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目前,虽然在课堂实施新教法,但由于教师怕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能放开让学生积极思维,还有的在学生合作交流末进行到底时,就草草收场,代替学生得出结论.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不良现象,应注意克服.
⑶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现象。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①在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只有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当前数学课堂上,一些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环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低效的.
②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必须注意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开阔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美,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
1.2、片面课程资源开发导致教学内容泛化.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高中数学课程应该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这种整合应该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教材被绝对化了,教学变成了教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道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并注重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应是数学新课程课堂普遍的现象.但由于对课程资源缺乏认识或经验不足,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现象。
⑴教材地位被弱化。
①有的教师讲究片面超越教材,过多过早地补充内容,甚至偏离课本而大谈从网上下载资料,教学内容失去了支撑.②有的教师片面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数学生活素材,大量增加乡土文化内容,片面删除了教材中反映现代文明成果和大都市先进科技成果的题材,把“生活世界观”作片面理解.
⑵为情景而设置情景。
按照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呈现“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运用”的教学模式.
①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造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或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问题,培养数学问题意识.
②组织学生尽可能进行讨论、研究,通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的建构知识,形成数学模型,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③在情景设置时,不少教师情景设置目的不明确,创设的情景只是作为课堂摆设,情景内容脱离实际,设置的形式呆板单一,情景设置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滥用多媒体等.
⑶联系实际变成了装饰。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
①在教学中应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加强生活与数学的接轨.
②教学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数学的“外衣”.一些课堂上,教师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⑷搜集和处理信息形式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学涉及到某些知识,教师便让学生收集材料,即使一些简单明了的问题也要收集材料,结果造成学生负担加重.
①只重搜集而不重视处理和利用,对材料只是在课堂上展示一下而没有加工分析.对教师而言,素材的选择和收集是实现“数学文化”教学目标的前提,也是提高发展自身数学素养的过程.
②在教学中:
ⅰ应尽可能收集丰富、广泛的信息和资料,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帅的合作交流;
ⅱ要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具体内容作出恰当的选择,使所选择的素材既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能实现“数学文化”的数学目标.
1.3、教师角色转换的失衡.
数学新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体,教师要实现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包括顾问、辩论会主席、对话人、咨询者、“模特儿”)等多种角色和多重角色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
⑴刻意强调学生的独到见解,而忽视价值评价。
①数学课上,教师过分提倡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有的多达几十种,事实上,有的方法巧妙,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
过分制造答案的不唯一性;
过分重视貌似热烈的问题讨论,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很重要.但由于学生认识的局限性,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应当适时的进行价值评价,正确处理学生多元体验和多元理解、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遍价值的关系.
⑵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忽视教师的引导。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高中数学追求的基本理念.
①在具体的教学中,存在忽视教师作用和学生过分自主的现象,由于教师作用的丧失,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只在原地徘徊,导致课堂教学低效.
②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引导相统一的过程.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当学生思路狭窄时,老师要拓宽他们的思路.教师的引导是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⑶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而忽视正面教育。
高中数学新课程强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习上的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①对学习有困难、自信心较差的学生要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表扬.
②完整的表扬既有表扬,又有批评与激励.ⅰ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
ⅱ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要明确指出,使模糊的数学问题得到澄清.
1.4、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形式化.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对教学新的完整的界定.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改革和丰富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理念.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形式化问题,表现为:
⑴有合作形式而无合作实质。
数学新课程倡导学生合作交流,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动起米,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积极参与的意识.
①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培养他们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但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
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学生之问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结果往往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
③倡导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通过合作交流来探讨的问题,必须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准备后方可进行.
⑵对话变成问答。
对话是一种交流方式,它要求改变过去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互动,新课程倡导对话教学是对独白教学的否定,但在教学中不少教师把对话等同于师生问答.
⑶有活动无体验,有温度无深度。
新课程要求给予学生更多的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①在教学活动中,有相当部分活动是随意的,缺乏明确目的,学生忙这忙那,却美其名日“动中学”.
②新课程提倡的活动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意在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体验中获得发展.
⑷板书让位于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确实为课堂“增色”不少,但也出现了课堂教学盲目追求电教而不用板书的怪现象。
①出现了只重视多媒体形式,而轻视其教学实效,只重视学生情绪的积极反映,轻视了学生能力的形成,教师成了电教的播放员.
