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3109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游戏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单纯的计算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我在导入环节设计了“领小区门票”、实践应用环节设计了“我出题你来算”、“计算诊所”等活动,让学生适当的“玩一玩”既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应用能力。

  3、自主探索体现主体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

在汇报交流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促进迁移。

  同学们,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月星小区最近新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你们想去参观参观吗?

不过要进月星小区,我们得领一张门票。

如果门票上的问题能顺利解决,就可进入小区。

  课件出示门票

  计算:

44x1578x325x144238x6独立计算,交流笔算过程。

  [设计意图: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抑制到兴奋,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这个环节以争取入小区的门票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可谓一举两得。

]

  

(二)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学生获得门票后,课件出示小区情境图,让学生从中提取信息根据问题列出式子,引入新课。

  [这样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

原来生活中蕴含许多数学信息,学习数学能为生活服务。

从自觉的去学习数学,解决问题。

  (三)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激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笔算经验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

  

(2)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

  (3)全班交流反馈。

  (4)归纳算法。

先小组内讨论,再师生总结。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笔算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出笔算的基本方法。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四)趣味练习,促进深化

  1、我出题你来算。

(课件逐题出示第1题)

  2、计算诊所。

(想想做做第2题)

  3、小小会计师。

(第4题练习。

  [练习针对性强,有笔算练习、有改错练习,还有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练习。

此外,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不仅让学生丝毫没觉得计算枯燥,反而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计算的乐趣,既巩固了新知识,又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课后延伸,加深理解。

  完成练习第3题[这是让学生独立完成列竖式计算,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总结。

  1、*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有什么感受体验。

  2、*谁还想提醒大家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回顾与反思进一步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并且给优等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说课稿各位老师,早上好!

我来自泰兴市蒋华镇中心小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确定位置》第1课时,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

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

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

第15页的例1,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例1时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小军所在的位置,能清楚地介绍列、行的含义和确定列、行的规则。

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三维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动一动。

课前我以游戏导入,规则是:

老师面对着大家从左起,这是第一列、第二列,依次往右数,请你记好你是第几列?

从前往后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依次往后数,请你记好自己是第几排?

教师说位置并对坐在该位置上的学生提出行动要求,这部分学生按要求做动作,其余学生判断。

(师:

)请

  二、三、四排的同学拍拍手!

请一、三、五列的同学拍拍肩!

请六、七、八排的同学摸摸头!

请二、四、七列的同学向后面的老师挥挥手,大声问“我快乐”!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经常运用有关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所以课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关的感性经验。

这里就是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复习已有的表示物体位置的有关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同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个环节,猜一猜首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我说一个位置,只要你认为自己可能符合条件就马上起立。

条件1:

坐在第三列的同学!

猜是谁?

(无法确定,坐下,接着继续听条件。

)条件2:

坐在第五排的同学!

猜猜是谁?

然后,让站了两次这位同学来验证一下。

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他的位置?

紧接着,我导入新课:

其实,确定位置也很讲究方法的,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研究如何确定位置。

(板书:

确定位置)[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切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应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激发他们获取新知的欲望。

]第三个环节,找一找首先,我出示“班级座位图”的场景图。

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青的位置表示出来,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表示法。

板书:

3列2排第3组第2个(3,2)第2排第3个三23—2……然后,师生一起来优化方法:

这么多的方法,哪种方法既清楚又简便?

接着,引导学生对“数对”初步产生感知,让学生看书上的导学语:

其实,小青在“第3组第2个”可以用(3。

  2)这样的一组数对(板书;

数对)来表示,“数对”是数学上统一用来表示位置的方法。

我进行板书: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紧接着,我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台:

数对(3。

  2)和(2,3)表示的位置一样吗?

[这里我设计的小小辩论台,是让学生通过辩论,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更展示了学生的思维的过程,使学生在辩论中展示个性。

课堂的情境做到了动静结合,让学生加深感知坐标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系统,促学生成功学习。

]最后,我以辩论会“主席”的身份根据学生的辩论过程小结:

原来(3,2)表示的是第3组的第2个,而(2,3)表示的是第2组的第3个。

所以说,一个数对表示的位置是唯一的,它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所以,“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整个环节的设计呈现了学生多种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

  导学生对头脑中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碎的经验进行调整、提升、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感悟等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教学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掌握表示位置的方法。

让学生初步感知坐标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系统。

]第四个环节,练一练练一练中的第一道是用“数对”表示,第二道是根据给出的“数对”说出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是对数对的基本理解、运用。

第五个环节,做一做刚才,同学们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位置。

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

由此我将学生的思维带到生活中,请看练习三的题目。

首先,我们看第1题。

要求学生:

任意报出某个同学的名字,让小组内其他同学说说这个同学是在第几列第几行,并用数对表示。

然后,导入在我们的厨房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图案,出示第2题,想想看用数对怎么表示呢?

