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部分题型示例含有答案适合新课程改革地区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3411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部分题型示例含有答案适合新课程改革地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部分题型示例含有答案适合新课程改革地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部分题型示例含有答案适合新课程改革地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部分题型示例含有答案适合新课程改革地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部分题型示例含有答案适合新课程改革地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部分题型示例含有答案适合新课程改革地区Word文件下载.docx

《新课标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部分题型示例含有答案适合新课程改革地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部分题型示例含有答案适合新课程改革地区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部分题型示例含有答案适合新课程改革地区Word文件下载.docx

例4右图标所警示的是

A.当心火灾——氧化物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然物质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安全图标的识别。

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化学实验基础部分中,都明确要求“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本题的4个选项都与实验安全有关。

规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安全、合理、准确、顺利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保证;

一些常用化学危险品的标识是对已知或未知化学品的潜在危险给予一种直接的警示;

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则是综合运用上述知识和技能对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突发事件具有预防和处理能力的要求。

例5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

NH3(g)+HI(g);

②2HI(g)

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mol·

L-1,c(HI)=4mol·

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9B.16C.20D.25

【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平衡常数。

考生对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准确回答此题。

例6.已知H2(g)、C2H4(g)和C2H5OH

(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411.0kJ/mol和-1366.8kJ/mol,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A.-44.2kJ/molB.+44.2kJ/molC.-330kJ/molD.+330kJ/mol

【说明】本题涉及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化学反应热和盖斯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示例

例7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ΔH)分别为-890.3kJ·

mol-1、-285.8kJ·

mol-1和-283.0kJ·

mol-1,则生成1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 ΔH=+108kJ·

mol-1。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图0所示(第10min到14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8min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比较第2min反应温度T

(2)与第8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

T

(2)________T(8)(填“<

”、“>

”或“=”);

③若12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________mol·

L-1;

④比较产物CO在2~3min、5~6min和12~13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____;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

v(5~6)________v(15~16)(填“<

”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说明】本题以光气制备和分解的研究与应用为情景,考查了中学课程中一些基本物质的制备反应,并且除涵盖运用燃烧热数据计算反应热之外,还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平衡常数、转化率、平均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特别是根据相关数据关系图来正确判断温度、浓度等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

试题体现了对化学学科内基础知识整合的基调,特别是对化学基本原理的充分理解和融会贯通。

例7现有甲、乙、丙、丁4种短周期元素,甲元素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K电子层上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的单质在大气层高空释放的蒸气呈现明亮的橙黄色云雾,科学家由此可确定火箭在空中的位置;

乙元素的单质在室温下、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丙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

丁元素与丙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1)写出甲、乙、丙、丁4种元素的符号。

甲:

,乙:

,丙:

,丁:

(2)甲元素和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较强的是。

(3)将过量的丙元素的单质通人FeBr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写物质名称)。

(4)由甲元素和丁元素组成的盐溶液的pH7(填>

、<

、=)。

(5)将乙元素的单质(除去氧化膜)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在其表面很快出现一层红色物质,产生气体的速率逐渐加快,触摸容器壁得知溶液温度迅速升高,收集气体,检验其具有可燃性。

产生的气体是(写化学式)。

请从有关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方面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

例80.80gCuSO4·

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0.10mol·

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mol·

L-1(Kap[Cu(OH)2]=2.2×

10-20)。

若在0.1mol·

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mol·

L-1。

例题8【答案】

(1)CuSO4·

5H2O

CuSO4·

(5-n)H2O+nH2O

25018n

0.80g0.80g-0.57g=0.23g

解得n=4

200℃时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

H2O

(2)CuSO4

CuO+SO3↑,CuSO4·

5H2O,102℃

(3)2H2SO4(浓)+Cu

CuSO4+SO2↑+H2O

(4)2.2×

10-80.2

【说明】本题通过热重分析实验中化合物的一系列变化,引导考生分析化学中的基本计量关系、化合物的性质等。

特别是通过严格和定量的实验来证明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虽然中学化学没有涉及热重分析的内容,但考生完全可以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分析方法回答相关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并应用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高考化学的评价目标。

