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222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局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局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局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局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局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局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育局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局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局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加强师资建设,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各学校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互动培训方式,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培训,支持骨干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做到外出学华考范文网待,积极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互相交流,优势互补,不断完善课堂教学。

呼玛一中、一小设置了教学开放周,允许家长随机听课;

而二小、三小则设立了“推门听课”;

尤其要指出的是呼玛二小作为县小班化教学试点,本学期分两批次全体教师到黑河小学学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三、因地制宜,校本课程开发有特色

各学校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用,因地制宜,联系学校实际开发运用校本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发挥了作用,涌现了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

如各校坚持学生的读书习惯养成教育,设置早读、午读时间,在假期发放“读书记录卡”等,并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名句,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此外,呼玛一小的写字、剪纸和《弟子规》教学独具特色,同时学校计划开设不同年段的“奥赛班”,促进学科特色;

二小的版画、轮滑、舞蹈等“特长”教学也是颇具魅力,今年还将增设文学、棋牌、京戏、综合实践生活等“兴趣小组”教学;

三小的手指画和写字教学更是独出心裁。

种种校本课程的设置丰富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有效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积极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互相交流,优势互补,不断完善课堂教学。

四、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理化生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科学的科目,呼玛一中注重实验教学,认真分析学生实验报告,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海城市教育局初中教育教学检查工作总结

3月中旬,我们初中教育教学检查组按照教育局既定方案要求,针对全市43所公办初中、职业中专初中部的课程改革、教学常规执行、08年中考复习备考、学校日常管理、学校控辍保学等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系统的检查和指导。

在教育局、进修学校、基层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检查工作顺利完成。

现将有关情况进行一下总结。

一、教学方面

整体上,各校课改特征日渐显露,教学常规不断优化落实,但需要探索和解决的典型问题依然有较多。

(一)备课工作

表现出的优点有:

1、多数教师备课的态度比较认真,合理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稳步掌控教学进度,部分教师备课能遵循学科课程标准要求,能重视对学情的研究。

2、部分教师的教案设计思路科学严谨、书写认真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教学具体过程清晰有序、详实、可操作性强,且师生双边活动相互呼应;

有明确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体现,有必要的课前准备,教学内容体系梳理清楚,有精炼明了的板书设计;

能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方法。

3、检查中发现有教师自己独到见解的个性化教案较过去相比有所增多,部分教师就此还写了课后反思和教学小结,说明他们已摒弃机械抄袭和盲目参照教参、现成教案的落后行为,在向研究型教师的目标迈进。

备课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反映出教师教研能力和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发现的问题是:

1、教师没有根据课标精神创造性地备好教材。

部分教师不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就是教材思路的翻版,典型的教教材,把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和不变的“圣书”,而去严格遵循。

这是新课程所不能容忍的,违背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准则。

教师在备教材时没有在课标的指导下灵活处理教材和整合相关的新课程资源。

2、教师以知识为中心,淡化备学生、教学方法及师生双边活动。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占据部分教师的头脑,导致教师备课时只在教材知识体系方面下功夫,有的教师对教材中知识介绍与相应活动安排的关系不明确,本应设计在学生活动基础上获得结论的体验式学习,教学设计中却先教结论后让学生活动或不活动。

他们忽视学生主体的存在和认知规律的遵循,不去备学生,不去了解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只为方便自己单纯讲授新知做准备,没有对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师生双边活动体系进行精心策划。

3、教案书写草率。

少数教师教案书写杂乱,设计意图不明确,教学环节名称设计缺乏新课改教学特色;

内容简单,几行条框式、提纲式文字呈现知识和简单的活动方式,有的只写知识,没有写师生双边活动过程;

教学反思简单空泛,不够具体和深刻,而且没有具体的改进措施设计。

4、课件设计或选用粗放。

部分教师课件设计自主性缺乏,依赖现成的课件,不能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制作个性化课件或有针对性修改课件。

提出的建议是:

1、备课要按照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特点,做好备学生工作,并以此为前提,明确教材编写思路,精心准备课件或其它形式辅助手段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延伸、拓展、补充、挖掘、调整,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围绕学生发展、学科和社会发展需要开发实效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

2、积极研究、灵活应用新课程、新硬件环境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多样化、生动活泼的有效学习活动,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知识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以资源开发为辅的新课程教学设计特征。

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才能够有效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发展。

3、各初中要对上述新课程备课要求在具体备课工作中的落实情况进行及时督促检查,并把教师的教案内容设计和书写的规范程度作为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上课工作

表现出的优点有:

