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2657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证据法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证据法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证据法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证据法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证据法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证据法学文档格式.docx

《证据法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据法学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证据法学文档格式.docx

由此可见,和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证明相比,刑事诉讼证明要受到更多的限制和制约。

4、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及其法律体现?

P278

①、有利于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增强公安司法机关的办案责任新和使命感。

③、有利于实现刑事司法公正。

④、有助于实现程序的经济效益目标。

⑤、有利于推动其他诉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5、收集证据应遵守哪些基本要求?

P283

一、对于所有收集与保全证据活动的共同要求

①、在收集与保全证据时应保证证据内容的客观性。

②、收集与保全证据应当具有及时性

③、说假话与保全证据应当具有合法性

二、对于国家司法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的特殊要求

①、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收集证据的全面性

②、行政机关收集证据的时效性。

③、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收集证据时应当履行告知义务

6、如何理解我国行政诉讼法第33条“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证人和原告收集证据”的原因?

P285

这一规定要求,行政机关在举证时,应当提供最初作为具体行政行为时所依据的证据,而不能在原告后再收集证据为业已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寻求依据。

这是因为,原告人不服的,是行政机关在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所依据的证据和法规依据。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负有证明责任,同时禁止其在诉讼过程中收集证据,体现了行政诉讼的特点。

按照这一规定,要求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时候,必须重视收集证据,不能当行政管理的相对人已经提出诉讼后才收集证据。

7、如何审查判断证人证言的证据能力和证明能力?

P312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证人证言进行审查判断:

①、审查证人的资格和品质。

②、审查判断证人与当事人之间的联系。

③、审查证人证言的来源及证人作证是否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

④、审查证人证言形成的具体情况。

⑤、审查判断年幼证人的证言时,应特别注意年幼证人的特点。

8、人民法院适应证明认定案情应遵循的原则?

P325

①、证据确实和达到一定量的原则。

②、事实清楚和完整的原则。

③、认定公开和合法的原则。

④、结论唯一和排他的原则。

⑤、符合逻辑规则的原则。

9、比较二大法系证据规则的主要区别?

P334

二大法系证据规则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在规范调整的对象上,英美法系证据规则着重于规范当事人双方的举证活动,而大陆法系证据规则则着重于调整法官的“心证”形成过程

②、就证据规则的内容而言,英美法系侧重于规定所调查证据的容许性条件,即证据能力问题,而大陆法系则侧重于规定调查证据应遵从的程序性条件,未经法定程序调查的证据不得而知作为定案的依据

③、在适用证据规则时间上,英美法系的证据规则主要适用于证据提交彩排者审查判断之前,其目的是防止裁判者接触不适当的证据材料,而大陆法系的证据规则则适用于裁判者评价判断证据的心证形成过程,其目的是防止裁判者在评判过程中将未经法庭公开查证属实的证据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10、分析我国现行证据规则的特点及建立完善证据规则的重要性?

P335~339

我国现行证据规则的特点呈现如下特点:

①、在立法形式上,法典与司法解释并存

②、在规则性质上,多种类型的证据规则并存

③、证据规则的内容过于粗疏,缺少严格而审慎的规定。

建立完善证据规则的重要性:

①、建立和完善证据规则体系,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需要。

②、建立和完善证据规则体系,是诉讼法制健全的重要内容

③、家里和完善证据规则体系,是我国审判方式改革必然要求。

④、建立和完善证据规则体系也是即使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的客观要求。

11、我国现行证据规则的内容?

P336

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有的称为合法性规则。

是指说假话证据必须依法进行,违法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根据,因此,该规则属于规范证据能力的规则。

②、原始证据优先规则。

是指对于实物证据,应当优先提交原物或原件,只有在提交原物或原件确有其事困难时,才得提交复制品、照片、副片、节录本。

在原物件与复印件有矛盾时,前者的证明力高于后者。

③、公开查证规则。

是指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应当保密的证据外,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必须当庭出示,在公开审理的法庭上经双方当事人辨认、质证。

违禁当庭查证的证据,即使具有证明力,也不得径直作为定案根据。

公开查证规则是审判公开原则的具体化,是司法民主性的具体表现。

④、补强证据规则。

是指由于特定类型的证据虚假的可能性比较大,法律规定此类证据不得而知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只有在其他证据与其相互印证时,方能认定案件。

二、简答题:

1、自由心证制度的概念、特点?