2011年旧例8

有关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省略)。

通常C为气体单质,G为紫黑色固体单质。

实验室中,常用固体E在B的催化下加热制取气体单质H。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3)写出另外一种实验室制取H的化学方程式

(4)D溶液与Pb(NO3)2溶液混合可形成沉淀,此沉淀的Ksp=7.0×

10—9。

将等体积的D溶液与Pb(NO3)2溶液混合,若D的浓度为1×

10—2mo1/L,则生成沉淀所需Pb(NO3)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例9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

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

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

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

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

3mol/LH2SO4、3%H2O2、6mol/LHNO3、0.01mol/LKMnO4、NaOH稀溶液、0.1mol/LKI、20%KSCN、蒸馏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请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

3mol·

L-1H2SO4/3%H2O2、6mol·

L-1HNO30.01mol·

L-1KMnO4、NaOH稀溶液、0.1mol·

L-1KI、20%KSCN、蒸馏水。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2: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实验过程: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说明]本题以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为背景,考查Fe2+和Fe3+的转化、Fe3+的检验等相关知识;

以探究实验的核心环节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案评价和设计的能力。

例10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金属

质量/g

金属状态

C(H2SO4)

/mol·

L-1

V(H2SO4)

/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0.10

0.5

50

20

34

500

2

粉末

35

3

0.7

36

250

4

0.8

200

5

25

6

1.0

125

7

8

1.1

100

9

30

44

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其实验序号是。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说明】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以及考生对实验数据的查阅、分析能力。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本题就是按照这一课程目标进行考查的。

例11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

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引发反应b.加快反应速度c.防止乙醇挥发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b.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洗涤除去;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碘化钠溶液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例题11【答案】

(1)d

(2)c(3)溴的颜色完全褪去(4)下(5)b(6)蒸馏

(7)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

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说明】本题是一道有机化学实验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有机实验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所提供的实验信息及物理常数的解读能力,要求考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基础化学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获取的数据信息,回答合成有副产物生成的有机反应及实验操作的相关问题

2011年旧例11

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

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

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数据处理]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上图。

(2)请根据右上图实验

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反应速率:

(p-CP)=mol·

L-1·

s-1

[解释与结论]

(3)实验

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

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

(4)实验

得出的结论是:

PH等于10时,。

[思考与交流]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

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例12工业上可用食盐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经不同的方法生产纯碱。

(1)路布兰法是以食盐、石灰石、浓硫酸、焦炭为原料,在高温下进行煅烧,再浸取,结晶而制得纯碱。

①食盐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硫酸钠和焦炭、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已知产物之一为CaS)。

(2)氨碱法的工艺如图所示,得到的碳酸氢钠经煅烧生成纯碱。

①图中的中间产物C是_______,D是_______。

(写化学式);

②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联合制碱法是对氨碱法的改进,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碳酸氢钾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也可用氨碱法以氯化钾和石灰石等为原料制碳酸钾。

请结合下图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曲线,分析说明是否可行?

_____。

【参考答案】

(1)①NaCl+H2SO4(浓)=NaHSO4+HCl↑或2NaCl+H2SO4(浓)

Na2SO4+2HCl↑

②Na2SO4+2C+CaCO3

CaS+Na2CO3+2CO2↑

(或Na2SO4+2C

2CO2↑+Na2S、Na2S+CaCO3

CaS+Na2CO3)

(2)①Ca(OH)2NH3

②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3)提高了食盐利用率;

副产物氯化铵可作化肥等;

可利用合成氨的副产物CO2

(4)不可行。

因为KHCO3的溶解度较大,且在常温下与KCl的溶解度相差小,在氨盐水碳酸化时无法大量析出

【说明】本题要求考生对纯碱的工业制法有系统的认识,既考查了早期的生产方法也考查了近代的生产方法,还比较了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的优缺点。

要求考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011年旧例12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是一个关键步骤。

压强及温度对SO2转化率的影响如下表(原料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为:

SO27%O211%N282%);

(1)已各SO2的氧化是放热反应,如何利用表中数据推断此结论?

