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方案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3513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方案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方案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方案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方案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方案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方案书Word文档格式.docx

《电子政务方案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方案书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政务方案书Word文档格式.docx

2.1.2.电子政务与信任授权服务的关系模型21

2.1.3.电子政务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功能地位21

2.2.电子政务系统体系结构22

3.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25

3.1.电子政务分层逻辑模型25

3.2.电子政务建设内容26

3.2.1.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系统27

3.2.2.两个基础设施28

3.2.3.两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29

第二部分电子政务设施30

4.网络基础设施31

4.1.电子政务网网络体系结构31

4.2.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设计32

4.2.1.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系统32

4.2.2.公众服务业务网络33

4.2.3.非涉密政府办公网络33

4.2.4.涉密政府办公网络34

4.2.5.网络安全结构设计34

4.3.电子政务网的接口设计原则35

4.3.1.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系统的对外服务接口35

4.3.2.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系统与公众服务业务网络的接口36

4.3.3.公众服务业务网络与非涉密政府办公网络的接口36

4.3.4.非涉密政府办公网络与涉密政府办公网络的接口36

5.网络信任域基础设施37

5.1.网络信任域技术37

5.1.1.网络信任域体系结构37

5.1.2.构建网络信任域的核心技术38

5.1.3.构建网络信任域的关键设备38

5.2.电子政务网络信任域体系结构38

5.2.1.安全可信的政务专网39

5.2.2.安全可信的政务内网39

5.2.3.安全可信的逐级分布式网络信任域管理平台40

5.3.数字证书认证中心CA的系统设计41

5.3.1.服务结构设计42

5.3.2.安全结构设计42

第三部分平台篇43

6.统一安全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44

6.1.统一安全的电子政务系统44

6.1.1.平台的概念与定位44

6.1.2.平台的总体结构45

6.2.统一接入平台47

6.2.1.GSM/GPRS接入47

6.2.2.互联网接入48

6.2.3.电信公网接入48

6.2.4.CDMA接入48

6.3.统一Web门户平台49

6.3.1.门户Web服务系统50

6.3.2.系统运行维护系统51

6.3.3.安全保密服务系统54

6.4.统一Web服务平台59

6.4.1.可信Web服务平台59

6.4.2.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框架系统61

6.4.3.可信时间戳服务系统62

6.4.4.政务业务服务系统65

6.5.统一信息交换平台65

6.5.1.服务结构设计65

6.5.2.安全结构设计67

6.5.3.功能结构设计67

6.6.政务内网69

6.6.1.公众服务业务网络69

6.6.2.非涉密政府办公网络70

6.6.3.涉密政府办公网络70

6.7.客户终端70

7.电子政务应用计算平台建设72

7.1.计算模式的分析比较72

7.1.1.MicrosoftWindowsDNA体系结构72

7.1.2.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架构的计算模式选择74

7.2.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架构75

7.2.1.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架构的总体结构75

7.2.2.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基础框架平台的核心功能78

第四部分电子政务应用83

8.政府办公自动化(OA)应用系统84

8.1.系统设计原则84

8.2.体系结构85

8.2.1.应用系统体系结构85

8.2.2.Office/Exchange平台技术介绍87

8.3.应用系统软件功能规划89

8.3.1.应用软件功能建议89

8.3.2.主要应用类型功能分析90

8.3.3.应用系统结构规划91

8.4.解决方案概述93

8.5.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电子签名、口令验证95

8.5.1.应用系统结构规划96

8.6.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技术问题98

8.6.1.电子签名、口令验证98

8.6.2.动态签名99

8.6.3.批改痕迹99

8.7.移动文档办公管理100

8.7.1.功能描述100

8.7.2.移动文档办公管理基本框架100

8.7.3.文档加密101

9.附录102

9.1.术语表102

第一部分

电子政务总论

●1. 

电子政务概述

1.1. 

