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3612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指一定时期测算出来的量值

存量(Stock):

指一个时点测算出来的量值

6流量来自于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之中

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1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乃市场价值概念,仅指为市场而生产

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非市场活动。

GDP仅指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而非一定时间内所售出的最终产品。

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故包含时间因素,是个流量。

GDP指一国国土范围内所生产的产品价值,而不管这种生产的生产要素的归属关系。

2最终产品(finalproducts):

最后使用者购买的全部商品和劳务。

3中间产品(intermediategoods):

作为生产要素继续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

4很多经济活动不被计入GDP”,若非市场交易活动,不计入GDP。

例如:

自给自足的生产、慈善机构的活动、

家务劳动等等,都不计入GDP。

一般转移支付、证券的买卖、旧货的交易等等,不计入GDP。

5名义GDP/实际GDP=GDP折算指数

6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

7支出法:

GDP按支出法计算=C+I+G+(X–M)

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X出口M进口

8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或重置投资)

I=NI+D

9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在经济学上不称为投资?

经济学上所说的投资是指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新购厂房、设备和存货等,

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而非实际生产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

只是产权转移,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也不能计入GDP。

10投资是指实际投资,如购买厂房设备等;

但购买土地、房屋、股票、债券只不过是产权转移,并未使社会实际资产有任何的增加。

11存货投资是指已经生产出来还未销售的产品的存量的增量。

投资是指实际投资,如购买厂房设备等;

政府的转移支付(如退休金、养老金等)和公债利息支付不计入GDP

12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和补助等方面的货币性支出。

政府在付出这些货币时并无相应商品和劳务上的交换发生----不是对最终产品的购买,因而是一种不以换取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为报偿的支出,因而不能算作GDP的组成部分。

13政府的公债利息是政府的转移支付,它没有参与生产,不是生产创造的,只是

一部分钱从政府转到了债权人手中。

14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15收入法:

从收入角度计算GDP,即把各种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收入,即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加上间接税、折旧等调节项,得到国民收入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折旧+非公司业主收入

16间接税形成政府收入,但补贴是政府支出,故计算时应是净值,以免重复

17要素收入

v工资:

W(wage)

v租金:

R(rent)

v利息:

I(interest,公债利息不计入)

v利润:

B(benefit:

股息+所得税+未分配利润)

v非公司制业主的收入:

B1

v间接税:

Ti(indirecttax)

v折旧:

D(depreciation)

GDP=W+R+I+B+B1+Ti+D

由于收入最终都将用于消费、储蓄、纳税,故上式化简后:

GDP=C+S+T+(Tr)

Tr:

国内私人向国外转移支付总额

18用S代表储蓄,YD代表可支配收入,则S=YD–CSg=BS(预算盈余)

I=Sp+Sg+SrGDP=C+I+G+NX

19国民收入账户其他总量指标

GDP(属地原则)

=本国公民在本国领土创造的产值+外国公民在本国领土创造的产值

GNP(属人原则)

=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产值–外国公民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产值

20NDP=GDP-D

NNP=GNP-D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PI=NI-公司所得税-社保-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DPI=PI-个税

=GDP-D-t间-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公司所得税-社保-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个税

NI=工资+租金+利息+公司税前利润+非公司制收入

WriEbit非公司制收入

宏观统计恒等式

假定一国有如下国民经济统计数据:

国民生产总值4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单位:

亿元)。

计算:

国内生产净值、净出口、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

(1)资本折旧=800–300=500,故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元。

(2)净出口=GDP–C–I–G=4800–3000–800–960=40亿元。

(3)BS代表预算盈余,T代表税收,根据BS=T–G,有税收T=G+BS=30+960=990

(4)本题中,个人可支配收入=4300–990=3310亿元。

(5)个人储蓄=3310–3000=310亿元。

21通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2Y=C+I(投资)-支,Y=C+S(储蓄)-收

23两部门经济Y=Yd,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不存在政府税收,支出&

国际贸易)

24Kr:

本国居民对国外居民的转移支付

25Y=C+S+T+Kr=C+I+G+(X-M),I=S+(T-G)+(M-X+K)

26I=S+(T-G)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本章只涉及凯恩斯的产品市场理论,依据的理论为“收入--支出”模型。

1凯恩斯定律:

社会总需求(AD)变动时,只会导致经济资源的利用增加,引起产量增加和收入上升(Q,Y增加),并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变动

2总产出=总供给,收入被用于消费或储蓄,即Yd=C+S

3总支出(AE)为家庭消费(C)、厂商投资(I),

总支出可表示为AE≡C+I

4两部门条件下,Y=C+I,I为计划投资,C为计划消费

5Y=AEC+S=C+II=S投资等于储蓄

6需求的变动只导致产量变化,而不改变价格(被称为“凯恩斯定律”)。

7三部门:

AE=C+I+G,Y=C+S+T

均衡条件:

AE=Y下,I≡S+(T–G)

8四部门:

