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园小学校本课程框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3018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杏园小学校本课程框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杏园小学校本课程框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杏园小学校本课程框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杏园小学校本课程框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杏园小学校本课程框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杏园小学校本课程框架Word文件下载.docx

《杏园小学校本课程框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杏园小学校本课程框架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杏园小学校本课程框架Word文件下载.docx

主要包括混龄班会类活动课程、混龄德育活动课程、混龄阅读活动课程。

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们已经感觉到学校的课程结构还不够完善,尤其是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评价与管理等方面,我们缺乏一个科学的系统化的规划与管理。

而且随着学校混龄教育特色的深入研究,完善校本课程架构已经成为推进特色发展的当务之急。

混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从促进学生交往的角度看,通过与不同年龄的相互交往,为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促进学习的角度看,高年级学生能够把低年级难于理解的问题用儿童化的表达方式讲解明白,使低年级学生更易于接受。

在国内,在小学开展混龄教育活动相对较少,再加上开展混龄活动对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开展活动前的预设、准备工作及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课程的主要领域,在确定活动目标的时候,根据儿童的年龄段、发展水平等多个纬度进行构建。

从而使教育目标和学生个体发展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顺应不同年龄段学生个体发展的总趋势和个别差异。

所以教师依据各年龄段儿童的个体差异、发展目标与活动目标之间的差异,尝试结合活动内容和目标,确定混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保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混龄教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只有在具体学校的实际需求下开展实施才是有意义的,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所需要做的就是主动的参与和反思,让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使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使学校教育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真正实现课程的教育成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现实的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读本,生活等)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等待知识传递和灌输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

教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教科书。

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教授一本一本的教科书。

但既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学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或相关的辅助材料,整个社会文化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和情境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给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是:

校本课程开发要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体,教师等开发者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安全的对话氛围,尽力激发、唤起、鼓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二)人本主义理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人本主义的学习论者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

人文教育思想给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是:

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把学生当作人,满足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存在,尤其是尊重他们的整体人格,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教师还应创造各种条件真正让学生潜入文本,获取其中对自己有价值的因素,将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结合起来,真正提升自己的修养,充分实现自我的价值。

(三)约瑟夫?

施瓦布的实践模式和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理论约瑟夫?

施瓦布实践的课程模式把教师和学生看作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他们与课程内容和环境一道构成课程审议的第一手信息来源。

教师是课程的主要设计者,或者可以在执行课程的实践中根据特定的情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学生则有权对于什么样的学习和体验是有价值的以及如何完成这种学习和体验等问题提出怀疑和要求解答。

师生双方共同加入到了课程开发的过程之中。

斯滕豪斯反对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认为在进行课程编制时应该把目的作为过程标准和程序原则加以阐明,而不是转化成行为学习目标。

他提出和发展了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主张教育目的应该把价值和标准界定在教育过程之内,而不是教育过程的外在结果。

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开发是同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条件是教师必须把试验和调查研究的方法运用于教育实践。

施瓦布的“实践模式”理论和斯滕豪斯的课程开发“过程模式”理论为校本课程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舆论准备。

这些思想基础和舆论准备与当时人们对于国家课程开发策略缺陷的不满以及要求进一步民主化、多元化与人性化的社会思潮相汇合,促进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成长壮大。

(四)混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皮亚杰、维果茨基认为:

混龄教育使不同年龄、经验和发展水平的学生之间有了多元互动的机会,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和游戏,他们相互挑战,形成认知冲突,产生“最近发展区”。

班杜拉认为:

混龄教育为儿童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态度和情感反应提供了最恰当的情境。

观察、模仿的榜样越是多样化,观察者就越有可能作出创造性反应,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同时,他也对混龄教育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一般情况下,特别相对于一个

群体(这本实验中指班级人数)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其显著性更为明显。

因此,无论从理论基础上还是从实践研究上,均表明混龄教育在小学特别是小学班级人数偏少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实施必要。

这也为本研究分混结合教育的研究与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启示。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根据混龄年龄分段特点构建课程,更具科学性。

在混龄教育活动中,由于参与活动的儿童年龄段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活动目标的时候,根据儿童的年龄段、发展水平等多个纬度进行构建。

从而使教育目标和学生个体发展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顺应不同年龄段学生个体发展的总趋势和个别差异。

所以教师依据各年龄段儿童的个体差异、发展目标与活动目标之间的差异,尝试结合活动内容和目标,确定混龄活动的对象,以保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混龄校本课程的组织和指导。

2、促进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成长,使课程更具系统性和实用性。

通过混龄校本课程实践发展,加强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过程,加强了教师的校内交流。

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进一步加强教师反思,完善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最大化地使用教师资源,促进小班化学校的优势资源共享;

促进教师发现自身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优势与不足的过程。

正是互动和反思的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变成了创造性的活动,教师素质才在混龄教育实施中得到提升。

3、凸显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

建设校本化的混龄课程,促进混龄合作意识的培养,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完善和发展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秉承“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学校精神,让孩子在“友爱?

