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寻找自我的旅程 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1354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密关系寻找自我的旅程 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亲密关系寻找自我的旅程 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密关系寻找自我的旅程 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密关系寻找自我的旅程 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密关系寻找自我的旅程 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亲密关系寻找自我的旅程 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亲密关系寻找自我的旅程 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密关系寻找自我的旅程 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亲密关系寻找自我的旅程 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追求特别感最终会导致你和伴侣陷入“如履薄冰”的危险状态。

这样的亲密关系中充满种种限制,伴侣随时可能辜负你的期望。

追求特别感可以通过消极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积极的方式。

有人会用疾病来吸引别人的关注,有人则发现,家财万贯或事业成功会让人刮目相看。

只要意识到对特别感的需求会让人越来越孤独,你眼前的迷雾就会被驱散。

你会更有意识地与伴侣互动。

你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潜在动机,对特别感的需求就越少。

反之,你会更渴望从自己的独特本质出发采取行动。

同时,你也会大力支持自己的伴侣,让他充分展现自己的本质(包括天赋、创意、智慧等)。

你对伴侣本性的赞赏和鼓励会进一步发挥作用,让你意识到有些东西比对特别感的需求更能让人满足——那就是你的独特性。

如果你和伴侣总是相互抱怨,你在这段关系中就会有一定程度的不适感。

抱怨就是表达对某人、某事没能满足你需求的不满。

抱怨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表白,宣布伴侣让你感到不舒服,而不是让你觉得开心。

你也许觉得,让你开心是对方的首要职责。

即使你没有说出口,或者试图掩饰,抱怨仍会是一股恶毒的力量,会强化你的软弱、依赖性甚至是受害者心态。

与此同时,抱怨会阻止你的美好品质“浮出水面”。

因此,你抱怨的对象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相反,你越是抱怨,情况就越难有所改观。

意识到你已经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满足”的甜蜜会取代“怨恨”的苦涩。

“你抱怨伴侣的种种做法,其实并不是你不开心的根源。

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相信自己微不足道,这才是你不开心的根源。

你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给予”的能力,所以才会向外界寻求赞赏、承认和认可

你越是认同自己身体的局限性,就越不会关注你应该给予的东西,而只关注你需要的东西,追求爱和安全感。

你拒绝承认自己存在的关键,只认同自身需求。

而越是认同自身需求,你就越不相信自己有价值,并能将这份价值给予你的伴侣——乃至全世界!

“拒绝是一种自作自受的伤害。

没有人能拒绝你,拒绝是你加于自身的东西。

“我不知道能不能说‘应该’——我不大喜欢这个词,但你可以提升意识,意识到:

(1)你觉得受伤,是因为你需要的东西没人能给你;

(2)采取‘拒绝’这种行为的人是你;

(3)要么直面一无是处的感觉,并开始‘走过程’,要么给予伴侣你认为她应该给你的东西。

你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你会为此感到痛苦,对此的反应就是拒绝。

为了不感觉痛

苦,你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拒绝它。

然而,在拒绝痛苦的同时,你也在拒绝没有满足你需求的人。

这么一来,你就能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但此时此刻,你没有意识到,你只是进一步孤立了自己:

不仅仅是远离周围的人,还远离了从内在出发满足需求的可能性。

因此,在拒绝痛苦的同时,你也在拒绝自己。

你的伴侣无法拒绝你。

他可以对你大骂脏话、说出最恶毒的诅咒,但只要你继续深爱并接纳他,你就不会感觉遭到了拒绝。

只有当你不肯去爱的时候,才会感觉遭到了拒绝。

承认是你在拒绝对方,这会让你意识到,将来伴侣无法满足你的需求时,你完全可以用除了“拒绝”之外的方式做出回应——比如说接受。

当你接受伴侣无法满足你的需求时,你就接受了自己,转而凭借内在力量满足自身需求。

这些操纵行为的问题在于,它们不是源于你充满爱意的本性,而是源自你的需求。

因此,如果伴侣确实被你的策略收服了,他可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受了操纵。

他的怒火可能会越烧越旺,因为他受了引诱或欺骗,成了牺牲品,而不是自觉、主动地去做的。

这个话题建议你审视自己行为的源头,感受“为了获取而给予”与“源自爱意的给予”之间的区别。

人们通常会用以下三种方式表达愤怒:

攻击、退缩和被动攻击。

不管你用什么方式,目标都是一样的:

1.让别人产生负罪感,从而控制他的行为。

2.推开自己内心开始浮现的不适感。

3.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比如,正确的一方),从而远离不适感。

父母也许给了你很多值得感恩的东西——你获得的支持、引导和鼓励,还有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汲取的智慧。

然而,你们的互动过程中也许存在一些不愉快的时刻,成了你目前亲密关系中的负担。

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伴侣,他最终都会让你想起自己的父母,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伴侣也许会抛给你某个眼神,或者说出某些伤人的话,跟父母对你的方式一模一样。

或许,你会发现自己的做法正是父母让你看不惯的做法。

如果上述任何一点导致你目前的亲密关系出现问题,就表明你过去对父母的不满正在渐渐浮现。

如果你无意识地背负起这些不满,而不是从父母的“错误”中汲取经验,就会重复父母的做法。

人生旅程中,痛苦是无从避免的,受苦则是可以选择的

据说佛祖发现,只有经历痛苦之后才能提升意识。

他认为,痛苦会将人类从虚无的陷阱中解放出来。

如果没有痛苦,人类永远不会意识到自己生活在虚无之中。

当两个人的关系中出现痛苦时,双方都只希望痛苦消失,有时甚至会为了消除痛苦而牺牲对方。

拒绝痛苦和感知到的痛苦之源(在这种情况下,感知到的痛苦之源是你的伴侣)是人类的正常反应。

但在一段亲密关系中,痛苦实际上是双方爱意交会之处。

出现痛苦就意味着你该朝伴侣迈出一步,向对方展现爱意,从而在情绪上走向成熟。

如果你拒绝痛苦,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因为如果你拒绝痛苦,就将伴侣变成了敌人。

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

在能够直面、接受并意识到痛苦之前,你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

痛苦是有局限的,而不是无限的。

当你将无限的意识投入其中,就能看穿它的局限,创造出“超脱痛苦”的奇迹。

这个话题表明,当你试图证明伴侣是错的时候,你和他的感情就会渐渐疏远。

“证明伴侣是错的”这种欲望是由你内心深处昔日的痛苦和负罪感触发的。

两个人在一起久了,自然而然会体验到更深刻的感受。

这些感受中有很多是伤痛,但那只是人类经历的一部分。

人们误认为自己会受伤害,肯定是因为做错了什么。

因此,通常会有负罪感伴随这种不适产生。

当旧日的伤痛浮现时,你会通过让伴侣产生负罪感来保护自己,免得自己产生负罪感。

因为每当我们产生负罪感时,就会出于本能地认为自己会受到惩罚。

“我永远是对的”是你的自尊给负罪感开的解药。

当你认为“我永远是对的”最重要的时候,就会发现,你不但需要证明伴侣是错的,而且自己也不开心。

通过证明伴侣是错的,你就在捍卫自己

“正确立场”的同时制造出了敌人和战场,同时彻底排除了建立融洽关系的可能性。

既然如此,你只希望证明自己是对的吗?

还是说,你更希望和伴侣相处融洽?

只要你依附某人、某物,就会有不安全感。

需求本身倏忽无常、难以预测,你会不知不觉间便受到了它的影响。

只要是人,都会对某人、某地、某物形成依附,但摆脱这种依附也是一种人类体验,因为你从本质上来说是灵性的存在,生来就是自由的。

只有当你摆脱依附,才能“找回”真正的自由。

◆第3章第二阶段:

幻灭

“特殊关系就等于特殊需求。

为了在彼此眼中显得特别,你们必须通过需求进行情绪融合。

当依附被误认为是爱的时候,婚姻就变成了牢笼。

解决问题的方法存乎于心,你只是没有朝正确的方向寻找真正的指导源泉。

也许你通常会靠理智寻找解决方案,但这受到“我是谁”“我是什么”这些念头的限制。

当涉及感情问题的时候,智力、理性和逻辑都无法解决位于你一切信念核心的非理性情绪。

因此,理智会使问题变得比实际上更错综复杂,同时让你相信自己比实际上更渺小、卑微!

