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第二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2708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第二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第二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第二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第二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第二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第二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第二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第二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第二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很多时候,像“钟情”“包罗”这样的词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的时候反而容易看穿其本来面目。

“一见钟情”仅指爱情,“包罗万象”则明示了“包罗”范围之广。

面对这些犹抱琵琶半遮面、追求含蓄蕴藉的两个字的短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也是一种重要的辨析手段。

总之,对于近义词辨析题,务必找到真正能将两个词区分开的点,成为我们在考场上推断出正确答案的线索,千万不能蒙混过关,使得本来区分就不大的近义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模糊。

2.下列加点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除夕全家人围坐一桌,作为高三学生的小李端起热茶说:

“我进步不大,大家还得海涵。

B.2018年表彰大会,某公司经理激动地说:

“今年,承蒙我们的努力,公司走上了快车道”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男生宿舍管理报告》,及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诗词协会第一次活动时,刚毕业的大学生说:

“今天群贤毕至,我忝列其中,重在学习。

题干是“下列加点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

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A项,“海涵”:

如海一样的包容。

敬辞,比喻人度量宽大(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一般用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书面语言中,此处用于除夕全家人吃饭的场合,不得体。

B项,“承蒙”是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

此处用于自己,不合适。

C项,“责成”,动词,指定某人或某机构办成某件事。

此处用于学生会说“学校领导”,语气太生硬。

D项,“忝列”:

谦词,有愧于排列在其中。

用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我”在“群贤”面前讲话。

合适。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

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

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

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

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

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

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

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两条平行直线般的友谊,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

B.父子之间争执不休,父亲撂下一句“我这辈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便拂袖而去。

C.参加完运动会,他很疲劳,睡了一晚就觉得身体里碎屑卷成的疲倦都给睡眠熨平了。

D.夏夜月光照不到的黑处,几星萤火飞来飞去,忽明忽暗,如同孩童的眼睛眨呀眨的。

【答案】B

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判定。

这道题考的是判定比喻修辞手法。

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归结为比喻。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A项,把“友谊”比喻成“两条平行直线”。

B项,“我这辈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运用夸张和借代手法。

C项,“疲倦”比喻成“碎屑”。

D项,“萤火”比喻成“孩童的眼睛”。

故选B。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生活的教科书决不像学校的课本那样单纯,它教人成长的方式往往是严酷的。

生活往往是不平衡的,它常常让人丧失一些最宝贵的支撑。

但生活又往往是平衡的﹣﹣当人们失去一些东西后,说不定又有新的东西从另外的地方弥补。

A.生活的教科书教人的东西较真实

B.学校的课本的内容不利于人成长

C.失去和弥补对成长有特别的意义

D.生活常常由不平衡到平衡的状态

【答案】C

题干是“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这道题考的是提炼语段的主要意思。

阅读语段,关注上下语句之间的关系,注意语段的首尾句,找到语段的陈述对象,找出关键语句进行理解。

本段是有三个句子组成,说的是“成长”这一话题,最后一句用“但”构成转折,所以该语段的意思落在最后一句上,而最后一句“当人们失去一些东西后,说不定又有新的东西从另外的地方弥补”的关键词是“平衡”“弥补”,所以本语段的主要意思是说“失去和弥补对成长有特别的意义”。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前历试卷自序

[明]艾南英

余以童试受知于李养白先生,为诸生者二十年,试于乡闱者七年,饩于二十人中者,十有四年。

于是先后应试之文,积若干卷……乃取而寿之梓,而序所以梓之之意曰:

嗟乎!