互助?

分享”的环境中成长,给孩子更多参与和付出的行动体验,实现家长和学校共同的梦想。

4、建设“仁乐?

智乐?

和乐”的混龄教育文化依据文化框架图,通过混龄校本课程的建设,发展和完善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在编制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优化校本课程。

2、开放性原则:

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自主权。

教材本身在实施中,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断反思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材随时予以补充、调整。

3、发展性原则。

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

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框架

课程形式

课程类型

课程内容

要求

奠基类

学科学习领

语言文字应用

书法1-6

必修

小记者3-6

数学操作

魔方秀

九宫智慧

英语表达

课本剧ABC

情境演讲

合唱舞蹈表演

小百灵合唱

小孔雀舞蹈

中国风民乐

绘画创作

材料创作画

幻想画

体育技能

足球

篮球

排球

科普知识

地球探索

生物起源

综合实践学

语文读写实践

小作家

校刊编辑

寻找家乡的历史足迹

机器人

动物饲养

程开发的方式与途径

精心设计课程资源是校本课扎实实施的主要抓手,我校在校本课的开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继承优良的教育传统,精心选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作为教材。

这种开发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语、数、英、科等学科必修课程中,下面仅以国学校本课为例,将选编教材的做法做如下梳理。

近两年来,我校对校本课的开发和实施十分重视,所有的学科教师最少承担一门校本课的工作。

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本校学生的现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广泛搜集资料,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校本课教师不懈的努力下,按照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创编出了一套适合课堂教学、又能提高学生素质的教材,供我校一至六年级校本课使用。

这些教材大都属于国学范畴,分别是《常礼举要上下册》《弟子规上下册》《成语故事上下册》《论语选读上下册》《三字经》《国学经典》《精典古诗文上下册》。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我校校本课开设国学课程,就是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让学生诵读文化经典,传承中华文明。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从而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从小熟读背诵,奠定一生的文化基础。

2、基于校园文化底蕴及发展特色,挖掘学生潜能,改编艺体科类校本课教材。

开发“民间体育游戏”校本课程是我校改编校本课教材的典型案例。

丢手绢、钻山洞、老鹰捉小鸡、丢沙包、跳大绳⋯⋯已经成为体育课间操活动学生最为喜欢的项目,本着“让民间体育游戏走近学生”的宗旨,我校体育组开发“民间体育游戏”校本课程,改变陈旧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改编传统游戏的玩法,鼓励学生创编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新游戏形式,师生同行展示着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我们将把民间体育游戏开发的校本课活动设计整理出来,并形成民间体育游戏校本教材。

“把民间体育游戏融到日常的混龄体育中,继而推广到混龄大课间活动中。

3、将德育贯穿校本课始终,整个各种教育资源,创编体验活动校本教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体验式德育作为我校市级科研课题,在课题方案的研究中,我们确定了体验式校本课的主题、形式、和内容,围绕每一次活动精心设计方案,形成创编校本教材。

体验活动类型

活动名称

活动目的

年段活动形式

低年级

中年级

高年级

感动杏园

培养学生的“感恩心

责任感”

感激父母养育之恩

感激老师培育之恩

感激他人帮助之恩

我学习,

我快乐

指导学生分析评价自己的学习,学会自我减压,帮助学生向其他学生学习等

“放大我的优点”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做爱学习的孩子”学习故事交流

“做会学习的孩子”学习经验交流。

感悟母爱

借母亲节教育契机,以感恩教育为主题,教育学生知恩图报。

“我爱妈妈”送给老师一句话、表演一个小节目。

“妈妈我想对您说”给老师写一封信

“谢谢您妈妈”创意礼物制作

队会课程

我是环保

小主人

增强环保意识

结合品生、社、综合实践等综合课程开展。

安全伴我成长

进行自护能力培养训

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尝试在危险的环境中脱身。

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的常识。

七、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与评价

(一)优化管理

1、统一认识,加强宣传

做好“三方面”宣传:

致家长、社区人士一封信,让校本课程走进家庭和社区;

组织、指导学生自主确定和选择课程;