前后4人小组完成。

最后,让学生在第2题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第3题。

[这些练习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利用学生熟悉的现实场景,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到这些方法不是单一的,有时也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时教学为苏教版第八册第54-55页“运算律”的第1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内容要为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含义上。

二、说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标准》

  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此我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课前调查确定了如下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和方法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标准》还提到要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据此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内在规律并与他人交流。

三、说学情由于学生已初步具有探索、发现运算律并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的经验本节课遵循“解决问题—发现规律—交流规律—表达规律”的顺序来呈现内容这样的安排易引起学生对学过的方法的回顾亦有利于他们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节课内容。

在实际教学时我还强调依主题图情境引导观察、比较、猜测、分析、理解、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亲历贯穿学习全过程重学生的成功体验引领他们在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中理解算理一步步发现与成功、探索与理解。

四、说教法和学法数学教学需要多种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

本内容是数学教学的难点根据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及四年级学生独有心理规律和个性特征通过情境的巧妙改设、练习的层次递进、语言的幽默生动促进学生知识的逐步建构、思维的螺旋上升使得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走向理性努力将数学教学活动创设成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空间引领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发现、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交流、去释疑直至豁然开朗开怀一笑。

五、说教学流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4大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自由欣赏师生谈话课前幻灯展示刚出版的《快乐数学》班级数学小报第3期学生自由欣赏“自编数学笑话4则”等数学笔记师生近距离谈话。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前2分钟及数学小报的开展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心灵拉近心理与交流的距离为后面顺利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导入—猜想—验证我出示改设的主题情境图启发性谈话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师你是怎么列综合算式的你怎么想有和他的列式和想法一致的吗板书师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列式板书师看这两种列式猜一猜两道算式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有猜想就要有验证要验证就要有行动请同学们认真计算看计算结果是否如我们的猜想学生计算交流师板书“=”[设计意图合理利用并依据现实生活实际改造现有的主题图情境将5件条改为2件条更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创设,使学生更易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在计算结果相等的情况下组成等式这为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提供了现实背景学生从中也体会到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

]2.交流—类推—表达合作交流等式65+45×

265×

2+45×

2观察比较左右两个算式的异同点强调都买2件也就是买2套65+45个2也就是65个2加45个2。

继续引导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要买2件短袖衫和2条裤子需要付出多少元假如买5件等式能成立吗让学生尝试用两种综合算式来完成简单交流。

比较类推象这样有规律的左右两边都相等的等式多吗举一些类似这样的式子注意强调计算结果学生交流、讨论、探讨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自己所理解的这类规律。

之后要求学生用字母a、b、c来表示这个规律教师在板书的同时注意结合手势比划简要说明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设计意图从问题的实际意义〈都买2件也就是买2套〉和数学运算的意义〈65+45个2也就是65个2加45个2〉两个层面来体会与认识从比较类推、手势表达等活动探索与理解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同时

  篇二: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全部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四年级上册)全部说课稿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安排了学生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项目跳绳和踢毽子,求参加活动的人数。

然后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观察、发现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练习中注重让学生体验运算律简便的价值,这样的安排,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课是在学生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内容,也是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建构新知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进行运算。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制定: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分析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说教法与学法

  主要采用引导---探究进行教学,让学生用猜想—验证进行学习说教学程序

  一、故事孕伏,导入新课

  录音播放故事《朝三暮四》,让学生说说听了这个故事的想法,(引出课题)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体验加法交换律,唤起求知欲,】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书本情境图引入

  根据提供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预设: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女生有多少人?

3、跳绳的男生和踢毽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4、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

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后继探究的学习材料,符合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三、引导探究,建构模型。

  

(一)、研究加法交换律

  1、解决问题,初步感知。

  根据问题“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

”学生口头列式。

引导得出:

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板书:

28+17=17+28

  2、引发猜想,举例验证

  问:

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臵,和都不变呢?

既然是猜想就需要验证,怎样来验证?

(板书:

猜想验证)

  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举例验证猜想。

学生写等式。

然后交流算式,初步感知规律。

[+小学教学设计网_=}

  3、观察等式,发现规律。

观察这些等式,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4、引导学生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表达方式。

  ①教师提出:

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我们发现的规律?

同桌讨论。

汇报:

预设1:

我们用数字(文字)表示

  2:

我们用符号表示

  3:

我们用字母表示

  ②比较表示的不同方式,提出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比较简洁。

  出示板书:

a+b=b+a

  指出:

这样的规律就是加法交换律。

(板书)

本环节能紧密围绕并运用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规律,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

整个过程,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模仿中理解,在探索中发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括能力。

  

(二)研究加法结合律

  1、再次出现主题图

  研究:

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后,板书等式:

(28+17)+23=28+(17+23)

  观察比较上面算式,思考:

等式左右两边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2、丰富表象,初构规律

  完成书上的两组算式,再次比较等式左右两边的“变”与“不变。

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验证,确认规律

  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举例验证规律。

  得出加法结合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板书+c=a+

围绕“变与不变”这一关键点,通过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初步感受规律。

接着再经过学生个性化的验证及交流,从而确认加法结合律并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

这样,既渗透了“猜想、验证、建模”的数学理性思想,又发展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重点讲第4个是交换和结合律一起使用

  2、完成第2题,重点让学生说说后面两题两个数结合了有什么好处。

3比一比,谁算得快。

  38+76+24(88+45)+12

  4、拓展560+(140+70)=(□+□)+□

  (64+□)+27=64+(□+27)

  71+68+□

  你认为□里填什么数会使你的计算简便?

怎样简便计算?

  5、游戏:

找朋友。

  

(1)哪两个同学手上的树叶的和是100?

  

(2)同桌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另一个同学马上说出一个与它的和是整百、整千的数。

  【设计意图:

几个层次的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开放学生

  的思维空间,提高思维含量,学生在观察辨析中比较,在思考对比中升华,促进学生灵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全课总结,引申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那么在减法、乘法、除法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

课后大家可以继续研究。

  【及时总结、巩固所学知识,重视学法总结。

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制定:

  主要采用引导---探究进行教学,让学生用猜想—验证进行学习

  说教学程序

  4、引导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