P23~24

是指一切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以及证据的取舍和运用,法律不预先作出规定,而是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心、理性自由判断,并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制度。

主要特点是:

一是审查判断证据的权利在于法官,即法官凭借自己的良心、理性自由判断证据和运用证据;

二是法官必须根据自己的内心确信认定案情。

2、自由心证的特点?

P24下

3、我国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

P43

①、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是国家专门机关运用证据,认定案情的目的

②、依靠群众,深入调查研究,取得确实、充分的证据,是国家专门机关运用证据,认顶案情的方法和要求

③、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是国家专门机关运用证据,认定案情所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

④、国家专门机关运用证据,认定案情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必须依法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据。

5、证据的概念,我国诉讼法规定的法定证据的种类?

P51

证据:

证明案件正式情况大一切事实收拾证据

证据种类:

刑事诉讼证据:

(1)、物证、书证;

(2)、证人证言;

(3)、被害人陈述;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5)、鉴定结论;

(6)、勘验、检查笔录;

(7)、视听资料。

民事诉讼证据:

(1)、书证;

(2)、物证;

(3)、证人证言;

(4)、视听材料;

(5)、当事人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

行政诉讼证据: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6、我国对证据合法性的要求?

P54

证据的法律性又称为“合法性”,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1)、证据必须具有合法的形式

(2)、提供、收集证据的主题必须合法

(3)、证据的内容必须合法

(4)、证据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违反法律程序收集的证据不具有合法性。

7、证据的意义?

P59

(1)、证据是诉讼活动的基本条件

(2)、证据是司法公正的基础

(3)、证据具有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手段

9、简述我国诉讼法对证人条件的要求?

P84

1、积极条件:

(1)、了解案情;

(2)、能正确表达意志;

(3)、能够认识作证的法律后果并有相应法律责任能力。

2、消极条件:

只有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年幼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11、什么是当事人陈述,其特点是什么?

P102

当事人陈述是指诉讼当事人就他们所感知、理解和记忆的诱拐案件的实事情况,向人民法院所做的陈述。

真实性、虚假性、争辩性

12、什么是自认?

它的法律效力如何?

P108

自认是指当事人一方对他方所主张的不利于己的事实承认其为真实或者对他方的诉讼请求加以认诺的意思表示。

法律效力:

(1)、具有毋庸举证的效力;

(2)、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3)、对法院具有约束力。

14、我国刑事诉讼被害人享有那些权利?

P115

(1)、控告或控诉犯罪的权利;

(2)、申请回避的权利;

(3)、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4)、参加诉讼的权利;

(5)、获知诉讼进程和结果的权利;

(6)、获得保护的权利;

(7)、取得赔偿的权利。

15、口供的特点有哪些?

P123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特点: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由被指控主题提供;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可能全面反映案件事实情况;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续建的可能性很大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具有反复性和不稳定性

16、我国法律对待口供的适用原则?

P126

(1)、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2)、既要重视供述,也要重视辩解;

(3)、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口供应当排除;

(4)、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犯罪;

(5)、应正确理解“应当如何回答”的规定

19、什么是沉默权?

P132

20、试述证人与鉴定人的区别?

P144

(1)、鉴定人须具有鉴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手段,而证人只需要了解案情情况,不必具有专门知识;

(2)、鉴定人是案件发生后,由公安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具有选择性和可代替性,而证人是耳闻目睹案件事实的人,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可替代性。

鉴定人和证人这两种身份不能并存;

(3)、鉴定人与案件有厉害关系就应当回避,而证人不受与案件有厉害关系的限制,证人不存在回避的问题;

(4)、鉴定人与证人在诉讼中享有不同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证人的责任是如实反映其所知道的案件事实情况,只能个别陈述,不能互相讨论研究,无查阅案卷材料的权利,一般情况下也不能拒绝作证。

而鉴定人的责任是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对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作出鉴定结论,由此可以享有相关诉讼权利,履行有关部门诉讼义务。

21、实物证据有何特点?