理智还会让你专注于搜寻(有时是疯狂地搜寻)某些事去“做”,同时让你相信自己本该早就想出解决方案了。

由于你还是不知该怎么办,最终只会感到既沮丧又困惑。

这时候,

你就会向某些神秘力量寻求帮助。

然而,试图靠智力寻找解决方案,或者召唤某种外界力量,实际上切断了你与自己内在更高深、更睿智的存在之间的联系,那就是你的本质。

你的本质要比你聪明得多。

如果你习惯了通过直觉和常识思考问题,它就会带你度过艰难时期。

直觉是这样发挥作用的:

1.认清问题所在,弄清它让你的内心有何感受。

2.向你的本质寻求帮助,不管你是用什么词称呼它的。

3.下定决心,在你意识到明确前进方向之前,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直到你停止试图解决问题,停止寻找指导,停止试图倾听自己的直觉。

4.尽可能放松。

不要专注于问题本身,花点儿时间做个冥想,或者干脆专注于呼吸。

开开心心地散个步,做点儿有创意的事,锻炼身体、练瑜伽、打太极、跳跳舞。

找点儿乐子吧!

5.当头脑试图把你拽回问题本身时,再次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本质上,听从它的指引。

你也可以对自己说:

“在你告诉我该说什么之前,我什么也不会说。

在你指明下一步该怎么走之前,我什么也不会做。

6.抛开你的头脑对问题的痴迷,通过放松和信任让自己变得开放、包容,随时乐于接纳意见。

为了能听见自己内心微弱的低语,你只需要做这个准备就够了。

将自己置于善意的指导之下。

一旦你准备好了接受自己敞开心扉等待的帮助,该说的话、该做的事自然而然就会浮现。

此外,你也可以这么想:

不管你选择哪条路走,都会发现外界在强化这条路。

如果你迈向恐惧,外面的世界看起来就会构成威胁。

但如果你迈向真正的幸福,外面的世界就会支持这种体验。

因此,真正的“寻求帮助”就是愿意发现已经存在的帮助!

只有一个电极的电池根本没法用。

只从一个角度看待生活的人,无论是从积极角度还是消极角度,都是盲目的。

跟你相反的极端也是你本性的一个方面,只是你为了取得单一认同而舍弃了它。

只要你愿意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从对方的角度理解他的世界观,就能体验到更深刻的亲密感。

这能消除导致许多关系陷入泥沼的隔阂感,甚至是敌意。

当你再也看不到对方的价值时,亲密关系中就会出现隔阂。

当你意识到对方的观点只是自己的另一种看法时,情况就会出现美妙的转变。

如果你想体会这种融合,请认真审视你的伴侣看待事物的方式,就像你是个学习理解生活新方式的学生。

向伴侣提出一些问题,弄清楚对方的观点和内心感受。

这么做的关键在于敞开心扉,乐于学习,从而拓展你的理解能力,找回你缺失的部分。

不要掉进陷阱,误认为只有一个观点是正确的——只有在两个极端相互融合的过程中,

你才能体验到真正美妙而亲密的“联结”。

如果你是积极的一方,会从了解消极伴侣的感受中获益。

你可以回忆起自己有同样感受的时刻,重新召唤出自己内心同样的感受。

如果你是消极的一方,这有助于你放松下来,乐观地看待目前的情况。

当你毫不抗拒地倾听伴侣分享观点时,你的观点就会渐渐与对方的观点融合,进而消除你们的隔阂。

这种隔阂状态其实才是问题的根源。

在权力斗争中,每个人都是失败者。

所谓的‘消极’情绪是一种反应。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脆弱的一面时,就会试图表达、释放、推开或压抑产生的不适感。