备尝诸生之苦,未有如予者也。

旧制,诸生取其士什之一而校之,名为观风。

予又以懒慢成癖,辄不与试。

试之日,衙鼓三通,虽冰霜冻结,诸生露立门外,督学衣绯坐堂上,灯烛闱炉,轻暖自如,诸生解衣露立,听郡县有司唱名,以次立甬道。

遇天暑酷烈,督学轻绮荫凉,诸生什伯为群,数百人夹坐,汗流浃背。

虽设有供茶吏,然卒不敢饮,饮必朱钤其牍,疑以为弊,文虽工,降一等。

盖受困于寒暑者如此。

既就席命题,一以教官宣读,便短视者,一书牌上,吏执而下巡,便重听者。

而予目短视,不能咫尺。

必屏气询旁舍生,问所目,诸生无敢仰视、四顾、离立倚语者。

有则又朱钤其牍,以越规论,文虽工降一等。

用是腰脊拘困,虽溲溺不得自由,盖所以絷其手足便利者又如此。

比阅卷,大率督学以一人阅数千人之文。

文有平奇虚实,烦简浓淡之异,而督学之好尚亦如之。

取必于一流之材,则虽宿学不能以无恐。

高下既定,督学复衣绯坐堂上,诸生俯行,以次至几案前,跪而受教,噤不放发声,当是时,其面不可以语妻孥,盖所为拘牵文法以困折其气者又如此。

而予七试七挫,改弦易辙,智尽能索。

而予以积学二十余年,无所不究,始则为秦汉子、史之文,而闱中目之为野;

改而从震泽、毗陵成弘先正之体,而闱中又目之为老,无所不习,而顾不得与空疏庸腐、稚拙鄙陋者为伍。

每一念至,欲弃举业不事,杜门著书,考古今治乱兴衰以自见于世。

而又念不能为逸民以终老。

嗟乎,备尝诸生之苦,未有若予者也。

古之君子,有所成就,则必追原其敭历勤苦之状,以自警上。

予虽事无所成就,试卷然皆出于勤苦忧患,惊怖束缚之中,而况数先生者,又皆今世名人巨公,予以一日之艺,附弟子之列。

语有之:

知己重于感恩。

今有人于此,衣我以文绣,食人以稻粱,以其出于勤苦忧患、惊怖束缚之中,而又有存知己之感,此试卷之所为刻也。

若敷科闱中所试,则世皆以成败论人,不欲尘世人之耳目,又类好自表见,形主司短长,放匿之。

终不能忘其姓名。

騊儿五岁,能读书,且使騊儿读而鉴,鉴而为诡遇之文以逢时,无学乃父之拙也。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序所以梓之之意曰梓:

刻板

B.诸生取其士什之一而校之校:

考察

C.而闱中又目之为老老:

陈旧

D.食人以稻粱食:

喂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奋刻苦好学的艾南英曾经受知于李养白先生,但举业不顺,为诸生、试于乡闱多年。

B.无论是学习、考试、看题、阅卷,作者都深切感受到艰难,生理、心理上都饱受折磨。

C.作者七试七挫,于是决定改弦易辙,杜门著书,避世隐居终老一生研究古今治乱兴衰。

D.文章写了作者举业路上的见闻感受,有苦痛有不安,更有不满,让儿子不学自己之拙。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遇天暑酷烈,督学轻绮荫凉,诸生什伯为群,数百人夹坐,汗流浃背。

②当是时,其面不可以语妻孥,盖所为拘牵文法以困折其气者又如此。

8.以作者为代表的诸生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概括。

【答案】5.A6.C

7.

(1)(如果)遇上暑天太热,督学穿着轻柔的华美的丝绸服装坐在荫凉之处,众学生们则十几个上百个为一群,数百人夹坐两边,汗水流下来都湿透了后背。

(2)在这个时候,众学生们的面目都不可以拿来告诉妻子儿女,这就是他们所写文章拘泥于文法而又缺乏气概的原因(他们所写文章都像这样拘泥于文法而又缺乏气概)。

8.学习勤奋,积极进取,压力沉重,内心焦虑。

【5题详解】

试题分析:

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

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应为动词,可解释为“付印”“雕版”。

故选A。

【6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C项,原文是“而又念不能为逸民以终老”,意思是想到自己不能成为隐者以终老一生,选项曲解文意,反了。

【7题详解】

题干是“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

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第一句关键点:

“轻绮荫凉”:

“穿着轻柔的绮罗服装坐在荫凉之处”;

“酷”:

“很,非常”;

“夹”:

“夹坐”,两边坐。

第二句关键点:

“语”:

“告诉”;

“妻孥”:

“妻子儿女”;

“困折”:

“使……困折,缺乏”;

“拘牵”:

“被拘泥”。

【8题详解】

题干是“以作者为代表的诸生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特点?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

信息筛选题在整体上更注重与前后文的联系,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

回答本题,首先要阅读全文,锁定答案的有效范围,然后分开概括。

有限答题区间为:

“试之日,衙鼓三通,虽冰霜冻结,诸生露立门外,……,诸生解衣露立,听郡县有司唱名,以次立甬道。

遇天暑酷烈,……诸生什伯为群,数百人夹坐,汗流浃背。

”“用是腰脊拘困,虽溲溺不得自由,盖所以絷其手足便利者又如此。

”“比阅卷,……则虽宿学不能以无恐。

高下既定……诸生俯行,以次至几案前,跪而受教,噤不放发声”“而予七试七挫,改弦易辙,智尽能索。

改而从震泽、毗陵成弘先正之体,而闱中又目之为老,无所不习,……嗟乎,备尝诸生之苦,未有若予者也。

”“古之君子,有所成就,则必追原其敭历勤苦之状,以自警上。

予虽事无所成就,试卷然皆出于勤苦忧患,惊怖束缚之中。

”由以上语句或段落中,概括以作者为代表的诸生的生活和学习的特点:

(1)勤奋努力;

(2)积极进取;

(3)压力沉重,(4)内心焦虑。

本题如此简答即可。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

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译文参考注释:

  [1]童子试:

亦称童生试。

明、清两代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入学考试。

平湖:

今属浙江。

  [2]万历庚子: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3]籍:

入学籍。

  [4]万历己未:

万历四十七年(1619)。

  [5]诸生:

明代称已入学的生员。

  [6]乡闱:

也称乡试。

明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会举行的考试。

中者称为举人。

  [7]饩(qì

):

赠送人的粮食。

明代每月赠给生员廪米六斗,以补助生活。

人数有限制。

  [8]邑令长:

指县一级的行政长官。

  [9]郡:

比县高一级的行政区划。

太守:

一郡行政的最高长官。

  [10]督学使者:

由朝廷派往各省主持童生、生员考试的官员。

  [11]寿之梓:

刻印成书以使其流传久远。

梓:

雕板。

  [12]按季课程:

每三个月考试一次,检测学习进程。

  [13]所部御史:

巡抚。

  [14]校:

考查。

  [15]黜陟(zhì

降升。

  [16]岁考:

督学使者巡回所属举行的考试,以六等定诸生优劣。

内外艰:

父母去世。

  [17]科考:

乡试前,各省督学使者巡回所属举行的考试。

生员须科考合格才能应本省乡试。

大比:

指乡试。

  [18]遗才大收:

凡因故未参加科考的生员,可以参加一次补考。

称“录遗”或“大收”。

  [19]涂:

同“途”。

  [20]衣绯:

穿着大红颜色的官服。

  [21]为漏数刻:

历时数刻。

  [22]寒冱(hù

寒冷冻结。

  [23]箑(jié

扇子。

  [24]尘坌(bè

n):

灰尘。

  [25]烝熏:

即蒸熏。

热气。

  [26]朱钤(qiá

盖红色印记。

牍:

试卷。

  [27]短视:

近视。

  [28]重听:

听觉不灵。

  [29]某学:

某县学。

  [30]嗫嚅:

窃窃私语。

  [31]瞭高军:

站在高处瞭望、监督考场的军士。

  [32]丽立:

偶立,并立。

  [33]倚语:

侧身与人说话。

  [34]用是:

因此。

  [35]溲溺:

小便。

  [36]侵鱼:

以不正当手段谋取财物。

  [37]肱(gōng):

手臂从肘至腕的部分。

  [38]折:

折断。

仆:

跌倒。

  [39]跛踦:

歪斜不正。

  [40]怀挟之禁:

禁止挟带物件。

  [41]刓(wá

凿刻。

  [42]漏痕承檐所在:

漏雨处或屋檐处。

  [43]胥吏:

在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

  [44]主司:

主试官。

  [45]宿学:

积学、饱学之士。

  [46]跽(jì

长跪。

  [47]暑暍(hē):

暑热。

  [48]小试:

此指前文所说的科考和岁考。

  [49]房司:

房考官。

房考官先阅卷后,择优推荐给主考官。

  [50]簿书狱讼之余:

本分工作以外的事。

  [51]静专屏营:

专注认真。

  [52]震泽:

王鏊,明宪宗成化年间乡试、会试皆第一。

有《震泽集》。

毗陵:

指毗陵郡的唐顺之。

明世宗嘉靖中会试第一。

成弘:

成化、弘治年间。

先正:

先贤。

  [53]老:

过时。

  [54]《公》:

《公羊传》。

《穀》:

《穀梁传》。

韩:

韩愈。

欧:

欧阳修。

苏:

苏洵、苏轼、苏辙。

曾:

曾巩。

  [55]登贤书:

指乡试中式。

  [56]制艺:

时文。

即八股文。

鹤滩:

钱福的号。

弘治中试礼部廷对皆第一。

守溪:

王鏊,字守溪。

弘、正、嘉、隆:

弘治、正德、嘉靖、隆庆,皆明代年号。

  [57]六籍:

即六经。

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58]濂、洛、关、闽: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时称濂溪先生)、程颢、程颐(二程为洛阳人)、张载(曾居关中讲学)、朱熹(侨居建州,今福建建瓯)。

  [59]阴阳:

阴阳五行家的学说。

兵:

兵法。

律:

律历。

  [60]浮屠:

佛经。

  [61]昌言交拜:

《尚书.大禹谟》:

禹听到昌言(有益的话),总是拜而受之。

  [62]食(sì

喂养。

  [63]表见:

表现。

  [64]騊(tá

o)儿:

艾南英长子,名斯騊。

  [65]司理、令尹:

这里指乡试时的房考官。

  [66]阴志:

暗记。

  [67]诡遇:

典出《孟子.滕文公》。

后指以不正当的方法追求功名富贵。

  艾南英(1583—1646),字千子,东乡(今江苏省东乡县)人。

万历末,与同郡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以兴起时文为任,世人翕然宗之,称为“罗、章、陈、艾”。

天启四年(1624)始举于乡,因对策有讥刺魏忠贤语,罚停三课。

崇祯初,诏许会试,卒不第。

两京陷,入闽,唐王召见,陈《十可忧疏》,授兵部主事,改御史。

  曾组织带有政治性的文学集社,号豫章社。

倡导效法唐宋派归有光的散文,反对文学复古运动。

著有《天傭子集》十卷。

本文选自《天傭子集》卷二。

这是作者为自刻试卷集所写的序,作者以自己“为诸生二十年”,参加多种考试的经历,详细描述了考试时诸生所遭受的种种磨难。

作者以极为沉郁痛心的笔调反复感叹“备尝诸生之苦,未有知予者也”,所刻试卷“皆出于勤劳忧患惊怖束缚之中”。

文章客观上披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埋没人才的事实。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利州南渡①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9.诗句中未出现“渡”,实则每联皆与“渡”有关,请简要分析。

10.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9.首联写渡江美景,颔联写急渡情形,颈联写船渡惊鸟,尾联写人们难以理解渡水忘机的范蠡。

10.对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赞许(欣赏、羡慕等);

自己要像范蠡一样淡泊遗世却不为人理解的落寞;

诗人失意后的无奈;

暗指范蠡归隐是因与越王勾践不能共安乐;

也有对越王勾践的不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的内容。

这道题考的是简要分析是的每联皆与“渡”有关。

首先要读懂这首诗,然后扣住“渡”分析每一联的内容。

首联,“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

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

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

日暮时江边渡口。

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

颔联“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该联紧承首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

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

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

颈联“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该联写渡江惊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

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

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

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

尾联“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该联用典,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但人们难以理解渡水忘机的范蠡,自然也没有人能够理会是人自己。

回答本题时,要扣住“渡”字,一联一联依次分析如下:

首联写渡江美景,颔联写急渡情形,颈联写船渡惊鸟,尾联写人们难以理解渡水忘机的范蠡。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

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

这首诗描写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江中,岸上交递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清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糊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

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

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表达了自己要像范蠡一样淡泊遗世却不为人理解的内心的落寞。

诗句中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

“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

这一点和范蠡也是共通的。

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

所以,诗人通过用典,抒发了对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赞许之情。

暗指范蠡归隐是因与越王勾践不能共安乐,由此也有对越王勾践的不满之意。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

①从题材入手。

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

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

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

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3)泉香而酒洌,_______,杂然而前陈者。

(欧阳修《醉翁亭记》)

(4)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5)_______,只是朱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