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Word格式.docx
《论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些年,国家先后制定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10种《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为了预防和控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黄金污染,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利益,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安全使用,国家资料技术监督检验检疫局、建设部于2001年11月26日联合发布了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自2002年1月1日其实施。
此规定了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用于建筑工程时,为控制由其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对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工程检测及工程竣工验收等阶段的规范性要求。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1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自2002年1月1日起执行。
自2002年7月1日起,市场上停止销售不符合该10项国家标准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10项标准有:
(1)GB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认真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2)GB18581--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容积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3)GB18582--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4)GB18583--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5)GB18584--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6)GB18585--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
(7)GB18586--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
(8)GB18587--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释放限量》
(9)GB18588--2001《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
(10)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2002年12月18日,由国家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卫生部联合制定并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这是我国关于室内空气质量的最新和最权威的国家标准。
该标准已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它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他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
1>
.作者:
冯小卫、王子东、陈朝东等题目《室内污染监测与控制技术问答》.起止页18—19
国外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国外室内空气质量及污染控制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此后便逐步完善,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备的法律及各项污染物的卫生标准。
德国在建筑装修和室内产品的管理方面最为成功,自1978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环境标志—“蓝色天使”以来,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建筑、装修材料实行了环境标志,如瑞典对室内建筑材料实施安全标签还必须标明健康指标。
这些举措已成功应用在建筑材料和室内产品的管理方面,并被其他国家所借鉴,正是由于制定了大量较完备的法律规范,使得国外目前可以较好地从源头控制室内空气污染。
2005年初,欧盟等国在新加坡制定了5A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一个健康的室内环境必须以下5项达标:
1A:
舒适宜人,无尘埃、悬浮颗粒污染;
2A:
甲醛、苯等挥发性有害物含量低于0.08mg/立方;
3A:
有益健康,无流感菌、霉菌、大肠杆菌等细菌病菌污染;
4A:
空气清新,无异味、油烟、二手烟;
5A:
负离子达标,含量接近森林。
中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检测参数类别有: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
其中物理性检测的参数包括:
温度,相对温度,空气流速,新风量。
此外,不合理、不协调的布局,不整齐、不洁净的摆设,通过人们的视觉反映到大脑中,致使心里、生理状态失衡,从而影响健康,称为视觉污染。
化学性检测的参数包括:
二硫化碳,二硫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臭氧,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并芘,可吸入颗粒,总挥发性有机物。
生物性检测参数是细菌总数,而放射性主要检测的则是氡。
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皮肤或黏膜侵入三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体内蓄积。
目前室内环境污染案例的特点:
从室内环境污染源看,室内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污染等几种。
造成环境环境污染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造成他人合法民事权益的损害。
社会生活中公民享有多方面由法律规范,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权益,涉及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2)加害主体不确定性。
由于造成人体伤害的因素比较复杂,也不能排除了室内环境污染造成伤害外,其他一些因素造成人体伤害的可能性:
由于因素多样,也不能排除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因此很难确定造成污染伤害的责任者。
(3)造成人体伤害的因果关系复杂性。
人生活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中,其健康损害往往由多种因素促成,如果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则难以证实某种建筑装饰材料与某种健康损害结果之间的必然关系。
(4)受害个体的差异性。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遗传因素、过敏史和家族病史的不同,使得在相同室内环境污染情况下,受伤害情况出现较大差异。