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背景、开发理念、实施和操作办法、教学方法等辅导讲座,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

开好“四个会”:

即开好家长委员会会议、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教师工作会议和学生座谈会。

让家长、社会了解和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及时总结、调整校本课程实施,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情和积极性。

加强“四级管理”:

加强课程专家组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

加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对教师编写课程纲要、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案、组织教学、指导活动、过程性评价、展示活动等实施课程的每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和指导;

加强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校本课程教研活动;

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研讨交流,定期举行校本课程研讨会。

2、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建立一个职责明确的管理系统十分重要。

成立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组长,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

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委员会下设领导小组、开发研究小组及专家顾问小组。

教导处是落实校本课程的行政机构,负责任务与意见的上通下达;

教研组与年级组是执行机构。

年级组负责课程的组织工作如学生的报名情况,人事上的协调均衡等;

教研组负责教学工作,如执教者的选定落实、课程内容的确定、教学活动的检查、反馈和评估等;

使每个教师、学生都置于网络的管理中,保证课程开发的工作落实到人,加强对课程实施的指导和监控。

杏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组成人员: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陈文苓孙杰尤洪云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

赵镱良(体育)张珊珊(音乐)盛学军(美术)林荣革(科学)吴治华(信息)

校本课程专家顾问小组:

黄渤(专业足球教练)田团长(民乐表演家长义工)王事明(书法家长义工)

校本课程实施监督员:

教育议事会理事

3、前期论证,需要评估

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是一个对参与人员的理论水平要求较高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搞得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

然而,却又是关系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激发研究性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校办学档次的大事。

因而,前期进行扎实的调查、研究、学习及论证等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拟开发的所有课程都经过了前期论证。

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课程开发委员会,经委员会讨论认定;

二是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4、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积极参与。

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才有可能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学校应为教师的多向多维发展创造机遇、搭建平台,给教师一定的“教育的自由”、“学习的自由”、“发展的自由”,鼓励教师成长并实现自我价值。

对教师的培训应立足于校本培训,重点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里,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解决任课教师不足问题。

社会力量的介入即可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也为本校教师发展与提高带来机会,为学校的教学注入活力。

(二)实施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是一种动态的、持续的过程,而不是僵化的、线性的行动步骤。

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一般说来,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有:

定题、申报、审定、开题等程序:

1、定题:

各科目校本课程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

2、申报:

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初审。

3、审定:

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

审定的依据是,确保开出的校本课程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来激发主体情感、态度、观念的合理形成,而不只是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

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来诱导主体探索能力的提高与创新,而不是陈述性知识的灌输;

具有特色性和针对性,来促使主体个性发展的飞跃,而不是书本知识的“抄袭”;

具有系统性和实效性,来实现人格、认知的发展和完善,而不是零散知识的拼凑。

4、开题:

校本课程的开设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开发者开设的课程能否正式走向课堂,首先要进行开题,让广大学生来选。

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题每学期要进行一次。

凡是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每人给15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认真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三)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对课程的评价

一是学生选择课程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和领导小组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星级评价。

评价注重三方面内容: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自身、任课教师和同学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星级;

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任课教师自主设计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具体而言,对校本课程的评价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调查四个方面进行。

课程内容评价以“教育性、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特色性、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为依据。

教学过程的评价由领导小组进行课堂调研,分析其设计是否精心,教法是否得当,目标达成率等因素。

学习效果的评价根据学生所写的作品、制作、活动、测试、竞赛等成绩,另外,领导小组应依据开发原则对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跟踪分析,考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学生发展的状况。

学情调查由教研组采用座谈、个别了解等方式来进行,分析该课程是否被学生所认可,并与其他校本课程进行对比。

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将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结合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对已开设的课程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调整,使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符合学校的育人目标,更贴近当代生活和我校学生实际,教学与活动方式更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考核方法更趋于多元化。

(四)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学习

学校要使全体教师意识到校本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关文件及资料,采取专家讲座、师生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做法,不断提高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促进校本课程顺利发展。

2、制度保证,政策配套

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成立课程开发机构,制定课程开发规章制度,完善评估评价制度,定期进行课程方案、教学的评价,并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列入对教师的业绩考核之中,努力使课程实施过程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民主性的特点。

3、加大投入,争取支持

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中必需的设备、经费、器材、时间、场地、服务等资源,应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统一调配,提供保障,充分利用。

投入一定的经费切实加强图书室、计算机室、美术活动室、舞蹈教室的建设,使承担课程的教师、学习课程的学生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建立起共享的课程资源体系;

同时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督导和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