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校本研修课题方案三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2163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校本研修课题方案三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校本研修课题方案三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校本研修课题方案三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校本研修课题方案三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校本研修课题方案三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校本研修课题方案三篇Word下载.docx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校本研修课题方案三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校本研修课题方案三篇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校本研修课题方案三篇Word下载.docx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国外大多数发达国家从初中一、二年级就开始分流定位,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发展的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学习,鉴于此种情况,关于初、高中数学教与学衔接问题在国外很少研究,成功的范例及突破性成果不多。

国内针对旧教材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展的比较早,例如XXX二十二中孙维刚先生的成果,但属于特例,没有全面推广甚至没有在其本学校全校推广。

XXX省凉山州西昌铁路中学作为州、市、校三级共管课题,1998年立项20**年结题.经验在本地区推广,效果较好。

启东中学在1997年这方面的研究20**年已经结题,期间编制了适合衔接的练习和学习指导用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新的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的衔接问题,由于大部分地区教材刚开始用,因此,只少部分学校有开始研究,但都属于起步与实验阶段。

2.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当前高一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法的原因,二是教材内容的原因,三是教师教法的原因。

而这三个方面是通过教师的努力完全可以改善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推动学校及地区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研究,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和具体化,不断总结成熟经验并加以推广,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料集和相关理论。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以高一新生为起点,本课题的课题组成员大部分都教高一,有实践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在教学实情的基础上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教学实践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四、理论依据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国外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到高中时期学生智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的理论,国内,朱智贤等结合我国的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实际,结合深入研究,指出了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次,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主体的感知、消化和改造,把新学习的内容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从而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为前提,少年期(11、12-14、15岁)主要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简称为经验型思维)即初中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水平虽然很高,但需要具体形象或经验支持,而青年初期(14、15-17、18岁)主要以理论性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即这时期的学生(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具体事物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开始形成辩证的逻辑思维。

所以高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做好高中教学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以学生的思维水平为前提,又要兼顾学生思维水平正处在增长期,要设计教学时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进程相吻合,既不能不顾学生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水平,要求他们学习难度过大或过于抽象的内容(遇到此内容教师应设计借助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台阶”),也不能低估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降低要求,阻碍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造成教学内容的贫乏和过易,从而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因此,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是每一个高中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精心设计安排教学,决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影响整个高中教学。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研究的目标

1、寻找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衔接,结合旧知识,寻找新知识的结合点和突破点,充分发挥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激发、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从注重模仿转变为注重理解,从缺乏创造转变为注重创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学交流能力,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本地区学校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操作方法。

2、了解初高中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尽快建立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新的学习方法,在讲课过程中,加强学生在对数学材料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认知过程,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意识,体验到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或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是不同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成绩的同步提高打下基础。

3、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定的发展水平为前提,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吻合,既不能不顾学生的发展水平讲授难度过大或过于抽象的内容,造成学生的负担过重,也不能低估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造成教学内容的贫乏或过易,这样都会阻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而影响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推动学校及地区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研究,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和具体化,不断总结成熟经验并加以推广,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料集和相关理论。

(二)研究内容:

围绕研究主题和总体目标,结合我校基础和实际需要,本课题的研究具体内容有:

1、高中教师及时研究初中教材,找出高中内容与初中内容的衔接点,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补充与整合。

同时形成初中高中衔接教学教案集。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只听不想,只想不练,只练不悟的学习特点。

3、转变学生的做题方式,中考查要求低,考察的一些常规题占很大一部分内容,养成学生不爱审题,审题时条件缺漏等不良习惯,如年中考考了一道高中最常见的题型,先给出定义然后应用,竟然几乎全军覆没。

4、改变高中教师的观念,高中教师由于对学生的不了解,导致对学生的责备较多,表扬较少,以至于学生产生敌对情绪,导致学生对高中教师不满意,学习积极性不高。

5、改变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结合初中知识体会新教材的教学功能,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之上,另外还应明确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和熏陶。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1)通过找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了解学习困难的原因

(2)通过学习困难学学生的原因制定调查表

(3)通过调查表走访学生继续了解

(4)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验证

(5)根据成果进一步研究需要改进的问题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xx.9——20xx.4

(1)立课题研究小组,提出课题研究计划。

(2)课堂实录的方法与设备的准备。

(3)课题组成员参加相关理论,研究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内容。

(4)做好讨论内容的记录,材料的收集。

第二阶段:

研究实施阶段(20xx.4——20xx.12)

(1)寻找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衔接,结合旧知识,寻找新知识的结合点和突破点,结合对学生的调查,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本地区学校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操作方法。

(2)通过实践,不断的提出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在了解初高中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的基础上,对本校(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开设本市公开课)开设成果展示课,听取本校(本市)教师进行评价,使课题成果真正提升学生学习。

(3)组织课题组成员分析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形成相关材料。

(4)修改方案与完善课题研究

(5)校内(条件允许可以校际)交流与评价。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推动学校及地区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研究,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和具体化,不断总结成熟经验并加以推广,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料集和相关理论。

3.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座谈了解初高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差别,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课过程中及时改正和制止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以问卷等形式调查高一学生高中学习数学的困难和原因,为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找到依据;

选择有代表性的初级中学进行调查,可以向教师、学生了解,也可以听课观摩。

(2)文献研究法。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相关资料,通过教师的讨论及课堂感受借助一些学校的成功经验,研究初高中相关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材体系,在探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基础教育课程理念,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的初稿。

借鉴同类学校的已有经验,到研究成果显著的学校学习。

(3)个案研究法。

对中考成绩较好而高中成绩下滑比较明显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的通过谈心、作业面批等方法反馈情况及时研讨,找到切合实际的方式方法。

(4)行动研究法。

通过校内及校外的研讨课及时进行实践、交流,并对比实施的效果,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强同年级或不同年级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及时获得教学尝试的现有得失,并能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思路。

七、预期研究成果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力量

瞿高海:

张家港市沙洲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20**年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由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2010-20**年发表论《我教瞬时变化率导数》,《对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思考》,《向量的数量积两种不同教学设计的对比与启示》等10篇论文,省“十一五”教科规划立项课题“普通高中学校文化管理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副组长。

该课题已通过验收并结题。

黄潇峰:

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多篇论文发表并获奖;

2006-2011至年担任课题张家港市“十一五”《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程学习的评价》组组长,该课题已通过验收并结题。

洪晓鸽:

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数学一级教师,研究生毕业,多篇论文省蓝天杯,师陶杯获奖,参与“十二五”课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谢小琴:

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数学一级教师,研究生毕业,多篇论文在发表并获奖。

2.保障条件

(一)组织保障

本课题是由校长亲自指定、把关,本学科的校长亲自带头主持、具有高深理论素养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共同组成。

主持人除外的核心成员的学术能力都达到较高的层次。

每个成员都带过至少一轮高一至高三的教学循环,对学生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进行过实践,每位成员的教学成绩突出,经验丰富。

近几年在各级各类杂志发表文章15篇,获奖24篇。

这些条件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二)研究资料的来源

研究保障以学生的事实为依据,研究资料主要是查阅相关信息,借助实践获取更多的研究的真实的资料资料。

研究主要是以课堂实践为基础,将课堂上所发生的教学实践写成论文及心得的形式,根据学校的实情编写教学教案及自编练习,为本学校的发展积累有用的资料。

(三)教学保障

每个成员都是一线教师,为实践研究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平台。

特别有几位成员正好处于高一的教学,可以实践整个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实验和研究。

本实验是学校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施过程中,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时间保证,并将得到学校各方力量的支持和配合。

学校将给实验教师提供多方的学习机会,不断完善教育科研的条件,并制定一系列措施,保证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四)时间保障

本课题研究是教学研究,主要时间是集中在课堂教学实践,每位成员都在教学一线;

每周都有2次备课组活动,一次教研组活动可以研究,每学期都有两次同课异构的活动对教学实践加以比较和研究,这些都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时间。

【摘要】初一学生数学学习的严重分化问题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进程中长期困扰初中数学教师的一个问题,消除这一分化的有效途径是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

本课题通过对初一学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及理论学习等方面,分析了中小学数学知识的变化特点,从中学老师的角度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中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上顺利过渡提供了一定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教学方法

一、课题的提出

九年义务阶段的中小学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的打基础的教育。

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感到小学的步伐走的比中学快,比如在学籍管理和考试制度的改革上,近年来小学基本取消了留级制、百分记分法和升学考试,在落实减负方面步子也迈得比较大,与中学比较,这些措施的落实,是有利于学生各方面发展的,而初中校由于升学竞争的压力依然存在以及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落实减负方面较为谨慎,这就产生了中小学素质教育教学中的不平衡和差异。

目前随着XXX市对新课标的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数学教学所存在的脱节现象日益严重,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新知识的增加引发了许多的变化,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的改变致使一部分刚步入初中门槛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导致成绩一时明显下降。

按照思维发展规律,思维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如何缩短这个过程?

