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1400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爱动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制作活动也是知识应用的一种体现。

在本单元中对日晷、水钟、摆钟的研究,少不了经历古人一样的制作。

如何上好制作课?

让学生了解工作原理不就行了吗?

其实没有了制作的环节,那是学生缺失了真正体验的机会。

我们常说:

实践出真知。

科学探究活动也是如此,光是讨论说理,没有实践过程,很多问题就会被屏蔽了、隐藏了。

而恰恰这些被屏蔽隐藏的问题对学生科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有极大的提升,极有帮助。

如让学生做日晷。

你会发现有不少价值问题。

比如,日晷要考量放置的角度、方向,要考虑日晷面与晷针的角度,是做成平面日晷还是赤道日晷。

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科学思考的训练。

因此制作的意义不在复制重复,而在于经历古人的思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孩子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感受1分钟、10分钟来感知时间的长短,并且意识到我们的实际行为很容易使自己估计时间时发生偏差,因此需要准确地、客观地计量时间,发展探究时间以及计时工具的兴趣。

2.通过摆的研究活动中,对实验数据的整理,让学生认识到重复实验证实结果的重要性。

3.通过在本单元中对日晷、水钟、摆钟的研究,经历古人一样的制作,在欣赏前人在测量时间和解释自然现象方面所做的贡献的同时,初步体验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4.通过对时间的测量工具的探索,初步意识到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观察和记录有关太阳运动变化周期的信息。

通过观察太阳钟、水钟、

摆钟的运动变化,自主发现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2.能够学习辨别和控制实验中的可变因素,预测和测试怎样改变一个可变

因素从而影响实验结果,解释结果及总结可变因素是如何改变、影响实验结果的。

3.学习用图表、表格等来记录、整理、交流信息。

4.设计、制作和改进“太阳钟”“水钟”“摆钟”等简易计时器。

5.阅读和研究科学资料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科学概念目标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是时间时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3.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4.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重点和难点

自古至今,关于时间的测量工具在不断更新,也越来越精确,学生在经历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测量”过程也是对事物有规律运动的认识活动过程,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能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规律,并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应用于设计计时工具中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教学思路

“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时间运动的轨迹,是根据其他物体的有规律运动的轨迹来记录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到这点。

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制作的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分析教材,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1课,“时间在流逝”让学生学会去估计时间,在不断的调整的过程中已经估计稍微准确了,然后再让学生去估计一个电影片段,意识到时间没有快慢,我们的实际行为很容易使自己估计时间时发生偏差,所以我们需要有规律的物体来估计时间,需要准确地、客观地计量时间。

第二部分是第2~5课,“太阳钟”“用水测量时间”“我的水钟”“机械摆钟”分别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日晷、水钟和摆钟的构造和原理。

认识到计时工具的规律性。

这部分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资料的收集,课前的收集整理能够帮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动性,这对学生理解计时单位的精确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另外在观察不同的计时工具时,要以计时的准确程度出发强化观察和思考。

如在“滴漏实验”中,学生会围绕准确性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应用于我的水钟的制作过程中。

在“观察我们的摆”中,学生除了会发现摆的等时性之外,还会得出摆的快慢与摆的幅度无关,而这一点恰恰是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将要提出的问题之一。

第三部分是第6~8课,“摆的研究”“做一个钟摆”“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则指导学生对摆钟的制造原理和设计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本单元学习“时间的测量”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事物有规律运动”的认识活动过程。

整体看来,本单元的各个课时之间联系紧密,前后呼,是根据学生思维发展进行编排的。

紧扣时间的测量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核心概念在单元教学中统一构建。

单元教学准备

第1课,教师准备:

一面时钟,以及一段1~5分钟的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片。

学生准备:

一个秒表,一份估计时间的记录表。

第2课,教师准备:

关于圭表与日晷的介绍资料与图片。

一根立竿、一把尺子、一个手表,制作日晷需要的晷针、晷面各一个

第3课,教师准备:

各种水钟的资料与图片。

每组一个能容纳300毫升水的塑料瓶子,每组一个100毫升量筒,签字笔一支,铁钉一个,一个透明水杯。

第4课,教师准备:

一个医院输液用的管子。

每个小组准备一把美工刀、两个塑料瓶、一个时钟(或者手表)、一支记号笔和尺子。

第5课,教师准备:

大摆钟。

每组秒表一只,摆锤一个、摆绳一根、支架一个、记录表两张。

第6课,教师准备:

上节课的实验记录单,摆绳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两个摆。

每组一根摆绳,三个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摆锤,研究摆锤和摆绳与摆快慢关系的记录单,铁架一个,秒表一只。

第7课,教师准备:

长度分别为20cm,30cm,粗细相同的木条构成的摆。

每组一根宽1厘米、长30厘米的木条,秒表,一个摆锤。

第8课,学生准备:

每组一个带齿轮操纵器摆钟,每组一张硬纸板,一根木条,一个摆锤,一个秒表,一把剪刀,一个钩码,一根棉线,一胶带纸。

分课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思路

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通过让学生感受1分钟、10分钟来感知时间的长短,学会估测和推理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最后一个活动,在活动中引发对“时间有快慢吗”的思考,同时让学生明白估测容易出现偏差,引发学生思考准备计量时间的方法,顺利引入后面的学习。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体验法让学生学会估测与推测,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掌握估测的方法。

注意事项

1.估计时间活动中不准看手表。

2.“时间有快慢吗”中要保证活动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

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教学重点:

感受时间流逝;

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

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

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

时间在流逝。

(板书课题)

二、现在几点了:

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

(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

(看钟表)

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

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三、1分钟有多长?

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

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

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4.我们体验了1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10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

四、过去多少时间了?

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

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

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讨论:

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

5.小结:

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五、延伸:

1.完全依靠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

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呢?

2.完成作业本作业。

板书设计:

时间在流逝……

体验:

一分钟有多长?

时间有快慢吗?

第2课《太阳钟》教学过程设计

在本节课中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太阳影子变化的过程,通过观察太阳光影的变化来讨论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来计时的。

认识“日”是怎么来的,一日的12小时是怎么产生的。

其次,用光影来计时,利用太阳光影子的方向与长短来确定时间。

最后讨论与思考,包括太阳钟计时的原理和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本课主要使用了信息搜集法,小组讨论法,探究发现法、作品制作法等,让学生既丰富了信息储备,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光影计时的奥秘,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出新的研究问题。

1.教师收集关于圭表与日晷的介绍资料与图片。

2.在研究光影计时活动中要坚持观察太阳光影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

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

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

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

(学生充分交流)

太阳钟。

二、用太阳来计时:

关于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资料交流。

如:

一天是怎么确定的?

(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

是怎样划分的?

阅读课本P52资料等等。

三、用光影来计时:

1.师:

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

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2.引导思考:

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

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吗?

3.组织观察活动。

(课前老师画一次影子,课中和学生再去画一次,使用太阳钟时还可以画一次。

4.如有录象片段,可适当代替上面的观察光影的活动。

5.讨论:

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的光影来计时的?

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图,解释怎样计时。

7.师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

8.师提供太阳钟套材,小组合作组装。

9.师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尝试计时。

四、延伸:

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

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

板书设计

太阳钟

资料:

日晷

“天”

“时辰”

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认识古代的水钟分为“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理解流水能作为计时工具的原理。

在此基础上进行滴漏实验,推测并测量在瓶子中积聚10毫升和50毫升水分别需要的时间。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利用滴漏计时的原理。

信息搜集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了解古代水钟的工作原理。

猜测,观察实验法让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了解滴漏实验的原理。

1.塑料瓶盖上扎一个小洞,使水缓缓流出。

2.尽量选择细长的圆筒形瓶子。

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

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滴漏实验

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用水测量时间。

二、古代的水钟:

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

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

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

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

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

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

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

想一想:

为什么?