(5)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伤害的潜伏性。
据医学专家研究证明,癌症在人体内的潜伏期长达20年以上。
(6)室内环境造成上好的广泛性。
这更增加了认定和衡量某种建筑和装饰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损害程度的困难。
另外,由于有害物质的放射程度及用量、接触时间长短不同,造成的伤害亦是不同的。
所以应该科学分析室内环境污染物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室内环境意识,尽量减少和防止室内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同时,对室内污染造成的伤害要进行具体分析,进行科学的评断。
2>
宋广生、傅立民、李保国等题目《中国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实务》.起止页299—299
室内环境污染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各种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不同,同时室内作为现代人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越来越考虑能源的有效利用,其与外界的通风换气是非常少的,在这种情况下室内和室外就变成两个相对不同的环境,因此室内环境污染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影响范围广室内黄金污染不同于特定的工矿企业环境,它包括居室环境、办公室环境、交通工具内环境、娱乐场所环境和医院疗养院环境等,故所涉及的人群数量大,几乎包括了所有年龄段。
(2)接触时间长人一生中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完全在室内度过的,当人们长期暴露在有污染的室内环境中时,污染物对人体的作用时间就会很长。
(3)污染物浓度高很多室内环境特别是刚刚装修完毕的环境,从各种装修材料中释放出来的污染物长期滞留在室内,使室内污染物浓度很高,严重时可超过室外的几十倍之多。
(4)污染的累积性室内由于受周边墙体或建筑材料的遮挡,其环境相对封闭,空气流通缓慢,室内各种建筑装饰材料、家电等都可能释放出一定的污染物,它们在室内逐渐积累,导致污染物浓度增大,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5)污染物种类多有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特别是化学污染,其中不仅有无机物污染(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等),还有更为复杂的有机物污染,其种类可达到上千种,并且这些污染物又可以重新发生作用产生新的污染物。
(6)污染物排放周期长某些装修材料中含有的污染物如甲醛,能不停地从材料空隙中释放出来。
有研究表明甲醛的释放可达十几年之久,而对于放射性污染其发生危害作用的时间可能更长。
(7)危害表现时间不一有的污染物在短期内就可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而有的则潜伏期很长,比如对于放射性污染,有的潜伏期可达到几十年之久,知道人死亡都没有表现出来。
(8)受害个体的差异性由于每个人的体质、遗传因素、过敏史和家族病史的不同,使得在相同室内环境污染情况下,受伤害情况出现较大差异。
冯小卫、王子东、陈朝东等题目《室内污染监测与控制技术问答》.起止页2—4
早在几百年前,人们就对室内空气质量开始做研究,而室内空气质量污染,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历史上旨在减少室外空气污染的努力可以追溯到14世纪,以当时英国伦敦的烟雾法为代表。
现代空气污染问题的研究源于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经过50多年的研究,人们对空气污染的成因、影响因素和代表性危害都有了全面地认识。
同时,控制空气污染的方法或措施也不断完善,并形成了与室外空气污染控制相关的产业。
由此,我们可以对国内外的空气质量展开论述。
3>
宋广生、王雨群题目《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起止页1—1
室内空气污染不仅破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这主要是因为:
(1)人们每天大约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所呼吸的空气主要来自于室内,与室内污染物接触的机会和时间均多于室外。
(2)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日趋增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在室外空气污染的基础上更加重了一层。
(3)为了节约能源,现代建筑物密闭化程度增加,由于其中央空调换气设施不完善,致使室内污染物不能及时排出室外,造成室内空气质量的恶化。
我国最初大规模出现室内空气污染是在20世纪80年代。
为了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各地大规模建造单元式居民楼,装空调的人数也为数不少。
在居住条件大幅度改善的同时,室内空气品质却不断恶化。
我国的室内空气污染研究还是集中在燃料上。
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居室室内空气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不良装修,即在装修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有害物质如甲醛、挥发性有机物等一些装饰材料。
而传统的室内污染物,如SO2、CO、CO2、NOx等由于抽油烟机的广泛采用和燃料结构的变化,对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已大大降低。
目前国内室内空气污染研究最主要的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制订全面科学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由于我国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只是近十几年才出现,人们强烈意识到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并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才刚刚是近几年的事。
国家还没有制定全面的法律、法规。
我国参与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管理的政府机构包括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材局和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虽然没有具体参与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工作,但确切地说早在1994年就参与了相关工作。
我国标准的制定缺乏基础研究的支持,标准的制定,尤其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需要毒理学试验结果作依据,并且要进行卫生学的分析和评价,这样的工作不是一个检测机构就能够完成的。
二是污染源控制,这是我国目前室内空气污染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消除污染根本方法是消灭污染源,如对能产生甲醛的脲醛泡沫塑料和产生石棉粉尘的石棉等建筑材料停止使用等措施无疑是有效的,但这必须有相应的法规来保证。
一方面,用通过立法在生产过程中尽量控制这些建筑材料的污染物含量,使得有害物质含量低的产品进入市场;
另一方面,需要对室内究竟有哪些污染源、这些污染源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污染物以及这些污染物的释放特征进行研究,这样就可以在装修过程中对有可能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污染源进行控制。