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作为十二年一贯制的试点学校,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近年来,XXX市教研室和各区教研室都加大了对中小衔接的研究力度,也获得了不少的成绩,但针对于数学学科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理论上的研究为主,可操作性不强。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对比分析和研究,编写适合我校学生情况的衔接阶段校本教材,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兼顾对中小学教师教学方法的研究,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具体问题

本课题试图通过"

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有效衔接"

的实践过程,将现实在中偏离我们数学教学的问题得到的效的解决、从教法与学法的沟通入手,努力削缓小学与中学两学段之间的“陡坡”,并达到一定现实意义的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把学生上初中后的数学教学与小学的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1)分析本校初一新生和初一数学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主要包括引起初一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因素分析、影响中小学数学课程学习的相关因素分析。

(2)根据本校初一新生与初一数学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改进本校数学教学衔接的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寻找能适应中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可操作性的方案。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预计达到以下目标:

(1)构建我校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教学模式;

(2)探索我校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3)编集《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研究论文集》;

(4)编写《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校本教材》。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及途径

自课题立项起,我们选取了XXX市西关外国语学校初一级六个班;

XXX市西关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一级四个班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开展课题的实验研究。

(一)开展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科研素养。

课题研究的先导是理论学习。

研究者只有掌握了现代教育理论,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才能开拓出全新的研究领域。

(二)相互听课探讨,了解中小学教育现状。

充分利用我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组织小学和初中教师相互交流探讨,分析综合反思,调整策略,有的放矢地进行课题研究。

(三)进行问卷调查,掌握衔接存在问题。

问卷调查也是大面积了解情况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课题中的调查问卷主要面对初一学生,计划组织两次问卷调查,分别是《关于初一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以及面对老师的《小学教师所希望的中学教育调查》。

(四)组织学生竞赛,形成阶段学科评价。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研究,捕捉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并形成阶段学科性评价机制。

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搭建反思平台,及时提炼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每节实践课后,我们要求研究组成员撰写教学反思,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升研究组成员的科研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活动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活动

1、09年11月-12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根据课题的性质,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收集有关资料,商讨课题研究方案,然后进行课题研究

人员的理论学习,明确课题人员的分工,并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完善开题报告。

2、09年12月-10年6月,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1)09年12月,完成开题报告,参加学校组织的开题报告会,接受专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修改课题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2)10年1月-2月:

课题组各位成员利用寒假期间自行学习有关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内容,继续加强课题人员的理论学习。

(3)10年3月-6月:

①学习优秀课例,组织成员在校内、校外听课学习;

②开展课堂教学实验(公开课);

③对小学部及初中部数学老师进行问卷调查;

④对七年级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式情况问卷调查;

⑤对教师课件、教案、论文、学生成绩测试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⑥对中小学数学衔接内容进行对比研究;

⑦编写小升初衔接教材,以便于新一届初一在暑假使用。

3、课题研究后阶段的工作安排

(1)7月-9月:

①在新初一新生中使用《小升初衔接教材》进行衔接教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②整理各种资料,撰写研究论文,编写案例集。

(2)10月:

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形成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分析了中小学数学知识的变化特点

1.从小学进入中学,数学知识从横向、纵向两方面扩展,变化十分明显。

主要表现在:

(1)、数的范围发生了变化

从小学进入中学,学生遇到一些新的问题。

比如,测量温度,当气温在零度以上时,学生能用小学所学的数表示其温度的高低,但当气温在零度以下时,就难以用小学所学的数表示了。

再比如,测量一座山的海拔高度(以海平面为零界面),用小学所学的数也就可以表示了,但测量海平面以下海水的深度时,又如何表示呢?

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引入了“负数”的概念。

这样初中所学的数,就由小学所学的正整数、正分数和零扩大到包含正数、负数和零的有理数范围。

之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要搭建一个既定面积的正方形展厅;

或建一个容积既定的正方体蓄水池,如何确定它们的边长(或棱长)的问题。

这类问题的实质是:

已知乘方的结果,求底数的值。

有时会出现开不尽方的现象(例如:

面积为5正方形。

边长是),即出现了一类新的数,于是又引入了无理数的概念。

数的范围又扩大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内的实数的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