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2093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4

第四章儿童青少年问题

5

第五章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

6

第六章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

7

第七章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倡导性工作

8

第八章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发展性工作

9

第九章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治疗性工作(上)

10

第十章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治疗性工作(下)

总计

28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陆士桢,高等教育,2008年9月,第一版

参考书:

[1]《青少年社会工作》,章友德,大学,2010年1月,第一版

[2]《社会工作案例精选》,吴铎马伊里,华东理工大学,2007年7月,第一版

[3]《青少年社会工作》,王玉香,人民,2012年1月,第一版

大纲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从青少年的界定入手,探讨青少年观,多视角的界定青少年社会工作,以期把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质;

对青少年社会工作在中西方的发展历史予以梳理,让同学们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现实中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熟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质;

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容提要】

第一节儿童与青少年的概念界定

一、儿童概念的界定

二、青少年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儿童与青少年观

一、社会工作青少年观的涵

二、社会工作青少年观与传统青少年观的区别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少年观确立的前提基础

第三节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体系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系统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

青少年;

青少年观;

青少年社会工作;

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矫治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倡导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教学难点:

矫治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

自主学习任务:

怎样界定儿童和青少年概念?

举一个例子说说你对儿童观及青少年观的认识。

检查方式:

课堂讨论。

青少年期市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和过渡期,与其他时期的个体相比,青少年的发展具有独特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特征。

了解青少年的发展与特征,是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基础与前提。

本章将对青少年期进行阶段性划分,并从生理、心理及社会性发展三个层面概况分析不同阶段青少年发展的过程、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从心理、生理及社会三个层面把握青少年不同发展阶段的容、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青少年期的阶段划分

一、少年期(10-14岁)

二、青年早期(14-18岁)

三、青年中期(18-22岁)

四、青年晚期(22-28岁)

第二节青少年的生理发展

一、青少年生理发展过程

二、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

三、青少年生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容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

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

第四节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

一、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容

二、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征

三、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认知;

情绪情感;

自我意识;

性心理;

元认知;

同辈群体。

自主学习任务:

分组商量、讨论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

检查方式:

学生小组讨论。

第三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掌握相关理论有助于解释青少年的行为,帮助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从不同视角了解、认识青少年;

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目标和任务,为青少年社会工作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方法与技巧模式,是社会工作者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能够运用相关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了解认识青少年,帮助其解决遇到的相关成长问题。

第一节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理论

一、霍尔的复演论

二、格赛尔的成熟论

第二节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二、行为主义理论

三、认知理论

四、人本主义理论

五、斯普兰格的人格理论

第三节以社会学为基础的理论

一、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理论

三、符号互动理论

第四节社会工作实务理论

一、优势视角理论

二、生态系统理论

三、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四、增能理论

心理防御机制;

系统脱敏法;

社交技巧训练;

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

增能。

分别采用生态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增权理论解释一个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课后作业。

本章的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儿童青少年群体存在的集中主要问题,并明确相应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教学要求:

了解消除儿童青少年贫困的举措;

了解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

了解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及解决对策;

掌握解决亲子关系问题的对策建议;

掌握对青少年厌学的矫治;

熟悉青少年网瘾、早恋问题的对策;

掌握促进儿童参与的措施。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贫困问题

一、贫困问题

二、导致儿童、青少年贫困的原因

三、消除儿童青少年贫困的举措

第二节亲子关系问题

一、亲子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二、亲子关系中矛盾与问题

三、解决亲子关系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三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一、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

三、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四、解决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建议

第四节青少年厌学问题

一、厌学的表现和定义

二、青少年学生厌学的原因

三、对青少年厌学的矫治

第五节青少年网瘾问题

一、网瘾症的特点与类型

二、青少年网瘾的成因

三、网瘾症对青少年心理的危害

四、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对策

第六节青少年早恋问题

一、早恋的特点与类型

二、早恋的危害性

三、青少年早恋的原因

四、解决青少年早恋问题的对策

第七节青少年犯罪问题

一、中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二、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四、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及解决对策

第八节儿童参与问题

一、儿童权利与儿童参与

二、中国儿童的参与状况

三、促进儿童参与的措施

儿童青少年贫困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亲子关系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青少年厌学的原因及矫治;

青少年产生网瘾症的原因、危害及解决对策;

