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 语文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10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 语文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 语文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劳动创造了人”是说劳动创造了物质、精神财富,劳动教育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
B.职业技术教育的技能培养和知识学习、科学实验、社会实践不属于劳动教育范畴。
C.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贯通,其它四育能在劳育中实现,这体现了劳育的独特价值。
D.在当下构建科学实用的现代劳动教育体系,可以加快教育强国和制造业强国建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点明劳动和劳动教育概念内涵的目的是为后文劳育是五育中最根本的教育张本。
B.在论证劳育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前,文章论证了劳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C.在讨论劳动教育的特殊价值时,文章从五育辩证关系的角度进行讨论,说理明白。
D.文章论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讨论了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落实机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劳动教育有助人们认识到人类有目的的活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践之分。
B.我国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能提升青少年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其适应于改善社会生活的本领。
C.劳动教育虽然具有综合育人价值与载体价值,但它无法取代其它四育本身所具有的育人功能。
D.劳动教育中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原因是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势必发生重大变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中国北京开幕。
会议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亚洲文明发展之道,共话亚洲合作共赢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节选如下:
我们看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同时,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
应对这些挑战,既需要经济的力量、科技的力量,也离不开文化的力量、文明的力量。
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各国文明加强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新平台。
我们认为,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
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在历史的启迪和现实的昭示中,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阂,以繁荣共进超越文明固化,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华章。
(摘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
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
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
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
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
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
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摘选自《“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
材料三:
喜马拉雅共识机构创始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级国际研究員龙安志表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正当其时,抗击了西方逆全球化风潮的兴起,迎合亚洲经济体转型契机。
“虽然亚洲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但加强共识后,能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好。
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等国可以通过金融、科技、环保领域的合作,践行经济可持续发展。
”他说,“在文明交互加深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领域合作将更容易。
”
此次大会还吸引了亚洲以外国家的参与。
对此,龙安志说,与古代丝绸之路一样,沿线经贸文化往来的受益方就不仅限于亚洲。
“随着大会的开展,相信会有更多国家关注,但最重要的是,亚洲各国立足自身的根基,在平等尊重,求同存异的认识下做好自己的事情。
(摘选自《经济参考报》)
材料四:
新加坡《海峽时报》报道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除了分论坛之外,还包括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周等一系列活动,括了各色美食节、电影节等.将促进亚洲文明合作。
阿富汗“ToloNews”电视台报道说,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促进不同文明之同的和谐共生”。
《印度教徒报》报道说: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推动相互理解和知识共享,有助于解决今天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
近几年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摘选自《参考消息》)
4.下列关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相关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举行的时代背景。
B.“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达成的共识,为各国文明对话交流提供了平台,能解决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
C.“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成功召开,是对西方破坏全球化进程的有力回击,并迎合了亚洲经济体型的契机。
D.“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参与者不只是亚洲国家还包括亚洲以外的国家,他们也会成为经贸文化往来的受益方。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力量、文明力量与经济力量、科技力量,在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B.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容易产生“妄自菲薄”、“闭关排外”等倾向,是因为他们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
C.外媒对“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大会期间活动丰富,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D.亚洲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但只要加强交流,就能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好,逐步消除隔阂与差距。
6.请结合材料,概括“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的时代意义。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
南阳何顒见彧而异之,曰:
“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
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每怀匡佐之义。
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
“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邈使人谲彧曰:
“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
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
彧谏曰:
“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以未可卒制。
彧乃劝操曰: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
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
“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彧曰:
“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节选自《后汉书·
荀彧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
这种礼节和《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
《尚书·
禹贡》称:
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有时也喻指“俭朴”。
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D.九锡,即“九赐”,是我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最高的礼遇。
古代一些权臣常接受“九锡”,后来“九锡”成了篡逆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彧富有才学,深得众人赏识。
南阳何颙见到他,称他有“王佐之才”;
袁绍对他敬重有加;
他投奔曹操,曹操称他是张良一样的策士谋臣。
B.荀彧胸有谋略,颇有远见卓识。
他怀有匡正之心,选择英明的人去辅助;
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为“胁天子以令诸侯”打下了基础。
C.荀彧敏于决断,善于把握局势。
他识破张邈的阴谋,整顿军队做好防备,避免了变乱发生;
官渡之战,他建议用奇计破敌,助曹操取得了胜利。
D.荀彧性格刚直,事主保持忠节。
他从忠贞德义出发,不支持曹操进爵国公,为自己埋下灾祸;
他在病中看到曹操送的“空器”,于是饮药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2)“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幕次①忆汉上旧居
王安石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②心。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
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
【注】①幕次,临时搭起的帐篷。
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记载,两省给舍以上、御史中丞、学士皆御赐寓,百官就食幕次。
②据《三国志》记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元龙让自己睡下床,刘备对许汜说:
你只知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了汉上旧居周围的环境,汉水岘山相依,远离喧嚣尘世。
B.本诗两处涉及求田典故,第一处侧重于借许汜暗示自己有归隐之意。
C.颈联写诗人沉醉于扑面而来的美景,文思泉涌,立即提笔写诗作文。
D.诗人于百官欢饮之时忆起自己汉水旁的旧居,生发出些许人生慨叹。
15.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三万元的遗产
马克·
吐温
湖滨镇是一个居住着五六千人的可爱的西部小镇。
这个镇上的教堂很多,因为镇上的人个个都是虔诚的教徒,到处弥漫着亲善友好的气氛。
塞拉丁·
福斯脱是镇上最大商店里的薄记员,他一天到晚勤勤恳恳。
在湖滨镇干他这一行的人,他是唯一领高年薪的——800元。
这个数字实在是可现的,人人都承认他应得这样的报酬。
他的妻于爱勒克是个能干的内助,她一天到晚当一个贤妻良母,好好地操持家务。
有一天,来了一个了不起的消息!
