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析版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872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解析版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史解析版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史解析版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史解析版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史解析版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解析版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历史解析版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解析版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解析版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故B项正确;

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的瓦解,但没有废除“井田制”,故AC项错误;

承认土地私有会加剧土地兼并,故D项错误。

4.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这反映汉武帝时期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迫切需要。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历史叙述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即“是什么”的问题,;

历史解释必须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即“有什么用”的问题;

历史观点不仅要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及定性,更带有强烈的主观评判色彩,即“是什么性质,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的问题。

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总结性认识,主要包括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历史地位等所作的总结。

结合材料可知,“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是对历史时间的阐述,是历史叙述;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政府增加财政收人的迫切需要”是对这件事的功能性定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

本题首先要先理解什么是历史观点、历史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辨明四者的区别和内涵。

再结合材料中所述的桑弘羊改革的内容和对内容的解释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答案。

5.有学者研究发现,唐代城市道路功能单纯,主要满足城市交通需要。

到了宋代,城市道路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两旁分布着各种商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宽度缩小。

这种情况一直廷续到明清。

这种变化反映了

A.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

B.城市建筑风格的质变

C.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D.手工业发展使商业繁荣

【答案】A

【详解】据材料“唐代城市道路功能单纯,主要满足城市交通需要。

到了宋代,城市道路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两旁分布着各种商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宽度缩小”可得出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的结论,故A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城市建筑风格,故B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故C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发展使商业繁荣,故D项错误。

6.明朝中后期,福建“多植甘蔗、桑树,耗地已三分之一,烟草之植,耗地十分之六七”,粮食虽丰年也不能自给,“仰粟于外,上吴越而下广东”。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的生产关系兴起

B.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材料“多植甘蔗、桑树,耗地已三分之一,烟草之植,耗地十分之六七”“粮食虽丰年也不能自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福建地区为追求高额的经济收入,从而导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减少,故D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雇佣劳动关系,故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没有体现出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

7.清朝时,山西商人在青海、北京、云南、湖南、广东等地贸易和经商。

北京至今留有招牌的大商号“都一处”、“六必居”等都是山西商人首创和经营的。

另外,从陆路对俄贸易最早最多的是山西人,在朝鲜、日本,山西商人的贸易也很活跃。

由此可知

A.晋商是当时最强的商帮B.晋商活动范围广泛

C.长途贩运贸易由此出现D.晋商文化影响有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西商人活动范围遍及国内各地,还远及国外,这说明晋商活动范围广泛,故B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晋商是当时最强的商帮,故A项错误;

长途贩运贸易在清朝之前已经出现,故C项错误;

材料主旨意在说明晋商活动范围广泛,不是晋商文化影响有限,故D项错误。

故选B。

8.“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旨在强调

A.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

B.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

C.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

D.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

据材料“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这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故C项正确;

洋务官员“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并不落后,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故B项错误;

材料也不是论述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或必然性问题,故D项错误。

故选C。

9.下列经济现象出现在同一朝代的是

①“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②“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③“……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④“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根据材料“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可知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发生在明朝。

根据材料“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可知描写的是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根据材料“……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可知是明朝市镇的发展。

根据材料“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可知是唐朝城市商业活动受到政府控制。

综上所述,①③为同一朝代,故排除ABC,所以选D。

解决本题分两步走:

一是弄清四则材料出现的时间,二是紧扣设问要求“同一朝代”,逐一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10.李伯重教授的《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年)》指出1550年开始(明朝的嘉靖年间),到万历年间,再到清朝的前期,我国出现早期工业化。

我国的早期工业化

A.成功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主要的生产方式表现为官营手工业

C.促进了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经营

D.拓宽了江南工业化地区农民收入渠道

明清仍然属于封建社会,没有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A项本身不符合史实,排除;

材料中的早期工业化是近代工业革命前的工业化,主要体现在私人手工业规模的扩大,生产分工合作加强,直接排除B、C两项;

我国早期工业化的主要原料多与农产品有关,劳动力主要来源于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必然结果,故D项正确。

11.众所周知,欧洲著名城市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也最早萌发于地中海沿岸。

然而,到了18世纪,远在大西洋的英国却成为资本主义霸主,这主要因为

A.英国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B.英国地理位置优越

C.意大利的文化传统

D.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积极殖民扩张,注重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所以英国却成为了资本主义霸主,给A项正确;

英国地理位置优越只是客观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故B项排除;

意大利的文化传统和英国成为资本主义霸主无关联,故C项排除;

18世纪英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故D项排除。

【点睛】关键时间点“18世纪”。

12.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人葡萄牙,造成通货膨胀;

同时,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

而同时期的法国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

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A.推动两国成功实现社会转型

B.改变了两国原有的发展轨迹

C.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不利于改善民众生活

D.打击了海外贸易,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新航路开辟之后引起的价格革命,促使原先从事商品贸易的葡萄牙人走上了奢侈消费之路。

而法国人却利用此次机会发展商业,改变了过于小农经济的模式。

B正确;

A与史实不符,错误;

原始资本积累是殖民扩张时期,C错误;

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市场形成,D错误。

13.《大国崛起》中呈现了一张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运货单上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和荷兰的亚麻布。

材料反映了当时

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

C.商业革命促进贸易扩展

D.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已经形成,这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

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半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

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促进世界贸易的范围扩大,东西方贸易进一步增强,故C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价格革命,物价上涨,也没有反映社会分化,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时间和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4.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

C.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D.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

“1851年……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反映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当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这说明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故C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当时英国农业快速发展,故A错误;

材料并不能体现圈地运动和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关系,故B错误;