青少年早恋的原因、危害及解决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预防及解决对策;

儿童的权利与儿童参与、中国儿童的参与状况、促进儿童参与的措施。

如何察觉与识别儿童青少年产生与出现的问题。

自主学习的任务:

给儿童青少年网瘾问题分别提出一个个案类、一个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预测一下,还有哪些儿童青少年问题会成为社会问题

学生小组自检。

第五章儿童与青少年的社会福利

本章节的容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关于儿童与青少年福利的知识,理解专业社会工作开展的政策背景,能够做到在实务工作中认识儿童青少年福利需求,增进其福利,推动福利事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儿童与青少年。

了解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的现代涵和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取向与政策容;

熟悉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工作的主要容和过程;

掌握中国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容。

第一节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概述

一、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的定义

二、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的发展轨迹

三、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的现代涵

第二节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取向与政策容

一、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

二、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发展取向

三、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容

第三节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

一、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的含义

二、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工作的主要容和过程

三、儿童青少年福利机构的行政管理

四、我国主要的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系统

第四节中国的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

一、中国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发展

二、中国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的容

儿童青少年福利的含义;

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定义及容、我国的儿童青少年你福利政策;

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的含义、主要容和过程;

儿童青少年福利机构的行政管理;

我国主要的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

少年儿童及青年组织的社会功能。

对定义的准确理解,以及牢固掌握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工作的主要容和过程。

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社会行政案例分析。

本章节的容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关于儿童与青少年组织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儿童与青少年。

了解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形成及特点;

了解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类型;

熟悉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社会功能;

掌握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培育方法。

第一节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形成及特点

一、少年儿童组织

二、青年组织

第二节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类型

一、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类型

二、青年组织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社会功能

一、满足需要的功能

二、维护权益的功能

三、参与社会的功能

四、辅助党政工作的功能

五、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

第四节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培育

一、组织并创新活动容

二、重视儿童骨干和青年领域的培育

三、凸显组织宗旨和规则

四、尊重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五、注重组织的情感培养

儿童青少年组织的形成特点、类型、社会功能、培育工作。

集思广益、收集各种儿童青少年相关的组织信息,进行整理分类。

课下作业。

第七章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

——倡导性工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做到能够帮助儿童青少年提升社会功能,解决和预防有关发展问题的产生,满足其成长需求,最终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

了解儿童青少年倡导性工作的涵;

掌握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

熟悉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目标、工作准则、工作过程。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倡导性工作概述

一、儿童青少年倡导性工作的涵

二、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

三、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目标

四、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准则

第二节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过程

一、识别问题阶段作

二、研究和分析问题阶段

三、计划阶段

四、介入阶段

五、评估总结

第三节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容

一、儿童青少年社会政策倡导

二、儿童青少年权利倡导

三、儿童青少年社区工作

第四节我国儿童青少年倡导性工作

一、推动儿童青少年立法

二、在儿童青少年问题上为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

三、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成长

四、监督、维护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五、为儿童青少年创造娱乐休闲的各种条件

六、促进家庭建设,推动儿童青少年发展

七、保护儿童青少年权益

八、面向全社会代表、宣传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涵、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目标、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原则、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过程、儿童青少年社会政策倡导、儿童青少年权利倡导、儿童青少年社区工作、具体的儿童青少年倡导性工作、儿童青少年倡导性工作案例分析。

面对实践工作的时候,如何从倡导性工作视角进行介入。

以一个具体案例,说明倡导性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自检。

第八章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

——发展性工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团体中针对儿童青少年开展发展性社会工作的技巧,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为优质、专业的服务。

了解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概述;

掌握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容;

熟悉我国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概述

一、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涵

二、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要素

三、儿童青少年发展目标原则

四、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功能

五、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特点

第二节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容

一、生理健康辅导

二、智力发展和学业辅导

三、心理健康辅导

四、人际交往辅导

五、理想、道德及价值观发展辅导

六、休闲娱乐辅导

七、性心理与性教育

八、青少年就业辅导

第三节我国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

一、我国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主要容

二、我国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涵;

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容;

我国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主要容及存在的问题;

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如何在实务工作中开展发展性的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我国发展性的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有什么特点?

