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全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717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8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三全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习方法:

对比分析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导出区域的概念:

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同时结合地图及具体实例说明区域的特征:

(1)(板书)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2)具有边界:

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边界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如中国温度带

地图及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即整体性

(4)具有等级

(板书)一、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出示“中国地形图”,圈出“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所在地,利用该地图及地图册中相关地图的直观性请学生讨论比较两个区域在地理环境上的差异,及环境差异对区域工农业生产等区域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地理环境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纬度位置

30oN附近

43oN~48oN

海陆位置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

东北地区中部

长江入海口

气候差异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水文

河网密布

土壤

水稻土

黑土

耕地分布

分散

集中

人均耕地

矿产

矿产资源贫乏

较丰富

2

根据地理环境差异分析总结生产活动差异:

生产活动差异

耕地类型

水田

旱地

熟制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一年一熟

农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春小麦、玉米、大豆

工业生产

综合性工业基地(对外联

利用某地资源和周围资

系方便引进矿产资源)

源发展重化工业

商业活动

发达

弱于长三角

【学生活动:

【提问:

】我国南北地理环境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课本资料“活动1.2”展示图片:

南方骑楼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1)太阳辐射影响,北方纬度高,获得热量少,住宅正南正北获得太阳辐射多

北方气温低对民居在保暖方面的设计要求如:

单面窗向阳开,建暖炕、暖墙、火墙、地炉等。

南方气候的炎热潮湿对建筑的影响,注意通风散热。

如:

居室墙壁高,开间大;

前后门

贯通,便于通风换气;

为便于防潮,建二层楼房多,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屋面用料的差异:

北方雨水少,民居采用平屋面或稍平的坡屋顶。

南方雨水多,民居屋面均采用较大坡度。

2)因为纬度差异,北方气温低寒保暖,所以建筑物原材厚实,耗材多,所以成本高。

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问题大,保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

以上分析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外,建筑物差异

2、哈尔滨:

江川纵横,土壤肥沃,森林茂密,冬长夏短,夏季凉爽怡人,冬季漫长寒冷。

历史悠久,建筑景观风格独特,集北方民族风俗与中外传统文化于一身。

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

有"

东方小巴黎"

美誉。

锡林郭勒盟:

大草原以其草场类型齐全、动植物种类繁多等特征而成为世界驰名的四大

草原之一,广袤的草地资源和丰富的畜产品为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古老的蒙古包与独特的游牧生活,清香奶茶与鲜美的手扒肉,悠扬的马头琴乐与欢快的民族歌舞,华丽的民族服饰与古朴的民俗风情,无一不体现着蒙古民族深厚的马背文化。

太原:

矿产资源尤为丰富,享有“煤铁之乡”美称。

在诸多矿产中以煤、铁、石膏储藏量为最,并以质地优良享有盛誉。

人文方面:

旅游资源丰富,悠久文明的历史给太原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

苏南:

平原辽阔,水网稠密,湖荡众多,大河冲积和海流的回淤作用,形成了肥沃辽阔平原。

江西井冈山:

山体峻拔雄伟,层峦叠嶂,保存了完整的常绿阔叶林,区内植被类型复杂多样,生物资源丰富

云南西双版纳:

热带湿润气候,四季长青,是中国热带原始林保存最好的地区,以“动植物王国”闻名之处。

神奇的热带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为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之一。

3

板书

(1)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2)具有边界:

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边界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如中国温度带地图及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作业:

课时练

课后反思:

4

第二课时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过程与分析目标:

多媒体教学法

】过渡:

以上分析区域环境差异对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影响,即使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受环境影响也不同。

(板书)二、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板书)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为例)

【教师提问:

】早期长江中下游的地区农业为什么发展缓慢?

【学生讨论回答:

】略

【教师总结:

】泻湖众多,交通不便,土质黏重

】什么因素促使长江中游农业发展较快

【学生回答:

【总结:

】科技发展促使交通发展土壤改良的高产水稻土

】长江中下游水稻业有哪些区位优势?

】地理环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精耕细作,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现今农业地位,下降原因是什么?

】人口增加,耕地减少

耕地被水网分割,不利机械化推广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位环境的影响

农业文明大规模开发,人对自然依附性成弱,对抗增强,环境趋于恶化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三、课堂小结:

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技术力量和产业结构。

资源与环境是区域发展物质基础,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突出各地区的差异,以便因地制宜进行有效开发利用。

5

板书:

6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课标要求:

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RS、GP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也给地理学科发展带来了一次好的机遇,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点,因此应该高度重视该节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

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应用——广泛

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模拟特定区域的自然过程,预测、预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或环境变化。

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板书)二、遥感(RS)

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

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遥感的装置:

⑴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

作用:

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

7

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图1.4)⑵组成(了解):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

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

遥感技术主要环

目标物

传感器

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

接受物体和环

收集、传输信

接收信息,处

专业图件或

遥感功能

境的电磁波辐

理、分析信息

统计数字

【合作探究】分析课本案例。

可见,遥感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

4.遥感的优越性:

①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传统的工作方法从点、线实地观测面上的分析研究

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

遥感技术

究入手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②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前提是获取地理信息。

例如,将多次或逐月、逐年的遥感影像图叠

加,就可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等等。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凋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

除了以上介绍的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

而且我国的遥感技术也已经在世界上具领先地位。

5.遥感技术的应用

【阅读分析】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1.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上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

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

2.遥感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应用广泛。

3.作物估产是体现遥感在农业方面综合应用的最好例证。

【合作探究】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

【教师总结】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需要人力更少、财力投入少。

2.有人说: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教师总结】同意。

可以从遥感的定义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看”的过程就是在遥感,眼睛相当于传感器。

【课堂小结】遥感技术是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应用较广的技术手段之一,我国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我国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获得了大比例尺的航空影像资料,成功发射了回收式国土资源卫星,自行研制发射了“风云”卫星。

遥感技术为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大量的有用的资料,在我国农业估产、灾害监测、矿产勘察、土地利用、环境管理与城乡规划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8

一、地理信息系统

二、遥感

课后反思

9

(板书)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2.组成:

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图).7);

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特点

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4.应用

⑴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⑵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合作探究】如:

野外调查是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

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从而可在野外调查中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

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

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

利用GPS为导航服务也成为—种新兴的行业(图1.8)。

GPS汽车导航(图1.8)汽车导航装置可显示城市道路图和该车的位置。

驾驶员辅入出发点

10

和目的地的地名然后从系统显示的可行路线中选择其中的一条。

系统除动态显示该车的位置》L还通过语音提示引导驾驶员把车开到目的地。

5.GPS卫星星座

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

它们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

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

【合作探究】

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

【教师总结】汽车中的GPS用户设备接收了GPS卫星信息,解算出本车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电信号传送至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再根据汽车所在的位置、及时通过语言提示为汽车导航。

【合作探究】通过该材料大致了解我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板书)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合作探究】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2.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程序

3.应用

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用到。

⑴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

通过对

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建立能反映区域内各种因素相互关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还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

⑶在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11

⑴联系:

⑵区别

⑷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

指导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1)界面组成:

功能区,索引,图层内容等

(2)信息系统的功能:

地图信息,全部或局部地区信息,专业分类信息,有关内容的文字、图像信息,缩放、补充、测算等,信息输出等。

有关GIS在国土整治中的其他一些功能作用,教师可以参照后面备课资料,适当补充讲解。

【合作探究】1.与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哪些优点?

【教师总结】优点很多,如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具有多维的特征;

地理信息的时序性十分明显;

时效性好;

更新快等等。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

你怎样理解?

【合作探究】从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多维的地图等方面思考。

(板书)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的关系

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①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②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

③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2.数字地球

(1)概念

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原理和应用

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1.图1.5和田1.6显示的对洪水灾害的监测和统计除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哪种地

理信息技术?

这两种地理信息技术在这次洪灾监测和统计中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教师总结】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洪水监测和统计中,除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提供了信息源(信息搜集),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统计)。

2.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出事地点。

提高出警效率,许多城市配备了巡誓车。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出誓效率

(图1.11)。

(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

术?

【合作探究】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出事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教师总结】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出事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

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

【教师总结】还要用到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

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需要另外找较近的且

12

有条件较快赶到出事地点的巡警车(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技术)。

(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描述在接到报警电话到指挥警车前往出事地点的工作程序。

【教师总结】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地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或能最快到达)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

(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

【教师总结】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等部门,都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

【课堂小结】三者的关系可用以下简图表示:

课时练

13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区城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从而

产生影响区城发展的环境问题。

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在本章中,我们分别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利用为案例,探讨

如下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

人为因素有哪些?

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措

施?

2.为什么亚马孙雨林的开发和保护受到世人的关注?

雨林的命运和前途受哪些因素的影

响?

我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

而本部分内容是和城市有关的问题,看似熟悉易懂,但极难领悟掌握。

且在教学时若仅限于教材内容,学生肯定会感觉单调乏味,无法引起学生兴趣,教学效果较差。

因此,教学时要按学生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吸引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思考,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4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荒漠化的概念及荒漠化的表现。

2、读图分析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理解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3、理解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提高学生运用图文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图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过程,学会结合区域特征和人类活动分析特定区域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西北荒漠化的成因分析,认识人地协调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

掌握西北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三、教学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干旱气候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图示法、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综合归纳法等

五、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学生观察PPT上放映的一组荒漠化景观资料。

观看影像资料,提问学生:

1、这组图片反映了什么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回答:

土地荒漠化)

2、大家觉得这些景观会在我国哪些地方出现呢?

为什么?

西北干旱半

干旱区)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什么是荒漠化以及西北地区形成荒漠化的原因有哪些?

【讲授新课】

15

(板书)

一、荒漠化的概念

自主学习、归纳:

阅读教材引言

发生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本质——土地退化

形成原因——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

表现形式——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类型——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红漠化多媒体展示:

荒漠化的类型

引导学生:

比较不同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