1、教师重视对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创建良好的学生发展情境。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能根据学生认知基础、认知规律、生活实际、自然和社会发展实际,以及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特点、学科间相关联系,借助多媒体手段、现有的常规教具以及自己的板画、语言、肢体努力开发、利用新课程资源来优化教学各环节情境,使之变得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开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欲望,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新知和理解巩固、拓展应用新知,有效达成三维目标,突出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2、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转变加快,推动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贯彻。

在课堂上,多数教师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自身角色和教学行为不同程度发生了转变。

“一言堂”现象已经渐渐远去,教师逐渐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中心也由教师转向学生,而他们则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帮助者等角色作用,教学中把握重难点、关键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态,实施周密组织、快速协调、精确点拨、科学引导、恰当启发、有效铺垫、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究和拓展创新。

同时,教师对学生有困难的内容施以启发式精讲,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他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

3、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加深,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能力增强。

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大好的机会,部分教师越来越注重了解、相信、尊重学生主体,进而放手主体、帮助和发展主体,促进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

学生不再满足过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而是逐渐尝试主动探究式学习。

相对课改初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有所增强,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少数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设计和组织已进入较为娴熟阶段。

有的课堂板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探究思路与知识逻辑的内在统一。

4、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营造出人性化的课堂氛围。

师生互动中,教师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关切的询问、激励赞赏的话语、耐心细致的指导、躬身的倾听、礼貌的手势、沟通的顺畅、情感的交融等在一些课堂上频频的出现无不显示新课程下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5、发展性评价的实施,促进了新课程目标全面落实。

部分教师开始注重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激励性评价,因势利导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创新;

少数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有的还组织对小组的评价,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少数教师不仅关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及时开展“双基”检测训练,而且还逐渐把评价的目光注视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上,设计实施开放性思维拓展练习和作业,强化质性评价和分层评价。

1、课件使用误区多。

课堂上课件为中心取代教师的地位、学生的地位,教师成为放映员,学生成为观众,有一名老师整个放了一节课,其间只说了一句无关紧要的话,现成的课件为懒惰教师提供了方便。

而且有的课件只是呈现大量的文字或重复教材上的图片,利用价值不大。

有的教师匆匆忙忙放完课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刻的体验,对资源的价值开发不足,各环节资源分配不合理,使用目的不明确,课件利用效率低。

部分课件以解说代替教师的讲解,直接把结论交给学生,学生还是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

还有的教师用课件上的电子板书取代黑板上的粉笔书写,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迹,不利于教学小结、学生写笔记和巩固复习。

有的教师过多地迷信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忽略了常规教具以及实验、实践活动的功能,甚至认为没有采用多媒体教学就不能上好课。

2、教师知识讲授多。

城乡部分中老年教师教学理念更新不到位,仍然沿用传统的单纯讲授式教学,教师自己讲授时间多,有时把旧教材内容已经删除的部分又补充回来,急于给学生正确结论和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重知识而轻能力和情感发展。

即便他们用课件也是为了配合自己讲解知识,而不是给学生提供自主感性体验的素材,然后再指导他们主动建构和表达新知识,学生依旧是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容器,主体地位始终被教师占领,教师不了解也不相信学生的认知能力。

3、教师提问多,学生齐答多。

有些教师提问较多,且问题太简单,没有梯度性,学生齐答也多,个别回答组织欠缺,不利于信息个别反馈和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地辅导,甚至教师说出上半句,等待学生轻松说出下半句,造成似乎在教师启发下课堂气氛很活跃的假象。

问题提出过多,把学生的思路挤得很窄,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缺乏自主提问和思维横向拓展的机会。

4、教师启发过多。

教师有的启发过多,启发点太近,生怕学生答错题,启发应该是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思路的开阔,重在对思维过程的有效激活,而不是单纯追求正确的结论。

5、传统教学评价实施多。

教师评价学生时候多,大部分课堂缺少学生民主参与的自评、互评、小组评、评小组、评教师的评价方式;

评价学习结果方面多,而评价学习过程方面少,课堂上教师急于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正确与否,过多地使用“不错、很好、真棒、不对”等简单直白用语,缺少明确地对学生的错误思路进行剖析或指出其闪光点的过程,不利于促其改进和发展;

评价知识方面多,标准单一,评价项目不全面,忽视对能力和情感目标达成的评价。

6、新课程资源利用少。

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教教材,造成课程资源单一,教学情境单调、死板、静止、封闭,新课程应有的体验性、动态性、开放性、本土性、生活性、社会性、时代性特点被扼杀,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不足以激活学生在各环节上的兴奋点,学生体验空间小,参与感官少,思维展开范围小,影响学习效果。

