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562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Word格式.docx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Word格式.docx

4.文章的结尾

“结尾”时要对全文做一个总结式的概括,或者是抒发自己对所描写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赞美之情。

同学们只要有写景作文的基础,掌握了相关的参考资料,注意把握好记叙顺序,就一定能写出一篇优秀的简介。

写完后,可以试着给家长讲一讲,征求一下“听众”的意见,看看哪里有毛病,再认真地加以修改。

佳作欣赏

天坛简介

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向,距市中心3公里,占地达273万平方米,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天坛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

它分为内、外两坛,内坛由圜丘、祈谷坛两部分组成,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

内坛北部是祈谷坛,内坛南部是圜丘坛,一条360米长的丹陛桥连缀两坛,两坛的主要建筑就集中在丹陛桥两端。

它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祷丰年的场所,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皇穹宇、斋宫、神乐署、牺牲所等。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蹂躏。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

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

圜丘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

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

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叫天心石。

它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

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

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与“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十分平滑,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说话。

三音石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站在第二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两次,而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

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后面就是祈谷坛了。

祈谷坛的主体建筑就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

圆形尖屋顶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

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焚烧,送上天宫。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总体概括,介绍天坛的位置、面积、地位。

给人总的印象。

简述天坛的历史、构成、功能及主要建筑。

天坛的历史变迁。

采用游览的顺序详细介绍了圜丘坛。

重点讲述了四组门的意义。

详细介绍祭天的天心石。

介绍天库的正殿皇穹宇的代表意义。

介绍回音壁。

从声学原理介绍三音石的名称来历。

详细介绍祈年殿的结构特点、象征意义、功能作用以及祭拜流程。

总结全文。

高度赞扬天坛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简评

这是一篇关于天坛的简介。

全文按照“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详细介绍了天坛的位置、历史、建筑构成、以及各建筑的功能作用。

中间部分详细介绍了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天心石、回音壁、三音石”的名称由来,结尾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天坛的历史地位及其价值。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

丽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

古城中心是四方街。

这里工艺品琳琅满目,人气兴旺,来古城没有不来四方街的。

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着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

  在丽江古城区,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

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着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

主建筑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

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

这里还有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

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

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

总的概况。

简介丽江古城的地理位置、历史价值、面积、人口等,给人以总体印象。

写出了丽江古城街道的特点。

重点举例街道的代表——四方街

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古城的桥——多。

简介古城主建筑五凤楼的历史、名称由来。

总结概括丽江古城的特点

这篇文章小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重点抓住古城街道、桥梁、五凤楼三处对丽江古城进行了介绍,语言简练准确,寥寥数语,就把丽江的特点介绍的一清二楚。

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简称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它以山水秀丽、典雅而闻名天下,那里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园林。

苏州园林以“四大名园”闻名于世。

这其中首推拙政园。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

它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

它的建筑布局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

它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

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

除了拙政园,其次就是狮子林。

它也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

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

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留园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它始建于明代,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除了“四大名园”,来到苏州不能不去看沧浪亭,它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其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

进门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

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

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苏州古典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开篇先声夺人,介绍苏州园林的地位之高。

用优美的语言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简介苏州园林的历史及主要园林。

过渡句运用合理,引出下文。

重点介绍“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

详细介绍了拙政园的建筑布局及主要建筑。

从名称由来、建筑主体介绍“四大名园”之一——狮子园的特点。

简介留园的特点、主要建筑以及地位价值。

介绍沧浪亭——与众不同的特点。

介绍留园的建筑群。

总结概括苏州园林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苏州园林有很多著名园林,小作者抓住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四大名园”进行描写,以小见大,详略得当。

选材的角度较新,构思也较为巧妙。

文章一开头,小作者便先声夺人,高度赞美苏州园林,然后在中间列举四大名园各自的特点加以详细介绍,结尾又概括其历史地位和价值,这样的结构布局,是值得称赞的。

批改直播间

原文:

秀美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一共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它的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黄山还被明朝旅行家徐霞客赋予: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

