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
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
(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
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
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
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和之前一样么?
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
(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
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二、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
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3、过渡引申:
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
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
说出你的依据。
当堂训练
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教后反思
分组实验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19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
实验一、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1、实验前的观察:
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
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3、引导推测:
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
依据是什么?
怎么做来证实?
建议:
留取对比样本。
4、混合实验。
思考:
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
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
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6、分离实验:
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
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7、观察比较:
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
(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
8、小结:
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板书:
物理变化及其特点
实验二、糖的加热实验
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
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
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
填在表格中。
3、实验:
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
4、交流:
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
引导明了:
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
实验记录
1.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2.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为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3.20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实验,引导探索:
1.米饭是什么样子的?
刚吃进嘴里有味道吗?
(板书:
米饭)
2.学生品尝。
3.有什么味道?
这个甜的是米饭吗?
为什么会甜呢?
甜味)
4.看书明确科学概念:
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与唾液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甜味(板书:
淀粉唾液化学变化)
5.观察碘酒:
刚才我们认识到了米饭产生甜味的一种化学变化,我们再来看另一种变化,(出示碘酒)这是碘酒,它是什么样子的?
碘酒棕红色)
6.推测米饭和碘酒的变化:
如果在米饭上滴上碘酒会发现什么现象?
7.验证米饭和碘酒的变化。
教师演示,提示使用滴管时应注意的事项。
你有什么发现?
这个蓝紫色的东西是米饭或碘酒吗?
变色)
8.观察淀粉
为了验证刚才的想法,我们直接用淀粉做个实验。
(出示淀粉)淀粉是怎样的?
9.学生实验,验证淀粉与碘酒的变化。
10.小结:
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会产生蓝紫色新物质。
)
“寻找淀粉的踪迹”实验报告单
食物
猜测是否有淀粉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判断是否含有淀粉
马铃薯
把碘酒滴在食物上
花菜
西红柿
洋葱
芋子
……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含+唾液甜味
米饭淀粉化学变化
+碘酒变色
这节课中,我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主要有:
1.加强教学语言的严谨性。
正像参与研讨的老师们所说,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一些不确定性的词语在表达科学结论时容易让学生质疑结论的可信度。
如课中在学生总结米饭与碘酒的变色实验中,一些同学说是黑色,而有些同学说是蓝色,我在板书时说“蓝色就蓝色吧”。
这样的表达不利于学生坚守结论的科学性,以后教学中应该注意改正。
2.对实验仪器的操作细节指导还需加强。
本节课中我虽然在设计时就预先想到了指导学生胶头滴管使用的注意点,并用课件进行了提示。
但在课在还是发现有学生使用完滴管后没有及时清洗并放回试管上,这在一些含有腐蚀性液体的实验中是不安全的。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3.21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实验一、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
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
为什么?
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
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
在实验中,怎么做的?
有什么现象发生?
(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实验二、验证产生气体
1、推测:
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
怎么验证你的设想?
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
(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
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
2、引导实验一:
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
说明什么?
3、引导实验二:
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
看到什么现象?
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
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
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
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化学变化
小苏打+白醋=二氧化碳气体+新的物质
5.铁生锈了
3.22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
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一.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拿出一块生锈的铁片和一块不生锈的铁片),这两个都是铁片,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提出问题,明确探究任务:
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
生答。
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仔细观察回答,如何证明我们的看法?
安全提示:
如果你的身体有伤口,请不要接触到铁锈!
3、引导思路:
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
(指出:
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
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
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
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二、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1、教师提出问题:
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将学生中的猜想罗列出来)
3、分组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
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说明:
由于铁生锈需要较长的时间,我们不可能在课堂完成这个实验,希望同学下去过后按照你们制定的实验计划,用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一定要作好实验记录。
1、做数学练习题,了解铁生锈的危害。
因为钢铁制品的生锈,为此全世界每年损失的钢铁占当年钢铁产量的20-30%.2007年我国的钢铁产量约有5亿吨.那么我们一年将会损失多少钢铁啊?
2、引导学生探究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为下节课准备。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在教学中,我首先用铁质的实物进行导入,让学生说说铁的性质。
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受铁锤的限制,并未说出许多性质,未达到很好的效果。
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最重要的就是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所以我认为如果我将两件工具摆到学生面前让他们进行选择,一个是新的,另一个已经生锈,学生自然会选择新的,然后请他们说出选择理由,效果应该会更好。
铁和铁锈是不是同一物质呢?
我直接要求观察铁锈,同学们从外观上找出了很铁的性质,但由于我并未要求学生同时观察比较铁和铁锈的性质,所以导致学生在得出结论时有些茫然。
而此处我的第二个疏忽就是实验指导上,教师的实验指导是否到位对学生的实验是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我却在此处忽略了,实属教学失败。
在选取材料上我也伤透了脑筋。
铁的材料容易找,但是,很多铁制物质都镀上了一层其它金属,这样就容易让人误解铁的颜色是银色,所以我找来一些铁钉。
铁锈很常见,可是一般的铁锈都没有锈透,看着已经生锈了,可是无论是导电性还是被磁铁吸引都不成问题。
最后我找到了一块全锈的铁,敲打下来后任然可以被磁铁吸引,只是力量较小。
我后来查阅资料,了解原因是铁锈里还含有铁。
一节课下来,让我明白,老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只有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快速的正确的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3.23
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能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3、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4、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1.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2.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硫酸铜溶液、铁钉、镊子、氢氧化钠
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一、介绍硫酸铜溶液。
观察特征。
(出示硫酸铜溶液)谈话:
这种物质是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铜晶体溶解于水得到的溶液。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
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原样进行比较。
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4、反馈交流:
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看到这些现象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你为什么会将它和铁锈联系在一起?
