根据xx镇的具体情况,采用城镇单位人口综合生活用水定额进行用水量预测。

依据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对综合生活用水定额的规定,并考虑到xx镇的实际情况,确定2012年及2020年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分别为200升/人•日及240升/人•日。

2008年xx镇区总人口数为8000人,其组成如下;

镇区常住人口5800人(其中非农人口3200人,农业人口2000人,住宿学生和驻镇单身职工600人);

通勤人口2000人(其中生产经营人口500人,非住校学生和成人口1500人);

流动人口200人。

聚集区为汉、回、藏、彝族混居,以汉族为主。

以2008年总人口8000为基数,按3.4%(参照《xx省xx市xx镇中心区建设规划》)的人口增长率计算,确定镇区2012年人口为9145人;

镇区2020年人口为12000人。

表2-1给水量预测表

年限

近期(2012年)

远期(2020年)

服务人口(人)

9145

12000

人均综合平均日用水量(lpc)

200

240

生活用水量(m3/d)

1829

2880

工业用水量(m3/d)

182.9

288.0

设计给水量(m3/d)

2100

3200

3.3.2变化系数

在缺乏实际用水资料的情况下,参考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选取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的时变化系数为1.6。

3.3.3自来水厂规模

自来水厂目前设计规模为2100m3/d,平均设计流量为:

87.5m3/h,766500m3/年。

第四章项目建设场址及工艺方案

4.1厂址选择

根据2008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2008年第14号文件精神,即《地震灾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技术方案》,并结合xx市xx镇取水井的现状和《xx省xx市xx镇中心区建设规划》,自来水厂的厂址选择在原有水井处,即永兴火车站附近。

以饮用水水源井为圆心、半径50米内,设置重点保护区。

在饮用水源污染重点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掩埋尸体;

及时清理保护区范围内动物尸体、粪坑、禽畜养殖围栏等有机污染源。

禁止向重点保护区域倾倒工业废渣、灾后生活和建筑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防止病原体的污染。

对水源保护区范围进行标志,并加强对水源保护的宣传与巡查;

在水源保护区设置简易导流沟,避免雨水或污水携带大量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及其上游地区。

综合分析后,该厂址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并能够及时有效地供应充足的水源。

4.2建设条件

4.2.1地址条件

1、地质条件

拟建的xx自来水厂位于xx市xx镇洛城村13组,微地貌单元属沱江水系石亭江Ⅰ级阶地。

场地孔口高程引测基准点设在原xx小学教师住宅楼西侧的地面上。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三级,地基等级为三级。

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丙级。

根据钻探成果表明,场地地基土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冲、洪积层(Q4pl+al)粘性土、砂、砾卵石土组成。

现将场地地基土由上而下依次加以描述:

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

(1)、杂填土:

灰黄~灰白色及黑灰色,松散,稍湿,为建筑生活垃圾和砂砾卵石,厚度0.5~2.4米。

无实际工程意义。

第四系冲、洪积层(Q4pl+al):

(2)、粉质粘土:

灰黄~黄褐色,局部黑灰色,软可塑,切面较光滑,部分地段含少量砂颗粒或夹圆砾,手感粗糙,干强度高,韧性好。

厚度约为0.3~2.0米,标贯击数5.0~6.0击,标准值约为4.9击。

(3)、卵石含粘性土;

黄色~灰黄色,含约25%的泥质,稍密,稍湿,偶见砂及圆砾。

厚度0.2~1.7米。

(4)、卵石:

黄~灰白色,稍湿~湿,卵石含量大于55%,粒径2-8cm,夹漂石,母岩以花岗岩、砂岩、灰岩为主,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差,呈微~中风化程度,充填物为中粗砂及圆砾,力学性质好,本次勘察范围内分为中密、密实二个亚层。

勘察期为近丰水期,勘察深度内未见地下水。

场地内水位埋深在天然地表下20.0米以下。

场地地下水、土对砼结构、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特征周期为0.40s。

2、地质条件结论

根据工程地质剖面,场地内上部土层分布:

杂填土无实际工程意义,粉质粘土力学性质较好但分布不均,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卵石含粘性土层力学性质较好,但分部不均,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卵石力学性质好,分布广厚度大,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本项目宜采用天然地基。

场地的稳定性好、适宜性较强;

不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溶洞、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宜于建筑。

本场地地下水、土对砼、砼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4.2.2设计供水水质

设计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主要水质指标见下表所示。

表4-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水质指标

限值

备注

色度(度)

15

浊度(NTU)

水源与净水技术条件限制时为3

臭和味

无异臭、异味

pH

6.5~8.5

铁(mg/L)

0.3

锰(mg/L)