这个消息真是使人吃惊、使人欢喜!
那是从邻近的一个州来的,塞拉丁唯一的一个活着的亲属住在那里,名叫提尔贝利·
福斯脱。
他是个独身老汉,已经70岁了,据说家境相当富裕,性情也相当古怪和执拗。
提尔贝利给塞拉丁写信来,说他不久就会死了,打算把3万元现款的遗产给他。
他说这并不是为了表示感情,而是因为他一生的晦气和懊恼多半都是由金钱而来的,现在他希望把这笔钱转让给一个适当的对象,使它继续干那害人的匀当,满足他的心愿。
这笔遗产将在他的遗嘱里交代清楚,如数照付。
但是有一个条件,塞拉丁必须能向遗嘱执行人证明三件事:
一是他没有在口头上或是书信里表示关心这笔遗产,二是他没有探听过这位将死的人向地狱前进的过程,三是他没有参加葬礼。
“3——万——块钱!
”这几个令人神往的字像美妙的音乐似的,在这两个人的脑子里响个不停。
这一天,塞拉丁记账记得一塌糊涂、错误百出;
爱勒克也不能专心干她的事情,甚至拿起一个花盆却忘记她打算干什么。
当晚,两支铅笔一直在忙个不停——各人拟订各人的计划:
爱勒克盘算着如何把这笔钱投资,塞拉丁则考虑怎样把它花掉。
最后还是塞拉丁打破了沉寂。
他兴高采烈地说:
“啊,爱勒克!
我们首先开支1000块钱,买一匹马和一辆轻便马车为夏天用,买一架雪橇和一件皮子的膝围为冬天用。
爱勒克果断而沉着地回答说:
“动用本钱吗?
那可不行。
我们千万不能动用这笔本钱,那么做是不妥当的。
我们要赚大钱!
“赚大钱。
那太好了。
往下说吧,爱勒克。
什么办法?
“煤,新开的矿。
我打算投资1万元买煤矿优先股。
他们半年付一次利息,1万元钱变成3万——只要一年!
“哇呢——”塞拉丁拿起杂记本子来,开始核算购置东西的钱数,这次所要买的是他希望尽早弄到手的那些享乐用品:
“马——马车——雪橇——膝围——漆皮——高筒礼帽——转柄表——镶新牙。
“别忙!
我还得给煤矿上赚来的那3万元找出路,是不是?
我把它派了两次用场:
一次做油生意,一次做麦子生意。
“爱勒克,这太妙了!
总共赚了多少?
“我想——,算得稳当一点,大约可以净赚18万,也许还可以再多一些。
“哎呀呀!
这岂不太妙?
谢天谢地!
我们拼命苦干了多年,终于交上好运了。
爱勒克!
“塞拉丁,我打算给教堂整整捐300元——到那时,我们还有什么道理怕花钱!
“你这一着做得再漂亮不过了,亲爱的,你这毫无私心的人,这种举动正合你那慷慨的性格。
然后他们就上楼去睡觉,可是因为高兴得昏头昏脑,竟至忘记了熄掉蜡烛,让它在客厅里点着。
塞拉丁主张让它点着算了,他说即令是值1000元,他们也不在乎。
可是爱勒克还是下去把它吹熄了。
这一着倒是做得正好,因为她往回走的时候,又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趁着那18万元还没有冷掉的时候,把它变成了50万元。
当然,在兴奋的情绪中,他们没忘第二天就写信到这位本家居住的地方去,订了一份当地的报纸——《萨格摩尔周刊》——那上面有最及时的讣告消息。
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
星期六终于来到了,他们收到了报纸。
爱勒克迫不及待地把报纸外面包的纸撕开,她和塞拉丁的两双眼睛立刻就扫视着讣告栏。
结果却大失所望!
