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加教学意图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1777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加教学意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加教学意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加教学意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加教学意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加教学意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加教学意图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加教学意图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加教学意图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加教学意图Word文档格式.docx

4+3

(2)屏幕上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2”,把算式写完整4+3-2。

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减去2?

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或结合教材例1的插图)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

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4+3-2”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和“”两部分。

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第二步是7减2,因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减去2,所以是7减2。

2.学习例2。

(l)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画面写出算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屏幕上所反映的内容。

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

4-2+3=。

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配合学生的叙述在屏幕上闪动“”。

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第二步是用第一步“4-2”的得数“2”和3相加。

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

第2篇:

数学教案不连续进位加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万以内不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

教具和学具

教师准备375个信封的投影片(如书上图),准备计数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1.口算练习

50+70=30+600=30+300=

90+20=40+50=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样列竖式计算?

(相同数位对齐)

(2)得数十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5”?

(因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一个十应是6个十.)

(3)你觉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十位上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一个十.)

(4)回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板书:

笔算两位数加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设疑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如果是“求1738加上625的和”,你知道应当怎样计算?

(板书:

1738+625=)能说出你计算的理由吗?

好了,学完这节课你就能顺利解答这道题了.

(二)学习新课

1.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求下面两个数的和.请看图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出示图a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

有多少个信封?

(43个信封)教师接着出示图b,放在图a下面提问:

这是多少个信封?

(32个信封)

(2)要求两个数的和如何列式?

怎样写竖式?

怎样计算(相同数位对齐)如:

(3)计算后教师追问:

相同数位对齐是什么意思?

(个位十位分别对齐)

(4)如果有百位呢?

(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出示下图中第一排的一个百一扎的两扎信封和第二排中一个百一扎的一扎信封)变成如下的图和算式:

师问:

竖式的百位如何写?

(让学生填)

(5)请学生独立计算

说说你是从哪一位开始加起的?

为什么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

(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

(6)在教师指导下理解算理

243是2个百4个十和3个一,132是1个百3个十2个一.个位上3个一加上2个一和是5个一.所以和的个位写“5”;

十位上4个十加上3个十和是7个十,所以和的十位写“7”;

百位上2个百加上1个百是3个百,所以和的百位写“3”.只有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才能相加.

(7)练一练

4111+367=

28+570=

师:

为了对齐数位,注意竖式中第一个加数不要写得太挤,在写第二个加数时,要看好第二个加数的最高位,应该和第一个加数的哪一位对齐.

2.进位加法.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270+58=(如下图所示)

(1)请学生独立列出竖式,并计算.

(2)师问:

十位应该怎样计算?

(关键性问题)

(3)教师演示、操作活动投影片(如图),使学生明确算理、7个长方形和5个长方形合起来可以组成一块正方形计数板(100)和2个长方形.指导学生写出竖式,十位相加满一百,要向百位进1.

(4)学生独立填写百位结果.

(5)练一练

(6)小结:

计算时注意:

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不要忘记向百位进“1”,同时百位上不要丢掉进位的1.

3.进位加法.【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例3求809与3764的和.

(1)请学生自己列横、竖式,并计算.

(2)重点思考:

百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应该怎么办?

(3)做完后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为什么?

(4)讨论:

三、四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三、四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的加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而且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不同点:

加数的位数不同)

(5)总结

三、四位数加法的法则.(在原法则板书上改)

标题的“两位数”改为“

三、四位数”.

第③条“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改成“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1.直接在竖式上计算

2.列竖式计算

238+326=1629+527=715+8605=

3.判断正误并改正.

4.课后总结

(1)今天学的是什么知识?

(出示课题)计算法则是什么?

说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2)解疑

我们已学完本节知识,请大家做一做开始的那道题,看谁会做并能做对.

1738+625=

板书设计不连续进位加

第3篇:

小学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习了看图用简练的数学语言说图意,并提数学中的问题。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继续训练学生看图说图意和提数学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安排了连加和连减的复习,然后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引出加减混合的算式。

上下车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许根据这一问题创设情境作为新课导入并展开更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在出示课本的上下车的情景图后,让学生充分发现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让他们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并且让学生提出问题:

车上原来有7人,到站后下车2人,又上来了3人。

现在有多少人?

接着提问:

这道题该如何解答?

让学生自己试着列式解答。

当学生完成后,便让学生讲讲自己是怎样做的,整个解题的过程我试着让学生们自己去讲,学生也理解了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且也加强了学生对图画意思的理解和表达。

从开学至今,我在课堂上一直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数学语言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对图意和算理的表述上都比较好.本节课我对想想做做的

1、2两题也用了较多的时间,从动画演示到静态图,让学生说图意似乎比较难。

我想:

加减混合的图意理解其实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如果根据图出示不完整的算式让学生根据图意填写完整,再来说图意,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可以过渡的平台,也许学生可以理解得更快,也可以节约一些时间用以后面的巩固练习。

第4篇:

小学数学一级上册教案:

9加几

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

瞧,(出示仪仗队图)伴随着嘹亮的歌声,我们班的小朋友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运动场。

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主题图)!

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

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

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

小明问:

“还有多少盒?

[以学生亲身经历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

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

”的问题。

a.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b.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点数出结果。

(逐盒闪烁)

◆从9接着数。

(先9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外面4盒。

◆从4接着数。

(先4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箱内9盒。

◆推算出结果。

10加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课件显示放进箱内1盒的动作。

[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主动探索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凑十法”的惟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

c.理解“凑十法”。

◆组织摆小棒。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

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

该怎样移动小棒呢?

(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

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

所以9加4等于多少?

[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使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d.以“你喜欢哪种方法”为题组织学生交流。

教师简单总结学生想出的几种方法后问:

“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让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后,老师小结:

在以后的学习中,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a.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

“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b.让学生在画面中收集数据。

问:

踢毽的和跳远的各有多少人?

c.学生独立列式,并让学生讲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得数。

[在这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尝试提出新问题。

a.收集信息及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运动场上除了踢毽和跳远之外,还有哪些比赛项目?

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b.小组交流,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问:

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c.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从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取两个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

如:

踢毽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说一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切实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成功。

d.小结。

教师提问:

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它们的第一个加数是几?

(引出课题)

计算9加几的题目有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反馈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

a.先说图意,再列式。

b.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十七第3题。

a.“糖块”图。

b.“蚂蚁抬大青虫”图

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蚂蚁虽小,但它们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大青虫。

对学生渗透团结协作精神。

c.练习十七第2题。

[通过学生独立练习,不仅巩固新知识,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设计说明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标

准》认为: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

”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只提问:

“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不急于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劣,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各种方法,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专家评析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标准》中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一课程的基本出发点。

教学中具体突出以下几种转变:

1.教与学关系的转变。

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师的教更适应了学生的学,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之中。

2.教学切入点的转变。

教师以学生的亲身经历、熟悉的事例引入学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学习数学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4.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教学中,教师进行评价时,没有主动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而是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采用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更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习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