(2)在大400~500℃时,SO2的催化氧化采用常压而不是高压,主要原因是:

(3)选择适宜的催化剂,是否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填“是”或“否”),是否可以增大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填“是”或“否”);

(4)为提高SO3吸收率,实际生产中用吸收SO3;

(5)已知:

2SO2(g)+O2(g)=2SO3(g);

△H=-196.9kJ·

mol-1,计算每生产1万吨98%硫酸所需要的SO3质量和由SO2生产这些SO3所放出的热量。

例13分析下面两个案例并回答有关问题。

(1)某城镇生产、生活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河流中W、X、Y、Z处某次水样抽测结果如表所示。

①导致X、Y处水样pH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②Z处鱼类大量减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2)某地区已探明蕴藏有丰富的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还含有SiO2等杂质)、煤矿、石灰石和黏土。

拟在该地区建设大型炼铁厂。

①随着铁矿的开发和炼铁厂的建立,需要在该地区相应建立焦化厂、发电厂、水泥厂等,形成规模的工业体系。

据此确定上图中相应工厂的名称A、B、C、D;

②以赤铁矿为原料,写出高炉炼铁中得到生铁和产生炉渣的化学方程式;

③从“三废”利用、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该地区和企业在生产中应采取的一些措施有(举出2种措施即可)。

⑴①造纸厂排放的碱性废污水使X处河水pH升高,火力发电厂净化烟气的酸性废水治理未达标就排放,造成Y处等的河水pH降低(或火力发电厂燃煤产生的SO2会导致酸雨,飘落后使Y处等河水pH降低)

②化肥厂、农田及生活污水使Z处河水富营养化,水温较高,适于藻类等水生植物生长,河水中溶解氧被大量消耗,导致鱼类死亡

⑵①发电厂焦化厂炼铁厂水泥厂

②Fe2O3+3CO

2Fe+3CO2CaCO3+SiO2

CaSiO3+CO2↑

③用炼铁厂的炉渣(或CaSiO3)作为水泥厂的原料

用发电厂的煤矸石和粉煤灰作为水泥厂的原料

将石灰石煅烧成生石灰,用于吸收发电厂和焦化厂燃煤时产生的SO2,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化工生产原理以及环境保护涉及的一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案例1中,主要涉及造纸厂、火力发电厂、生活以及农田中不合理使用化肥等可能对附近水体产生的影响。

在案例2中,给出了一系列生产企业及其部署的问题情境,即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考查考生如何合理设计和安排工业体系,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又要注意环境保护,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例14

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

X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

X跟Y可形成化合物X2Y3,Z元素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

(1)X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

(2)Y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

(3)X与Z可形成化合物XZ3,该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化合物X2Y3在稀硫酸溶液中可被金属锌还原为XZ3,产物还有ZnSO4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X的氢化物与同族第二、第三周期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沸点高低并说明理由____。

例14

(1)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As;

(2)

,氧;

(3)三角锥;

(4)As2O3+6Zn+6H2SO4=2AsH3↑+6ZnSO4+3H2O;

(5)稳定性:

NH3>PH3>AsH3因为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合物越稳定,沸点:

NH3>AsH3>PH3NH3可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最高,AsH3相对分子质量比PH3大,分子键作用力大,因而AsH3比PH3沸点高

[说明]本题以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常见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价层电子排布、电子排布轨道表示式、化合物空间构型、常见杂化轨道类型以及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比较氧族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沸点高低及原因。

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技巧,等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信息迁移能力、推理能力及综合应用和表达能力。

旧例15X、Y、Z、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