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生物第七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250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生物第七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届高三生物第七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届高三生物第七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届高三生物第七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届高三生物第七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生物第七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生物第七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生物第七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生物第七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A.ATPB.酒精C.H2OD.CO2

4.某种黄牛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有角和无角。

雄黄牛个体有有角和无角两种性状,雌黄牛个体都是无角。

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子代表现型推断性别的是(  )

A.♀Aa×

♂aaB.♀aa×

♂AA

C.♀aa×

♂aaD.♀Aa×

♂Aa

5.有关组成细胞的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糖是所有细胞中的二糖

B.淀粉、纤维素、糖原的最终氧化分解产物都是CO2和H2O

C.少数糖类的组成元素中含有N、P

D.糖类是细胞代谢中的直接能源物质

6.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7.在研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

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

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①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氮源、有机物、生长因子等,并调整pH。

②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这三组。

③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A.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做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得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

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

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份,标为A、B、C,分别作如下处理:

第三步:

______;

第四步:

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______。

③通过设计的实验,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8.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杆(D),抗锈病(T);

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杆(d),易染锈病(t)。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育种专家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

问:

(1)方法Ⅰ与方法Ⅱ相比,前者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

(2)图中①和④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______;

(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____________。

9.下图是人体皮肤细胞重新编程为多功能的干细胞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得到的表皮细胞与提供实验材料的人的表皮细胞基因组成________(不同/相同)。

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DNA、RNA种类或蛋白质种类)不同。

(2)①过程的主要增殖方式是____________,其重要意义是亲代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之后,平均分配到两子细胞中,从而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3)②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的方式是____________,某些淋巴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抗体,抗体的加工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抗体的分泌依赖细胞膜的________。

【生物选修】

10.如图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相关操作。

(1)图中实验材料A可以是______________等,研磨前加入的B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所示步骤得到滤液C后,再向滤液中加入2mol/L的NaCl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过滤得到滤液D,向滤液D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将含有一定杂质的DNA丝状物分别放入体积为2mL的4种溶液中,经搅拌后过滤,获得如表所示的4种滤液,含DNA最少的是滤液________。

(4)DNA鉴定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选修】11.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

布瓦瑟利耶宣称,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婴儿”已经诞生,中外科学家对此的第一反应是对“克隆婴儿”的真实性表示质疑。

而中国科学家大多表示“克隆人研究必须反对”。

中国农业大学李宁教授刚刚完成一次成功的克隆牛实验,他认为,“世界上第一克隆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克隆人,还有待进行DNA指纹检测,即将克隆女婴的DNA与提供克隆体细胞“母亲”的DNA进行对比。

只有完全吻合,才能证明这个女婴是真正的“克隆人”。

(1)中国农业大学李宁教授所提到的DNA指纹检测实质上是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似程度,克隆女婴将来的性状与提供克隆体细胞“母亲”的性状是否完全相同?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克隆过程中应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两种)。

(3)克隆有时也称为体细胞克隆,但是克隆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参与,原因是这种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属于克隆技术仍然存在的问题的是(  )

①克隆后代的成功率很低 ②克隆生物的夭折率较低 ③克隆生物的后代先天性疾病或者生理缺陷的发病率高 ④克隆后代的智商相对比较高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图中①→②为杂交育种,①→③→⑥为单倍体育种,①→④→⑤为诱变育种,①→⑦为多倍体育种。

②途径形成的AAbb个体是基因重组的结果,其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⑦的变异发生于有丝分裂前期。

2.【答案】C

【解析】种群达到生殖隔离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故A错误;

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B错误;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能产生的新基因,所以基因突变不定向地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故C正确;

适应环境的新性状是基因突变产生的,与显性基因频率或隐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无关,故D错误。

3.【答案】B

【解析】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酵母菌产物有水、二氧化碳和大量能量,酒精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

4.【答案】B

【解析】在A中雄性黄牛有有角和无角,雌性都是无角,无法判断雌雄,故A错误。

在B中雄性都是有角,而雌性都是无角,可以通过表现型能判断雌雄,故B正确。

在C中雌雄都是无角,故C错误。

D中雄牛有角和无角都有,雌性都是无角,无法判断,故D错误。

5.【答案】B

【解析】乳糖只有动物细胞中才有,A错误;

淀粉、纤维素、糖原的最终氧化分解产物都是CO2和H2O,B正确;

糖类的组成元素都是C、H、O,不含N、P元素,C错误;

有些糖类不是能源物质,D错误。

6.【答案】D

【解析】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①正确;

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错误;

冷觉和热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③错误;

当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维持相对稳定,④正确;

当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可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⑤正确。

答案是D。

7.【答案】

(1)②1、2、3 ③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2)①第二步:

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 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

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②A、C组中未出现S型细菌,只有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细菌;

说明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③DNA结构要保持完整才能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解析】

(1)②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2、3组,第4组是实验组培养皿中出现S型菌落和S型菌落。

③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在B组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

在C组中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

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②预测实验结果:

由于A中没有加任何提取物,C中的DNA分子被水解,所以A、C组中未出现S型细菌;

由于B组中加入了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所以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细菌。

③得出实验结论:

由于基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所以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结构要保持完整才能完成此转化过程。

故答案为:

(1)②1、2、3 ③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2)①第二步:

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 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

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说明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8.【答案】

(1)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DT ddTT

(3)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1/3

(1)方法Ⅰ是单倍体育种,方法Ⅱ是杂交育种,前者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2)①加倍后形成DDTT,所以①为DT,可知②为dT,所以④为ddTT。

(3)(三)过程形成单倍体植株,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四)过程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ddT__)中纯合子(ddTT)占1/3。

9.【答案】

(1)不同 RNA种类和蛋白质种类 

(2)有丝分裂 染色体复制 (3)细胞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主动运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流动性

(1)分析过程图可知,由于人的表皮细胞内导入了4个不同作用的关键基因,所以获得的表皮细胞内基因组成与未导入基因的表皮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

细胞分化导致不同体细胞内RNA种类和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2)诱导的多功能干细胞形成细胞群体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其重要意义是亲代细胞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3)②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甲状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实现对碘的吸收,淋巴细胞中,抗体的加工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抗体以胞吐方式分泌,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10.【答案】

(1)洋葱(菜花等) 洗涤剂和食盐 

(2)使DNA溶解 使DNA(溶解度下降而沉淀)析出 (3)H (4)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11.【答案】

(1)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 不一定完全相同,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将来生活环境的影响,一个是提供卵细胞个体的细胞质遗传的影响 

(2)核移植技术、细胞培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任选两种) (3)卵母细胞 具有促进细胞核基因表达的物质条件 (4)C

(1)DNA指纹检测的实质是对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检测,若“克隆人”核DNA与供体核DNA相同,则为“克隆人”,否则不是“克隆人”;

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可能不同。

另外,受体卵细胞中的细胞质基因也影响生物的性状。

(2)克隆技术包括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等。

(3)体细胞克隆的受体细胞应为去核的卵母细胞,因卵母细胞中具有促进核基因表达的物质。

(4)可参照“克隆技术尚不成熟的表现”予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