污染源的研究以人工环境气(testingchamber)的模拟研究为主要手段,通过考察一些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空气更新速率等对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模拟释放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及评价系统。
扩散模型是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已将污染物在材料内部的扩散过程及在表层的解析过程结合起来。
国内利用人工环境气候箱对板材中的甲醛,油漆、涂料中的可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特征已经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还需要我们的继续研究和探讨。
国外的研究现状
历史上旨在减少室外空气污染的努力可以追溯到14世纪,以当时英国伦敦的烟雾法为代表。
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以原始人类将火种引入洞穴,引起洞穴烟尘污染为标志。
采用科学的办法对待室内空气问题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1939年美国成立了工业卫生协会(AIHA),这标志着生产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受到社会关注。
对非生产场所,如住宅、办公室、会议室、教室、医院、旅馆、图书馆、候车(机、船)厅等室内空气的关注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欧和北美,正是在那个时期提出了室内空气质量(IAQ)的概念。
当时,促使人们关注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和环境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加强;
二是空调开始普及,为了节省能源,建筑物密闭程度不断提高,门窗开启时间越来越短。
同时各种化学制品也开始涌入室内,导致室内化学污染物浓度提高,于是长期在室内滞留的人群常常感到不适。
正是那时逐渐出现了“病态建筑综合症(SBS)”和“军团病”等新问题和概念。
人们逐渐发现室内空气污染与哮喘和肺癌等疾病的发病率的上升有着密切关系,并注意室内环境质量不一定比室外好,甚至比室外更糟。
围绕室内空气质量的系统研究最初主要着眼于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的关系,以及室内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965年,荷兰学者Biersteker等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的、大规模的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的关系。
他们以鹿特丹60个住户为对象,测定了室内、外SO2和烟尘的关系,获得了空气污染事件期间的室内环境相对安全性、抽烟对于室内气溶胶生成、室内SO2衰减与建筑物新旧程度的关系等重要信息。
这一研究表明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揭示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超过室外。
随后,关于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关系的研究一直未停止过,而且涉及面越来越宽。
通过这些研究,人们对各种条件下,不同污染物的室内与室外关系有了全面的认识,并建立了一系列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关系的模型。
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于室内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人类活动引起的呼吸性健康疾病。
同一时期,国外大规模出现装修热。
北欧、美国和其他国家先后开始大量使用甲醛制品,如用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作原料制成胶粘剂、墙缝填充剂和多种人造板材等。
其中,脲甲醛泡沫树脂隔热材料在那个时期曾被大量用于构建房屋,特别是移动住房。
于是,大量甲醛释放到室内,很多居住者出现了急性刺激和急性中毒症状,甚至引起中毒性肝炎或是过敏性紫癜。
这些问题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于是,工业卫生、环境保护、化学化工和建筑装潢等专业的工作人员围绕着甲醛污染问题,相继开展了环境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毒理实验、工艺改革及相应的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美国EPA的总暴露量评价方法学研究(TEAM)提供了一个全面评价室内和室外暴露对人体总暴露贡献的模型。
这个研究得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
对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说,通常情况下,室内污染源对人体总暴露的贡献远远高于室外工业污染源。
随着对于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室内环境作为卫生和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批专门从事室内环境检测、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咨询和评估的机构开始形成。
如美国工业卫生协会(AIHA)专门设立了室内环境质量(IEQ)委员会。
“国际室内空气质量与气候协会(ISIAQ)”、“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和“室内空气质量协会(IAQA)”也于1992年、1993年和1995年相继创立。
就连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这样的军事合作组织也在她的科学与环境事务局所属的高级研究中心开展“室内空气质量(IAQ)科学”的研究和教育培训计划,每年都要在缔约国开展室内环境方面的培训工作。
与此同时,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机构也开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如美国环保局于1988年在其空气与辐射司下设立室内空气质量(IAQ)程序办公室,1995年又与较早设立的氡分部合并成立了室内环境处,并附设了两个与室内环境相关的国家实验室,在相关部门设立了室内环境的监管、执法机构。
如今,美国的学校里都设有室内环境协调员,管理和督导室内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控制。
法国政府也于1999年底成立了国家室内空气监测站,并从2001年开始,每年在全国选择1000个监测点,对典型室内场所的氡、铅、霉菌、过敏源、VOCs、人造矿物纤维、杀虫剂及烟草烟雾等10多种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并向公众通报检测结果。
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也于1998年在其环境署内设立了室内环境主管部门,并于1999年公布了楼宇的IAQ指南。
在室内环境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室内环境立法也开始进行,到目前为止,欧美各发达国家,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我国香港地区,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室内环境法规。