  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10米。

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

都峰另有仙桃石、天梯、鱼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

峰壁巨岩上,有“登峰造极”等石刻。

  莲花峰海拔1864.7米,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一高峰。

站在百步云梯下面的观景台可以看到老僧入定、鳌鱼吃螺蛳、老鼠偷油等怪石景观。

  玉屏峰介于天都、莲花峰间,为36小峰之一,海拔1716米。

峰壁如玉雕屏障,故名“玉屏峰”。

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黄山人的化身和骄傲,她不仅被黄山人视为珍宝,更被中国人视为国宝。

  光明顶是黄山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

莲花峰高,天都峰险,而光明顶的特点则是平。

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现在其遗址上建有黄山气象站。

黄山景区雄山怪石、奇松险壑、摩崖古刻、云海烟云构成景区景观的主体。

它真是一座秀美之山啊。

文章开头概括过于简单,要从多方面进行总的介绍。

此处应过于简单。

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三处的景点特点要写清楚、写详细。

小作者想通过三大主峰来描写黄山的秀美风光,但是对于三大主峰的描写太过于简单,没有写出各自的特点,在语言上不够丰富生动,段落的衔接也不够自然。

修改文: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华十大名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

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

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三瀑:

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

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黄山还被明朝旅行家徐霞客赋予:

  位于玉屏景区的天都峰是黄山主峰之一,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离玉屏峰约1公里。

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10米。

此峰特色是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险峭雄奇,气势博大,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

与莲花峰、光明顶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

天都古时无路,难登峰顶。

天都峰另有仙桃石、天梯、鱼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

这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

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

玉屏峰前有巨石如平台,左有青狮石、迎客松;

右有白象石、送客松、立雪台。

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则是千千万万黄山松中的至宝,她雍容端庄,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

它真是一座风景秀美的自然之山,不愧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啊。

文章开头概括介绍黄山的位置、地位及特点“奇”。

详细介绍黄山名称的由来。

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山峰之多。

简介代表景观。

详细介绍天都峰名称由来、特色。

介绍莲花峰的特点、名字由来。

介绍玉屏峰的特点。

重点抓住黄山象征——迎客松进行描写。

概括总结,抒发赞美之意。

这篇作文以简介的形式描写了黄山的美丽景色,形式新颖。

作者分别从黄山的三大主峰各自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全文写作思路清晰,语言表达符合简介的要求,感染力强。

习作宝典

怎么描写自然景观

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是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的一种作文类别。

世界浩大,气象万千。

当我们想把美丽的自然风光记录下来时,往往又不知从何下笔。

因此,掌握写景作文的方法和技巧,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怎样细致描写自然景物呢?

请注意几下几点:

一.要立足于观察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尤其对于写景作文,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是绝对写不好的。

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

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也可以是变换的(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

但无论怎样必须层次清楚,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楚了。

二.要抓住特征

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不能生搬硬套。

三.要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指描写景色时,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使他们很和谐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只有这样、你笔下的景色才能活起来,才能使读者的印象更深刻。

四.要融情于景

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

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

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

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五.要善用修辞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

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使文章的文采更加的形象生动。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巧用技法,细致描绘,一定可以使所写景物形象生动、清新怡人,再现大自然的神奇画笔。

好词点睛

自然景观

千岩万壑荆棘丛生草长莺飞柳暗花明姹紫嫣红莺歌燕舞晓风残月倒海翻江

烟波浩渺凄风苦雨浩如烟海浩浩荡荡海阔天空浮云蔽日浮光掠影清风明月

落英缤纷落花流水晴空万里湖光山色渺无人烟锦绣河山高耸入云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湖光山色重峦叠嶂山明水秀高山流水白练腾空烟波浩渺