电子政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信息化进程逐渐加快,以网络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形态正在发展和壮大。

网络经济的运行效率由于信息技术的全方位应用而显著提高,并进而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信息化社会的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秩序加以保证,而电子政府将促进对整个信息化社会的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电子政务的发展正在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如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电子政府,实践电子政务,以电子化、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行政管理水平和决策准确性,从而更科学、更有效地为社会、企业和公众服务,目前已成为各国政府越来越紧迫的一项工作。

电子政府有别于传统政府形态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所谓的电子政府边际成本递减规律,即社会管理的中间成本随着社会管理范围的扩大而相对减少。

根据现代管理学管理成本的概念,在管理层这个中间环节,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需要消耗资源。

传统的政府形态主要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运作成本偏高而效力较低,而且这种管理成本还遵循边际成本递增的规律,即管理的社会化任务越重,管理的服务范围越大,则相应的单位管理成本就越高。

而电子政府则遵循了边际成本递减规律,即随着社会化管理任务的不断增加和管理服务单位的不断扩大,相对的管理成本反而下降。

其不同之处是由于在电子政府中,随着政务服务量的增加,投入的信息化建设成本可以在更广的用户范围内加以均摊,因此单位的管理成本可以下降,这也是信息技术降低管理成本的一个直接效应。

1.2.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根据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和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来划分,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1.2.1.面向数据处理的第一代电子政务

第一代电子政务主要集中在1995年以前,以政府内部的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主要特征,通过基于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综合运用,以结构化数据为存储和处理的对象,重点强调对数据的计算和处理能力,实现了数据统计和日常文档处理的电子化,完成了办公信息载体从原始纸介质向电子介质的飞跃,实现了公务员个体工作的自动化。

在这个阶段中,局域网和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也开始得到应用,但主要局限在部门内部,因此从整体上看,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很少进行互联和互通。

这一阶段电子政务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在有效提高办公、管理效率的同时,形成了一系列的信息孤岛。

1.2.2.面向信息处理的第二代电子政务

随着电子政务理念的普及,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建设的重点放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重塑一个具有更高效率、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直接”的电子政务,这就拉开了第二发展阶段的序幕。

第二代电子政务一直延续到2001年,主要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连接政府内部已有的和新建的网络系统,并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络构建“虚拟政府”,大力推动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和信息资源共享,并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统一的政务服务。

这一阶段的电子政务以网络为中心建立通信基础平台,并以非结构化数据的信息流(或工作流)为主要的存储和处理对象,应用的领域也逐步延伸到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有效提高了政府的办公效率和管理质量。

1.2.3.面向知识处理的第三代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代,其主要的目标是在政府信息支撑环境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管理技术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建立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政府结构,并通过分布式的“一站式政府”服务中心提供跨部门的政府业务服务。

这个阶段的电子政务已经不局限于信息管理或事务处理了,而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政府部门的知识搜集、分析、传递和利用能力,将知识管理与政务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政府整体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这一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政府结构的扁平化,同时通过对政务业务流程中的无序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实现知识的充分利用。

当然知识管理也从客观上要求政府部门改变自身的信息管理,并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政府的决策效率。

1.3. 

电子政务——挑战与机遇

电子政务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通过政务信息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来促进政府的工作模式,建立一种面向决策支持,面向公众服务,以高效、公平、公开、勤政、廉洁为特征的新型政府管理和工作模式。

当然,从电子政务的组织和实施的宗旨来看,建设我国的电子政务,光有好的系统、好的体系结构和好的系统框架还是不够的,要真正地通过抓电子政务带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必须把电子政务中的管理者、服务者和服务对象等基本的电子政务中的角色全部定位清楚,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使电子政务真正的有声有色,否则电子政务就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 

电子政务建设的可行性

1.3.1.以前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已为电子政务奠定了较好基础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推动下,各级政府部门普遍重视推进信息化工作,计算机普及率和信息网络技术使用程度逐年提高,许多部门都建成了局域网或城域网,并有不少日常业务已上网运行,如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处理系统等。

整个政府的信息化工作无论是在网络规模、信息利用,还是办公自动化和业务处理等方面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信息网络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通过各级干部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培训工作,使得各级干部对办公业务处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工作愈加重视,各级政府部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内部局域网的建设速度和规模逐步扩大。

一些经济和信息化建设较发达的地区,已有不少政府部门将日常办公的局域网连成了城域网,在全市(地区)范围内开展网上办公和业务处理。

另外,全国许多地区正在大力发展和建设宽带城域网,许多地区也已经或准备建设互联网络接入中心,这为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网络环境基础。

办公业务处理信息系统开发:

目前全国许多地区的政府部门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日常办公事务的网络化处理。

各级部门日常业务处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进程较快,效益也比较明显。

一些综合性、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社会劳动与保障部门等,已经或正在建立纵向联网的业务处理系统。

政府业务上网:

政府业务上网是指政府机关通过互联网开展日常业务,从而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目前已有一些政府部门,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等在网上开展了一定程度的网上工商、网上税务等公众服务业务。

政府信息上网:

政府信息上网是指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或专栏,发布有关政府部门的职能、政策法规、机构设置、办事指南等信息。

政府信息上网不仅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

人力资源储备:

前期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已经为电子政务的全面发展锻炼和储备了大量人才,如计算机技术人员、信息安全技术人员、网络技术人员以及系统运行维护人员等。

他们在信息资源开发、大型网络工程建设、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办公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公众服务业务系统开发、工程实施与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很强的应用开发能力。

1.3.2.先进软件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为电子政务提供安全保障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尝试,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现有的网络和安全环境一直不能有效满足我国电子政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和建设目标。

前期所进行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大量采用了国外的技术和产品,按照这种方式构筑的信息传输、交换和处理平台存在相当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在这样的平台上发展电子政务有比较严重的安全问题。

现有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和系统安全解决方案大多是通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网络隔离等技术和设备来保障系统的安全。

这种“保卫科”式安全技术是必要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但不能全面满足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如信任与授权等。

另外,各类安全设备往往构建于国外的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之上,摆脱不了受限、受制、受控于人的被动局面,这对于我国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1.3.3.先进软件的软件技术有效支撑电子政务的发展

先进软件的软件技术已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先进软件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间件技术、可信Web技术等。

这些技术构成先进软件的安全电子政务系统。

采用可信Web的先进服务思想,应用XML、.net、Java等技术,构筑跨平台的、标准的先进软件的软件平台,可以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安全有效的支撑。

1.4. 

电子政务建设目标

电子政务的总体建设目标是:

以信息安全为基础、以数据获取和整合为核心、面向决策支持、面向公众服务。

在图3-1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四者之间的关系。

1.4.1.面向决策支持

电子政务的建设一定要面向政府部门的决策支持,提高政府部门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使政府为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规划和宏观调控。

具体地说,面向决策支持为主要包括:

有效数据获取与整合、有效授权与高效办公、先进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智能公文流转与公文交换以及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图3-1电子政务的总体建设目标

有效数据获取与整合

电子政务要建立有效数据获取与整合平台,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先进的数据表示与整合技术来实现对各类政务数据资源的统一共享,提高政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由于我国政府在前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应用平台、数据库、数据格式等各不相同,大大影响了政务数据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因此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有效数据获取与整合是必要的。

先进数据挖掘和分析

电子政务要建立先进的数据挖掘和分析系统,其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来实现对各类政务数据资源的综合分析处理,为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全方位的参考。

数据挖掘技术的全面采用将有效提高对现有政务数据资源的利用深度和广度。

有效授权与高效办公

电子政务要建立基于有效授权机制基础上的高效办公系统,有效授权机制将为电子化的办公业务流程提供灵活而严格的控制,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办公系统则将有效地提高政府部门办公业务处理的效率以及决策处理的能力。

智能公文流转与公文交换

电子政务要建立智能化的公文流转与公文交换系统,通过信任与授权机制的全面应用来提供政府内部办公公文的安全流转控制,显著提高公文流转的效率与安全性,并能通过对公文流转的流程监控实现对公文的全程安全跟踪和管理,彻底改变目前纸面公文流转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效率低下等问题。

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

电子政务将结合各应用系统来加强对各类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对各类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的综合管理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综合效益,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

1.4.2.面向公众服务

面向公众服务是目前国际电子政务发展和建设的主流趋势,是上述电子政务面向决策支持功能的根本目的,因而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之一。

公众服务以建设高效、公开、勤政的公众服务系统为目标,以政府部门日常业务处理信息系统以及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为基础,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更好地向社会、企业和公众提供政府部门的服务,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典型的公众服务业务系统有一站式服务框架、网上工商系统、网上税务系统、网上政务公开系统、网上政府采购系统、网上社会保障系统等。

这一类系统实际上是政府职能部门日常服务管理工作在互联网上的扩展和延伸,是信息化社会中企业和公众得到政府服务,接受政府管理的又一重要而便捷的途径,也是政府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公众服务可以大大促进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具体表现在:

促进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在对外公众服务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与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业务处理的衔接,以对外公众服务来促进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全面建设。

促进政府资源的整合:

通过对外公众服务系统的建设可以促进协调和整合现有各类政府资源,对政府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调整,实现与已有资源的全面整合,并进一步促进对外公众服务的质量。