0.1

硝酸盐

地下水源限制时为20

总硬度(mg/L)

450

耗氧量(mg/L)

总大肠菌群(CFU/100mL)

不得检出

耐热大肠菌群(CFU/100mL)

大肠埃希氏菌(CFU/100mL)

菌落总数(CFU/mL)

100

4.2.3供水水压

二次泵站水泵的出口压力为0.6MPa。

4.2.4取水情况

震前镇区供水水源为地下水。

水井位于永兴火车站附近。

由于xx镇地下水丰富,本次设计仍然采用地下取水,将扩建原有取水井,以达到供水规模。

第五章项目内容及规模

5.1项目建设内容

厂区总用地面积1530.34m2,含征地2.95亩。

自来水厂主要建设内容见下表。

单位

指标

备注

建筑物

其中

综合用房

82.57

砖混结构

设备用房

106.96

框架结构

构筑物

690.8m3

已有,面积0.5m2

81.72m3

建筑密度

24.61

围墙长度

第六章项目建设目标及方案

6.1自来水厂建设目标

震前xx镇区供水为地下水,有水源井两处,利用水塔进行供水。

本次工程将新建一座自来水厂,不再采用水塔供水,新建清水池和加压泵站供水。

供水水质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6.2自来水处理工艺选择

6.2.1选择原则

1、采用工艺运行可靠、技术成熟、管理简单、出水水质稳定的净水工艺。

2、选用工艺投资省、占地少,从而保证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3、工艺先进,经济合理,操作方便,运行可靠,能够提高自动化程度,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尽量节约能源,降低运行费;

4、方案选择上要充分考虑资金与技术的结合,并尽可能多地使用成熟的国内设备,从而达到节省一次性投资的目的。

6.2.2工艺的确定

根据业主单位提供的原水水质报告,原水除了微生物指标外,其他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故自来水厂的处理仅需对地下水进行消毒处理。

为防止通过饮用水传播疾病.在生活饮用水处理中,消毒是必不可少的,消毒并非要把水中微生物全部消灭,只是要消除水中致病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致病微生物包括病菌、病毒及原生动物胞囊等。

消毒工艺必不可少,它是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的最后保障。

水的消毒方法很多,包括氯及氯化物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及某些重金属离子消毒等。

氯消毒经济有效、使用方便,应用历史最久也最为广泛。

但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受污染水原经氯化毒后往往会产生一些有害健康的副产物:

例如三卤甲烷等等,人们便重视了它消毒剂或消毒方法的研究,例如,近年来人们对二氧化氯消毒日益重视。

几种常用的消毒工艺的特点比较见表6-1所示。

二氧化氯消毒在国外水厂已多有采用,近年来我国水厂也较多采用。

由于采用氯消毒可能会产生氯酚味和三氯甲烷等副产物,而采用二氧化氯可避免产生氯酚味和三氯甲烷等副产物。

因此,二氧化氯在水处理中应用逐年增加。

根据xx自来水厂规模小的特点和消毒工艺的比较,本设计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工艺。

选用二氧化氯消毒设备,操作维护简便。

表6-1消毒工艺的比较

方法

分子式

优缺点

适用条件

液氯

Cl2

优点:

1.具有余氯的持续消毒作用

2.价值成本较低

3.操作简单,投量准确

4.不需要庞大的设备

缺点:

1.原水有机物高时会产生有机氯化物

2.原水含酚时产生氯酚味

3.氯气有毒,使用时需注意安全,防止漏氯

液氯供应方便的地点

氯胺

NH2Cl

NHCl2

1.能减低三卤甲烷和氯酚的产生

2.能延长管网中剩余氯的持续时间抑制细菌生成

3.减轻氯消毒时所产生的氯酚或减低氯味

1.消毒作用比液氯进行得慢,需较长接触时间

2.需增加加氯设备,操作管理麻烦

原水中有机物多以及输配水管线较长时

次氯酸钠

NaOCl

2.操作简单,比投加液氯安全、方便

3.使用成本虽较液氯离,但较漂白粉低

1.不能贮存,必须现场制取使用

2.目前设备尚小.产气量少,使用受限制

3.必须耗用一定电能及食盐

适用于小型水厂或管网中途加氯

二氧化氯

ClO2

1.不会生成有机氯化物

2.较自由氯的杀菌效果好

3.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可除臭、去色、氧化锰、铁等物质

4.投加量少,接触时间短,余氯保持时间长

1.成本稍高

2.一般需现场随时制取使用

3.制取设备较复杂

适用于小型水厂或有机污染严重时

6.2.3工艺流程

根据前述论证,自来水厂设计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

图5-1自来水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

原水由潜水泵从取水井提升至折流式接触消毒池,通过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二氧化氯投加到消毒池进行消毒,消毒之后的水流入清水池,再经过二次泵房的水泵加压输送至给水管网。