7、常规教具使用少。

受资金缺乏影响,各校购买常规教具较少,而上级下拨的配套教具又不能满足需要,教师又缺少动手制作教具的积极性,有的还认为有了多媒体手段就可以无所不能了。

因此,大部分教学中常规教具使用少,标本、模型、挂图等灵便教具的特殊功能难以发挥。

8、学生自主体验过程少。

少数课堂上学生获得新知时,没有经历深思熟虑的信息自主收集、加工和提炼过程,教师板书框题,学生在书上轻松找寻现成答案填补空白处,就像是主动获取新知,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了。

其实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懒惰上课方式,教师备课只需弄清教材知识框架就可以应付了。

9、学生合作学习活动少。

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合作学习活动组织少,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教育功能缺乏认识。

而且部分讨论有形式,无实质性价值,缺乏独立思考的前提,似乎是做样子给外人看的。

合作中部分教师仍把自己当作小组的局外人,从而以巡视员身份走马观花式游历于各组之间,教师作为平等的参与者角色体现不明显,甚至有的教师干脆就在讲台处无声等待,缺乏必要的集体活动指导和个别指导。

10、生动的学习活动形式少。

部分教师教学各环节生动的学习活动形式少,学生参与活动少,兴趣激发不起来,热情不高,思维不够活跃。

这是由于教师对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缺少精心设计、组织,缺乏对学生机智灵活的有效调动,教师的语言、教态、人格魅力、关爱的情感等也是对学生形成亲合力进而将其吸引到学习中来的重要因素,忽视这些,学生也不会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

11、教学小结涵盖的内容少。

大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流于形式,对小结内容缺乏指导,自己画龙点睛的总结又欠缺,小结偏重于知识,总结不全面,忽视对学习效果的三维立体概括和拔高。

12、教师对练习题的自主设计少。

在巩固训练新知时,部分教师习惯于照搬教材和练习册的现成习题,而缺少有针对性地编写、甄别、筛选和层次化的应用设计。

1、各校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添置与新课程配套的常规教具,教师要提高常规教具、多媒体课件的独立设计和制作水平,整合农村远程教育系统优质的教育资源,建立体现学科校本特色和较为系统的教育教学动态资源库,随时随地更新素材,紧跟时代发展的节奏。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综合运用课件和常规教具,发挥各自优势,优化学生学习情境,赋予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持。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心琢磨,明确自己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符合什么层次学生回答、量的多少是否适宜、是否有讨论的价值;

精准设计学生思考问题的启发点,找准时机有效实施。

3、灵活处理教师精讲与组织、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关系,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和学法指导,同时要正确对待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机智应对意外教学事件的发生,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跨越性发展。

4、在教学小结时,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全面深刻地进行自我总结,本身又要高屋建瓴、全方位地实施概括和引领。

5、教师要多收集各方面与教学有关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遵循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兴趣特点,强化对习题的自主创新设计,分类分层组织练习,注意习题的基础性、梯度性、综合性、开放性。

6、教师要摒弃传统评价,实施发展性评价,改革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重心、评价方法,发挥新课程下评价的激励改进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和进步。

7、教师要进一步走近学生的心灵,立足平等基础上与其互动交流,优化教学用语,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心理氛围,使他们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于尝试创新。

(三)作业布置及批改方面

1、从检查情况来看,部分教师能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做到适情、适度与适量地进行作业的精心设计和布置,尽可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有的还当堂解决,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作业还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发展性,把所学知识与自然、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2、大部分教师对作业的批改较为细致,能就学生作业中个别出现的错误要求其及时订正,并能就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性错误及时讲解纠错,为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培优辅差提供了依据。

牛庄中学一位老历史教师凭借自身深厚的文学功底、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创新作业批改,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坚持几年如一日地以对诗的形式与学生交流批改意见,因势利导地激励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化成长。

学生十分爱上他的课,尽管以前历史没有纳入中考科目,但学习成绩却一直很高。

这种做法已经在牛庄中学逐步推广应用。

1、部分教师布置的作业层次性、实践性、开放性、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体现不足,缺乏科学设计,不利于教学目标三位一体地巩固深化和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发展。

2、有的教师布置作业流于形式,只是课堂训练的重复,起不到课下延伸的作用。

3、有的非中考学科教师把课堂笔记当作业本来批改应付检查,有的教师把练习册当作唯一的作业本,过分依赖练习册,限制了作业布置的机动性。

七年级生物练习册版本普遍不配套,有的学校非中考科目没有练习册,这些学科有单独作业本的学校也不多见。

4、有的教师批改作业较为马虎,一勾到底,批改次数少,且多数批改只有对错的判断,就题论题,没有个性化定性分析和学法指导、情感激励,不会从根本上帮助学生积极改进提高。

1、教师要围绕教学重难点的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兴趣特点,精心选择和设计形式活泼、内容生动、容易激发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发展的层次化作业,不要一刀切和单纯布置枯燥的纸笔作业,尽可能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布置些有实践和探究价值的作业,满足学习欲望和能力强的学生发展需求。