P174

所谓“实物证据”指以实物形态为表现形式的证据。

客观性比较强;

被动性和依赖性较为明显;

证明范围比较狭窄。

22、什么是原始证据及其特点?

P176~177

凡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就叫原始证据,也即第一手证据。

(1)、原始证据与案件事实有直接的关系。

(2)、原始证据的证明价值一般大于传来证据。

(3)、原始证据的证明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23、划分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意义?

P178

(1)、有利于司法人员积极主动地收集和运用原始证据

(2)、有利于司法人员注意收集和善于利用传来证据

(3)、有利于司法人员对全部证据进行认真的审查判断和正确运用。

24、简述原始证据的实适规则?

P128

25、什么是补强证据?

划分主要证据与补强证据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P184

补强证据是指增强或担保主证据证明力之证据。

意义:

(1)、有利于司法人员迅速了解案件的主要事实

(2)、有利于司法人员做到定案根据确实充分

(3)、有利于防止司法人员偏重口供

26、什么是主要证据?

(与上面一样)

主要证据是指实质证据,证明主要事实存否之证据

27、在我国,主要证据与补强证据的运用有哪些规则?

P185

(1)、《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2)、《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28、简要分析证明的概念?

P193定义和内容

证明就是国家公诉机关和诉讼当事人在法庭审理中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审判机关提出的证据,运用证据阐明系争事实、论证诉讼主张的活动。

29、诉讼证明有哪些特征?

P193

(1)、诉讼证明的主题是国家公诉机关和诉讼当事人

(2)、诉讼证明的目的是为了阐明诉讼中的争议案件

(3)、诉讼证明只在审判阶段发生

(4)、诉讼证明受证明责任所影响或支配

(5)、诉讼证明是一种具体的诉讼行为,直接受各类诉讼法律规范和调整

30、什么是诉讼证明?

有何特点?

同上面一样

31、什么是严格证明?

什么是自由证明?

二者有何区别?

P195

严格证明是指使用具有证据能力并经过合法调查的证据进行的证明。

自由证明是指使用不具有法定证据力或者没有经过合法调查的证据进行证明,又称任意证明。

区别:

凡有关实体权利的有无和范围大小的事实,必须进行严格证明;

而法律规定可以“酌情”考虑的事实和程序法事实,才可以进行自由证明。

32、简述刑事诉讼证明对象?

P211

刑事诉讼是用来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此罪还是彼罪,罪轻还是罪重,采用何种刑罚等问题的事实,就是刑事诉讼证明对象。

《刑事诉讼法》第43条对此作出了明文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33、我国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内容?

(1)、有关犯罪构成要件事实

(2)、有关罪行轻重量刑情节的事实

(3)、排除行为违法性、可罚性或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

34、什么是司法认知?

它具有怎样的法律效力?

P232~237

司法认知也称审判上的认知或审判上知悉,是指对于应当适用的法律或某一待认定的事实,法官依申请或依职权初步认定其为真实的一种诉讼证明方式。

(1)、对当事人的效力。

A、免除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B、当事人的认知请求权。

(2)、对人民法院的效力。

司法认知是法院采取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诉讼行为,为保证其严肃性,法院应以裁定的方式作出。

35、司法认定有何意义?

P234

司法认知能够影响举证责任的分配,是司法认知的意义之一。

从公权角度来说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一种功能性救济,这种救济大多针对应列为证明对象的那些事实,因其事实本身具有客观性,公知、公认性,使其不必经过举证的环节便具有业经证明的效力。

司法认知的另一层意义是它的制度价值。

司法认知的目的是提高诉讼效率,在诉讼过程中,有的事实需要当事人举证和质辩,需要法院调查和审查判断,有的事实是明显的,若当事人不能提出合理的争议,人民法院就不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查。

36、什么是证明责任及特点?

他的内容?