促进信息资源的重构与挖掘:

通过对外公众服务系统的建设来促进各政府部门之间横向与纵向的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的政府信息资源挖掘分析,实现综合的对外公众服务。

图3-2电子政务系统中决策支持与公众服务的关系

决策支持和公众服务是电子政务系统的两个重要方面,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如图3-2所示为电子政务系统中决策支持与公众服务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对决策支持来讲,层次越高其重要性和作用越大;

而对公众服务来讲,层次越低其重要性和作用越大。

决策支持和公众服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4.3.以数据获取和整合为核心

电子政务的建设将以数据获取和整合为核心,通过对各类现有政务系统中信息和数据资源的全面、有机整合来为决策支持以及对外公众服务提供全面的支持。

数据获取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政府部门内部数据的采集与获取;

二是政府部门之间数据的采集和共享;

三是社会公众数据的采集与反馈。

在决策支持方面,将通过对各类政务资源的深度挖掘和综合分析来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而在对外公众服务方面,则将主要通过对各类政务资源及相关公众信息的挖掘处理来提供更好的公众服务。

电子政务的建设对各类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机整合,从而对电子政务的运作模式进行全面的规划与设计,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作用与效益,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1.4.4.以信息安全为基础

电子政务的建设将以信息安全为基础,在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NISI的基础上来构筑电子政务决策支持及公众服务系统,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PKI架构提供全网统一的信任服务体系,通过PMI架构提供全网有效的授权服务体系,建立一机一证、一人一证的网络信任域,建立可信时间戳服务体系,建立协调完整的“保卫科”式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通过PKI架构提供全网统一的信任服务体系

电子政务通过PKI架构来建立一个全网统一的信任服务体系,并在整个电子政务系统范围内建立一个一致的、可证明的、完整的信任服务体系,为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提供全面的信任服务。

通过PMI架构提供全网有效的授权服务体系

电子政务通过PMI架构来建立一个全网范围有效的授权服务系统,并在信任服务体系所提供的统一信任体系的基础上面向电子政务应用提供全面的授权服务,通过PMI机制来提供应用授权机制的定义与管理同应用开发过程的分离。

建立一机一证、一人一证的网络信任域

电子政务通过建立“一机一证、一人一证”模式的网络信任域,为电子政务应用提供一个统一的网络信任基础环境。

建立可信时间戳服务系统

电子政务通过精确授时技术和公钥基础设施PKI技术建立基于统一时间源的可信时间戳服务系统,为电子政务的各种应用提供可靠的时间戳服务。

建立协调完整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电子政务要建立基于边界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等系统的一个协调完整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确保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1.4.5.以标准化推进产业化

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针对目前许多政府信息系统相对孤立,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的现状,将以标准化为纽带,构筑电子政务决策支持及公众服务系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标准化、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化、应用与服务标准化。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标准化

电子政务在充分理解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将提出适合于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标准,比如公钥基础设施PKI、授权管理基础设施PMI、可信时间戳服务体系等。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化

电子政务在充分理解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将提出适合于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基础设施标准,比如网络可信接入、可信传输、可信管理等,在电子政务中都将提出相关标准与规范。

应用与服务标准化

电子政务在充分理解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将提出适合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与服务的标准。

标准化对产业化的推动作用

标准化工作对于产业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技术的标准化有助于对先进软件的核心技术与产品提供保护,有利于提高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推广的积极性,有助于促进整个产业链条的闭合,并促进这些先进软件的核心技术与产品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全面应用;

其次,技术的标准化有助于整个产业体系在标准的接口规范要求和基本的市场规律的指导下自由地发展,并通过市场竞争来迅速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促进成果的最终产业化推广应用。

1.5. 

电子政务实施原则

电子政务的建设必须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

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联合共建、互联互通,安全可信、先进可靠,经济实用、灵活方便,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电子政务系统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技术新、投资大、范围广,为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首先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制订建设总体方案。

同时,为了尽快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效发挥作用,应采取边建设、边使用的分步实施方法。

联合共建、互联互通:

在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始终坚持联合共建的原则,实现互联互通、促进最广泛的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安全可信、先进可靠:

建成后的电子政务系统必须达到国家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各种安全要求,总体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网络具有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可靠性,各种应用系统具有完善的安全机制。

经济实用、灵活方便:

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级政府部门的业务特点,充分考虑研究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