6.2.4主要处理建、构筑物工艺设计

1、取水井

设计平均取水规模:

Q=2100m3/d。

时变化系数为1.6,则最高时设计流量为:

140m3/h。

水井数量:

1座,建筑面积:

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

尺寸:

Ф×

H=1.0m×

50.0m

2、清水池

日变化系数为1.5,则最高日设计流量为:

3150m3/d。

清水池有效容积为最高日设计流量的20%,即630m3。

清水池能单独工作和分别泄空。

清水池数量:

2座,建筑占地面积:

186.54m2

H=10.2m×

4.4m

3、设备房

包含恒压给水设备间、消毒设备间、氯酸钠、盐酸储存室、配电室、发电机房等。

设备房:

1座,建筑面积106.96m2

砖混

层数:

一层,层高:

5.1米

L=5.6×

19.1

4、综合用房

综合用房包含化验室、工具间、办公室、卫生间、值班室。

数量:

1座,建筑面积82.57m2

一层,层高:

L=5.64×

14.64

6.3总图设计

6.3.1设计原则

⑴按功能分区,配置得当。

使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管理区等分区明确但又不过分独立分散。

⑵在保证工艺流程的前提下,结合地形、地质、土方、结构和施工因素全面考虑,布局紧凑,管线短捷,不迂回,有良好的水力特性,减少水头损失,占地少。

⑶充分利用地形,平衡土石方,降低工程费用,并留有适当的余地,考虑扩建和施工的可能。

⑷道路的布置符合下列要求:

①车行主干道宽度:

4.0m

②车行道转弯处宽度:

6m

③人行道宽度:

0.8m

⑸围墙高度2.5m

6.3.2平面布置

自来水厂厂区公路从南边接入,厂区道路呈“L”型。

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进行功能分区:

综合用房位于南边的厂区入口,便于管理和联系;

生产建、构筑物则位于厂区的北边,生产和管理分区明显。

总平面图和效果图详见附图一和附图二。

设备房单独设置在厂区的西边,与其他建筑物、构筑物分开。

清水池、取水井位于厂区东边,从北向南分布。

取水井靠近清水池,以减小管道的长度。

综合用房内设控制室、工具间、办公室、卫生间、值班室等;

设备房内设化验室、消毒间、消毒设备间、氯酸钠、盐酸储存室等,接触消毒池位于消毒间内、配电室、发电机房、泵房等。

6.3.3高程设计

经土方计算并考虑到厂址的现有地形高程、厂外规划道路,自来水厂设计地面标高为:

660.50m;

厂区采用平坡式竖向布置形式。

6.3.4交通运输及绿化

厂内设运输通道兼消防使用,并设人行通道,以节约投资,也能满足消防要求,道路宽度为:

均为4.0m,。

厂区绿化用地主要种植草坪,香樟以及观赏花木等,以美化环境,各功能区间均有绿化隔离带,以达到花园式工厂的效果。

6.4建筑设计

6.4.1设计依据

⑴国家现行的标准与规范

⑵工艺及相关专业提的资料

6.4.2设计原则

xx自来水厂建筑设计是在满足工艺及其他使用功能的条件下,遵循经济、实用的设计原则,结合厂区周围的环境与规划安排,同时考虑厂区建筑物的整体布局,自来水厂建筑物含综合用房、设备房、清水池、取水井等,厂前区建筑与厂区生产建筑物及构筑物共同组成有机的建筑群体。

厂区建筑处理在重点突出厂前区的同时,强调全厂建筑物的协调统一。

6.4.3设计目标

厂区内建筑物均采用砖混结构,清水池等构筑物均采用钢砼结构,道路两侧可植冬青。

环厂区设绿化林带形成绿篱。

厂区空地遍植草皮,不现黄土,形成现代化花园式厂区。

建筑物外檐的色彩以较为柔和的中性色调为主,简洁明快。

建筑物外墙贴蓝色面砖,外门窗采用铝合金门窗,配白色玻璃。

建筑物内部刷白色内墙涂料,地面铺浅色地砖,卫生间和厨房内墙贴白色墙面砖。

6.5结构设计

6.5.1设计依据

6.5.2工程地质条件

厂址地形平坦,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属地质环境简单区。

6.5.3抗震设计

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设计时按七度抗震设防。

6.5.4结构方案

(1)取水井、清水池等主要构筑物,拟采用钢筋砼结构。

(2)综合用房采用砖混结构,基础采用条形基础。

(3)设备用房采用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4)材料

①砼:

一般情况下采用C25,对较大型构筑物采用C30-C35,构筑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