室内环境净化治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及预测:
一、该行业国际、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分析预测
根据调查结果,有70%以上的业内人士认为室内环境净化治理行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同时国家对该行业扶植,大力宣传,因此十分看好该行业的发展机遇。
对于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专家指出,纳米光催化技术还是一项实验室技术,由于要达到一定的空气净化处理水平,所制造的设备体积还很大,无法产业化:
而分子络合技术已经达到了产品市场化的要求,且经过净化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与活性炭相比,环保效果更为突出,可以说,分子络合技术是目前空气净化领域最为先进的技术。
因此,由装修消费热点和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催生的空气净化治理领先技术产品市场,未来将朝着提高处理能力和普及率的趋势发展。
日本是“光触媒”技术领先的国家,近年已在防污、抗菌、除臭、空气净化、亲水材料、可降解塑料及环保等许多方面达到了实用化水平,并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
据三菱综合研究所和日本经济新闻社等机构预测,2005年日本国内“光触媒”及相关制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美元,未来的市场潜力将达到1000亿美元,形成一个全新的新型材料产业。
相比我们的邻居日本,“光触媒”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中国市场还美元到大规模投入阶段和大批量生产阶段。
1.近几年业务量的发展趋势
目前,室内净化治理行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几乎所有的被访问厂家的业务量都在不断增长,平均年增长速度达到28%:
从兴业的发展周期来看,任然处于快速成长期,预计未来几年将逐渐步入行业发展的成熟期。
由此可以判断,我国的室内环境净化治理产品生产(代理)行业在未来的几年中任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2.未来几年的行业发展趋势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者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室内环境净化治理产品的需求量将会稳步提高,尤其在未来3到5年内,产品需求将会延续较快的增速;
而在产品供给方面,纳米科技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大大提高空气净化产品的功效,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因此,综合供给和需求量方面的因素,室内环境净化产品生产行业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去年全球净化器销售量是1000多万台,最大的市场在北美,欧洲销量是300万台,亚洲也是300万台,中国去年是70万台,占全球销量的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净化器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专家预估“光触媒”在中国应该至少有2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市场规模。
同时预测“光触媒”的经济效益在环境产业中占到10%的市场,到2010年每年平均以13%的速度增长发展,预计5到10年后市场规模能达到数百亿。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消费,汽车等行业也将大量使用“光触媒”技术。
“光触媒”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不仅可用于净化空气,还可应用于汽车及交通设施、陶瓷、建筑材料、餐饮用具、医疗器械、家用电器环境保护、可降解塑料、水净化处理、日用品等领域。
国内市场发展定量预测
室内环境净化治理产业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室内空气净化治理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导入期后,现已步入成长期,目前行业内的平均利润率为28%,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
未来几年内,室内环境净化治理行业讲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2008年全行业销售额达到278亿人民币。
宋广生、傅立民、李保国等题目《中国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实务》.起止页281—282
国内目前生产空气净化材料的企业数量比较多,但这些企业的营业额都不高,目前还没有出现强势企业,行业几种度比较低。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者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中国室内环境净化治理产品的需求量将会稳步提高,尤其在未来的35年内,产品需求讲会延续较快的增速;
而在产品供给方面,纳米科技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大大提高空气净化产品的功效,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世纪90年代后期,室内环境污染开始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据北京、上海等地的调查,高达八九成的装修两年内的居民楼、写字楼室内环境污染指标严重超标。
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物质的甲醛、苯、二甲苯等,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尤其是儿童罹患的白血病等,已被证实与装修污染有关。
进入新世纪,我国对日益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格外重视,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室内环境治理行业由此迅速发展。
仅以上海为例,估计目前至少有5000多名从业人员。
但是,该行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良莠不齐,亟需行业管理和规范。
室内环境污染早已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确认为“第三代环境污染”,室内环境治理在国外起步较早,并形成了一定规模,行业管理规范,发展较为成熟,其室内环境治理更讲究居住、使用的舒适性。
据有关专家估计,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持续提高和室内环境质量标准的不断完善,我国室内环境治理的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预计5年内,仅上海的室内环境治理市场就将需要约6万名从业人员。
全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如能加强对该行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本行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可观。
参考文献·
1.作者:
冯小卫、王子东、陈朝东等题目《室内污染监测与控制技术问答》.
2.作者:
宋广生、傅立民、李保国等题目《中国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实务》.
3.作者:
宋广生、王雨群题目《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