名胜古迹

白玉栏杆景色宜人金碧辉煌闻名世界古色古香优雅美丽朴素淡雅魏然耸立

光辉璀璨殿与轩昂雍容华贵气魄宏大亭台楼阁林木参差举世闻名深宅大院

雕梁画栋气势滂沱蔚为壮观玉宇琼楼重峦叠嶂山清水秀湖光山色洞天福地

风月无边风月无涯福地洞天名山胜川名山胜水

热爱祖国

以身许国故土难离万古流芳忠臣良将以身殉国赤心报国舍身为国忠君报国

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精忠报国爱国如家前赴后继忠肝义胆国富民强赤胆忠心

兴国安邦赴汤蹈火蒸蒸日上碧血丹心忧国忧民浩气长存山明水秀山河壮丽

锦绣河山大好河山

锦囊妙语

兵马俑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慨。

“庐山一奇”锦绣谷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

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

位于锦绣谷中的天桥也堪称庐山一奇。

“雌雄泉”仙人洞的洞底有一泉水,分左右两眼,俗称“雌雄泉”。

不管洞顶上挂有多少水珠,他始终象有人在调度一样,两泉同时一滴一滴往下滴,终年不断,清澈甘甜。

园林长廊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

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称画廊。

因为在廊中有很多的彩绘,小朋友猜猜,有多少幅?

多达14000余幅,而且很少有重复。

匡庐奇秀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北濒长江东接潘阳湖。

整个山林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呢!

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世界,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修改练习

1.修改下面的病句。

(1)同学们都很爱护今天的幸福生活。

(2)周老师指导我们做了许多一只只不同型号的船。

(3)看了《雷锋》电影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4)小红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

2.修改下面的段落。

音乐课上,老师请小红独唱“快乐的节日”这首歌。

因为小红的声音有些嘶哑,所以她唱得很认真。

这时有些人轻声讨论起来,小红却一点儿也不注意,继续唱着。

一曲唱完,老师首先第一个鼓起了掌,教室里顿时暴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答案:

1.

(1)同学们都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周老师指导我们做了许多不同型号的船。

(3)我看了《雷锋》电影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4)小红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

2.《快乐的节日》,这是一首歌的题目,应该是书名号而不是引号。

声音嘶哑和唱得认真之间是转折关系,“因为、所以”要改成“虽然、但是”。

“讨论”和“注意”属于用词不当,应改成“议论”和“在意”。

“首先”和“第一个”意思重复,要删去一个。

掌声暴发,应该是“爆”。

习作练习

1.先在括号里填上汉字组成成语,再从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句子里。

温文尔()著作等()远()重洋()瓜烂熟

勤能补()若有所()()起直追满腹经()

(1)要想深入理解一篇课文,非得把这篇文章读得()不可。

(2)巴金爷爷一生勤于创作,可谓是()。

(3)生物学家童第周的故事让我明白了()的道理。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如果没有绿叶衬托,鲜花能有这样美丽吗?

(3)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3.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

(改为反问句)

(2)小红说: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3)六一节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修改病句)

(4)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缩句)

4.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这样才能将人物写得与众不同。

请你仿照下面的片段进行外貌描写。

例: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乱哄哄的摇摆,地上的花草却笑得浑身抖动。

突然哗哗下起了倾盆大雨,雷越打越响, 雨越下越大,地上的积水越来越多。

路上的水一会儿漫过人的脚底, 它们汇集在一起象一条条小溪水流入地下。

仿写:

1.雅、身、渡、滚、拙、思、奋、纶

(1)滚瓜烂熟

(2)著作等身(3)勤能补拙

2.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

(2)如果没有绿叶衬托,鲜花没有这样美丽。

(3)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3.

(1)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难道不显得非常可贵吗?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她必须参加。

(3)六一节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4)歌声打破沉寂。

4.不一会儿天上乌云密布好像是要塌下来似的,闪电带着雷鸣声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像整个天空被劈开似的,风也不甘落后,它呼呼地吹着,吹起了翩翩起舞的树叶,吹歪了树根。

大雨下了起来,豆大的雨点像断了线的珍珠不断地落下,雨越下越大,落在地上的雨不久就汇成了小溪“咯咯”地笑着、唱着、跳着,向前奔去,雨滴像颗颗珍珠,一把把洒在河面上,平静的水面上泛起涟漪。

创新作文引领

写景作文航向标

在写景类文章中,通过描绘景物,让人们看到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写作写景的文章:

一、了解写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