愤怒是最容易识别的消极情绪。

除此之外,还有悲伤、焦虑、负罪感……也许还有恐慌——”

“感受会比较安静一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静态的。

孤独、无力、嫉妒、空虚、无足轻重……脆弱感可能是由十五到二十种人类核心的感受构成的。

昔日的痛苦经历塑造了你的核心信念——这是人类体验的一部分。

为了弄清楚自己到底是谁,你必须直面这些信念,意识到它们在阻碍你了解自己的本质。

通过权力斗争,你的伴侣帮你意识到了这些尚未释然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体验中形成的信念,这些信念会对你造成限制。

沟通是安然度过权力斗争的有效方式。

通过开诚布公的沟通,你可以让隐藏的痛苦重新浮现,用同情、理解、接纳的态度看待它们。

然而,你如果选择与伴侣开战,就不但抛弃了直面并转化痛苦的机会,而且还会增添新的痛苦和负罪感。

现在,是时候放弃权力斗争,交流问题背后真正的痛苦所在了。

1.通过表达感受,识别自己的不适感。

只需要简单地表达目前的情况让你有什么感觉。

你可以先表达自己最初感觉到的情绪,比如:

“我的伴侣,当你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我感觉很恼火,然后变得很愤怒。

我想,我是对自己最初感觉到的东西做出了自卫。

在表层的愤怒之下,我意识到我感觉到。

”(请注意,不要说“我感觉像是”或者“我觉得就像”。

这种表述会让你无法直接体验并表达真实的感受,例如,没有人爱、无足轻重、遭到拒绝、绝望、无力、气馁、恐惧等。

2.当你开始体会到这种感觉时,回想自己过去的经历——你是从谁那里第一次体会到这种感觉的,这种感觉强化了你什么样的信念。

3.向伴侣保证,你感到痛苦不是他的错,因为你长期或是一直都背负着这种痛苦。

4.一旦识别出了那种感觉,也消弭了所有的责难,你就可以慢慢来,把注意力全放在它上面。

通过表达自己的不适感,而不是责怪伴侣,你就让伴侣有机会站在你这边——前提是对方选择这么做。

5.向伴侣表示感谢,告诉对方他使你的生活得到了多大的改善。

说出无可辩驳的真相,关注自己的感受并为此负全责,就能消除亲密关系中的任何敌对状态。

人的内心有两种对立的力量:

一是成长的欲望或渴望,二是对成长的恐惧。

通常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一个人表达了成长的渴望,另一个人则会感到恐惧。

恐惧和渴望之间比较强的那一个往往会胜出。

通常要出现一场危机,才能帮我们克服恐惧。

但有时候渴望足够强大,足以让其中一个人先迈出第一步。

夫妻双方会在亲密关系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陷入僵局,停滞不前。

这可能表现为厌倦、疲惫、死气沉沉或心头沉甸甸的。

如果你身上也发生了这种情况,你可能也会因为关系陷入僵局、不知如何“重新启动”而深感沮丧。

在这种情况下,冒个险会让你敞开心扉,取得能量,振作起来,获得更令人满足的体验。

不过,重要的是不要将“冒险”与“蛮干”混为一谈。

蛮干往往源于摆脱不适感的迫切需求,冒险的冲动则源于你的内在,也就是人们称为“内心”的地方。

冲动可能是突如其来的,但冒险绝不是盲目任性的。

冒险有可能会让你失去或放弃某些东西,但你这么做并没有自毁倾向。

冒险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源于直面内心的疑虑和不确定,进而摆脱它们。

在这么做的过程中,你会了解真实的自己。

妄加评判:

所有批判都是自我评判

你妄加评判别人的某些特点,就是在强化自己的相应特点。

讽刺之处在于,你批评伴侣的东西通常是你下意识里觉得自己有的。

糟糕的是,妄加评判的一方完全看不到这一点。

同样,你在评判伴侣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这会贬低伴侣在你心目中的价值。

其实,这么做的根源在于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解自身真正价值的人绝不会试图贬低他人。