②应该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板书的示范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⑸探究名不附实。
为克服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弊端,新课程提出了探究式学习.它是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的过程.
①这是高中数学课程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激情,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
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②数学探究具有开发性、学生高度自立性等特点,但不少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有的教师只是按照环节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探究路线,把学生直接引向所要获得的结果,中问缺少学生的自主探索,缺乏教师的启发引导,这种形式的探究训练只会让学生丧失兴趣和热情.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出现有偏差,实施者的经验和能力不足,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课改的方向有问题.
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原作者:
刘春艳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是从课程内容结构、课程目标到教育理念都与传统高中数学课程很大的不同,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对教师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一线的老师是起作关键的作用。
在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老师要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对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要有深刻的理解与领悟。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在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氛围之中,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施中困惑也随之产生。
2.1、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⑴教材的问题。
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
北师大版新教材存在着以下问题:
①知识的顺序编排不合理。
近年来,中学数学教材作了一些删减,并调整了一些内容的顺序。
例:
未学解不等式,就学指数函数、对数函数,造成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集合的运算等等问题难以解决。
②知识的删减不科学。
新教材大量增加了现代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新教材不同与旧教材,最突出的部分是增加了“研究性课题”的学习。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漏洞的问题。
如:
立体几何常用几何体的性质删减后,学生对几何体的交线在底面的交点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这是老教材没有的事。
③与其它学科的协调没有做好。
我国设置高中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为广大的高中学生提供进一步的数学基础,使之能适应现代化生活,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由于受西方数学等因素的影响,高中数学偏重于思维训练价值,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出现了与其他学科脱节,不协调等现象。
例如: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2中要用到概率计算问题,而数学却把概率放到了高二上学期必修3当中。
高一第一学期物理要学力学,会用到三角函数向量等知识,但数学却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必修4才学,造成学科之间知识脱节。
④教材内容与习题搭配有不合理之处。
如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2课本第28页的B组题,第49页的7题(个人所得税问题)等难度过大。
⑤函数应用问题设置过难。
我认为高中数学内容不应该只强调知识、内容等更要注重方法和过程,这样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如高一上学期必修1课本第108页的例2,解答繁长,计算量大,达不到使学生对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体验。
⑥很难做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使用计算机作函数的图象。
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计算器,函数应用的教学中学生不能体会算法的思想,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⑵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衔接存在脱节现象。
初中所学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高中知识则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延伸。
如果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存在着知识的脱节的话,学习高中知识就会有一定的困难。
根据一年多的新教材的教学,我发现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存在着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衔接存在脱节现象。
主要表现在:
①部分应用知识要求降低。
乘法公式只有两个(即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没有立方和立方差公式;
在多项式相乘方面仅指一次式相乘,会影响到今后二项式定理及其相关内容的教学;
因式分解的要求降低。
初中只要求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而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新课标不作要求,但高中要经常用到这两种方法;
反证法:
课标只要求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要求不高;
但在高中遇到“至多”“最多”“至少”“唯一”等字词的证明题,需要用反证法。
例如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一章经常出现。
②知识衔接方面。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无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都已不作要求,会影响到今后学数列有关计算(往往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
根式的运算明显淡化,如不加强根式运算,以后求圆锥曲线标准方程会受到影响。
初中没有“轨迹”概念,高中讲解析几何时会讲到,学生对有关求轨迹问题很困惑,有无从下手之感;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在初中新课标不要求。
在高中教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应用时常常要用到,在涉及到函数图象交点问题也常用到,这无疑是一个障碍;
平行线线段成比例定理初中没有,这样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空间的线面平行等问题受到影响;
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初中没有。
因此,高中学立体几何时会受影响。
③知识删减问题。
在新课标中,圆的垂径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被删去了,在高中必修2的解析几何中常常会用到;
相切在作图中的应用初中不作要求,在高中有相切问题;
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⑶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①合作交流的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它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从教学实践中感悟到: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
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
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
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⑷课时严重不足。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启动以后,教师普遍认为存在着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
教材越编越厚,习题越配越难,尤其是B、C组练习题。
内容越上越多,感到教学如同追赶……。
①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更谈不上留有巩固练习的时间。
要用9周36课时(每周4课时)完成数学必修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真是难上加难。
每个学期要学完两大本书,相当于过去学习一年的内容。
②以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例,初中的二次函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对数概念及其运算等内容已经压到高中,和传统的高中数学内容相比,高中数学必修1还增加了函数与方程、函数建模及其应用等内容,造成了速度快、学得浅、负担重、质量差的现象。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规定2课时,“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规定1课时等等,如此编排引起了课时的严重不足,如果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肯定不利于学生掌握,形成似懂非懂,“夹生饭”造成差生越来越多。
2.2、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实施中问题的成因分析.