把课上与课下连接成学生连续发展的链条,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体验中健康成长。

2、在批改作业上,教师应该学习牛庄中学那位老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因材施教、充满关爱之情的创新做法,认真对待每名学生的作业本,找寻他们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问题,并及时辅导他们改正,把留作业和批改当作师生沟通的心灵之桥,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

3、各校非中考科目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也应该有体现学科特色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本。

二、教研方面

1、教师自主开展校本教研风气日趋形成。

教师在新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部分教师自主开展校本教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开拓课改新思路,有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一些学校非专业任教的新上岗或转岗教师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大练学科基本功。

2、教研活动紧跟教育发展形势,教师同伴互助作用有效发挥。

大部分农村初中伴随着远程教育系统的开通,广泛实施使用方面校本培训和研究,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开展了人人上一节公开课、校内观摩课、说课比赛等教研活动,教师工作热情和信息素养显著提升,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也明显增强,城乡差别越来越小。

一些学校集体备课开展得比较成型,合作开展校本教研的成效较为显著,有的还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进行,例如:

腾鳌二中、西柳中学。

3、大多数学校领导每学期能认真深入教学一线进行听评课指导,并能组织教师互相听评课。

1、集体备课实效性不强。

部分学校非中考学科每科教师只有1-2名,有的还是兼职,形成不了集备氛围,教师之间平时互问几个问题就是集体备课了,有的学校中考学科也与此类似,没有科学成型的同伴互助校本研究模式;

有的学校缺少记录,有的平时安排了但检查落实不到位;

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对新课改精神如何体现方面研讨不足。

2、听评课活动开展不规范。

部分学校教师互相听评课活动目的性不明确,记录潦草,缺少之后的反思和典型问题的合作交流,导致活动有头无尾,部分学校有关检查督促工作不能持之以恒。

有的学校相关领导听课节数少,忙于事务性活动。

3、教师自主研究意识不强。

部分教师教研方面缺乏敏感性和主动性,惰性强,自主校本研究开展少,自我反思和改进不足,以前存在的教学问题一直没改。

4、新课程教学质量分析和考试研究重视不够。

非中考学科教学没有中考的压力,教师、学生、学校、家长各方面对教学质量的追求相对弱些,教师多数只在意考试题难易,而不顾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与否,教学质量衡量和分析依据不明。

包括中考学科在内,尤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拓展方面检测研究下功夫少,对探究技能的考核研究有待于加大力度。

多数学校月考、联考、期中考、期末考、平时小测验等考试频繁,加重学生负担,同样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

考试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教师和学生只知道卷子上哪错了,缺少对背后教与学根本原因的反思和探寻。

立足校本研究,各学校要因地制宜搞好集体备课、听评课、公开课、教学专题研讨会等教研活动,活动要紧紧围绕新课程理念落实、新课标要求遵循、新课程建设、新教材处理、教师角色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发展性评价实施等课改任务主题,并建立有效的检查和鼓励机制,增强教师自主参与研究的意识,提升他们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

三、薄弱学科开设方面

1、部分非中考科目教师排除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认真研究和践行新课改,把这些学科的课上得有声有色,涌现出一批年轻的新典型教师。

2、英语听力训练在各校开展得效果较好。

发现的问题是:

1、大部分学校非中考科目开设不全或课时开设不足。

七年级生物应该每周3课时,一般为2课时,也有平均2.5课时的,极个别学校八年级生物和地理竟然每周只安排1课时。

各校九年级普遍未开设政治、历史学科,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学科大多每周只安排1课时,少数学校缺少教师而开不了课。

至于综合实践课一般为每周1课时,有的学校两周1课时,甚至不开,来检查时事先安排好做样子的教师,写几节教案,摆几本教材,上一节课,有的学校是领导或后勤行政人员名义上兼课,其实根本平时不上课。

课时开设不足、导致非中考但平时考试的学科每节课教学容量必然加大,学生接受不了,而且诸多有价值的探究活动无时间开展,影响课标要求的落实。

科目开设不全,国家课程计划无法完成,更是影响教育的健康发展。

丢失的课时被中考学科挤占,应试教育依然盛行。

2、实验、实践活动课开展少。

大部分学校实验室刚刚完工,相关器材、药品不齐全,应该在其中做的理、化、生科目学生分组实验、实践活动做不了,只能由教师自己演示。

少数学校微机室尚未改造完,上不了操作课。

有些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的各科实践活动也因为担心安全和课时问题而搁浅。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现代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社会性特点体现不够,课标要求的科学和人文教育受影响。

1、各校要提高认识,排除单纯、盲目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思想干扰,补充不足的师资,保证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标准开足、开全所有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