S+T(净税收)+M(进口支出)+Kr=I+G+X

W=J

C+I+G+(X–M)≡GDP≡C+S+T

9消费C既非注入也非漏出,循环圈是闭合的。

10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11C=C(Yd)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12平均消费倾向:

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

APC=C/Yd

13边际消费倾向:

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

MPC=ΔC/ΔY

140<

MPC,APC<

1

15APC>

MPC,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APC与MPC的值愈来愈接近

16C=a+bYd(a>

0,0<

b<

1)C是消费总量,Yd是居民可支配

收入,a和b是系数

17储蓄:

家庭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后的部分。

18储蓄函数:

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它描述的是储蓄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19S=Yd–C=Yd–(a+bYd)=–a+(1–b)Yd

20APC+APS=1MPC+MPS=1

21自发性消费增加的原因:

1长期内收入提高,居民财富增加。

2人口在长期内由农村移向城市,城市消费倾向高于农村。

3老年人收入下降,但支出下降较少,会使消费倾向不变甚至提高。

4必需品范围扩大,档次提高,使自发性消费支出提高。

22Y=C+IC=a+bYd=a+bYY=a+i/1-b

23例:

假定C=1600+0.75Yd,

I=1000,G=2000,T=800

求:

均衡收入Y

解:

利用均衡公式I+G=Y=S+T可得

1000+2000=S+800

由S=Yd–C=Yd–(a+bYd)=–a+(1–b)Yd

得S=–1600+0.25(Y–800)(其中Yd=Y–T)

=0.25Y–1800

并代入上述均衡公式,得:

1000+2000=0.25Y–1800+800

故Y=16000

24C=a+bY

25G和tr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何计算构成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入政府购买G而不计入转移支付tr,即为什么Y=C+I+G+NX,而不是Y=C+I+G+tr+NX?

政府支出G构成社会总消费能力的一部分,从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中可以看出,G同模型中的其他参数一样,都与国民收入Y的大小成正比,且其中没有重复计算。

tr,是把财政收入当中的一部分转给特定社会成员使用进而形成这部分人的实际所得,当这些人使用其收入时,就已经在GDP里计算了一次,若在政府转移支付的时候再算,就形成重复计算了。

26乘数参册P22

27

28例3已知,C=160+0.75Yd,T=0.2Y,I=100,

G=200,Yd=Y-T

均衡点Y?

由税收函数T=t0+t’Y

和消费函数C=a+b[Y-(t0+t’Y)+tr]

得:

Y=AE=a+b[Y-(t0+t’Y)+tr]+I+G

整理后得:

a+i+g+btr-bt0/1-b(1-t)=1150

例4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

为50(单位:

(1)求均衡产出、消费和储蓄

(2)若当时实际产出为800,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多少?

(3)若投资增加至100,则增加的收入是多少?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

入和储蓄各为多少?

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

少?

(5)消费函数变动以后,乘数有何变化?

已知C=100+0.8Y,I=50,

根据均衡条件Y=C+I,有Y=100+0.8Y+50,

即Y=(100+50)/(1–0.8)=750,

进而有C=100+0.8750=700,

S=750–700=50。

(2)当实际产出为800,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

800–750=50。

(3)若投资增至100,则Y’=(100+100)/(1–0.8)=

800,比原收入增加50。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

相应的均衡国民收入Y=(100+50)/(1–0.9)=1500,

相应的消费C=100+0.91500=1450,

相应的储蓄S=Y–C=1500–1450=50。

若投资增至100,则Y’=(100+100)/(1–0.9)=2000,

比原收入1500多了500。

(5)当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C=100+0.9Y

后,乘数从k=1/(1–0.8)=5

变为k=1/(1–0.9)=10。

第4章IS--LM模型

1I=i(r),I=e–dr

2货币需求L=L1(y)+L2(r)=ky–hr

3货币供给m-M/P

4资本的边际效率(MEC):

能使投资者预期净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投资物供给价格的一种贴现率

5投资的边际效率(MEI)原贴现率无法使未来收益折合成等于资本供给价格的现值。

6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重置成本)

q>

1投资,<

1不投资

7IS曲线:

一条反映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该曲线上任何一点都

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组合。

8货币三动机:

交易预防投资

L=ky–hr

9流动性偏好:

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

10LM曲线是一条用来描述在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国民收入和利率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11假设交易需求函数为量M1=L1(Y)=0.5Y,

投机需求函数为M2=L2(r)=1000–250r

货币供给量M=1250(亿元),

这样,当货币市场均衡时,有:

1250=0.5Y+1000–250r,

得Y=500+500r或r=0.002Y–1

故:

当Y=1000时,r=1

当Y=1500时,r=2

当Y=2000时,r=3

当Y=2500时,r=4

第5章IS-LM模型的应用—宏观经济政策

1市场均衡未必是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均衡,需用政策调节。

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节可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均衡。

2G+T或t—Tr(政府转移支付)+IS曲线右移(扩财)

3M+r—I+Y+(扩货)

4财政政策的一般效应: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应大小是指政府收支的变化使IS曲线发生变动,进而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幅度大小。