哪儿也没有提到提尔贝利。
“也许距离太远,也许下个星期就有消息了。
”塞拉丁告诉妻子。
然而,5个星期闷沉沉地过去了,《萨格摩尔周刊》每星期六都按时来到,可人的消息却从未降临。
这时候塞拉丁的耐性再也支持不住了,他痛恨地说:
“这个该死的家伙,他大概是永远不死了!
就这样,4年过去了,那个盖空中楼阁的习惯、做白日梦的习惯发展得多快啊!
美梦没有到来,倒是等来了《萨格摩尔周刊》的编辑,因为他们在过去4年中,一心一意地忙于别的事情,居然把报费忘却了,欠款共计6元。
对福斯脱夫妇而言,再没有比这位客人更受欢迎的了。
他对提尔贝利伯父的情况一定很熟悉,想必知道他什么时候有进坟墓的希望。
当然不能正面提出问题来,因为那就会使那笔遗产落空。
塞拉丁抑制住他那火热的渴望,极力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气问道:
“我——,我在贵地有一个远房本家,名叫提尔贝利。
他——他——身体还好吗?
“他身体还好?
天哪,他到阴间去已经4年了!
福斯脱夫妇浑身都因伤心而发抖,其实内心的感觉好像是高兴。
塞拉丁不动声色地——以试探的口吻说:
“啊!
真是,人生就是这样,谁也不免一死——连阔人也免不了这一关。
“阔人?
”那位编辑哈哈大笑起来,“那可不恰当。
他是一钱莫名的,镇上的人最后不得不凑钱来埋了他。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发生的湖滨镇是个美丽的西部小镇,这里“到处弥漫着亲善友好的气氛”,人人都有虔诚的信仰,勤恳工作,幸福生活,简直是自由伊甸园式美国梦的典范。
B.穷困撩倒的提尔贝利·
福斯脱虽未直接出场,却是情节发展的关键性人物,生活的贫穷扭曲了他的灵魂,使他在临死前拿虚无的遗产愚弄了福斯脱夫妇多年。
C.本文的对话描写精彩。
通过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读者可以看到:
福斯脱夫妇同时做着发横财的白日梦,分别代表了当时美国社会盛行的消费主义和投机主义。
D.选文戛然而止的结局令情节“断崖”,福斯脱夫妇数年的美梦归于破灭——那笔遗产不过是黄粱一梦,残酷的现实和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令人唏嘘不已。
8.请概括分析福斯脱夫妇的主要形象特点。
9.幽默与讽刺是马克·
吐温小说的主要特点,本篇小说中作者对夫妇二人在这一笔遗产面前的丑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笔法犀利,入木三分。
请找出三处并加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大好山河,历来让中国文人魂牵梦萦,诗情大发。
《望岳》中,杜甫望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顿时“
(1)”,因而极目张望,立誓“
(2)”,以览尽众山;
《虞美人》中,李煜身囚小楼,见月下雕栏玉砌,心中黯然,一句“(3)”道出了江山易主、山河变色的慨叹,面时此情此景,李烧不禁生发了“(4)”的浩瀚离愁;
《赤壁赋》中,苏轼与友人驾一叶扁舟,吹着清风,沐浴着山间明月,顿觉人生短暂,很想“(5)”,与明月共存,并认为清风、明月、江水“(6)”,自己和友人可以尽情享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炎黄时代也被称为中国古史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留下了早期华夏民族薪火相传、的文化轨迹,形成了一条于西方国家的文明路径。
这是一条特色鲜明的“共同体”之路。
它预设了世界文明进程的中国路径,也彰显出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
炎黄时代,中国境内分布看华夏、东夷和苗蛮三大部族集团。
首先,黄帝族与炎帝族经过阪泉之战,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以炎黄二族为主体的华夏集团。
后来,华夏集团向东、向南扩张,分别与东夷、苗蛮集团通过战争而相互触合。
三大部落集团融合后,随着夏王朝的建立,以王朝国家为框架凝聚成了最初的华夏民族。
所以,(),又触合了部分东夷、苗蛮等众多部族集团而形成的,华夏民族的血缘不是某一特定族群的延续,而是由中原地区为中心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传奇筚路蓝缕接连不断区别
B.传说焚膏继晷绵延不绝区别
C.传说筚路蓝缕绵延不绝迥异
D.传奇焚膏继晷接连不断迥异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炎黄在华夏民族最初的生成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主干
B.华夏民族从其最初的生成过程来看,是以炎黄为主干
C.从华夏民族最初的生成过程来看,炎黄逐渐成为主干
D.从最初的生成过程来看,炎黄逐渐成为华夏民族主干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华夏民族在血缘上并不是某一特定族群的延续,而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由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B.华夏民族的血缘并不是某一特定族群的延续,而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由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C.华夏民族在血缘上并不是某一特定族群的延续,而是由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D.在血缘上华夏民族并不是某一特定族群的延续,因为它是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20.在下面一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