第九章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

——治疗性工作(上)

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必须对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青少年、残疾儿童、孤儿、留守儿童、流浪儿童等群体的现状进行了解,掌握他们存在的问题,从治疗性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能够找出相应的救助措施。

了解儿童青少年治疗性工作的涵;

了解流动人口中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问题;

了解对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的救助;

掌握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原则;

掌握孤儿的救助模式。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治疗工作的概述

一、儿童青少年治疗性工作的涵

二、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原则

第二节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

一、家庭功能的定义

二、家庭功能不健全的表现

三、家庭功能不健全对儿童的影响

四、对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的救助

五、对家庭功能不健全儿童的社会工作

第三节残疾青少年服务

一、残疾青少年的概念及特征

二、我国现阶段残疾青少年面临的问题

三、残疾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第四节孤儿

一、孤儿的概念及现状

二、孤儿的生存处境

三、孤儿的救助模式

四、进一步做好孤儿救助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第五节流动人口中的儿童

一、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包括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

二、流动人口中的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三、流动人口中的流动儿童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第六节流浪儿童

一、流浪儿童的概念和分类

二、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的现状

三、流浪少年儿童离家流浪的主要原因

四、流浪少年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的涵家庭功能不健全对儿童的影响、对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的救助、对家庭功能不健全儿童观的社会工作;

残疾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容;

孤儿的生存处境、救助模式、救助对策和建议;

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流浪儿童离家流浪的主要原因、流浪少年儿童社会工作。

准确掌握哪些儿童青少年群体是需要开展治疗性社会工作的,针对相应群体该以什么作为介入的突破点。

到附近学校做一次调查,分析一下随着社会变迁,家庭功能变化的规律,分析家庭功能不全的数量、类型、危害,并针对其中一个个案提出治疗计划。

课下学生小组自检。

第十章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

——治疗性工作(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儿童青少年多种情绪问题及偏差行为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并结合治疗性社会工作的专业特长,能够寻求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途径,掌握良好的实务技巧。

了解儿童青少年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

掌握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社会工作策略;

掌握儿童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及预防对策。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问题

一、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问题

二、儿童青少年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

三、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社会工作策略

四、一些典型的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及处理

第二节儿童青少年的偏差行为

一、偏差行为的概述

二、儿童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特点

三、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

四、偏差行为的预防对策

五、儿童青少年常见偏差行为处理案例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问题、儿童青少年产生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社会工作策略、一些典型的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及处理;

偏差行为的含义、影响因素、儿童青少年偏差行为的表现和特点;

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

偏差行为的预防对策;

儿童青少年常见偏差行为案例的处理。

如何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及偏差行为的识别与分析。

到附近小学做一次小学生学习动力和情绪状况调查,分析学生厌学情况,并制定以班级团体为单位的矫治计划。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考核大纲

【考核目的】

通过考试要检验学生对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

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判断教学目的的达成度;

为教师的教学评价提供依据等。

【考核围】

本课程考核的主要容:

青少年的基本概念;

青少年社会工作及其发展历史;

青少年的发展与特征;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儿童青少年问题;

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

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

倡导性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发展性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

治疗性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

【考核方法】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

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学生出勤情况(10%)、课堂学习态度及回答问题情况(15%)、课后作业完成情况(15%)。

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采用笔试形式。

【期末考试形式】笔试、开卷。

【期末考试对试题的要求】

主、客观试题的比例:

主观性试题占100%。

题型比例:

论文写作题

难度等级:

中等

【期末考试的具体容】

知识点:

1.青少年基本概念2.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概念3.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4.青少年年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意识5.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6.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考核目标:

1.了解: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角色意识

2.理解:

(1)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2)矫治性青少年社会工作(3)倡导性青少年社会工作(4)外展社会工作

3.掌握:

(1)青少年

(2)青少年期(3)青少年观(4)青少年社会工作

4.运用: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本土化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认识与理解

1.青少年期可划分的阶段及划分依据2.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特征3.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4.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概念5.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容6.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7.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8.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青少年期的阶段划分

(2)社会性发展(3)认知(4)情绪情感(5)元认知

(1)第一性征

(2)第二性征(3)性心理(4)同辈群体

(1)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

(2)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容(3)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结合实际分析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1.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容和基本观点2.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容3.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4.符号互动论的主要理论5.优势视角理论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6.社会支持网络对青少年发展的意义和功能,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7.增能理论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