5

6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私人投资和消费支出的下降。

7凯恩斯主义的极端货币政策失效,而财政政策则最为有效。

8古典极端LM呈垂直状,当IS曲线呈水平状,则出现“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此时财政政策失效,货币政策最为有效。

古典主义极端”的经济学解释:

LM垂直,表明h为零,意味着利率已高至使持币成本极大,并使人预感到债券价格低至只涨不跌的地步,故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币。

当LM处于古典区域时,若政府以发行公债的形式向私人部门借钱,只有当私人部门认为其原本用于投资的支出减少一个等于政府借款的数目是合算的时候,政府才能借到这笔款项。

而“合算”就意味着利率(政府借款利率)必须上涨到足以使政府公债产生的收益大于私人投资的预期收益。

此时,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伴随着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即政府支出完全挤占了私人投资支出,即国民收入水平并未改变。

另一方面,IS曲线呈水平状,表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达到无限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投资大幅度变动。

因此,政府因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而需要向私人部门借钱时,利率只要稍有上升,就会使私人投资大大减少,产生完全的“挤出效应”。

总之,当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货币的投机需求下降为零;

导致IS曲线右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只会增加利率,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

导致LM曲线右移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却对增加国民收入极为有效。

这恰号符合古典学派及货币主义的观点。

私人凯恩斯主义极端”的经济意义:

以增发货币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已无效,而扩张性财政政策则成效显著:

向私人

部门借款(比如出售公债)来增加政府支出不会使利率上升,不产生“挤出效应”投资的预期收益。

9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10挤出效应”发生于:

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11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

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12财政:

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具体包括组织收支、调节控制和监督管理等活动。

1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补偿性财政政策或“稳定性财政政策”,指

政府进行需求管理时,可根据市场情况和各种调节手段的特点,机动地决定采取一种或几种财政政策措施。

14逆向行事原则在繁荣期,为避免通货膨胀,须增税减支,以控制过度的有效需求;

在萧条时,须增支减税,以提高有效需求,刺激经济繁荣。

15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在实施

过程中,会出现三种“时滞”问题。

认识时滞;

决策时滞;

奏效时滞。

16货币政策,指央行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

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与决策。

17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

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而货币政策则是借助利率间接地影响总需求。

18

存款准备金:

为应付日常支付而不贷出

去的资金。

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和银行存款

的比率。

法定准备金:

商业银行按规定缴纳给央

行的商业银行存款中的一部分。

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占商业银行

存款的比率。

超额准备金:

准备金中超过商行预留业

务款项和法定准备金的那一部分,即可

用于正常贷款业务的那一部分。

超额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与存款之比。

法定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一部分以通货保留在商业银行以

应付日常需要,另一部分存入央行,而

把法定准备金以上的那部分存款当作超

额准备金贷放出去。

正是这种以较小比率的准备金支持活期

存款的能力,使银行体系得以创造货币。

19货币乘数(k)=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0M=C+D

21假定LM函数为Y=500+25r(货币需求L=0.2Y-0.5r,货币

供给MS=100)IS函数为Y=950-50r(消费C=40+0.8Yd,

税收T=50,投资I=140-10r)。

(1)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

(2)当政府支出从50增加到80时的收入、利率、消费和

投资水平各为多少?

(3)为什么均衡时收入的增加量小于IS曲线的右移量?

(PPT题目无答案)

22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的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能够在经济衰败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自动变动的税收:

个人与公司所得税

经济衰退--个人与公司收入下降--符合纳税标准的主体自动减少--税率,税收自动下降--消费,投资,AD增加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政府转移支付

经济萧条--失业增加--符合领取救济标准人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tr)增加,DPI(DisposablePersonalIncome)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增加--AD总需求增加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经济萧条-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增加--C,I增加

经济繁荣-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下降--避免经济过热

23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

功能财政思想反经济周期的需要利用预算赤字与预算盈余,无需刻意保持财政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与之对应,有充分就业的预算赤字

BS*=ty*(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G-TR

实际预算盈余(BS)指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衡量的预算状况。

BS=ty-tr-g

24R原始存款

R+派生存款=银行存款总量(Ddeposit)

法定准备金率rd

D=R/rd

25货币创造乘数

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准备金总额+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总额

H高能货币

整个社会狭义货币供给量(M)=Cu+D(通货+活存)

M/H=Cu+D/Cu+Rd+Re=rc+1/rc+rd+re

26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1法定准备金率

经济萧条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对外贷款增加货币创造乘数上升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经济复苏

特点作用效果非常猛烈存在时滞

2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售卖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经济活动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行为。

经济萧条1买进债券通过货币投放扩大货币供给。

2债券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利率下降经济过热通胀抛售债券

特点操作灵活结果容易预测可控

3再贴现率政策

央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再贴现率,源自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卖给中央银行从而取得所需资金的再贴现。

经济萧条下降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货币供给上升

经济繁荣上调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减少货币供给下降

特点央行被动等待有时银行准备金十分缺乏时再贴现率高低并不影响其行为

27挤出效应(Crowd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