材料并未涉及交通运输的发展,故D错误。

15.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汽船的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发电机的问世导致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故B项正确,排除。

无线电报的出现使各国的联系日益增强,故C项正确,排除。

内燃机的创制,对石油的需求剧增,故D项正确,排除。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成就

16.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英国成为了中国的商品市场

B.中国的棉纺织技术领先英国

C.中国在与英国贸易呈贸易顺差

D.自然经济对英国商品的抵制作用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上等棉布仍然滞销,因此用来包装中国生丝,故D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英国的商品市场,故A项错误;

英国的技术领先中国,故B项错误;

材料中无法体现出中英贸易的状况,故C项排除。

17.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建,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还附设翻译馆、广方言馆和工艺学堂,有“中国第一厂”之誉。

对其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政治体制变革B.引进传播启蒙思想

C.推动近代教育发展D.有效抵御了列强侵略

根据材料可知,江南造船厂属于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军事企业;

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涉及政治体制变革,A项错误。

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引进传播启蒙思想,B项错误。

由材料中“附设翻译馆、广方言馆和工艺学堂”可知一定程度上推动近代教育发展,C项正确。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而不是有效抵御了列强侵略,D项错误。

18.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246.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

这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B.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

C.实业救国思潮成为主流

D.收回利权斗争的推动

根据材料可知,甲午战争后,新兴企业和资本的数量不断增加,主要是因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A项正确。

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B项错误。

19世纪90年代实业救国思潮产生,尚未成为主流,C项错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收回利权的斗争,但其不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D项错误。

19.白吉尔在《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年)》中说:

“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在辛亥革命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导致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有

①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

②“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③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④官僚资本的迅猛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加速解体,这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①正确;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业救国”思潮也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②正确;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不符合题干时间,故③错误;

官僚资本的迅猛发展,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④错误。

故①②组合正确,故BCD都错误,故选A。

20.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

”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城乡思想观念差异受政治体制影响

B.交通的变迁是风俗变革的根源

C.民国的建立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D.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从“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可知,城乡观念差距是由新式交通工具带来的,体现出交通拉动经济,导致城乡经济差别巨大,故D正确;

材料反映城乡思想观念差异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A;

交通发展会带动社会习俗的变革,但不是影响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故B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民国成成=成立与国民素质的关系,排除D。

21.布哈林说:

“因为没有西方的普遍革命,我们目前进入这样一个时期,在这里直接通向共产主义制度的道路是不存在的,我们的俄国革命将经历大量的曲折、迂回和转折。

”在“这样一个时期”,俄国采取的政策是()

A.取消自由贸易B.允许利用外资

C.建立集体农庄D.实施五年计划

从材料“在这里直接通向共产主义制度的道路是不存在的”“将经历大量的曲折、迂回和转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直接通向共产主义制度的道路”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当时为了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危机,苏俄从1921年开始采取了新经济政策。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

实施五年计划是斯大林模式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做法,是1928年开始的的内容,排除;

建立集体农庄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是1928年开始的,排除C;

允许利用外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B。

首先通过材料“在这里直接通向共产主义制度的道路是不存在的”“将经历大量的曲折、迂回和转折”得出这一政策是新经济政策;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正确答案。

22.学者钱乘旦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B.苏联斯大林模式

C.美国罗斯福新政D.中国的改革开放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俄新经济政策是部分的恢复了资本主义,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借鉴了计划经济,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借鉴了市场经济,这些都体现了“现代化复杂属性”,故ACD错误;

苏联斯大林模式是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姓“社”的,故B项符合材料信息。

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23.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表明

A.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国家调控经济模式形成

C.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

D.“滞涨”型危机得以缓解

罗斯福新政是政府干预经济,标志着国家调控经济模式形成,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罗斯福新政时自由资本主义早已经进入垄断阶段,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罗斯福新政是干预经济而非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滞涨”型危机得以缓解是里根的功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B。

24.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B.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C.富人更富是贫困增加的根源

D.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根据材料“罗斯福……说……有没有实质的进步……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资源”可知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故A项正确。

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贫困增加的原因,而是强调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C项错误。

材料强调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而不是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D项错误。

25.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

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

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

A.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B.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C.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D.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政府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加大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结果造成更大程度的通货膨胀。

为了解决此问题,英国政府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调整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故B项正确,C项错误;

扩大福利国家规模属于政府加强干预的手段,故A项错误;

美国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故D项错误。

26.下面是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说明我国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卫生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A.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均衡B.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C.从农业国成为了工业国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由图表中各个部门所占的投资比例可以看出,工业所占比重非常高,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故B项正确。

由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不均衡,故A项错误。

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材料中看不出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27.1962年同1960年相比,中国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下降17个百分点。

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下降4.7个百分点。

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减缓

B.计划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

C.国民经济结构实行了调整

D.“大跃进”导致经济持续衰退

1962年中国工业产值和重工业产值的比例都有所下降。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1961年国民经济开始调整有关,调整的是国民经济比例,故C项正确;

材料说的是比例关系,未涉及增长速度问题,故A项错误;

此时经济发展的障碍是“左倾”错误,不是计划体制,故B项错误;

“大跃进”导致经济持续衰退是国民经济调整的原因,故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28.下表为1978—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情况表。

据此可知

A.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B.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缩小

C.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材料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农村,故消费水平当高于农村,排除A;

材料表明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排除C;

我国目前尚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排除C;

由时间“1978年”“2009年”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动城乡经济的发展,故选D。

2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下列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A.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详解】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二者共同组成了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故D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错在“合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故BC项排除。

30.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

由此可知,该学者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由材料信息全球化使“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可知,该学着客观地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批判反全球化的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