7.引导思考:

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

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

用水测量时间

古代的水钟:

受水型、泄水型

滴漏实验:

流100毫升水需要(),

推测:

流10毫升水需要()

流50毫升水需要()

流300毫升水需要()。

第4课《我的水钟》教学过程设计

让学生经历思考方案—-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实验的探究过程。

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水钟,亲自制作一个水钟,并用图画的形式对自己设计的水钟进行描述。

还要在实验中检验自己的水钟是否计时准确,以及对水钟的设计进行改进。

在这节课中学生设计制作了水钟的方案,并用材料进行制作活动。

在小组交流活动中发现问题,能够自我完善、修正,完成改进。

1.设计水钟要调动学生充足的原有认知。

2.在教学准备时,每种用具教师都要具体操作。

3.不能用水彩笔或者水笔代替签字笔。

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

意识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设计制作一个自己的水钟;

并用自己制作的水钟尝试计时。

通过一定的装置里,流水能够用来计时;

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

设计制作水钟

控制漏水速度

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实物、学生自带制作水钟工具材料、钟表等。

1.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古代水钟和滴漏实验。

2.师介绍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

3.揭题:

我的水钟。

(板书课题)我们能用两个塑料瓶制成一个能够计时10分钟的水钟吗?

二、设计“水钟”:

1.我准备做一个什么类型的水钟?

2.怎样控制漏水的速度?

3.如何来划分10分钟的时间刻度呢?

4.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

三、做一个“水钟”:

1.制作一个滴漏。

思考:

怎样制作一个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

2.标出时间刻度。

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计时,在容器壁上标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钟和5分钟时的水位刻度。

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时间,分别标出1分钟~10分钟的时间刻度。

3.小组讨论后,进行制作。

四、用水钟计时:

1.用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我们的水钟计时准确吗?

2.讨论:

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

如:

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划分的准确度等。

3.思考:

怎样改进我们的水钟?

4.实践尝试、改进。

我的水钟

设计水钟:

受水型?

泄水型?

制作水钟:

滴漏?

刻度?

使用水钟:

准确吗?

改进水钟:

哪些因素?

第5课《机械摆钟》教学过程设计

通过观察机械摆钟认识其结构,然后让全班同学让全班同学对机械摆钟的摆动速度进行测试:

测量一分钟机械摆钟的摆动次数。

通过学生的亲自测量,认识机械摆钟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

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摆,并测量摆动的快慢。

通过测量,学生会发现不同同学制作的摆,其摆动速度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从而自然引出下节课的探究。

流程框架图

寻找更加精确的计时

复习回顾

通过重复观察和测量的方法准确分析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

能够动手操作制作一个摆。

1.摆来回摆动算作一次。

2.起摆时,手要拉直摆绳,正对摆,不能给摆一个外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理解重复进行实验的价值;

感受探究计时工具的快乐。

科学概念:

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么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过程与方法:

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

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通过观测理解摆的等时性。

摆钟一个或摆钟的录象、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棉线、镙帽等。

1.复习前几节课学习的几种古老的计时方法,如:

太阳钟、水钟等。

同时指出还有很多类似的计时方法,如:

一柱香、一个沙漏等等。

2.师:

虽然计时方法很多,但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揭题:

机械摆钟。

二、观察钟摆:

1.师出示摆钟,设疑:

摆钟计时为什么可以这么精确呢?

2.观察讨论:

摆钟是怎样来计量时间的?

3.测量:

用秒表测一测:

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几次?

4.集体测量一次后反馈,问:

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吗?

课本中的记录表为什么要让我们测三次或更多次呢?

三、观察我们的钟摆:

我也做了一个单摆(出示单摆),它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

2.学生猜测后,师带领学生集体测量三次。

3.设疑:

是不是所有的单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是一样的呢?

4.老师给你提供铁架台、棉线、镙帽,你能做一个摆吗?

5.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单摆,并开始测量固定时间内,单摆摆动的次数。

(课本记录表上的时间间隔可以让各小组决定,只要相同间隔就可以了)

6.反馈交流结果。

7.讨论:

你有什么发现?

8.结合学生发现的(相同间隔时间段里,单摆摆动的次数是固定的),指出:

单摆的这个特性就是等时性。

利用这个特性,人类发明了摆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四、延伸思考:

师可结合学生汇报:

虽然每个小组的单摆都具有等时性,但不同的单摆之间,摆动的速度确是不一样的。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机械摆钟

单摆:

等时性

第6课《摆的研究》教学过程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执教者:

博兴县博奥学校宋艳华

指导者:

博兴县教研室高晓莉

教材分析

《摆的研究》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的第六课。

自人类具有“时间”这一概念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就不断地寻求着准确测量时间的方法。

古人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和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