我校在实施高中数学过程中虽然老师进行了岗前培训,学校也反复的组织大家学习,老师们也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史命感。
但课程改革推行到今天,遭遇到了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也有着其必然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教材编排问题。
由于大多数教材编委基本上是大学教授,他们长时间脱离了一线教学,在编排课本时忽略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问题,以及对各科知识的交叉等方面了解不是很深,同时内容上大多注重大中城市学生的素质发展,没有考虑到边远山区孩子的实际受教育情况。
综合以上几点原因,造成了高中新教材存在着部分瑕眦。
⑵学生自身问题。
①大部分高一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不完善,对新知识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会使新知识难于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无法理解新知识的实质性含义,自然而然形成了知识认知结构不完善。
②学生的思维能力达不到教学内容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学生只重视机械模仿练习,不重视探索、概括、推理、质疑、反思和总结,表现在解决一些模型化、形式化的问题,如应用题、定理证明、代数推理等能力题型,就缺乏符号化、数学化的能力,找不到解题的目标和策略。
⑶教师自身问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部分教师没有灵活的处理教材,又对教材理解不透,甚至出现了照本宣科的现象,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接受知识方面的困难。
如面对初中知识“十字相乘法”讲解问题,很多老师采取回避的态度,实际上可以采用数字游戏教学方法。
2.3、解决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的几点建议.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分必修与选修两大类,必修有5个模块,这些内容是每一个高中生都要学习的,无论是毕业后进入社会还是进入大学深造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主要注重打好数学基础,掌握基本能力。
但内容的抽象性、理论性强,在能力要求方面远高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水平,这些都对老师们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出了前所末有的挑战,虽然笔者学浅,但在一年的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一点心得,给大家几点建议
⑴依据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用教具。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教材则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是依据课标而编写的。
①在教学中,应以课标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
数学教材中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教材中不符合课标要求的题目要大胆地删减;
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
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改编。
②还应全面了解必修与选修内容的联系,要把握教材的“度”,不应采取一步到位法,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接触,螺旋上升,实行分层教学。
⑵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倾听学生的回答并适度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领会数学思想方法,构建知识,训练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②对于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传统的听课理解、模仿记忆、练习作业等,仍然是当前高中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
可以对传统的学习方式适当改造,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探索规律。
这样既解决了课时不足问题又解决了教材编排存在的漏洞问题。
⑶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①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直观新颖,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
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②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作形象化处理,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尤为重要。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例题解不等式(ⅹ-1)(ⅹ-2)(ⅹ-3)>0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机作出函数y=(ⅹ-1)(ⅹ-2)(ⅹ-3)的图像,并追踪图像上的点的坐标,可以近似直观看出不等式的解集。
如果没有采用这种解题方法,必须经过三步复杂的解题步骤才能完成,而且图像相当复杂。
“书越来越难教”,这是普遍基层老师的感慨。
如何在新课标下运用新的理念,解决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存在的问题,真正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还需我们不断努力地摸索出新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只有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找到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应该把握住这次机会,和学生共同进步。
三、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体会与困惑
宜昌市第二中学
3.1、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体会.
⑴全新的课程设置观。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设置已由原来的“一纲一本”变为“一标多本”,教材实行三级管理制。
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唯一知识载体,它促使教师由原来的教师型向研究性转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据课程标准自行开发校本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教教材”变为现在的“用教材”。
⑵教学目标的变化。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已变成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中“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特别关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包括知识的来龙去脉,结论的背景、产生过程和意义,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等等。
②在知识技能中,蕴涵着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知识技能和结果,更重要的是经历形成这些知识技能的过程,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学会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去学习其他的知识,并能从中感悟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⑶数学技术的体现。
数学技术融入数学课程是国际趋势,数学教学应使用数学技术帮助所有学生理解数学,并为越来越科技化的社会中应用数学作好准备。
①高中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