(现象是:
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浅蓝色的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杯底有沉淀物出现。
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会逐渐变为红褐色。
5、引导思考:
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
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
比较溶液的颜色变化,说明了什么?
(说明溶液不是硫酸铜溶液,或者说硫酸铜的含量已经减少,有另外的物质形成了,这是一个证据。
铁钉上的红色物质是怎么来的?
没有浸入溶液的铁钉没有附着红色物质,说明红色物质是溶液中析出来的,它是铁吗?
我们平常看到的铁是灰白色的,铜是红色的,那么铁钉上的红色物质可能就是铜了,这是另一个证据。
根据这两个证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产生了新物质,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6、小结:
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1
2
3
4
5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硫酸铜溶液
产生了新物质
﹜
颜色变了--------------------→化学变化
铁
钉
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颜色变了
产生沉淀
化学变化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3.24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实验记录单、试管、水、铁钉、盐、涂油漆的物品或一些图片等。
PPT
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实验一、铁生锈的快慢
1、【录像】日常生活中各种铁生锈的现象。
如:
报废锈蚀废旧的汽车堆放场;
大量锈迹斑斑,腐蚀得不堪一击的铁件;
工人为铁件除锈、油漆等。
2、【投影】铁生锈造成损失的资料。
(1)在英国,每90秒就有1吨钢被锈蚀掉。
(2)每年由于钢铁生锈会使英国损失大约50亿英镑,这个数字比政府一年花在中等教育上的全部经费还要多。
(3)高速公路立交桥道路交叉处的钢结构,需要不断地涂漆来防止生锈,在18个月的时间内,这项工作就要用掉大约200万英镑。
3、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铁容易生锈?
我们怎样防止、减慢铁生锈呢?
让我们设计一个对比实验吧。
在设计中需要什么材料,需要注意什么,计划怎么做?
4、分组讨论和记录实验研究计划。
5、汇报进行实验计划
(1)第一个铁钉放置在空气中;
(2)第二个铁钉放置在潮湿的餐巾纸上;
(3)第三个铁钉放在与水完全接触的试管中;
(4)第四个铁钉的一半浸在盐水里,一半暴露在空气中。
6、分组实验。
7、汇报交流,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较快。
铁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但是在盐水里和空气里速度最快,也就是水铁钉的生锈是空气和水发生共同作用的。
空气中:
空气多、水少,生锈最慢一半浸入水中:
空气多、水多,生锈快
浸没在水中:
水多、空气少,生锈慢。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铁生锈是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铁生锈的速度与水和空气的多少,是否含盐有关
隔绝水、空气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铁容易生锈,除了由于它的化学性质活泼以外,同时与外界条件也极有关系。
水分是使铁容易生锈的条件之一。
化学家们证明:
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了几年也不生锈。
然而,光有水也不会使铁生锈,人们曾经试验过,把一块铁放在煮沸过的、密闭的蒸馏水瓶里,铁并不生锈。
8.物质变化与我们
3.25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实验一:
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1、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些什么?
你仔细观察过黄豆和沙子吗?
把它们分别倒在两张纸上,看看它们到底有哪些特点?
把你看到的记录在书本上的表格中。
(学生观察黄豆和沙,作好记录)
大家观察的都非常认真,你发现黄豆和沙分别有哪些特点?
(生答,叫三四个同学)
2、混合实验
如果我们把黄豆和沙子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怎么做能证实你的预测呢?
白糖我们都见过,你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呢?
让我们一起仔细的观察白糖,并把特点记录下来。
(1)观察白糖的特点,记录在表格中。
说说白糖的特点,形状、透明度、颜色等等。
(2)预测:
如果给白糖加热,你认为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写在记录表中。
(3)让我们先看看白糖加热的材料,有蜡烛、打火机、金属勺、毛巾等,你认为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讲解给白糖加热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毛巾包住金属勺的末端,(防止手烫伤)倒入少量白糖,可以加快实验速度,留下部分白糖做样本可以做比较,然后点燃蜡烛,并固定好蜡烛,利用蜡烛的外焰加热。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实验完成后,将金属勺放置在毛巾上,实验中手不能接触白糖和金属勺底部。
提供器材和物品,学生进行加热白糖的活动,并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你们都观察到哪些现象?
加热后的白糖与没有加热的白糖样本有哪些变化?
白糖颜色、形状都发生了改变
实验过程中有焦味产生,白糖成了黑呼呼的新物质。
白糖先由固体融化成液态,在由液体变成黑色的新的物质。
本节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混合实验和加热糖的实验,观察实验中物质发生的变化,总结归纳物质变化的特点,建立物理变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