只要意识到所有的评判都是自我评判,你就可以开始“自我接受”这个过程,其中就包括接纳你的伴侣,不再数落对方犯的错。

请记住,你在伴侣身上看到的东西,正是你在自己身上看到的;

你对伴侣做的事,也是你对自己做的。

伴侣是一面活生生的镜子,反映出了你的内心体验,帮你提升意识并接纳自己。

亲密关系中的镜像效应能帮你了解到:

1.你对待伴侣的方式,反映了你对待自己的方式。

2.伴侣对待你的方式,反映了你对待自己的方式。

这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如果你通过指责或批评攻击了伴侣,你内心就在受这种攻击的影响。

如果你口头诋毁伴侣,同时就在诋毁自己,并在情绪和身体上感受到了诋毁的负面能量。

同样,你在赞赏伴侣的时候,会感受到内心赞赏的暖流。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管你怎样对待你的伴侣,你肯定已经在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了!

镜像效应不会导致你出现某种感受——它们只是反映出你带到镜子前面的东西。

镜像效应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

只要看看伴侣对待你的方式,就能反映出你下意识里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这表明,你可能不喜欢伴侣对你说话的方式,或是他对待你的方式,但如果你深入探索内心,就会发现自己心灵的另一面(审判者、刑讯师、批评家)正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

请记住这个话题的关键——你是镜像的发起者。

如果没有你,镜像就不可能存在。

但你没有站在镜子前面的时候,你仍然存在。

就算没有镜子反射,你感觉到的东西也仍然存在。

因此,如果你内心平静,就会在镜子里看见平静。

是你内心的平静创造出了眼前看到的平静。

只有内心先有感受,镜子才可能反映出来。

希望你能看到,通过满怀爱意、富于同情地对待自己,你也能有意识地试着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伴侣。

内心保持镇定,尽可能地持续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不管你在外界有多活跃,都要尽可能地持续倾听内心的声音。

努力避免反应过激,但也不要逃避亲密关系中发生的事。

认真体会旧伤的痛楚,其中一些伤痛已经在你的家族中延续了好几代。

如果你的伴侣正在经历情绪爆发,请把你的个人感受先放在一边,悉心照顾对方。

最重要的是保持镇定,注意呼吸。

用舌头顶住上颚,这样你就不会不假思索,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

向你的内心、感受和旧日伤痛虚心求教。

现在不是采取行动的时候,而是释放痛苦的时候。

不要试图解决出现的冲突,而是尽可能为这些冲突带去平静,就像为伤口或瘀肿敷上药膏一样。

你可以想象自己的本质射出一束光,照进茫茫黑夜般的痛苦之中,或者将这束光投向你的伴侣,照亮对方的痛苦。

继续好好地活下去,不要被情绪爆发害得全身麻痹。

只要你好好过日子,尽可能平静地对伴侣做出回应,伤口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会是美好的馈赠,你们的关系会变得更加亲密,更加爱意融融。

不管你是独立的一方,还是依赖的一方,你们双方:

1.进入这段关系都是因为对受重视和归属感的需求。

2.无意识地否认这些需求,独立的一方否认得更积极。

3.相信独立是力量的象征,但事实上它不过是一种否认的状态,目的是掩饰自己有需求、有脆弱的一面。

如果你和伴侣在玩“独立游戏”,你们就会深信自己需要的东西只能从外界找到,尽管最初让你们彼此吸引的是对“特别感”的需求(我们错误地称为“爱”)。

你们都以独立的姿态进入这段关系,掩饰自己的需求,同时又试图让对方满足这种需求。

独立源于否认自己的需求,然后再否认需求的存在。

保持特立独行,就是持续否认你的人性。

隐藏在人性背后的是你的本质——以人类肉体形式来到世间的天才。

如果你拒绝自己的人性,就是在拒绝自己的灵性。

也许在亲密关系中的某个方面,你看不到与伴侣建立深层联系的可能性。

这个话题表明,阻止你走近伴侣的可能是你的恐惧,只是伪装成了理性思维而已。

理性思维很有用,但当你害怕应对心声催促你去做的事时,理性思维也会被用作防御机制。

为了避免直面自己的恐惧,你会编出一大套理性解释,证明自己没做某件事是有道理的——但这些“理性谎言”最终可能会导致更大的问题。

人拥有将某种行为合理化的能力(在你心目中,自己永远是好人),免得自己产生不适感。

然而,不适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会告诉你,现在是成长的好机会——要是不成长,就会停滞不前。

别把对伴侣的看法当作合上心扉的借口。

你会在亲密关系中将伴侣视为“恶人”。

你也许会以伴侣的做法或态度为借口,解释自己为什么会不开心,为什么没法更坦诚地去爱。

事实上,这背后是你对成长的恐惧。

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人类最大的恐惧是对爱的恐惧。

人类对死亡的恐惧都比不上对爱的恐惧,因为无条件的爱需要放弃控制、失去自我。

就算是失去生命,还有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保持自我,但如果完全臣服于爱,我们就会出于本能地认定,自己将彻底失去自我。

向伴侣迈出一步,通常意味着卸下心防,向爱靠近。

你无意识的防御机制会自动寻找方法逃避爱,也就意味着逃避你的伴侣。

因此,在没有意识到自身动机的情况下,你会试图以伴侣的做法、态度或外表为借口,解释你为什么无法在亲密关系中更进一步。

在拒绝伴侣的同时,你可以安全地拒绝爱。

你想过自己只是害怕去爱吗?

有意识地停止拿伴侣当替罪羊,意识到你对伴侣的态度或做法做出的种种解释不过是借口,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惧。

害怕去爱本身并没有错—

—这是人性,然而,硬要伴侣为你的人性负责,则会产生副作用。

◆第4章第三阶段:

反省

审视亲密关系的内省阶段,以及其为你提供的摆脱关系僵局、情绪融合和牺牲者角色的机会。

关键在于接受自己人性脆弱的一面,超越它造成的限制,找到自己快乐、平和、充满爱意的本性。

倦怠感使你处于依赖状态,等待外人、外物为自己提供出路。

摆脱倦怠感有98%在于第一步——促使自己付出,或是让自己想要付出。

想要唤醒你内心热情如火、富于创意的天才,就必须向你的直觉和想象力求助。

这两个要素相结合,将为你打开充满无限可能的大门。

但请记住,你的创意冲动常常会促使你迈向不敢走的方向。

这个时候,你也许会意识到,倦怠感其实是在表达你对自身创意的

恐惧。

投射:

学会接纳自己的侧面

你越是走近伴侣,就越能看清自己。

从伴侣身上感知到的一切,无论好坏,都是你自身想法的展现,是你投射到外界的。

如果你没起那个念头,就不会看到它。

真正的道歉是不带任何防备的,也不求从伴侣那里得到什么。

道歉是很纯粹的、赤裸裸的。

在某些场合,你说的话或做的事似乎伤害了你的伴侣。

如果你不承认自己的言行举止有错,而是捍卫自己的做法,或给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就会加剧给对方造成的伤害。

你这么做是因为不想面对自己的负罪感。

这么一来,你的防备或理性否认就在你们双方之间筑起了一道高墙。

权力斗争通常都是由怨恨、复仇和报复引发并因此加剧的。

真正有效的道歉能帮你意识到:

(1)你体会到的负罪感;

(2)你背负的伤痛或需求才是恶行的根源。

道歉与得到原谅无关,只是帮你面对并接受你大半辈子都在压抑、回避的东西。

那才是通往真正自由的大门。

我们所有的承诺都是对自己许的,而不是对某个人或其他人许的。

事实上,承诺与时间无关,只与“当下”有关。

有些人弄不清自己是对谁许下了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