P238

证明责任是指证明主体使自己的诉讼主张得到法院裁判确认,所承担的提供和运用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以避免对于己方不利的诉讼后果责任。

主要内涵包括四个方面:

主张责任;

提供证据责任;

说服责任;

不利后果负担责任。

证明责任是上述四种责任的统一体,将其界定为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责任都是不完整的,也无法圆满地解释诉讼上的实际证明过程。

37、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有哪些?

P250

(1)、人民检察院;

(2)、刑事被告人以外的诉讼当事人;

(3)、特殊情况下的被告人。

38、简述刑事案件中,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保完整的要求?

P262

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经验,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具体是指符合下列条件:

(1)、据以定案的证据具有关联性;

(2)、据以定案的证据具有可采性;

(3)、属于犯罪构成各要件的事实均有相应的证据加以证明;

(4)、所有证据在总体上已足以对索要证明的案件事实得出确定无疑的结论,排除了其他一切可能性。

39、我国刑事诉讼中“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

40、什么是法律推定?

P273

法律推定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推定。

具体是指,当某法律规定(A)的要件事实(甲)有待证明时,立法者为避免举证困难或举证不能的现象发生,乃明文规定只须就较易证明的其他事实(乙)获得证明时,如无相反的证明(即甲事实不存在),则认为甲事实因其他法律规范(B)的规定而获得证明。

法律推定本质在于,通过证明前提事实的存在,来使某法律效果的要件事实之一(推定事实)也获得证明。

法律推定可以分为直接推定和推论推定。

41、推定的意义是什么?

P274

(1)、推定是接近案件真实事实的便捷手段

(2)、推定可以缓解某些事实证明上的困难

(3)、推顶可以公正合理地分配举证责任

(4)、推定有助于实现诉讼经济的目的

(5)、推定有利于贯彻立法者所希冀的一定社会正策

42、什么是证据的保全?

P282

就是对于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饿申请或者主动依职权采取一定的措施先行加以固定和保护的诉讼行为。

适用证据保全措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要保全的证据必须能够与本案的证明对象具有关联性,也就是说该证据能够证明本案的特征事实;

第二、要保全的证据必须有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可能性,保全证据是一种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特别措施,如果证据没有灭失的危险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形,就没有必要必要采取这样的措施。

43、诉讼法规定证明标准的意义何在?

P259

(1)、证明标准是衡量负举证责任的一方是否切实履行举证责任的标准

(2)、恰当地确定证明标准,有利于保证诉讼程序的公平和公证,实现诉讼构造的平衡

(3)、证明标准是审判机关认定案件事实、作出判决时,在证据方面必须达到的程度的要求

(4)、证明标准与举证责任、证明对象、无罪推定、诉讼目的等重大诉讼理论问题密切相关,也与具体诉讼制度有密切联系。

44、简述审查判断证据的任务?

P301

(1)、审查判断证据的真实性

(2)、审查判断证据的关联性

(3)、审查判断证据的合法性

45、审查判断证据的合法性?

并从哪几方面进行?

P304

(1)、审查判断证据是否具备法定的形式,手续是否完备。

(2)、审查判断收集证据的程序是否合法。

(3)、审查判断证据的运用是否合法。

46、简述认证的特点?

P321

认证是指审判人员在证明主体提出证据的基础上,行使审判权利,依据法律规定和知识经验,对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能力、有无证明力及其大小予以审核和确定的活动。

具有以下特点:

(1)、认证主题是对待特定案件负有审理责任的审判人员,即由于审判案件需要组成合议庭或独任庭的人员,包括组成合议庭的审判长、审判员或陪审员和组成独任庭的审判员。

(2)、认证前提是提出证据

(3)、认证的内容是审查核实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能力、判断其证明力的有无和大小。

(4)、认证的依据是审判权利、法律规定和知识经验

(5)、认证的效力及于判决和裁决

47、简述运用证据认定案情的原则?

(1)、证据确实和达到一定量的原则

(2)、事实清楚和完整的原则

(3)、认定公开和合法的原则

(4)、结论惟一和排他的原则

(5)、符合逻辑规则的原则

48、公开查证规则包括哪些内容?

P339

(1)、证据应当在公开审理的法庭上出示;

(2)、当庭出示的证据,应当拥斏诉讼双方当事人辨认、质证

(3)、未经当庭出示、查证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